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规范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规范(2011-05-26 07:27:08)
转载
标签:杂谈
分类:现代文章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规范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扬抑、对比、象征、人称、联想、想像、引用、情景交融、以小见大、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动静结合、开门见山、点面结合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
构思技巧 照应、过渡、悬念、铺垫、线索、顺序、引领、详略、承上启下
一、     修辞手法
【命题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最后揭示修辞对句子表达情感的作用。
【技法解密】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用来状物,景象迭起,五彩缤纷;用来叙事,丁卯纷陈,有条不紊;用来说理,充分全面,淋漓尽致;用来辩论,气势磅礴;用来抒情,酣畅淋漓,缠绵悱恻。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夸张:能更鲜明得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性。
(6)    反复: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旨或句意。
(7)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8)    对偶: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
二、    表现手法
【命题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
【技法解密】
渲染
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衬托
突出所表现事物的特点
象征
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内人寻味
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作品艺术效果
想像
使文章内容丰富,形象更饱满、生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果推因,抚今思昔,畅想未来
虚实结合
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点面结合
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能够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三、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1.记叙
(1)    记叙详略。
(2)    记叙人称。(2000全国卷、2005湖北卷、2006辽宁卷、2010全国卷)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
第三人称:不受限制,自由灵活,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人称的转换往往是叙述的主体对象有所变化,或是便于感情的变化和抒发。如(2010·全国卷Ⅱ)《灯火》问: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Ⅰ①文章已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Ⅱ①不同的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氛围,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3)    ★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和叙议结合)
顺叙:眉目清晰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2.描写
按对象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和场面描写
按方式分有动静、虚实、点面、正侧、声色结合
按繁简程度分有工笔(具体生动)和白描(简笔勾勒,准确传神)
按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近景描写和远景描写
按状态分描写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按时态分有现实描写(实)和想像描写(虚)
按技巧分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3.抒情
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寄情)
例:(2009·江苏)《上善落水》⒔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历次考试表达技巧考查题
★(南通三模)9(2):“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运用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反衬。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衬“此恨”难消。
★(南通二模)9(1)“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比喻。以“风尘”喻战争。
★(南通三模)11:文章画线句子描写稻草人和鸟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答案:比喻,拟人,变化视角,表现稻草人尽职尽责和鸟儿的无奈与无助。
★(南通二模)窗外有一块小小的园地,正中立着一坨 一米来高的山石,上面覆盖着一层紫褐色的苔衣,石根周围簇着草叶,很像一幅立体的图画。这一坨山石,使他想到云蒸霞蔚的峰峦,想到碧林深处的楼台亭廓,想到砍柴人的带点野味的歌谣,想到轰然直下的瀑布。
小说中画线部分描写了主人公眼中的山石,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答案:①运用比喻、排比、联想(或心理描写),(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2分)②描绘山石形态,形象地表达对山石的喜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
★    (苏锡常镇二模)《在风中长大》③小城人家安然得度着夏日,每人一把蒲扇,指掌轻轻收住扇把,左右摇动。一个没有任何降温设备的居家生活,从夏日里探到了它的朴素和简单,同时充满了对于气候轮转的乐于接受,还有婉转的调整,调整到稍稍适应即可,用一把充满草香的蒲扇。这与如今终日在写字楼内,空调的制动使整幢大楼冷飕飕不同,白领可以在夏日穿着笔挺的西服,却不知,一个人不感受夏日之炎热,是辜负了这个时节固有的赏赐。
问:文章第三段描写了家庭生活温馨的一幕,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答: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1分),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1分)运用细节(1分)从视觉、嗅觉、味觉等多方面描写(1分)使人如临其境。
★(苏锡常镇一模)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着青城山。
问.第一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首段写作者游都江堰前的心态,欲扬先抑(或“与游览后的震撼和陶醉形成对比”),(2分)既突出了都江堰难以抗拒的魅力,(2分)又使文章波澜起伏。(1分)
★(苏锡常镇一模)(2)“风露巧欺客”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拟人(或“比喻”,或“双关”)
★    (泰州一模)窄巷窄如幽深的黑谷。沿窄巷行走,穿一双木屐,扣数不清的青石板,哒哒哒,播一路好脆亮的声响,惊开满街坊的店面、酒庐、茶肆;还可与古人擦肩接踵贴面相撞,倒是莫撞着官员的轿马,与那杀人的午鼓,不然,一声断喝,将你按到于街面,大打四十棍棒,无处喊冤。
问:该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写出了窄巷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比拟或虚实结合)。写出了窄巷的幽深、寂静和古老。(4分)
★    (省靖中月考)我不能想像,世界上有哪一片大地会比惠特曼更辽阔。在他那里,群山耸立,河川奔流,大路箭一样射向远方。在他那里,所为动植物都因为人迹的出现而充满生气,既有疾蹄,巨翮,强壮的枝柯,自然也有知更的啼唱,紫罗兰的芳馥,繁密的草叶在爱抚间变得碧绿和温柔起来。在哥尼斯堡,那个喜欢散步的智者不是仰望灿烂的星空,就是俯视自己的内心,俯仰之间,摸索着通往人类的哲学道路。康德是一个宁静的湖,因为浩瀚,致使有翻卷不已的波澜也完全被人们忽略了。灵魂的博大使人敬畏。爱因斯坦飙风似的在宇宙间往来驰骋,虽不见形迹,但在日后的圣殿的废墟中,却不难发现他的存在。
问:请分析该段表达特色和作用。
答:该段通过联想和想象,化虚为实,并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惠特曼、康德、爱因斯坦等名人比喻成大陆、湖泊、飙风,生动描绘出一幅幅博大、壮美、绮丽的风景。(2分)看似写大风景,实则在写大灵魂,高度赞扬几位名人伟大的灵魂及对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2分)为下文写热爱灵魂做铺垫。(1分)
★(2010·江苏)《溜索》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问: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答: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    (2007·江苏)《麦天》“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问: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 4分)
答: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省靖中4月底自测)《雪域青稞》它们整整齐齐地拥簇在一起,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如果说家乡的青稞地是一尊富有内涵的雕像,那么初见江南的稻田,真觉得它们像极了由色彩取胜的泼墨画。雕像凝重,饱含着思想的力量,而泼墨画则精致,细腻,让人想起“草长莺飞二月天”,让人想起那争抢暖树的几只早莺。
问:赏析该段的表达技巧和作用:
答: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和对比的表现手法,(2分)表现了江南稻田的与家乡的青稞低的差别(2分)突出青稞率性、粗犷、富有内涵的美。(2分)
★(省靖中周练)《金色的飘落》一片片染着新生嫩绿的银杏叶儿,沿着细细的枝条争先恐后地向天空涌去,把青春的梦想涂满湛蓝湛蓝的天空。
问: 按照要求,赏析本文的表现特色。(6分)
⑴第四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3分)运用了插叙的方法,(1分)虚实结合,将眼前落叶凋零的场景与对春夏时节银杏叶生长的动人情景的回忆交织起来,突出了生命轮回的短促,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丰富了文章的主题)。(2分)
⑵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四段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答:(3分)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通过“争先恐后”“涌”“青春的梦想”“涂满”等词语,赋予初春银杏叶人格化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嫩绿的银杏叶在和煦的春风中的蓬勃生机。(2分)
★(南通一模)《跟着炊烟回家》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问:文章第二段描绘乡村景象,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答:围绕“炊烟”这一主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描绘了乡村的恬静幽美,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镇江期末)《大地记忆》①童年在故乡南城墙上戏玩,近旁的大地,是一片菜田。农民们将它收拾得简净整齐,豆角藤蔓架用竹竿编扎,一排排挺立。每到初夏,茄子泛紫,黄瓜的丝蔓上开出黄花,青菜长得最茁壮,在阳光下泛出油油的绿色。菜田的尽头,接着一望无际的麦田,越过道路、溪流和沟壑,一直向南伸向秦岭北麓的脚下。出于好奇,我向着目力无法企及的远方张望。乐游塬麦田间的小道上,农民赶着大车来了去了;农舍上空,炊烟聚了散了。
问:赏析第①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4分)
答:选取典型景物(1分),色彩鲜明(1分);由近及远,富有层次感(1分);动静结合,在景物描写中又间以人物的活动(1分)。(共4点,答满4点得4分)
分享
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的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你怎么看?
比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还是……
散文阅读典题:句子理解题、技巧赏析题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
微头条(古诗词中的24种修辞手法(2))
[转载]余秋雨散文的技法归纳和点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