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编剧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对白的处理


      今天正题内容如下:

      设计故事和人物所付出的一切创造性劳动,最终还必须在稿纸上得到体现。今天探讨文本,即对白和描写,以及指导写作的手艺。此外,还将学习下故事的诗学,即镶嵌在华语中的形象系统,因为正是这些语言形象最终构成了电影形象,丰富了意义和情感。

        对白不是对话

       只要旁听过任何咖啡店的对话,你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绝不会把这些废话搬上银幕。真实生活中的对话总是充满着笨拙的停顿、极不规范的遣词造句、不合理的推论、语焉不详的重复,它很少能说明一个问题或得出一个结论。但这无伤大雅,因为对话并不是为了说明问题或得出结论。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保持渠道畅通”。谈话是我们发展和改变人际关系的手段。当两个朋友在大街上相遇并开始谈论天气时,难道我们不知道他们的交谈并不是为了展开一场有关天气的对话?那么也许会谈论体育、天气、购物.....任何东西。但是,其文本并不是其潜在文本。所言和所行并不是所思和所感。场景并不是它表面上所体现的那样。因此,银幕对白必须具有日常谈话的形式,但其内容必须远远超越寻常。

        首先,银幕对白要求压缩和简约。银幕对白必须以最少的词句表达最多的内容。第二,它必须具有方向。对白的每一次交流都必须将场景中的节拍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转折,表达出变化的行为,而且没有重复。第三,它应该具有目的。每一行台词或对白的交流都要执行设计中的每一步骤,使场景围绕其转折点构建并形成弧光。这一切严密的设计,听起来又必须像日常谈话,采用非正式和自然的词汇,充满俗话俚语,必要的话,甚至还可以用脏话。所谓:言如常人,思若智者。

        记住,电影不是小说,对白说完就过去了。如果话语在离开演员之口的那一刻还不能让人明白,恼怒的观众会马上嘀咕:“他说什么?”电影也不是戏剧。电影是看的,戏是听得。电影美学百分之八十属于视觉,百分之二十属于听觉。我们的注意力是集中在耳朵,对舞台只是半看。戏剧作家可以编织精巧而华丽的对白---但银幕剧作家却不能。银幕对白要求结构简单的语句----- 一般而言,语序应为主语、谓语和宾语或者主语、谓语和补语。

        对白不要求完整的句子。我们并不需要总是为名词或动词伤脑筋。典型的做法是,我们可以省掉前面的冠词或代词,用短语说话,甚至咕噜。高声朗读你的对白,最好是一边读一边用录音机录下,以避免拗口之处或无意识的尾韵和头韵,如:“他们正把车往那儿挪。”千万不要写出会让人注意其本身的对白,不要写出任何从稿纸上跳出来大叫“啊,我是一句多么精美的对白!”的东西。一旦你认为你写出的东西辞藻秀丽、文学性很强,就应把它删掉。

          长话短说

银幕对白的精髓就是古典希腊戏剧中被称为stikomythia的东西---简短对白的快速交流。大段对白和电影美学是对立的。一篇稿纸从上到下的一栏对白要求镜头定在演员的脸上听他讲完一分钟。你只要定睛看着秒针在表盘上走过整整六十秒钟,你就会意识到一分钟其实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十到十五秒之内,观众的眼睛就会完全吸引所有具有视觉表现力的东西,之后镜头就会开始反复。其效果就像是卡住了唱片在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同一个音符。当眼睛厌倦之后,它就会离开银幕;当它离开银幕之后,你就失去了观众。具有文学抱负的作者常常会不屑一顾地回避这个问题,认为剪辑师会通过切入到听者的脸来将大段对白分开。但这只会引发新的问题。现在,一个演员在画外讲话,他的声音脱离了他的肉体,于是演员必须放慢语速并刻意强调,因为观众实际上需要靠唇读。他们对银幕台词的理解有百分之五十来自亲眼看着演员把它说出来。演员的脸消失之后,他们就停止聆听了。所以画外的说话者必须仔细地吐出每一个字,唯恐观众漏掉什么。更甚的是,画外的声音失去了说话者的潜文本。观众得到的是听众的潜文本,但那也许并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因此,写作长段对白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过,如果你觉得此时此刻必须由一个人物来承担所有的对白,让另一个缄口静听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那么你就写长段对白好了,不过你这样做的时候必须牢记,在生活中是不存在什么独白的。生活是对白,即动作/反应。

        如果作为一个演员,我有一通长段对白,刚开始讲的时候,进来另一个人物,我的第一句台词是“你让我久等了”,那么我在看到他对我第一句话的反应之前,我怎么知道下面该说什么?如果另一人物的反应是歉意,尴尬地低着头,那么我的下一个动作就会被软化,我的下一句台词也会相应地柔和。不过,如果另一个人物的反应是逆反,没好气的瞪我一眼,那么我的下一句台词就可能会表现出愤怒色彩。从此一时到彼一时,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下面该说什么或该做什么,除非他能感觉到别人对他刚才所做的事情的反应。生活总是动作/反应。没有独白。没有事先准备好的话语。所有讲话都是即兴的,无论我们为这个伟大时刻在脑海中排练了多少次。

        因此,你得向我们表明你已经理解了电影美学,把长段对白分解成动作/反应的型式,用以构建说话人的行为。用默默的反应把对白分割成片断,让说话者改变节拍。

        悬念句

        在写作拙劣的对白中,无用的话语,尤其是介词短语,常漂浮在句子的末尾。结果,意义被藏在句子中间的某个地方,观众必须听完最后的空话才能领会,而正是在这一两秒钟之内他们就会厌烦。更有甚者,银幕另一边的演员必须从那一意义中得到暗示,可是他也得别扭地等着句子结束才能做出相应地反应。在生活中,我们会互相打断对方的谈话,切掉对方句子中拖曳的尾巴,使得日常对话翻滚自如。这也是另一个原因,说明演员和导演为什么要在制作过程中改写对白,因为他们要剪掉话语中的细枝未节,提升场景的能量,使其尾白暗示节奏跃然纸上。

       优秀的电影对白倾向于采用掉尾句来构建:“如果你不想让我干,那你为什么要给我那个......”眼神?枪?吻?掉尾句就是“悬念句”。其语义被延缓到最后一个字,迫使演员和观众听到台词的末尾。

       无言的剧本

       写作电影对白的最好忠告就是不写。只要能够创造出一个视觉表达,就绝不要写对白。写作每一个场景需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应该是:我如何才能以一种纯视觉的方式写出这个场景,而并不要诉诸对白?遵循回报递减定理:你写出的对白越多,对白的效果就会越小。如果你连篇累牍的全是讲话,让人物走进房间,在椅子上坐下,不停地说呀说呀说,精美的对白时刻就会被淹没在这些雪崩般的话语中。但是,如果你为眼睛而写作,当对白在必须出现的时候到来时,它就会激发兴趣,因为观众已经在饥渴地等着它。凸现于大片视觉形象中的简约对白更具有力度和分量。

       形象是我们的第一选择,对白是令人遗憾的第二选择。对白是我们加在剧本上的最后一个层面。不要搞错,我们都喜欢精彩的对白,但是,少即是多。当一部高度形象化的影片转入对白时,观众会豁然兴奋,洗耳恭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货|编剧必看!电影对白设计的三大秘籍
给电影对白写作的最好忠告就是不写(第981期)
即兴表演之我观
比第一部有钱了,但还是难逃续集困境?
亚马逊用AI人工智能提升影视剧里的对白台词
剧作课丨如何写出精彩的描述性段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