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燃烧的陕北年俗

陕北的年俗是浓烈的、红火的、燃烧的、美丽的。那种快活的自然的独特的美,你在陕北之外绝对见不到。




现代都市年味之淡与陕北对照,都市里的年俗就像垂老的病人,奄奄一息,陕北的年俗则风情万种,奇美无比。


我们不妨先唱一首陕北流传的《过年歌》:


腊月里,二十三,我送灶马爷上天关;腊月里,二十四,裁下对联写大字;腊月里,二十五,称上几筐黄萝卜;腊月里,二十六,割上几扇猪羊肉;腊月里,二十七,豆腐做好做黄酒;腊月里,二十八,婆姨脸上把粉搽;腊月里,二十九,家家买好干烧酒;月尽早,吃早饭,今天忙得团团转,先挑水,后扫院,窗花对联贴半天,炸糕煮肉剁下饺子馅白天晚上不得歇。初一初二到初三,拜年女婿叫得欢:“丈母娘,强健着,你们娃娃也乖着。”“女婿女婿你盛着,俺给你做好吃的。”“丈母娘,顾不上,你的女子养下个胖娃娃,好吃的给你都做下,就等你去呀。呼儿嗨,呼儿嗨,满庄的红火热闹等你呀。”


神秘


陕北年俗,处处充满神秘色彩。时间进入腊月中旬,磨白面压糕面,做豆腐做黄酒生豆芽蒸黄馍馍白馍馍炸糕角炸油面炸炸做肉丸子做酥鸡做烧肉做冻肉做豌豆杂面,不管做什么食物,那些老婆婆老汉汉们总是口中念念有词,先敬献给各神灵。有的还在天黑时上到玉皇庙龙王庙山神庙娘娘庙敬献。幼时,乡村里的娃娃大人都要理发,谓之:“不管有钱没钱不能连毛过年。”同时还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掉个鞭炮,挂在娃娃们后背上,既是祝福,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也是辟邪的吉祥物。




一过腊月二十,赶集、排练秧歌、推碾压磨、做年饭、打扫卫生、清洗衣被、贴年画、剪窗花、贴窗户纸、写对联、做新衣,男女老少忙得成了陀螺。最忙的是大年三十,陕北话叫“月尽”。早上一起床,大人忙得炸油糕油馍馍油炸炸油麻花,这一炸没有两三个小时难以结束,婆姨女子要擀豌豆杂面,擀得像纸一样薄忽闪闪,中午一般吃油糕油馍杂面烩菜。吃之前,照样的先献天献地。有些地方,在饭后大人又会领着自己的孩子象征性地带着各种吃食、奠酒(一瓶冷水里放着小米)、用铁纸钉打好的麻纸(上有铜钱印)、香、黄表纸,上山祭祖,去庙里上香。在农村过去常能看到早十点到中午十二点之间,满山满坬上香放鞭炮祭祀的人们,这场面实在是陕北过年的奇观。月尽下午贴对联贴窗花、清扫院落土神窑地神窑、把水缸添满。到了黄昏,到冰滩里掏一筐冰,放在每孔窑洞口的两边(陕北十年九旱,此举意在期盼来年多降雨水,更有驱邪之意)。夜幕降临,整个山乡灯火通明,山头上庙门前的火塔塔燃烧得正亮,满山村的鞭炮声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不少地方还有重要的风俗是“打醋炭”:在铁勺里放一块烧红的炭。然后浇上醋,在家里的每个角落里转一遍,本意为驱邪,实则有杀菌消毒之效。随后,长辈把刀斧擀杖立在门后为了镇邪。老人除夕夜最重要的一个风俗就是上山观天象:在人们都入睡后,老人们悄悄地走到山梁上仰望星空,观测天象,看来年的收成好坏、乡村吉凶。初一早,晚辈给长辈拜年,问候语清一色是“某某长辈,强健着”,这天,村里一般要动响器,拿出锣鼓敲打一番,谋求吉利。忙月尽,闲初一,初一这天,是陕北人一年中最清闲的一天。初二走亲,初三、初四,乡下的秧歌就闹腾起来了,闹腾前,自然少不了到庙里闹一番,然后逐家逐户排门子,唱吉庆秧歌,有求平安之意。晚上多的是扳水船、转九曲。其中,扳头船、转九曲中偷灯有早生贵子的寓意。初六、初七过小年,吃食与除夕初一类似。十五、十六、二十三这三天有个奇特的风俗:挂灯笼燃烟火。在晚上有跳烟火的风俗,在跳烟火的同时拿出各自被褥枕头衣服在火上扬一扬,嘴里说的是“燎百病,燎干净,燎得满年四季没有病”。此时,大人会仔细查勘窑洞墙壁上的小虫虫,通过对小虫虫的观察预测当年收入好坏。这陕北年俗,处处充满神秘,充满了诱惑力。


红色


陕北的春节是用红色染成的,陕北年俗的主旋律是用红的音符谱成的。红灯笼、红窗花、红对联、红鞭炮。以红对联来说:除过窗户、门框两边外,驴圈、羊圈、猪圈、大门上、墙头上、庙门上、碾子、石磨、窑洞墙壁上的土神窑窑和天神窑窑、院畔的树上、家中衣柜、灶马怀前、炕壁上方、米囤上、面囤上、井台上、各种车辆上、大鼓上都有吉庆内容的红对联贴在上面。这红体现在生活的每一处,红灯笼、红被子、红鞋垫、红裤带、红内衣,闹红火用的红旗、红战鼓、红绸子、红扇子、红伞、红腰带、红袄子、姑娘抹的口红、后生抹的红脸蛋、唢呐手用的红手套、长号上鼓槌上系的红布条、吃的红烧肉、喝的红西凤、唱的是红太阳,吃的红苹果、大红枣、红皮鸡蛋,给娃娃压岁钱是用红纸包的,女人围的红围巾等。连这生活中一切的文艺节目也叫闹红火了。这是红色的世界。这年俗为何成了红的山河红的世界呢?原因是这样的:一方面,是驱邪镇邪之意,因为在陕北历史上有太多的苦难太多的苦焦,大苦难大苦焦需要用大红色来抵挡来驱除,另一方面,红色本身是传统文化中的喜色暖色吉庆色,这是陕北人对美好社会的大期盼和大渴望。红色是幸福的先兆、底色和衬托,哪里红色最艳丽,哪里的年气就最浓重,哪里的热闹就最红火,哪里的人们就最快乐!


燃烧


陕北的年俗用红火、热闹来形容还显不够,用燃烧来提炼,恰如其分。这是真正激情燃烧的过年,激情燃烧的年俗。如果你在年关身处陕北,你的激情就会从生命深处燃烧起来,人们对快乐进行疯狂拥抱时,会更深切地感受到黄土地的厚重,这种快乐在闹秧歌和扳水船这两种娱乐种类中体现得最淋漓尽致,在这种快乐里人们把激情燃烧到了极致。




闹秧歌是陕北年俗中别具一格的风情。过了初一,秧歌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沿门子”——给每家每户拜年。主人早早把自己院落打扫干净,敞开门,提前备好瓜子、花生、红枣、黄米酒、烧酒、香烟、炒肉菜,迎接秧歌队到来。秧歌队到院落跳着活泼欢快的秧歌,伞头随机应变,见景编词,花伞一点,锣鼓住音,张口就来:


进了门,抬头看,这院地方修得端,背靠金山面向南,祖祖辈辈当富汉,男的在外挣金砖,女的在家把金马拴,孩子工作在大使馆,坐着小车把家转,领着外商来参观,全庄男女齐夸赞,满院秧歌跳得欢。


闹秧歌最红火的是在广场踢二人场子。在秧歌中有一种阵形——枣核子乱开花,所有的男女分成一对一对,然后对踢二人场子。


“转九曲”,陕北话叫“转灯”,具有神秘的宗教特色,专在庙会、秧歌的夜场举行,是陕北春节特有的活动。布阵要将桑条或高粱秆等身裁367根,每秆一盏灯。九曲开始后,锣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秧歌队扭起来。伞头唱着秧歌请诸神观灯,请亡故魂灵观灯,再请观众观灯。唱毕,又是一顿鼓乐声,开始在由青松翠柏搭成的彩门口祭风,所有队员跪拜。礼毕,队员在伞头的引导下,绕九曲外墙走一圈,一边唱,一边撒施祭食、水酒,以告慰各方孤魂野鬼。然后复请诸神、观众进入灯场。这些愿望,都是通过伞头唱的秧歌词表达出来,有时两伞头之间还要对唱。


长辈们说,转过九曲会平平安安,消灾免难。这话当然是一种希望和寄托,可这热闹、这红火最好别错过。




在陕北过年的闹红火里,扳水船是引爆人们激情的又一绝佳娱乐方式。扳水船一般是五个人,坐船的一般是女人,有老艄公、小艄公,船两边有两个闪扇子的女子。扳水船好就好在说唱跳舞结合,开始出场时,老艄公来个鹞子翻身,翻进场地:头戴破草帽,挂着白胡子,反穿羊皮袄,说一段非常带有搞笑和夸张的狂话,充满谐趣。


这些年,年俗在陕北其实也在减淡,但仍然比城里的浓郁得太多。年关在即,来到陕北把情感燃烧起来吧,享受年俗的无穷快乐吧!(文/榆林日报,图/网络)


热读

吃遍三边

龙云:新子洲

李光泽:千年石城

史小溪:陕北八月天

老榆林的老,龙云的龙

路遥——清涧的文化富矿

吟咏榆林最多的唐代诗人是哪一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北秧歌大鼓 看到秧歌队的大鼓想起 看的我真的也想试试
常家沟秧歌史纪略
陕西榆林 / 薛汉国 【散文】/《闹秧歌》
千佛洞的秧歌咋就这么狂——带你去辽西看秧歌(16)
陕北安塞腰鼓与民俗关系密切
陕北秧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