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拜了一位“师傅”,十年后也没能叫一声“师父” | 学道随谈:《摔跤吧!爸爸 》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好评如潮。绝大多数影评围绕女权、女性独立和成长展开,都说这部剧是抨击印度社会制度、呼吁性别平等、改善妇女女童地位的影片,而这个点并不能让一个道教徒产生最大的共鸣。


毕竟道教是极少数完全不会歧视女性反而非常尊重女性的宗教之一,如远在上古时期就存在的西王母、魏晋时期的女神魏华存(点击蓝字回顾:上清派的女神祖师)、唐代的陈靖姑(08年,陈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元代的孙不二(全真道清净派祖师)以及妈祖等,都是极其伟大的女性成就者。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部影片最能打动我的,是“传承”。


 什么是传承?

传,是传授的意思。承,是继承的意思。


所谓传承,泛指对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传授和继承的过程。可见,师徒关系是行业或技能传承的纽带,传承中师傅和徒弟两个要素缺一不可。

 

中国人极其重视传承,古人云:“三教圣人无不有师,千古帝王无不有师。”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也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但“师傅”二字具体有哪些涵义,现在的人们理解得比较混乱与片面。


1. 师傅是对陌生者的尊称

比如我们说司机师傅、修车师傅,甚至问个路也称呼别人为师傅,这是对不同行业的从业者或者陌生人的尊敬。


2. 师傅是技艺的传承人

比如我们读书期间授课的老师、毕业后进入企业指导自己的师傅、或者是教我们考驾照、学其他技能的老师,他们付与我们的都是知识以及生活技能,用古代的话说是给徒弟一个饭碗、一口饭吃,所以又可以称之为“师付”。影片中的父亲无疑可以归为此类:


 “摔跤爸爸” 马哈维亚曾经是一名前途无量的摔跤运动员,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替国家赢得摔跤世界金牌。因此马哈维亚一直心心念希望生个儿子继承实现自己的未了心愿,全村人民也跟着参与进来涌献各种生儿子秘方,哪知道妻子还是接连给他生了四个女儿。一次两个大女儿把闹事的同龄男孩一顿拳打脚踢欺负得不行,“爸爸”幡然醒悟,对呀!谁说女娃就不行啊?更何况还是自己亲生的,流的自己的血,长的是自己的基因啊!接着就是长达十年的父与女摔跤训练史,最终女儿为自己和国家赢得了荣誉。


3. 师傅是修行的引路人

带我们修真证道的师傅则意义更大。道教以道、经、师为三宝,认为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通。师傅可以给予我们完整的传承力和法脉的护持,与父母给我们血脉同等重要。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师傅了脱我们生死,因与父亲的地位是一样的,所以又可以称之为“师父”。

 

然而,功夫分两种,一种师父是有本事的,一种师父是没本事的。

 

本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上有点硬活儿。那问题来了,既然后一种是师父没本事,又为何也算功夫呢?

 

因为手上没硬活儿,还能在江湖上立足的,那就更得靠着一套“功夫”。在《一代宗师》里,前者叫里子,后者叫面子。


这里就出现了三种师徒关系:

一种是师父有本事愿意教的;

一种是师父有本事不愿意教的;

当然还有一种是师父没本事也没得教的。


 传承中最重要的是真师和真传 

我们常说“名师好遇,明师难寻”,学法修炼尤其如此。“摔跤爸爸”就是“明师”,而片中那位国家队教练则是“名师”。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对自己的训练方式信心十足。

客观上来说,Pramod Kadam能担任国家队教练,一定有几把刷子,他有着较好的国际视野,能将训练时刻与国际接轨,至少比印度的绝大多数教练要强很多,不能绝对说是伪师。


但是,他缺乏对摔跤的执着和热爱,把摔跤只当做一份理所当然的工作对待,如果不懂得“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就不能把摔跤融入到生活之中去,这也是他失败的原因。反观马哈维亚·辛格教育孩子,无论行走坐卧、衣食住行,无不围绕摔跤这一件事,他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Pramod Kadam与之相比,也只能沦落为“庸师”。

 

可见从师的关键,不在于学习师傅的技术,而在于传承师傅的理念。如果连师傅的思想都不认可,又怎能真正继承师傅的绝艺呢?

 

由于修行的证量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此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去判断明师与名师。不仅如此,伪师邪师历代不绝,与庸师比起来,伪师的危害百十倍甚之。而通过对师傅的言行客观辩证以判断真伪,也是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

伪师擅长鸡汤,口若悬河,交际应酬不绝;真师只懂实修,生活简单,讷于言而敏于行。

Pramod Kadam全程都在动嘴不见一次亲身示范;而“摔跤爸爸”哪怕到中老年也是能和已经是全国冠军的大女儿对抗较量的。可见庸师经久不练也就成了伪师。

伪师强调修心,说一切都是内心的变现;真师说身心本为一体,如果身体不好,修心也是枉然。

Pramod Kadam每天灌输给队员的除了鸡汤就是口号,而“摔跤爸爸”从训练最初就严格控制女儿饮食,并即时给女儿补充鸡肉和牛奶,完备她们的体魄应对与男子的摔跤对抗。

伪师强调抄经、诵经即是修行,从中求得感应;真师认为经典固然好,但不过是对实修的印证。

伪师喜欢说不要沉迷于神通,小心走火入魔;真师认为不仅神通是证量的标志,想要走火也得些许本事。

Pramod Kadam从大女儿吉塔进入国家队就强调“你们要忘记错误的饮食、训练,只记得我教给你的东西”;而“摔跤爸爸”比赛前必然要研究过往赛事和竞争选手,因为深知存在即合理,必须重视。

伪师强调某月某日念某神佛名号,功德亿倍;真师认为,信仰没有大小多少,功德来自实修实证。

Pramod Kadam每次赛前都会制定最佳的得奖牌阵容组合,认为只要时机和策略正确就能赢得最佳效果;“摔跤爸爸”认为要想夺得最后的胜利,必须具备“爱心、努力和热情”。

伪师宣称一念即可成神佛,超脱三界不在五行;真师认为,要达一念尚需十年功夫,即便修成生活仍在世俗。

Pramod Kadam一直认为拿不拿金牌只是个概率和机遇的问题,“我们已经很努力了”,有些人注定拿不到世界冠军”;“摔跤爸爸”则十年如一日训练女儿,女儿拿了全国冠军就向世界冠军努力。

伪师宣称诸神菩萨无所不能,有求必应;真师强调我等凡俗人力有穷,心诚则灵。

Pramod Kadam战术、动作、技巧万岁;“摔跤爸爸”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伪师强调玄秘,信奉“不可知论”,喜欢讲前世、开悟等,惯于把简单的事情神秘化;真师却会把灵异的事情解释得很平淡,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伪师爱谈某某宗教是超越哲学的哲学、超越科学的科学;真师认为,宗教和科学既不同源但也不应对立,但可以相互交流以寻求新的研究路径。

伪师在遇事前爱说有神通无所不能,在遇事后强调神通不敌业力;真师在遇事前会说没事不惹事,在遇事后会说有事不怕事。


片中Pramod Kadam和吉塔并没有同一个理想和目标,更没有传承和传承力的关系,吉塔的将来、国家的荣誉和他并无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摔跤爸爸”是将自己毕生所学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女儿,帮助她认知自己的能力,追求自己的荣誉和社会价值。所以,他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师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奇书《西游记》到底奇在哪里——一部教育学和人才学的天书
我做修理工,我凭本事吃饭,我骄傲!
菩提最厉害的本领为何不教给孙悟空?如果猴哥用了就不会被镇压
电影《摔跤吧!爸爸》豆瓣 9.0,太感人了!
【悦读课堂016】骄傲的徒弟
拜师礼仪(师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