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童发热:物理降温PK药物降温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通常以肛门测温法为标准。发热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和超高热(41℃以上)。


编辑:bala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通常以肛门测温法为标准。发热分为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和超高热(41 ℃以上)。


发热的利和弊


  发热在增强免疫功能,加强对病原杀灭作用的同时,过高的体温还会使机体出现寒颤、抑制消化酶的产生等。


退热的目的


  退热不仅仅是降低患儿的体温,最主要的应是缓解患儿因发热引起的不适。


  对于不太高的发热又不伴有严重疾病,可不急于退热,可以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维生素等。但如果出现高热或者超高热、伴有心脏病及其他危重症时,这个时候就必须要退热。


退热的方法有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推荐意见


  物理降温方法有温湿敷和冷盐水法,但退热效果有限,可作为药物降温的辅助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汗腺不发达,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也不完善,通过“捂热”不易达到“发汗”,反而会造成“捂热综合征”。


  指南对物理降温的推荐意见


应用范围

指南推荐

中国指南1

≤5岁

·急性发热时推荐选用温热搽身和(或)减少衣物等物理降温方法

·不推荐用冰水灌肠退热,除非临床出现超高热

·物理降温退热效果不及退热剂,可作为辅助退热方法

·物理降温与退热剂联合应用时,体温下降速度快于单用退热剂

·高热时推荐应用退热剂同时联合温热搽身的物理降温方法

英国指南2

≤5岁

·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

·不推荐减少衣物

·反对过度包裹

意大利指南3

≤5岁

·不推荐使用物理降温

·仅对高热患儿推荐物理降温

澳大利亚

3月~5岁

·不推荐任何形式的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擦浴

NSW指南4

·过度包裹的患儿应减少衣物

南非指南5

所有儿童

·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和减少衣物的方式降温


如何选择退热药物?



应用范围

指南推荐

中国指南1

≤5岁

·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不推荐安乃近和阿司匹林作为退热药物应用于儿童

·尼美舒利作为儿童退热剂的使用还有待积累更多的证据

·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退热

英国NICE指南2

≤5岁

·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意大利指南3

≤5岁

·仅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澳大利亚

3月~5岁

·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NSW指南4

南非指南5

所有儿童

·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甲芬那酸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退热使用解读


  布洛芬的使用和不良反应


  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退热持久,对于39 ℃以上的高热退烧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好,也是公认的儿童首选抗炎药


  布洛芬推荐剂量5-10 mg/kg/次,6 h一次,一天最多4次。美国允许≥6个月儿童使用。


  布洛芬不良反应:


  1、布洛芬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故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儿童禁用,但可发生Reye's综合症。


  2、轻度的胃肠道不适偶有皮疹和耳鸣、头痛、影响凝血功能及转移酶升高等也有引起胃肠道出血而加重溃疡。


  3、长期服用会造成肾功能衰竭。


  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和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非甾体抗炎解热镇痛药,用于偏头痛 、头痛 、发热。WHO推荐3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吸收快速而完全口服30 min内就能产生退热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常用儿童复方感冒药中也含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是10-15 mg/kg/次(总量<600 mg),4-6 h间隔,一天最多4次。


  对乙酰氨基酚有哪些不良反应?


  1、具有肝毒性 ;


  •   过量服用或长时间大剂量服用 ;


  •   饮酒或饮用含酒精的饮料 ;


  •   肝脏疾病患者 ;


  2、与其他含有乙酰氨基酚的头痛、感冒药等混合服用:常规剂量下不良反应很少,肾毒性小安全性比较高。


  3、明显剂量依赖性-即随剂量上升而疗效上升。新生儿因排泄缓慢其毒性相对增强。


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儿童退热剂


  目前缺乏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的任何国内外研究证据和文献报道,反对激素用于儿童退热 。激素会抑制机体免疫系统,诱发加重感染。并可能掩盖病情,延误诊治。也会导致体温大幅度下降,造成虚脱、水电解质紊乱、脱水热 。


退热的交替用药


  在严重持续高热情况下可以考虑交替用药。交替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用布洛芬10 mg/kg,4-6 h后对乙酰氨基酚15 mg/kg;另一种是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12.5 mg/kg,4-6 h后布洛芬5 mg/kg。两种药物每4-6 h交替使用,疗程都不能超过3 d。


退热处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1、物理降温与退热剂联合使用,体温下降速度快于单用退热剂。


  2、退热药剂量不宜过大,以防患儿出汗过多导致虚脱,鼓励多喝水 。


  3、退热药起效时间,30-45 min。


  4、小婴儿的发热或其他患者体温超过39-40 ℃时(尤其伴有明显不适),应及时对症处理。


  5、病因不明时,不要滥用抗菌素,儿童91%以上病毒感染。


  6、不主张使用冰块/酒精进行物理降温。


  7、退热药物不能预防热性惊厥也不可进行预防性使用 。


  8、只有当患儿表现不适时才继续使用,不适并未减轻时可考虑更换其他药物。


  9、只有不适持续或者在下一剂药物到使用时间之前就再出现不适才可考虑更换药物(退热剂通常间隔6-8小时重复用)。


  本文根据第三届“儿科中国之窗”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陆国平《儿童急性发热的处理和安全用药》PPT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指南解读】到底还要不要物理降温?(修改稿)
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详解:孩子发烧物理降温还是吃退烧药?
孩子发热,这几个常见误区要注意
孩子发烧后要立即降温吗?医生详解儿童发热七大常见问题
儿童发热知多少
孩子退热不及时,会导致高热惊厥吗?12条发烧应对法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