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远心存感动,永远热泪盈眶》‖作者:张琳‖诵读:舞动七色光

《永远心存感动,永远热泪盈眶》

作者:张琳    诵读:舞动七色光

        与傅棣生老师的相谈已经过去几天了,脑海里一直浮现着傅老师热泪盈眶的双眼,那是当他聊到自己的诗作《大草原,我们的母亲》时候的情景。

  “我叫巴特尔,他是玛拉沁/女娃们,取名乌兰、乌云/我们这一群草原儿女/各蒙旗有着三千人/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汉族人的血脉/我们的基体里/存在着江南人的基因/但我们却一直坚认/内蒙古大草原是我们的母亲。”这是傅棣生老师此篇叙事诗的开头,它讲述了一个不太久远的故事。

  那是在1959年至1961年,由于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我国食品供应严重短缺,全国各地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粮荒。江南地区人口密集大,加之发生水、旱、虫、雹等灾害,粮荒更为严重,每人每天所分配到的口粮已难以糊口。许多人家只得忍痛将年龄小的孩子送到大城市中遗弃,以期能够为他们寻找到一条活路。这期间,上海等地的孤儿院,陆续收留了比正常年份多出几十倍的弃婴。他们有的来自上海本地,有的来自常州、无锡等江浙农村,还有的甚至来自安徽。

  上海等地孤儿院接受的大批弃儿,由于吃不饱饭,营养不良等缘故,患病的也越来越多,夭亡现象时有发生。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每天都会接到许多来自孤儿院的告急电话。在着急无奈之下,康克清直接找到了周恩来总理,请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周恩来提议康克清,去找时任内蒙古第一书记的乌兰夫寻求帮助,看能否从内蒙古调拨一些奶粉过来,以解目前的燃眉之急。

当康克清找到正在北京开会的乌兰夫,将所求之事相告后,乌兰夫当即决定从内蒙古向上海紧急调拨一批奶粉、炼乳、乳酪等食品。考虑到这些援助只是暂时性的,乌兰夫在与内蒙古其他领导同志研究后,决定将上海的孤儿接到内蒙古来,让牧民们抚养。乌兰夫说:“弄些奶粉解决燃眉之急没问题,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抚育孩子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不如把这些孩子送到内蒙古,由牧民直接抚养。牧区人口少,牧民们十分喜欢孩子,相信他们会把孩子抚养好的。”于是,在周总理“一定要将事情办好”的叮嘱下,大规模接受江南孤儿的工作在草原上全面展开。乌兰夫亲自主持会议研究接收方案,并要求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专门接收安置机构,抽调了一批医护和保育人员,分批赶赴上海、江苏、安徽等地接孩子,负责孩子们的医疗保育工作。

  从1960年初至196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等地先后接纳了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3000余名孤儿。这些孩子多数只有两三岁,大的不过七岁,最小的只有七八个月。牧民们非常心疼和喜欢这些来自远方的孩子,纷纷前来领养。一些牧民骑着马、赶着勒勒车从几百里外赶来领养孩子,有的牧民一家就收养了五六个孩子。牧民们把孩子接回自家的蒙古包,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精心抚养,常常是把好吃的留给这些孩子吃,好衣服留给这些孩子穿。他们教孩子们说蒙古语、骑马、打猎,供孩子们上学。在牧民的精心养育下,孩子们有了依靠,得到了家庭的温暖。几十年间,这些被统称为“上海孤儿”、“国家的孩子”,既是孤儿又非孤儿的孩子一个个健康长大。如今,他们在内蒙古成家立业有了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庭,并在内蒙古各行各业积极工作,努力回报着养育他们的土地和人民。他们经常骄傲地说:“我们是草原的孩子,我们永远是草原的孩子。”

  江南地区三千孤儿进草原,牧民敞开宽广的怀抱,给予了这些孩子们无私的接纳和温暖的抚慰。这是一份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这是一份至真至纯的人间大爱,这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段动人的故事。在我感动于蒙古族人民博大胸怀,感动于这段民族团结佳话之时,也被眼前这位年愈八旬的老者眼里满含的热泪、几度哽咽的声音、胸中涌动着的激情而深深地感动着。

永远心存感动,永远热泪盈眶,这是傅棣生老师带给我的感动。我想,这也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诗人所应当具备的气质。

附傅棣森老师诗作:

《大草原,我们的母亲》

_傅棣森

  我叫巴特尔,他是玛拉沁,

  女娃们,取名乌兰丶乌云。

  我们这一群草原儿女,

  各盟旗有着三千人。

  我们的血脉里,

  流淌着汉族人的血液;

  我们的肌体里,

  存在着江南人的基因。

  但我们却一直坚认,

  内蒙古大草原是我们的母亲。

  我们怎么会来草原?

  缘于五十多年前,

   遭到了吃不饱的困境。

  江丶浙丶沪几省市的孤儿院我们,

  嗷嗷待哺,像幼苗急需养份。

  是周总理了解到这重要民情,

  要求内蒙支援一些粮食丶奶粉。

  乌兰夫主席立即爽朗地答应:

  “快把孩子们送来大草原吧,

  内蒙人将把他们养活丶哺壮丶育成。”

  出生在江南水乡的三千襁褓幼童,

  从此跨进了蒙古包温暖的毡门。

  我们幸福地有了鲜奶丶牛羊肉的滋养,

  阿爸丶阿妈待我们甚过亲生。

  我们学蒙语丶习骑射丶读书本,

  逐渐成长为牧民丶工人丶干部丶医生┄

  又慢慢地都有了满堂儿孙。

  家里都分不清谁是汉民丶谁是蒙人。

  三千孤儿繁衍成了万多家庭,

  大草原是我们共同的慈祥母亲。

  在内蒙古自治区七十大庆的时候,

  我--巴特尔,和众多的伙伴们,

  都说自己的成长就是自治区的伟大成就,

  我们要合唱一首赞歌献给敬爱的母亲。

  “我们怀念,恩人周恩来丶乌兰夫;

  我们难忘,养育我们的阿爸阿妈们。

  我们要永远团结在一起,

  万岁,我们的草原母亲!

  万岁,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

我们要永远跟着您前进!”

2017年12月10日

原创首发

主播简介

温馨提示:

本平台文章配图来源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产权方联系平台及时声明,我们会向您致歉并删除。

拙兰香逸远

无风蝶自来

欢迎收听现代诗歌沐兰之香

图文/棋乐无穷

平台声明

    本作品由作者提供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拒绝作品抄袭,一稿多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明博报告文学《草原上的格桑花3》
周总理给内蒙古送来3000多名孤儿,未婚的都贵玛成28个孩子的妈妈|二战|内蒙古|军校|军训|孤儿|都贵玛|额吉
3000孤儿,从上海入内蒙
1960年康克清为3000孤儿心急如焚,内蒙主席:接来草原,这里有家
1960年,三千名上海孤儿生存困难,乌兰夫:交给我们内蒙古
海的尽头是草原——“三千孤儿入内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