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波小说六人谈(三)
失落的梦想
——读海波小说《遥远的信天游》
薛小云
“说书体”小说是指在民间说书基础上形成的通俗小说。中国古代的通俗小说就起源于民间说书。该类小说因为在不同程度上秉承了民间说书的艺术基因,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说书艺术规律的制约,因而它们在人物塑造、情节模式、叙事旨趣、文体形态、语言程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比较鲜明的民间说书的艺术特征。
陕北说书和信天游都是陕西民间文学宝库里的璀璨明珠。海波的小说《遥远的信天游》重新采纳了“说书体”的叙事手法并揉进了“信天游”的民间文化,讲述了一个风流警示的故事、聚焦了农民进城的命运转换、演绎了一场悲欢离合的欲望故事。
小说围绕高明清一家三口进城后不同的人生遭遇和价值观转变,让我们重新反思当代农民的命运。本本份份的庄稼老汉高明清勤劳朴实、踏实能干。老汉生活的梦想很简单,希望将儿女养育成人、老来又靠。老汉千盼万盼的就是一双儿女能端上“公家的饭碗”,这样他就能拔掉祖宗留下的农民根。儿子不负众望,轻轻松松的摘掉了农民的帽子,进城做了油矿的技术员。老汉心头的包袱就剩下了女儿。为了女儿的前途,老汉毅然决然的举家搬迁进城。进城的打拼似乎一帆风顺,儿子娶上了“有头有脸”的孙家女儿做了儿媳,女儿顺利的进了一家大公司做了文员,老汉心满意足。在城里的高明清恪守这样的人生信条:“人生在世,好比草长在野,都单个出生,哪有带着朋友一块出生的呢,朋友要靠自己交往。一个人在世上活的好不好,一半靠自己,一半靠朋友”。得意忘形的老汉仍然以农村人朴实的信念对家乡的父老乡亲伸出了援助之手,所有来城里求职的农民都在高明清老汉的帮组下找到了挣钱的门路。然而乐极生悲,正当春风得意的高老汉安享晚年生活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打击接踵而至,先是儿子和丈母娘偷情的事情被曝光,接着女儿的堕落又给了老汉沉重的打击。老汉发出了这样的诘问:“你说这世上有理性,可为什么这好人当不成?”。在驱子杀女之后,高明清老汉的城里梦彻底的破灭了。
高鸿儒这个通过“鲤鱼跃龙门”的方式走出大山的农民儿子,在进城市之后,遭遇到了精神的危机。在城里备受屈辱的高鸿儒最终找到了精神支柱——风流成性的孙丽英。情欲压倒了一切,被情欲支配的高鸿儒不顾一切的扑入了情人的怀抱。欲望的强大盖过了暖暖的亲情,为了和情人长相思守,情人孙丽英不惜以女儿的婚姻为代价。这是一场情色
的交易也是一场伦理和亲情的交战,最终情色战胜了亲情,导致了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发生。丧失了亲情和激情的高鸿儒默默的离去了。
清纯漂亮的农家女子高秀枝,结束了无忧无虑的学生生活,刚刚步入纷繁复杂的社会就被裹挟进入了城市的生活。读过多年书的高秀枝处于一种城不城、乡不乡的位置上,当她最终得以离开农村以后,她暗自庆幸自己终于将要成为一个完完整整的城里人。光怪陆离的城市生活、五光十色的物质诱惑最终俘虏了这个涉世不深的清纯女子,义无反顾的跳入了权色交易的漩涡之中,走向了自己的悲剧人生。
农民安身立命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农民该往哪里去?被时代大潮冲入城市生活的农民该如何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如何才能溶入新的生活,作家海波又一次把这个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
《遥远的信天游》秉承了陕北说书的艺术基因。首先,塑造了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朴实、勤劳、好面子的高明清老汉;懦弱、无能、欲望缠身的高鸿儒;单纯、漂亮、孤立无援的高秀枝;风流、泼辣、媚态百出的孙丽英;窝囊、勤劳、忠厚老实的丁川甲各色人物汇入故事的冲突之中。其次,在作品的情节模式和叙述旨趣上,以“说书体”的消闲文学为本,以讲故事娱人为叙述模式,非常注重故事情节的编撰和建构。再次,小说表现出了鲜明的陕北说书的文体形态。作品的开篇就写道:山峁上有个放养的,沟底下有个扬场的,两人的耳朵都不好使。扬场的对放羊的喊:“放羊的,可不敢让羊吃了我的葱。”放羊的一听就生气了,答道:“你胡说!我在高处放羊,你在低处扬场,我怎么能挡住你扬场的风?”两人正在争吵着,山路上走过来一个卖笤帚的老汉,便请他评个公道。谁知那老汉耳朵更不好使,没等两人把话说完,就破口大骂起来:“日你两个人的祖宗,咱们前世无冤,后世无仇,你们凭什么说老子的十把笤帚有九把松?!” 这便是:三个聋老汉把话拉,/想起什么就说什么。/世事本就是一团麻,/神仙老子也没办法。这是在陕北的说书中最为常见的“开场白”。接下来便切入正题:“一段笑话说罢,说一个风流警世的故事给大家听听……”。“说书体”小说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说书人”总是喜欢对所叙的人物、事件评头论足,小说中也有十足的表现:当高秀枝屈服于殷天红时,作者忍不住跳出来评价道:“弱者啊,你的名字叫女人!”最后,在语言方面也体现了鲜明的“说书体”程式。诸如“话说”、“只见”、“按下不表”、“单说”等等在小说的比比皆是。
《遥远的信天游》中糅合进了陕北“信天游”的民间文化。“信天游”也就是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信天游。信天游,在这地瘠民贫、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沟沟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是陕北劳动人民抒发感情的最好手段,是发自人民心底的呼声。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而在《遥远的信天游》中反复吟唱的信天游,确是一首为欲望所吟唱的挽歌:
荞面圪坨羊腥,
死死活活相跟上。
一搭里来一搭里回,
一搭里上那望乡台。
三个人多来一个人少,
咱两个一块儿正好好。
你不要婆姨我不要汉,
咱两个要好成一圪朵蒜。
一言以蔽之,海波用说书体的形式,信天游的挽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描摹了警示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陕北民歌这么好听,《平凡的世界》一曲信天游唱尽农民泪与笑
《大浪淘沙》之《高坡放歌》
陕北行(信天游)
信天游永远唱不完 (诺亚之方舟 辑)
视频: 陕北民歌 信天游
陕北”四大天王“放歌《信天游》太震撼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