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媒读书会 | 景观社会

景观社会

KEEP READING  

品读世间万物

居伊·德波

居伊·德波,法国著名作家、电影导演、诗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字母主义国际与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之一。如果要用几个“最”字作为标签来形容他本人,可以概括为,20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革命者之一;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先锋革命运动以及情境主义国际的领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景观社会》。

可以说,德波一生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1957年组建情境主义国际(1957-1972),二是完成《景观社会》,前者成了德波一生从事文化革命实践的基地,后者则是他最主要的理论贡献。但居伊·德波在西方理论史上是极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其景观社会理论也是颇具争议性的论题。

EXECUTIVE SUMMARY

#1

内容提要

20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已进入以影像物品生产与物品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法国著名哲学家居伊·德波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已完成了从“商品的堆积”到“景观的庞大堆积”的转变。与之相随,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了从以生产为主导到以消费为主导的转变。与马克思曾经分析的商品社会相比,这是一种役人于无形的更加异化的社会。

除序言外,全书共九章。围绕“景观”这一概念,德波指出当代社会正处于从马克思所面对的资本主义物化时代向社会景观之王国的过渡之中,在这种新的历史断代里,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累,景观关系中纯客观性的拜物教式表象,掩盖了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德波揭示了集中景观、弥散景观和综合景观三种景观统治模式。并指出了景观以意象加强统治、以大众媒介遮蔽统治、在休闲时间中扩大统治的景观统治运行机制。德波的理论剥落了景观社会的美好外表,露出了景观作为现实社会的非现实心脏、无意识的意识形态以及在历史中拒绝历史的重要本质。

CONTENT

CONTENT

CONTENT

#2

内容梳理

本书可以分为以下三大板块进行梳理:

一、从景观到景观社会

德波在他的《景观社会》一书中提出,“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德波站在资本主义的发达阶段,关注的是已经颠倒了的物化现实本身再次浮现为骗人的表象。“景观自身展现为某种不容争辩的和不可接近的事物,它发出的唯一信息是呈现的东西都是好的,好的东西才呈现出来。原则上它所要求的态度是被动的接受。”作为幕后操控者的资本家正是景观制造者,在当今社会创造了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观表象。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景观社会也逐渐建立起来并成为资本主义“异化”的新起点。在这一社会阶段中,景观彻底潜入社会并实现了对社会的控制和统治。

在景观社会中,商品以另类的形式实现了对人们的“殖民”,同时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对于人们的剥削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劳动时间剥削,进而演变成为非劳动时间的剥削。而这种基于景观的商品“殖民”过程是潜在发生的,人们所有的自主选择往往是在景观的引导下进行的。

因此,在景观社会中,为维护景观而产生的“景观语言”归根到底也是为了维护阶级统治

景观社会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程度最深的阶段,这与景观的特性有关。其一,景观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覆盖。景观的影像存在于社会网络之中,并通过各种独特、奇妙、贴合需求的方式渗透于社会生活中。其二,非暴力性。景观的最显著特点是对人类视觉神经的充分调动,拒绝破坏性行为,同时,非暴力影像也可以帮助维护社会秩序。其三,景观的意识形态性质。景观本质上是一种“去政治化”的工具,但其内在功能仍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二、景观社会的三重属性

1、资本逻辑的隐蔽性

在景观社会中,资本逻辑的隐蔽性得到最大化提升,而这种隐蔽性是社会主体获得本真生活的最大阻碍。在这种隐蔽性的影响下,异化也随之加深,而现代社会的景观统治正是异化加深的表现。

在异化内涵的延伸上,德波将异化拓展到社会文化领域,并将其延伸至人们的非工作时间中以及潜意识层级。此外,这种异化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加深,从单一控制转向全面统治,并逐渐从显性转变为隐性

在景观社会中,其内在逻辑是“呈现的东西是好的,好的东西才呈现出来”,因此景观是一种强迫性的“独白”,拒绝“对话”。德波说:“个性的消除是具体屈从于景观规则存在的不幸附属物,这一存在甚至还在不断地除去真实经历的可能性,并从而除去了个人选择的发现。”因此,在景观社会中,人们只能是纯粹的接受者。比如说,当每间房屋都装满各种过时的用具时,不断消失和不断被创造出的景观都将由资本家控制,这就是景观的无声暴力,而景观逻辑的背后则是隐藏的资本殖民逻辑

2、商品的景观化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充裕时代的到来,商品的交换价值最终成功地控制了其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变得纯粹是被观看的,并且已完全被交换价值所摆布。现代社会商品生产的重点被放在其外形及外包装上,因为现代人消费商品首先是冲着其外形去的。商品作为一种拓殖全部社会生活的力量,最终变得可见化。甚至商品不仅是可见的,而且人们所见到的世界就是商品的世界。在商品以视觉冲击方式占据人们的生活时,人们的生存空间也被景观所充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刻也不能逃离景观。因而,德波指出,景观是一场永久性的“鸦片战争”

在社会物质充裕时,社会发展的重点从“占有”转向“展示”。景观社会通过展示来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这既能在商品销售过程中吸引人们消费,也能让人们在购买商品后获得可向他人炫耀的满足感。因此,人们甘愿受景观的潜在控制,相反,离开了景观的人反而会显得无所适从,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景观所创造的幻象,将自己真实的需要抛之脑后。德波指出,原先社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关系现在已经转变为表象式的名望。个人的现实如果不能被转化为景观式的“名望”,那么他就会穷困潦倒、一无所有。

3、对人们闲暇时间的剥夺

在马克思的论述中,劳动者的时间分为“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他指出工人下班后的时间是由工人支配的自由时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景观已经控制了人们的闲暇时间。换句话说,在景观的控制乃至奴役下,人们的闲暇时间已被剥夺。表面上看,人们可以对自己的闲暇时间进行自由支配,但是这种自由支配实际上几乎都是在景观无形的“教唆”和预设控制下进行的。实际上,景观社会正是通过将人们的闲暇时间转变为消费时间来实现对人们的有效剥削。

德波认为,在当今的景观社会中,人们的闲暇时间是“可消费的虚假循环时间”,也就是“景观时间”。人们的闲暇时间并不被自己所支配,而是被资本家通过影像媒介所引导,进而转化成人们的消费时间。而景观正是通过对人们闲暇时间的占用,实现了对人们的奴役。

三、颠覆景观的策略

对于如何走出景观社会,德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日常生活艺术化的革命道路。因为在现实社会中,表面存在的景观构成了虚假世界,所以德波提出的革命目的就是摧毁这种虚假的世界观,使人们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来,也就是让人们回归真实。

基于此,德波提出了“漂移、异轨、构境”三种策略。

德波将“漂移”定义为一种可以快速穿越周边环境,进而实现场景转变的技巧。这不同于我们平常所理解的旅游或者散步。“漂移”本身就否定了都市的景观化社会,它需要人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实现双重演进,其目的是逃离景观的强权统治。此外,德波还提出实现“漂移”的基础是参与人需要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异化关系予以“断”“舍”“离”,并使自己置身于新进入的状态之中。但是“漂移”只是消极、被动的策略,人们逃避了当前的景观表象后又进入到另一个新的景观表象,归根到底仍旧无法彻底摆脱景观的控制。

“异轨”即是“要通过揭露暗藏的操纵或抑制的逻辑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影像进行解构”“异轨”是为了实现对文学和艺术的颠覆与革命所采取的一种策略,它存在于引用的对立方,主要是为了否定当前存在的理论权威。“异轨”用于社会生活的文化领域,可以说是一个全新集合体对老旧元素的再利用,其表现形式有“次要异轨”和“欺骗性异轨”两种。其中,“次要异轨”因其本质中立,可以适应语境变化进而演变出新的内涵,比如一段文字、一张普通照片、一份剪报等。“欺骗性异轨”又称“有预兆主题异轨”,它可以将部分“异轨”运用于全新语境并演变出相应变化,最终产生一种讽刺性的表现。

“构境”即是对于情境的构建,是人类基于自身的潜在想象而构建出的意向空间、时间,也是“漂移”“异轨”两种策略的实践归属地。“构境”的目的是对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揭露并抨击,它反对人类社会出现异化,并积极引导和呼吁构建自由的、免受奴役的生活情境,是一种积极的策略。“构境”是人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诗意地栖居”的过程,它能够使我们最终获得真实的生活。“构境”在方法、形式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表现为思想构建或是现实构建,但无论何种构建模式都是为了寻求人们本真的生活感受。在“构境”中,德波从艺术、生活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在艺术“构境”中适用“异轨”来消除文化和艺术间存在的根本性矛盾,并通过生活“构境”和“漂移”来打破传统规律。

DISCUSSION

#3

景观是这个时代的拜物教

高岭《商品与拜物》一书中曾仿照《共产党宣言》写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幽灵,景观拜物教的幽灵,在当代消费文化审美语境中游荡。他陈述了一个现实——景观是这个时代新的拜物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商品拜物教现象,即商品用物与物之间的虚幻关系取代了真实的社会关系,在德波这里,则是景观替代了商品,也进一步替代了我们真实的生活

在景观的逻辑中,商品的交换价值优先于使用价值,重要的是商品所呈现出来的景象,而非实际情况如何。如此,虚幻的景象颠倒为真实,视觉表象篡位称王。无疑,我们的时代……偏爱图像而不信实物,偏爱复制本而忽视原稿,偏爱表现而不顾现实,喜欢表象甚于存在……

景观主导下的社会,神秘而诱人的表象不断涌现,表象连接着表象,并迫使任何现实去服从这个表象,它不断制造虚假的欲望,真实的需求被掩盖。书中有一句令人惊醒的话,在被真正颠倒的世界中,真实只是虚假的某个时刻。 

当下我们正进入“泛景观化”的时代

我们眼下的时代,正在见证着景观一步步侵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生活、公共领域、私人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空间建构都存在符号化、景观化的趋势。电影院里上映着特效绚烂的电影,科幻巨制、明星云集、3DIMAX等等聚合在一起,我们倚卧在舒适的座椅上享受着视觉快感,电影本该有的对生活可能性的展现消失在景观的幻象之中。而媒体明星,在德波看来更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类存在的景观代表,通过一系列可能角色的对象化体现了一种普遍的陈腐和平庸。明星是景观的代表,他们吸引着注意力,在聚光灯下展现一种理想的美好生活,少数人表演,多数人观看。消费者和明星同时沉溺在戏剧化的真实中,双方其实都偏离了生活的常态。

景观的泛滥有架空真实世界的嫌疑,如今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时代尤为如此,从电影到直播,从3DIMAXVRAR,景观在商品和资本带动之下,不断地将真实转化为拟像,现实完全消失在影像和符号的迷雾之中,政治、资本、娱乐、广告等等混为一体,成了一个无差别性的仿真流变。所有的抢劫、劫持和类似行为现在都好像仿真抢劫,因为它们事先被刻写在媒体的解码和编排仪式之中,预演了它们的表演方式和可能的后果。

可以说在“泛景观化”的时代里,我们不再能听从自己的个性,甚至已经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我们号称正在自由地享受生活,然而在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光鲜外表之下,真正发生的还是一种闲暇生活中的伪主动性和被动性,其本质仍然是无个性。德波说,在生活中,如果人们完全服从于景观的统治,逐步远离一切可能的切身体验,并由此越来越难以找到个人的喜好,那么这种状态无可避免地就会造成对个性的抹杀。

参考文献:

[1]王泽坤.居伊·德波景观社会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学习月刊. 2021,(03):27-30.

[2]刘扬.视觉景观的形而上学批判——居伊·德波景观社会文化理论述评[J].社会科学家.2009(2):21-25.

[3]程鹏,高斯扬.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控制与媒介技术批判——基于德波景观社会理论的考察[J].科学社会主义. 2021,(02):123-128.

·  媒况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当代社会如何是一种景观?
居伊·德波 | 在被真正地颠倒的世界中,真实只是虚假的某个时刻
商品社会、景观社会、符号社会——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一种变迁
居伊·德波7 |人!成了看客和观众……
一年一度“双十一”:今年你被消费主义PUA了吗?
猛烈摇动已知的一切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