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记》的背后,除了司马迁,还有这样的一位功臣……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000多年来,人们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同的经历,造就不同的人生。那么,是怎样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司马迁一生的伟业呢?



有学者考证,司马迁出生在“龙门”,就是今天的陕西省韩城芝川镇。性格耿直忠厚,因替李陵兵败之事辩护而惹恼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后,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最终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公元前145年,司马迁生于一个小康之家。司马氏的祖先自上古时代就执掌天文、历法,担任史官,是渊源久远的书香门第:


祖父司马喜,拥有“五大夫”爵位;

父亲司马谈,精通天文、历史的和各家学说。



司马迁10岁左右时,司马谈进入仕途,成为西汉第一代太史令。自孔子著作《春秋》之后,史书的撰写已经中断了400多年。作为史官,司马谈决心弥补这一空白。然而,司马谈也深知,撰写通史是一个无比浩大的工程,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由此,他寄希望于儿子司马迁,从小就对司马迁悉心教育。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司马迁四、五岁时就开始读书认字了,到了10岁,就能够诵读古文。



不久,司马谈离开家乡前往长安去做太史令。然而,司马谈没有把儿子带到长安,而是将他留在家乡。在古代农耕社会,“耕读传家”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观,而在乡间的耕读,也让少年时代的司马迁接受了独立生活的锻炼。


这段生活经历让司马迁受益匪浅。他不仅强壮了身体,还体会到农耕之苦。耳濡目染农家的清贫生活,更让他从心底里同情劳动人民,为后来撰写《史记》奠定了思想感情的基础。



直到到19岁时,司马迁在父亲的安排下离开家乡,来到京师长安。然而,刚到长安的第二年,司马谈就给儿子安排了一趟远游。由于古代的交通极不方便,旅行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即便如此,司马迁也仍是实地考察了许多历史故事的发生地,以便了解、搜求更多的历史资料。他从京师长安出发,跨越陕、鄂、湘、赣、苏、浙、皖、鲁、豫九省,历时近三年,行程近三万里,考察风土人情,进行实地采访,积累了丰富的史料。



司马迁回到长安后,入朝担任郎中之职。父亲病逝后,他继承父亲的遗愿,着手准备《史记》的撰写。完成《史记》后,司马迁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中,没人知道他死于何时,死于何事。这位给世人留下了一部伟大通史的史学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历史之谜。



公元310年,西晋时期的汉阳太守殷济,为司马迁建墓、树碑。在司马迁的祠院寝殿内,供奉着司马迁的塑像,司马迁像雕塑于北宋时期,宽衣博带,刚劲不屈,安详从容,让人不由想起司马迁的那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来源:CCTV4《国宝档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不历此劫,何以成书——从孔子到司马迁(下)
《品中国文人:司马迁》
司马迁写《史记》,是如何开展田野调查的?
司马迁写了《史记》,他是怎么知道几千年以前的事情的?
司马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管什么时候,还是有钱比较好
史家之绝唱《史记》也是一本地理学名著(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