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具有重要价值的《老潼关旧城示意图》|| 孙潼太,茹相洲

—— 第 273 期 ——

写在前面的话

饱含爱乡深情 再现潼关雄风

——具有重要价值的《老潼关旧城示意图》

梁建邦

下面这组《老潼关旧城示意图》,共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孙潼太先生绘制的《老潼关旧城示意图》,一部分是茹相洲先生绘制的《老潼关旧城关防示意图》。
孙潼太、茹相二位先生都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家居老潼关北街、南街,是五十年代潼关老城的见证者,熟悉老潼关古城,对故乡怀有深厚感情。
1994年,孙潼太先生在时任中共潼关县委副书记的陈鸿谦的办公室见到了一张《潼关老城图》,觉得还应该标出一些古迹,于是便以该图为模底原型,参照《潼关县志》和走访所得,用蜡版刻绘了《老潼关旧城示意图》(蜡版图),增添了他所熟知的马超刺曹古槐、望河楼、右任桥、张钫公馆及文化馆等处所,对原图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并以文字说明。蜡版刻好油印后,曾进行了两次修改晒图(晒图一、晒图二),送给了县上相关部门和领导,以及热心提供意见的知情人士,希望其能够再现潼关旧城的一些面貌,得以保存流传。
2021年6月18日,孙潼太、成洁先生等发起组建了“老潼关记忆”微信群,邀请了一些长期关注古潼关文史的潼关县和潼关籍在外工作的人员参加,欲为大家搭建一个对有关古潼关历史、古城人文景观、重要历史事件等进行讨论交流的微信平台。6月19日,孙潼太先生回潼关,与茹相、江华、陈志德、杨必智、李福钧、成洁、袁党军、孙方黎、阮冬琪、冯巍等人对潼关“抗战公路”进行实地考察。
7月初,我在“老潼关记忆”微信群发了一张网上说是建国前老潼关的照片,让大家甄别真伪,看是不是老潼关某个地方的什么建筑。由此而引起了对那张照片以及老潼关南门、南门瓮城、上南门、第一关、五里暗门、窑场等的热烈讨论。7月19日,江华、茹相等先生还亲自去南城门洞考察,并拍照发到群里。
7月31日,孙潼太先生给我发来了茹相先生所画的南门及瓮城、上南门、北水关的示意图草图,我看后觉得很有特点和重要意义,有不少细节为目前有关资料所未见,能弥补有关史书和现有老潼关照片的不足和空白,于是建议让茹相先生把老潼关旧城上的大型关防建筑都一一用示意图绘制出来。
2022年6月14、15两天,我和孙潼太、张树新先生回潼关,与茹相、江华、袁党军、成洁、孙方黎,李福钧等一起,先后考察了老潼关西门及瓮城遗迹,胶泥沟,南门及瓮城遗迹,南水关遗迹,小北门遗迹,第一关遗址,十里铺抗日碉堡,上南门遗迹,骆驼脖子、汉潼关南城墙、北城墙遗迹,马趵泉,梁家城子古城等,并参观了潼关博物馆。期间,我们看到了茹相先生绘制的《老潼关旧城关防示意图》组图,提出了进一步修改提升的意见。于是,茹相先生又进行了重新绘制,数易其稿,于今终于大功告成。
《老潼关旧城关防示意图》共12张,22幅图。主要涉及老潼关旧城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上南门、小北门、南水关、北水关、第一关、大石桥、万字会、黄河便桥等城防和其他主要建筑。
《老潼关旧城示意图》《老潼关旧城关防示意图》皆以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老潼关县城拆迁前为时间终点,形象地标注了老潼关旧城街巷、地名、城墙、铁路、公署、关楼、水关、渡口、河流、桥梁、寺庙、学校及一些主要景点建筑等的位置和走向等,表现了旧城关防建筑的结构样式,弥补了以往史书文字、绘图及有关照片的不足,能使人们对五十年代老潼关旧城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如《老潼关旧城关防示意图》就清楚地说了旧潼关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上南门、小北门是有瓮城的;各瓮城的形制是不一样的,其中东门的瓮城是斜边梯形的,西门和小北门的瓮城是矩形的,南门、北门和上南门的瓮城是半圆形的;各瓮城门分别朝的是什么方向,各瓮城和城楼同两边的城墙是如何走向及连接的。能看出西门、北门和小北门的门楼和箭楼是平行的,南门的箭楼和门楼是垂直的,东门的箭楼和门楼是略斜着前后排列的。能看出各城门的登城马道的位置在哪里,是如何走向的,从城墙上是如何到各个城楼和箭楼的等。从西门和小北门的示意图可知,其两边的城墙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西门和小北门的示意图还可以看出城墙与捍台的关系。从上南门的示意图可知,上南门瓮城门是向南开的,其地基稍高,北面的城楼地基稍低,地基南高北低,并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瓮城内东西城墙的端点分别是个高大的土丘;上南门城楼北面有个土崖,北出上南门后首先要向东走去,然后再向北下古城东山。这就解决了现存的上南门遗迹上为什么门洞侧壁石条南、北段并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南面是瓮城门洞,北面是门楼洞),和为什么东西城墙的端点要高出城墙好多的等疑惑。而万字会和黄河便桥图则完全填补了以往史书的空白
由此可见,这组老潼关旧城及旧城关防建筑示意图绘制是十分细致的,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细心的读者,一定能从中了解到不少老潼关旧城的真实情况。
以绘图修史,是古今志书的重要表现手段和组成部分。有些用文字很难说明的内容,用绘图来说明,则形象可感,一目了然,事半功倍。如杨端本《潼关卫志》就有《卫治图》《境图》《编屯图》《形势图》《古关图》《八景图》,向淮《续潼关厅志》有《十二连城关隘图》,赵绾青(鹏超)《潼关县新志》有《潼关县图》等。孙潼太、茹相二位先生的《老潼关旧城示意图》《老潼关旧城关防示意图》,曾征求了一些健在的了解五十年代潼关旧城的老人的意见,并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赞同,完全具有信史的作用。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弹指一挥间。现在,能说清楚并能用文字或其他形式记载或表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老潼关旧城情况的老人已经不多,我们要十分感谢孙潼太、茹相二位先生为潼关文史研究做出的重要贡献,珍惜和支持他们的研究成果,领会他们的良苦用心。他们花费心血绘制的《老潼关旧城示意图》《老潼关旧城关防示意图》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我想如果能将他们的这一成果记录在潼关县年鉴,编入后续的《潼关县志》,将原件在县档案馆永久珍藏,并将其编辑成册加以翻印,以广泛宣传和传播,当善莫大焉!
再一次对孙潼太、茹相二位先生表示由衷的无限敬意!

2022年8月28日

于渭南师范学院宅中

老潼关旧城示意

晒图一

晒图

老潼关旧城关防示意

茹相洲

* 东门:前小楼为箭楼,后大楼为东城门楼。

* 西门(图一):左为箭楼,右为西城门楼。

* 西门(图二):瓮城楼为箭楼,城墙楼为西城门楼;瓮城楼外和城墙下台面为捍台台面。

* 南门:瓮城楼为箭楼,城墙楼为南城门楼。

* 北门:瓮城楼为箭楼,城墙楼为北城门楼。

* 上南门:瓮城中左右高耸物为东、西城墙端点的高大土丘,下图右侧墓碑处向西不远处为焦云龙墓。

* 小北门:上图瓮城东、西城墙下的台面为捍台台面。

* 南水关:南水关关楼前的两个小楼为东、西敌楼。

* 第一关:下图关前右侧石碑处为《豫交界处》碑。

*大石桥,又名潼津桥、石桥,明张问行任潼关兵宪时建,位于北水关南约350,由白麻石砌筑而成,横跨潼河,连接东西,拱形五孔,东西长约57,其中桥面长约30,桥东引坡约12,桥西引坡约15,宽约6.5,最高处约15
*右任桥,1927年冯玉祥建,命名为“右任桥”,在大石桥之南约500米横跨潼河,三墩两孔 ,两边为石砌桥墩,中间为钢筋水泥桥墩。1954年潼河大水,原桥毁,后在原址重建。图为重建桥。

*万字会,民国时期潼关一民间宗教慈善团体会所,位于潼关古城内凤凰山北坡半腰处,向北约300为金陵寺,西距西城墙300多米,有房屋15间左右,庭院房舍约300多平方米。办会宗旨以道教为主,主张儒、道、佛,伊斯兰、天主教五教合一,讲因果报应,与人为善,扶危济困。民国十八年(1929)关中大旱,颗粒不收,生灵涂炭,万字会曾搭棚施舍饭两年多,救助了潼关及其方圆诸多灾民百姓。上世纪六十年代,万字会房舍曾先后被航海俱乐部和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所用。
*黄河便桥,为西安运输煤炭而建,建于1956年,临时用船只连接为浮桥,南端用钢丝绳拴在东门城楼上,时谓“便桥”。建国初期,新建成的西安电厂需要从山西经潼关运送大量煤炭,三年前,是用船由山西渡口装船运煤到潼关东门外码头,然后用人力架子车装煤经潼关北城墙捍台运至潼关火车站,再装火车运至西安。黄河便桥建成后,潼关县组织了420辆架子车为拉煤运输队,运输人员大部分是居住在潼关西门外的河南籍车户。架子车空车从西城门外经潼关城出东门,从黄河便桥到山西装煤,然后经黄河便桥到南岸潼关东门坡下,再经北城墙捍台运至潼关火车站装车运向西安,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此桥曾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58年,潼关黄河铁路便桥通车后,黄河便桥旋即被拆除。

【作者简介】 孙潼太,1947年生于老潼关城,陕建一公司退休干部,现任《大秦腔》杂志特邀副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家庄 井陉旧城城墙
【去中原•宋都东京】开封城墙
【转载】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小西门,大西门,关于乌鲁木齐门这些你不一定知道!
历史的记忆——中华门
河南商丘:1941年3月,归德府原汁原味的南门和北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