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力民教授:独家解读宫腔镜宝典,从没人这样诠释宫内疾病

宫腔镜技术是一项微创性妇科诊疗技术,可用于诊断、治疗和随访子宫腔内病变。宫腔镜不仅能确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且能对病灶表面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在直视下取材,大大提高了对宫腔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更新、发展和弥补了传统诊疗方法的不足。


近期,宫腔镜之母夏恩兰教授的学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的冯力民教授携专业团队,共同为大家翻译并奉上了意大利Carmine Nappi和Attilio DiSpiezio Sardo 著作——《宫腔镜下的世界—从解剖到病理》。本书图文精良,不仅有常见宫腔镜疾病,很多少见病的宫腔镜下表现、病理片都有呈现,很全面系统地介绍宫腔镜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第一妇产近期有幸采访到了冯力民教授,冯教授就本书的创作背景、内容要点和国内展望等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初衷

“从诊断到治疗——对疾病需要有全面认识”

冯力民教授与原作者合影


自从去年在ESGE会议书展上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冯教授就被这本书吸引了~于是跟原作者有了沟通交流。

 

提到翻译这本书的背景时,冯教授说,“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是,不仅讲解了宫腔镜技术,关键是对这个疾病有了更整体全面的认识,包含宫腔镜前的诊断——这点非常吸引我,从来没有人这样诠释过宫内疾病。患者是带着病来的,医生需要对疾病本身有清晰全面的认识,什么时候应该做宫腔镜检查?什么情况下做宫腔镜手术?手术后应该有怎样的后续治疗?这才是贯穿整个疾病的认识过程,而本书非常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宫腔镜的诊断与治疗技术。

 

另外,这本书有很多新的想法和新的观点,包括对未来疾病的研究方向、设备的使用等等。所以说这本书对疾病从诊断-治疗的整体全面讲解-新观点的注入,让医务人员对疾病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知。因此我认为它能称得上是一本“宝典”,于是想引进给国内医生。”

国内现状

“宫腔镜潜在风险高,需加强安全重视度”

多数人对这项技术的重视度是不够的,冯教授说 “很多医生认为宫腔镜可能只是单纯“看一看”便可以了,毕竟宫腔镜只发现5ml宫腔的局部问题,但其实宫腔镜潜在风险会非常高。”


就像冯教授的老师夏恩兰教授说的,宫腔镜出现并发症致死的病例要远多于腹腔镜。宫腔镜有两个致死的并发症,一个是TURP综合征,即低钠血症,另一个是空气栓塞。冯教授强调“术前对高危因素的判别、预案、预防、预测,以及后续的治疗,都要求医生非常有经验才行,尤其是到了四级手术的程度。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诊断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像空气栓塞这样的致死并发症。”


宫腔镜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虽然目前普及程度比较高了,但国内的很多理念、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还没有与国际接轨。所以更应该加强教育,不断推广,让妇产科医务人员更加重视。

“从检查、操作到超声的培训都需加强”

关于宫腔镜的培训,冯教授经过了15年的摸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培训体系。 “培训不仅包含实操,还需要从检查环节就开始。”单纯“检查”这一项大家都已经会的操作,也是需要进行规范性培训的,通过培训让大家重新认识应该如何规范的检查。

 

另外,冯教授还会引入关于超声的培训。因为对于宫腔镜而言,无论是检查还是手术,超声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欧洲的培训中第一站就是超声的检查。

 

虽然妇科医生做超声没有资质,但学会超声检查不是来做超声诊断的,而是将超声作为一个监护的手段,以此来保证手术的成功与安全,这点妇科医生完全可以做到。冯教授感悟到:“这次去欧洲,中国去了10多个医生,真正能够在宫腔镜手术和检查过程中做到超声实时监护的,居然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更加让我觉得需要加强关于超声的培训。”

应用前景

新技术、新理念将逐渐普及

谈到宫腔镜在我国的发展时,冯教授表示非常有希望,“在计划生育政策已成为历史的情况下,保留生育应该是女性一生追求的目标。子宫腔是不可替代的一个器官,没有子宫腔就只有做代孕,但代孕在中国还未合法。因此宫腔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一定会被更多医生越来越重视。

 

在这个技术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向国内医生传达宫腔镜的新理念——无痛、无创、更安全、快捷,并告诉大家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达到这一点,这样才能更广泛、更安全地在临床上应用。比如关于宫腔镜检查,早于97年就有人提出在不用窥阴器、不用宫颈钳的情况下,做阴道内镜也可以实现完全无痛,这才是理想的状态。那如何才能更安全便捷地提供服务,最重要的是需要遵守基本的规则。”

 

对于宫腔镜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冯教授强调:“如果想要避免宫腔镜的两个致死并发症,需要用更新的设备来保证低压灌流,即使没有这样的设备,也需要在最小压力的情况下来完成这样的手术,这样并发症的发生率就会非常低、甚至没有。如果深入应用低压灌流技术,这两个并发症甚至会成为“历史传奇”,几乎碰不到了。

 

对于国外的新技术:刨削术、冷刀技术等更安全有效的方式,更应该推荐国内医生学习与应用。这些新技术未来将逐步国产化,费用渐渐降低,让国内更多的医院可以拥有、更多患者可以享受——这就是未来的方向。”

在不孕症治疗上重要度逐渐提升

关于宫腔镜技术在不孕症治疗上的优点,冯教授谈到“在生殖领域,宫腔镜的诊断与治疗已经被提到非常高的高度了,尤其是诊断方面几乎与超声一样重要,一旦出现宫内病变,宫腔镜的诊断被排在很优先的位置。国外普及度更高,妇科检查都需要做宫腔镜检查,这已经是妇科医生必须掌握的诊疗技术了,因此该项技术的继续教育就显得愈加重要。


将来还会有非常先进便捷的可抛弃宫腔镜 / 一次性宫腔镜,光源、摄像等都在上面,大家随时可以看。消毒方面:目前国外新的消毒技术,只需要10分钟即可达到完全灭菌的程度;成本方面:我相信会逐渐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同时,卫健委在推进日间手术项目,而宫腔镜的检查与手术、人工流产、计划生育手术都是首当其中应该作为日间手术的一项,所以我认为将来的日间手术的前景非常好,将会更符合我们的医保政策、更符合患者的利益,以节省我们的医疗资源与医保费用、减少劳动力、并为患者节约时间。”

对年轻医生的寄语

即使医生工作十分繁忙,但冯力民教授坚持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取得不断的进步,无论是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手术技巧,都是非常有必要去慢慢积累的。

针对年轻医生的建议,冯教授反复强调多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1

多渠道学习

冯教授谈到“年轻医生相比较于我们这一代的医生,最大的优点就是语言能力强,加上现在是一个网络化信息社会,可以通过iBaby、妇产科网、妇产科学者网站等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可以先看先学习,再通过临床上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积累病例,这样记忆才会非常深刻。”

2

系统化培训

另外冯教授强调到:“绝不能在病人身上练习,需要找合格的培训单位接收系统化培训,尤其是国家的继续教育项目,利用模型、动物实验,掌握最基本的技巧,以避免并发症。”

3

规范化操作

“最重要的是,在医学生涯中,一定要按照指南规范进行操作,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错误。规范不一定100%正确,但规范是在当前的医学发展阶段中大家共同的认知,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的进步。规范也在不断地提升。”

4

做“人”的工作

“每个病人、每一种疾病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且要学会沟通,懂得如何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解释病情,让对方能够充分理解治疗方案的利弊,尤其是弊端,这样一旦出现手术并发症,病人即可第一时间感受到并反馈给医生,医生才能及时处理,将危害降到最低。”

 

最后冯教授感叹道 “妇产科医生确实不容易,压力大、知识面要求广、手术技巧要求高,需要兼备内科和外科的素质,还需要面对女性在人生中最特殊的几个阶段——怀孕、妊娠、分娩、更年期,然后去理解病人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小编手记

成为一个优秀的妇产科医生任重道远,在忙碌的工作中学习也不能放下,感谢冯教授为国内的医生带来这本宫腔镜“宝典”,让国内更多医生也能够了解学习到国外前沿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力民教授专访: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中美微网湖南群 宫腔粘连专题讨论之一
【微信课堂】NO.26 冯力民教授讲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精彩回顾
正确认识子宫肌瘤,不要盲目动刀|妇科疾病知识百科第21期
你知道治疗子宫肌瘤最好的治疗方式是哪种吗?
【每周一手术】NO.41 薛翔教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