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议论文写作论点与材料结合的方法


  学生考试写作文喜欢运用材料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切不可不假思索地将材料使用到作文上,而每一个材料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如何运用好材料,使材料得以燃烧,紧紧地为你所持的观点服务,这涉及到方法问题。以下,笔者试归纳几种常见的运用材料的方法,供考生们参考。
  一、例后论点分析法
  有些作文材料是可以从不角度去理解其主旨的,对这样的材料,我们最好使用例后论点分析的方法将材料紧紧扣住,使之为论点服务,这种方法称之为例后论点分析法。这种分析的作用是使论据不明确的意思明确化,而不至于产生歧义。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潜悠闲地轻唱。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世人汲汲皆为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此生活岂不惬意?何必以清白之身翻滚于浊浑的污泥之中,白白玷污了自己?穷独善其身,何况置身乱世,举世浑浊?既然无力回天,那就坚守一方的心灵净土,还自己一方自由的天地吧。五柳先生肩负着百世来最单纯的梦境,影栖碧泉,消失于历史的的迷雾中,再也没转过身来。
  你的肩膀上负着的是一片桃源,身居世外,羡煞了无数世中人。你的肩膀上负着炎黄子孙的精神月亮,守护了无数人心中最纯净的角度。
  话题:肩膀
  这是一个一例多用的材料,可以用来论述个性,亦可以拿来论述坚守心灵净土等等。而通过使用例后论点分析法,我们很清晰地看到:作者从写陶渊明的悠然生活,再写到他如何回守自由生活,最后用论点分析的方法归结到他如何用肩膀负起了一片的精神的家园。这样,使材料有的放矢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二、论点带例法
  论点带出例子,是议论文写作中谋篇布局的常见方式。但在运用作文材料中也成了一种方法和技巧。它首先是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举例分析说明。每一段每个例子都有论点带出,这种方法一般使用于有分论点的文章中。例如:
  缜密的勇者,尤其要坦荡正义。歌德说,善良的人在追求中即使迷惘,也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项羽虽勇,终因心胸狭窄自刎乌江;李自成虽勇,终因贪图享乐断送江山;汪精卫虽勇,终因心术不正遭千古骂名。心胸坦荡满怀正义的善勇者才是苍茫尘世间的胜利者。王蒙在《逍遥》一文中写道,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了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尘世间。不论周遭诱惑多好,迷雾多少,内心总要亮一盏正义的明灯。
  话题:勇者取义
  例段运用了项羽、李自成、汪精卫等例子主要是由分论点缜密勇者,尤其要坦荡正义所带出,且紧紧围绕此分论点进行设计和运用,项羽虽勇,但缺乏坦荡的心胸;李自成虽勇,但丢失坦荡;汪精卫虽勇,但丧失坦荡,所以都周遭恶果。
  三、例中论点承接法
  在选取材料前,我们总要对话题进行分析,因为准确分析话题是我们选好材料的关键。话题牵引着我们应该选取哪类材料,材料与话题的关系是什么。例如话题是一种有隐藏结果或能推出结果的话,我们运用材料时可设置一种这样的形式:分析材料和给材料设置原因——用话题作一个承上启下的承接——分析其产生的结果,便可大功告成。例:
  你与同伴积极推行新政,希望让国之富强,民之安乐。可是你那颗为民造福的赤诚之心始终被统治者拒之门外。还将你谪贬到偏远的地方。报国无门,被贬之痛,实为难堪。可幸的是,你不是随便被击垮的人,东门不开西门裂,你没有坠落痛苦的深渊里。反而,你善于换个角度看世界。你认为,明天的世界还会洒满阳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你选择了去追求生命的另一种极致,你的生命依然精彩纷呈。于是就有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潇洒;亦有着群芳过后西湖好的咏赞。当时你方帽长须,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你的谪贬之痛因为换了个角度看世界却变成了欢声笑语。换个角度看世界,欧阳修,你可领悟到了其中的好!
  话题: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上述例子首先阐述了欧阳修的报国无门,为民请命以失败告终,但他因为换了个角度看世界,于是才会成就他生命中的一次极致。论点虽然在运用例子中一笔带过,但它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就是说,整个材料都是围绕着论点进行的,紧扣中心的特点显而易见。
  四、论点例子相融法
  当我们选准用哪个材料去表现中心的话,我们要让材料给论点闪烁光芒。也就是说在不违反材料真实客观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将论点融进材料中,使得论点和材料二合为一,形影相随,既保证材料的准确性,又更进一步地使材料为中心论点而服务。例: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风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们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还乡。虽昭昭若明星之德,明月齐辉之才,终化沧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豪肠,三分酿成月光,七分化为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么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题目:谈意气
  此例能将意气这中心论点融入材料中,讲苏轼有意气,虽遭人生场上不得意,但能意气风发;说李白仕途坎坷,但还能意气风发。例子巧妙地将题目或中心思想融入材料中去表达,使得材料不偏不移、不折不扣地为论点服务!
 例文 好奇心·(议论文)

  在绚丽夺目的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的石头是我的最爱。西西弗斯因其触犯天神而遭受处罚,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最残忍的处罚——让西西弗斯将巨石推上山顶,当快到山顶之时巨石自动滚落,西西弗斯不得不再把巨石从山脚往上推,如此周而复始……

  小时候,我很好奇为什么上帝会有这种惩罚,只是罚他做些苦役而大人们却说成是最残忍的惩罚。再大些,我又好奇于为什么西西弗斯不反抗,天神真正就那么厉害吗?

  ……

  啪嗒,啪嗒,好像似水的时光覆过表面滴落的声响。转眼间,我已长大,我开始领悟最残忍的惩罚,巨石每一次推上山,每一次滚落,都是心中希望破灭的象征。那是一段灰暗的时光。心中希望的破灭,对周遭一切的司空见惯,我开始犹豫而又彷徨的历程。就是那一块巨石,为何给了我希望又让我失望呢?好奇心消失,开始相信加缪所说的生活的最终意义便是毫无意义

  在我经历了霍尔顿式的彷徨,宁愿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的时候,他们一群人出现了。

  杜聪,一位闯荡华尔街多年,在法国一家银行供职的行长,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提一只拉杆箱来到艾滋村,我不相信这么大的苦难会在如此小的地方发生。正是这种对生命的好奇心,对人格高尚的好奇追问,他来到艾滋村帮助艾滋病人。谁又能说这不是对生命的最高诠释,最深的好奇与追问?我开始动摇,开始相信生命的价值,相信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人生旅途中最好的风景。

  磨难是化了妆的幸福。幸福便是不断地挣扎,保持好奇心,不断追问生活。王小帅如是说。作为一位电影人,面对着滚滚商业大潮,他始终坚持自我,为什么不拍商业大片就成不了好导演,对电影的好奇心与执著追求让他继续前行。于是,《青红》、《左右》一部部有质量的文艺片诞生,王小帅成功了。

  我开始明白,谁能对生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充盈每一个值得我们珍惜的瞬间,谁就在收获生命。

  偏不相信命运,对生命的不断好奇追问,似乎预言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

  西西弗斯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不断推石上山的吧。我想在推石上山的过程中,他的生命是充实的。一如乔科所说,至少我等过你(生命)!

  【简评】

作者好奇于希腊神话西西弗斯的石头,随着的成长,逐步领悟人生乃是希望和失望的交替,立意深刻,个性张扬。文章中,材料丰实,中肯到位,见证着平时阅读的积累。 张中原

很多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后对议论文的写法没有概念,甚至找不到北。上周我给一个高中学生辅导,以2008年的几篇高考满分作文为例,给他梳理出一个比较容易操作的思路。

 

第一,论说文的三要素之一论点

论点的提出要明确而艺术

首先,论点的明确至关重要,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要让读者(主要是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作者想阐明什么观点,因此在关键的、突出的位置亮出观点是第一要事。比如《青山一道同风雨》的论点国殇是一场悲剧,然而,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彼岸花》中的距离产生美,《变味的善良》我们俯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都是以非常明确的方式,独立成段,在篇首就鲜明地亮出观点。

其次,提出论点的艺术效果也很关键。

提出论点可以采用几种方式:

1、名言警句式。篇首以经典贴切的名言引出论点显得简明而精当。比如??

2、对偶对联式。用精彩富丽的对联引出主题,也可以形成凤头之势。

3、歌词摘抄式。用流行歌词引出论点,显得活泼生动。

4、故事叙述式。用一个简洁的、引人思考的小故事,新颖有趣地引出主题。

5、开门见山式。开篇就提出观点,有时候也可以出奇制胜。但此招术慎用。

另外,结尾处论点可以通过立意提升、主题的升华和深化对论点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第二,论说文的三要素之二――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上体现。

在结构上,用分论点来从不角度来论证主论点,可以有几种方式:

1、并列式。各个分论点都是并列的。《变味的善良》中每一个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都是并列的。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烫伤了他人的肉体。我们在用热血烫伤他人肉体时,也烫伤他人的心灵。有力地论证了变味的善良这一主题。

2、递进式。各个分论点是层层深入的。比如,《青山一道同风雨》在分论点中分别从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角度进行论证,由点到面,层层深入,有力地论证了国殇是一次空前的团聚这一论点。在结构的安排上,每一层都是在事实论据的论述之后将分论点放在每一层的结尾,进行点睛和强调。

3、转折式。两层结构之间是互相对比的、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主观点。

第三,论说文的三要素之二――论据

论据的选择要注意:

内容写作的技巧:

1、积累史实。学会以史为鉴,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例如《青山一道同风雨》中就非常自然地引用了《史记》的句子,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与民同心,则国兴之。,这是作者的用心积累之后的信手拈来,恰当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

2、研究专题。人物专题的深入研究、文化现象的独到解读、哲学故事的深入分析。

人物专题: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35个人物进行细致的解读,积累这些人物的逸闻趣事、或者经典语录、记住这些人物的思想精髓。做到一个人物的专家式的研究程度,即专业、掌握细节、深入、独到,新颖。可以选择国内外有一定历史意义、有代表性的人物。

文化专题:对于某一种文化类的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读,独处自己的理解,有表现出深刻的内涵和独到的见解。

思辨专题;可以就古今中外著名的哲学思辨故事,进行积累,在习作中逐渐渗透,自己对这些哲学家的思想的理解。必要时,要积累一定的有代表性的语录,进行解读式的随笔联系。

等等,这个单元的目的,是使高中学生对某些问题要做到精和深的研究,在博览的基础上,要有属于自己的专题领域。这一点非常重要。做到: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

3、赏读诗词。有针对性地积累一定量的诗词诗人王昌龄这么写道: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再比如,《彼岸花》中引用《蒹葭》,并作细腻的解读;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借鉴。

形式上的技巧:

1、在句子的使用上,要注意在每一个层次里至少出现一、二个亮点精辟的句子。比如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享太平!这样排比就会形成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如果是叙述性的内容至少要有一处细节描写。比如青山一道同风雨》中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妙龄女子始终微笑着就会给人具体的深刻印象。

2、整齐或错落、长句或短句的精心巧设,在视觉上要形成一定的视觉美感。

 

作文下笔的流程和行文构思的技巧:

首先要注意审题:

审题时,第一步要,定心静气,将材料中的关键行的词语(很多时候是动词)用笔画出,进而,从中排序筛选出最重要,或者是最具现实意义的一个词。第二步,就是要根据这个关键词,将自己的积累迅速与主题命意架构起来,调动自己的积极、最先跃出脑海的素材,进行嫁接,找出其中必然的联系和表现的角度。确定自己的主题立意。

然后,用生动的艺术表现性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主论点的句子。

接着,思考用那一种结构形式,或并列、或递进、或对比的方式,将每个小论点列出。

下一步,根据小论点,寻找论据。或事实论据、或者是理论论据,用史实,还是用诗词、还是用名言扣题论证。考虑小论点的位置。

最后,思考,用磅礴有力的气势,点明主题、提升立意,回扣题目和开头。

凤头、猪肚、豹尾的各个要求尽量服帖到位。

结构的清晰、主题的明确、新颖充实的论据内容以及亮丽的语言就会确保所写的文章一定是高分作文。

 


 

附文:

青山一道同风雨

轻轻地握着你的手,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

   5191428分起,整个奔忙飞跑的中国,在尖利的防空警报声后停顿三分钟。

  七天前的同一时刻,一场特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神州上下,共此国殇。

  国殇是一场悲剧,然而,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

  很久之前,诗人王昌龄这么写道: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青山无法阻隔我们风雨同舟的携手,地域也不会隐没团结一心的中华民族头上那轮共有的明月。

  一个人,一丝希望,一颗坚定的心。当救援部队在汶川大地震的废墟下救出被困60余小时的姑娘乐刘会时,在场的人们激动地哭了,而她却没有哭。我相信有人会来救我的,一定会,我相信你们!从未掉过一滴眼泪,这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妙龄女子始终微笑着,紧紧拉着救援人员的手。一双手和十几双手紧紧地交握,这是一个灾民与她的救命恩人们最质朴也最真诚的团聚。

  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问起参加救援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会告诉你:五千米是我们能否拉住受灾人民的手的距离,是生与死的距离。五千米,这个国际专业领域深感不可能执行的跳伞高度,被解放军空降战士抛在脑后。拨不开汶川上空连天蔽日的迷雾,但他们必须拨开震区人民心上的乌云。就这样,人民的军队从五千米的高空降下,给灾区断绝天日、与世隔绝的乡镇带去了救命的福音。村人们激动地说:解放军来了!这壮烈的一幕便不只出现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是一地乡民与国家之间最动人的团聚。

  海洋曾把世界割裂成对立的区域,而今天海洋再不能阻断世界的爱心汇聚到一起。这爱心来自东邻日本每一个便利店前的捐款箱,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遍及各州的慈善机构,来自大陆西岸那些并不富有的亚非国家一笔笔友谊的捐款……中国和某些国家因意识形态而产生的分歧,在灾难面前湮没成沙,随着飞机和航船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的中国而来,这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心最盛大的团聚。

  怆然灾难,古来有之。然而历史由古至今,谁可曾见过这般撼天动地、凝聚人心的团结?《史记》中有云,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与民同心,则国兴之。在今天,则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又何愁家不安、国不兴?

  青山一道,我们同历风雨共团聚;而将五洲四海的人心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是这样一种期望: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享太平!

  名师点评:

  此文在亮出国殇是一场悲剧,然而,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这一观点后,精选典型事例,通过一个灾民与她的救命恩人们最质朴也最真诚的团聚等三个层次,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最后归结出在今天,则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又何愁家不安、国不兴。全文见解新颖,内容集中,思路清晰,材料丰富。

  文章语言流畅,巧妙融合现代歌词、古代诗文、现实场景于一炉,青山无法阻隔我们风雨同舟的携手,地域也不会隐没团结一心的民族头上那轮共有的明月”“五千米是我们能否拉住受灾人民的手的距离,是生与死的距离”“拨不开汶川上空连天蔽日的迷雾,但他们必须拨开震区人民心上的乌云等文句既饱含深情又文采飞扬,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

  《青山一道同风雨》一文不是简单地罗列现象,而是将内容集中到团聚这一个点上,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考场作文角度要巧,开掘要深,应善于以小见大。 (唐惠忠)

2008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

彼岸花

    许多人说,距离产生美。

  某80后作家说,一切事物都要隔层玻璃才好看。

  

  成人童话家说,产生崇拜的前提是距离。

  古人形容美人美态,说美人隔花端

  距离,是何神物?有着这般神效?隔着时间或者空间的河流,为何我看见的彼岸是姹紫嫣红,是火树银花,是曼妙芳华?

  我想说,或许距离是那盏神灯,或是那句芝麻开门,开启了许多童话和美好。

  这种美好,古今皆有,像《诗经》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姣好女子立于沙洲,就是那一方无情水隔断了你侬我侬,留住了诗情画意,摒却了没有距离的遗憾。古时的山水泼墨画,均会留出一些空白,或者拉远视界与山水的距离,使人感到山也朦胧,水亦空奇,看到的是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也许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山或许遭人樵采,已经满目疮痍;水或许已经枯涸,剩一摊烂泥,不管如何,留给我们的,是距离带来的清、寂、和、静

  人与人交往,有距离会更美好。席慕容说,友谊像花香,还是淡一点才好,越淡才会越持久,越淡才会使人更留恋。这正应了一句古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双方隔得远一点,才看不到那些本可以忽略不计的瑕疵,像那个豪猪取暖的哲理故事里,只有留出恰当的距离,才能既取得暖又不伤害对方。

  我很喜欢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超然且有出世的氛围。我理想的人生像我朋友写给我的一封信里的一句:在入世中做着出世的梦。融入世事但要超越世俗,或许过的是吃饭、写信、学习、聊天的平淡生活,但会用一段刚刚好的距离划出一条心河,在此岸做着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美梦。彼岸的春色正浓,我们去看陌上花开。

  名师点评:

  不同的文章,总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收获。初读这篇佳作,你也许会略嫌平淡,甚至忧从心生。是啊,开篇不见整齐的句式,亦无深刻的哲理;结尾不见巧妙的回应,亦无思想的升华。再读,你一定会情涛涌动,感由心生。原来,一番闲言碎语之后,迎来的是霞光满天。看似朴实的文章,像一杯咖啡,芬芳四溢,动人心魄。

  写作大致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不懂技巧,第二种境界是善用技巧,第三种境界是不用技巧。是啊,真正的高手能将技巧用得了无痕迹,本文显然达到了第三种境界。语言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具。一句距离是那盏神灯,或是那句芝麻开门’”,观点鲜明,情趣顿生。解读《蒹葭》,画面灵动,凝练生辉;引用席慕容话语,花香四溢,理性充沛;最后在苏轼超然出世的人生境界中收束,用一句看陌上花开树起了思想的丰碑。篇章结构,不事雕琢,却是浑然天成。  (罗小军)

2008年高考全国卷二满分作文:

变味的善良

 我们总站在富足的地方悯惜贫穷,总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在五十步笑百步后呼唤远离冷漠,总在血痕淡去后才忙着计算生命的价值。

  于是,我们俯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每次灾难过后,都有太多的人争先领养孤儿;当这片热潮过去,又有太多的孤儿陷入苦难。据心理学家分析,领养孤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家庭氛围要与孩子原先的家庭相似,教育方式、家长性格都要与孤儿相适宜。但是,太多的人仅凭自己一腔热血,用热心换回的却是家庭的分裂。孩子们再次面临家园破碎的痛苦,伤害再次打击无辜孩子柔弱的心灵,善良由甜蜜变为苦涩。

  于是,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烫伤了他人的肉体。

  2008年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奥运,举国欢庆,气氛火热,圣火传递,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但是,不和谐的色彩也玷污了奥运火红的火炬和绿色的橄榄枝。据报道,8岁孩童用55天时间完成抵京马拉松式的赛跑;10岁孩子捆绑双臂在激流中前行;8岁女孩在父亲陪同下步行3000多千米到达首都北京……这些行为引起中国甚至世界媒体的关注,其中不乏外国媒体以此对中国奥运的诋毁。不实评论须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认,这是畸形奥运热。我们要举办一个理性的奥运,就需要以理性的行为作为支撑。我们的热情不该由火热的激情变得疯狂。

  甚至,我们在用热血烫伤他人肉体时,也烫伤他人的心灵。

  2008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以最迅速、最团结的行动援救了太多的生命,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无数的闪光灯聚焦四川,闪烁着无数动人感人的故事,但也刺伤了灾区人们的瞳眸。被成功救援的孩子本是幸运的,但有记者为了采访,一遍遍唤起他们沉痛的回忆,孩子失声痛哭,大人们也泣不成声;有些热心的志愿者毫无救灾意识却前往灾区,虽怀有一颗炽热之心实际却是给灾区添乱。不正确的救援动作,不完善的服务行为,不合理的安慰帮助,带给灾区人民的是二次伤害。我们发现,善良由本意的抚慰变成了利剑。

  中华民族是坚毅、热情、善良的民族。当我们挺过洪水、挺过非典,挺过不法分子对祖国的分裂和对奥运的亵渎,我们也必将挺过惨烈的汶川大地震,成功地举办一届奥运盛会。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动,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理性而全面地看问题。

  让爱人之心深入我们的血液,让我们永葆善良的甜蜜,为善良保鲜,使它不褪色,不变质,不变味。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很有见地的思想评论,充分体现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可贵的理性思维。从结构上看,全文呈式,主体部分的层次划分虽未必严密(更好的处理可能是把第一层放到最后),但它紧扣了三大热点——仅凭一腔热血领养孤儿、畸形奥运热以及汶川地震后某些烫伤他人肉体甚至烫伤他人的心灵善举。这些事件多为人们所关心、所熟悉的最的时事,读者很容易将作者的论述与自己的认识进行对比、印证和分析,从而获得有益的启迪。这样一来,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就特别强。

  文中的剖析冷静、沉稳而不乏锋芒(比如虽怀有一颗炽热之心实际却是给灾区添乱),遣词造句洗练、朴实而富于辩证色彩(比如不实评论须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认,这是畸形奥运热’”),读来既有很强的说服力,又能激起读者的共鸣。

  把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认识的开始,但是,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要想把认识导向深入,还需要进一步探求事物的内在特征、本质属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此,动笔写作前需仔细审度,深入探究,不可贸然作出判断。 (唐惠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作高手应具备的条件-----议论文写作(二)
不得了,语文作文这么写,起步就得35
议论文写作的入门与提升
《议论文的叙例与析例运用训练》导学案
高考作文二类卷以上的不二法门(议论文)
议论的方法——例证与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