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投资考量的三大维度:确定性、景气度和估值。

一、价值投资的三种主流投资形式:

1、确定性+估值   长线投资

2、景气度+估值   中线接力投资

3、确定性+景气度  赛道投资

业绩爆发式增长个股存在最优选:确定性+景气度+估值。这样的标的非常少,只能降低每年出手次数,大多数时间都在等待,只参与大机会。(这样的标的非常少,比如2021年初的石大胜华就具备这样的条件)

确定性讲的的长期,景气度讲的是中期,估值看的是当下是否适合买。

202111月的九安医疗  可以用 (景气度+估值 ) 来解释,进入美国新冠检测市场,中期景气度高,如果股价在6元附近不涨,等后期业绩出来,估值会极低。但是长期逻辑不行,因为这种商业模式不可长期持续。

为什么说2021年初石大胜华可以用(确定性+景气度+估值)来解释,年初的时候估值大概率在10来倍左右,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是长期赛道,正好2021年锂电池产业链爆发 可以用景气度来解释。

在正常的确定性和景气度的双象限投资体系中,股价既受到确定性的影响,也受到景气度的影响,因此股价的大部分变化都是可以解释的。但在只有确定性的一根坐标上,股价的很多波动,就没有合理的解释(实际上是景气度的波动)。

比如说,如果你把锂光芯和其他行业都看成是景气中性的行业,那么前者的上涨和后者的下跌就都是无法解释的乱炒。特别是A股,股价短期波动受景气度影响大于受确定性的影响。

那么意味着,在你看来,股价与你内心的估值背离,波动的无序性就会加大,这就是“市场先生喜怒无常”的原因之一。

在投资体系中引入“景气中性”的意义何在呢?

在价值投资的体系中,无序波动就是超额利润的两大来源之一(另一个是业绩的持续增长),很多波动,从景气度的角度可解释,那它就无法为投资者带来超额利润,但对于放弃景气度的“景气度中性”投资者而言,它无法解释,那就变成超额利润的来源。

回顾一下2021年业绩爆发式增长的个股很多,为什么与锂电池产业链相关的业绩爆发股往往是涨幅比较大的

这里涉及一个确定性的问题,确定性是站在长期的角度思考,未来3-5年行业的发展趋势

高景气度站在当年的角度思考,当下行业的爆发力,产品的快速普及阶段

明显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的第一年,敢于在行业快速渗透期吃螃蟹的才容易获利颇丰

以后选择业绩爆发式增长个股的大方向基本确定了:高确定性(站在3-5年的角度思考行业)+高景气度(产品是否进入快速普及期),预估当年全年业绩再计算当下估值,预判潜在获利空间

行业轮动风格:景气度+估值,放弃长逻辑

选择景气度最高的几个行业板块,根据相对估值的变化,进行仓位的轮流配置,这就是中线行业接力投资方法,也是注册制后这几年最赚钱的方法。

以新能源板块为例,2020年投资者先从确定性和景气度的角度,提升板块龙头宁德时代的估值,此时,与确定性较差的二线电池厂和电池中游材料龙头就有了估值差;电池厂和中游估值涨上去后,恰逢上游锂资源暴涨,景气度叠加估值优势,在2021年爆发主升浪;锂电池板块估值涨高之后,光伏的估值优势就出来了,光伏内部也是上中下游轮涨;光伏涨完,风电的优势又出来了,加上海风招标超预期,就成了四季度的主线……

同一个板块内部也是如此,先确定的一线公司涨完,二线公司就有了估值落差,也可以涨一波,涨完休息一下,如果景气度继续超预期,那就从一线到二、三线再来一轮

所以做行业轮动,估值比较是核心思想,但它是板块内部比较,不是现在和以前比较。很多投资者喜欢看历史估值,以前都是20几倍,现在涨到30倍,就觉得贵了。历史估值区间是典型的确定性+估值,放弃景气度的分析方法,而不是行业轮动投资板块之间比较估值的方法。

但话说回来,市场之所以以前给某些公司和板块定低估值,正是因为它们确定性较差,缺乏长逻辑。在价值投资体系中,确定性是第一位的,放弃确定性的逻辑,本质上就是讲故事、炒题材,大概率最后是不能兑现的。那些告诉你“主业提供估值基础,新能源业务提供市值上升空间”的,表面上是在分析基本面,实际上都是在看故事,搞“传销”。

所以要参与“行业轮动”,就要放弃长逻辑的价值标准,无疑动摇了很多成熟的投资者早已稳定的投资风格,这也是2021年很多公募基金经理业绩一般的原因——并不能也,实不为也。

1、赔率

所谓赔率,在分析完一家公司之后,在交易之前,对未来的股价空间进行评估,以当前价买入,未来一段时间内向上空间和向下空间的比例。向上空间大于向下空间,代表赔率大于1,才有投资价值。

在价值投资体系中,赔率与基本面有关,其向上空间代表未来业绩增长和估值增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能给予的范围;其向下空间代表企业经营的各种风险导致的业绩增长和估值在最悲观的情况下能达到的范围。

比如茅台,你可以根据未来产能与产量规划,根据现有利润率大致计算未来几年的利润,再根据历史估值给出市场乐观时的估值范围,计算未来几年的上升空间;再根据未来可能的经营风险对业绩的影响,并考虑近两年市场可能给出的悲观估值,计算向下的空间,前者除以后者,就代表赔率。

影响赔率的第二个因素是时间,很多处于周期中的股票,一个月内的向上空间可能大于向下空间;但放宽到一年后,很可能已经是顶部,赔率远小于1

最典型的是处于繁荣期的强周期,由于价格还是上升,中短期的赔率很高。但长期而言,如果你调查后发现,大部分企业都在疯狂扩大产能,远远超过下游的需求,或者下游的需求都是中间商的“囤货”,真实需求没有那么高,这两种情况都说明距离价格到顶已经不远,未来业绩下降的概率极大,长期的赔率很小

价值投资经常讲到“安全边际”的概念,安全边际就是向下的空间,追求极高“安全边际”,被称为“高赔率”的投资体系,包括格雷厄姆和早期巴菲特的“捡烟蒂”理论,分散买入陷入困境的低价股的施洛斯的理论,还有“PB-ROE”策略,等等。

赔率和安全边际是一个特别容易被滥用的策略,散户常常把“高赔率”简单地理解成便宜的股票、跌得多的股票,然而投资从来没有这么简单的事,赔率并非越高越好。事实上,高赔率常常代表价值陷阱,因为投资还有更重要的指标——胜率。

2、胜率

胜率的意思是,如果以目前的价格买入该股票,未来一段时间内赚钱的可能性和赔钱的可能性的比例。

胜率跟赔率不一样,赔率是一个空间概念,计算的是最大的向上与向下的空间,而胜率是一个概率,向上的空间大,并不代表之后赚钱的概率高。

仍然以茅台为例,由于茅台处于历史估值的最高点,至少不是高赔率的品种;但由于茅台不用考虑销售的问题,业绩只与产量有关,而茅台的产量又取决于几年前基酒的产量,这就意味着,未来几年10~15%的业绩增长是极高概率的事,完全可以弥补估值可能的压力,这代表投资茅台的胜率极高。

胜率分成长期胜率与中短期胜率

中短期胜率与公司的景气度有关,景气度是判断公司当期经营状况的指标,下面是比较常见的几种景气度:

1、行业涨价或需求大增;

2、公司产能提升或出现了爆款;

3、预期中的明星新产品、大客户或者其他引发当期业绩大增的因素

高景气度会提升上市公司的当期业绩,甚至超过大部分投资者的预期,导致股价当季易涨难跌,形成中短期的高胜率。

不过,这些基本面的因素大多只对当季业绩产生作用,而且很容易提高投资者的预期,如果下一季不复存在,其高胜率也就不复存在,所以这是一个中短期的因素。

长期的胜率与基本面的确定性有关

确定性是对一家公司的行业空间、竞争格局、商业模式和管理因素的综合判断。它代表着这家公司的业绩长期稳定增长,如果估值不变,股价在周线和月线级别就长期处于上升趋势中,即使估值下降,股价也是处于震荡中。

所以,长期确定性越高,代表长期胜率越高。

从长期胜率的角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业绩确定性的增长才是最好的安全边际,低价或低估值提供的安全边际反而是“玻璃底”。

从理论上说,一笔投资最好能共同拥有高胜率与高赔率,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止损策略本质上是把一笔可能的巨亏变成几个小亏,属于高赔率低胜率的策略。

高胜率和高赔率本身并不矛盾,一定有同时具备的品种,但作为稳定盈利的投资体系,只能以其中之一为目标,往往要牺牲另一个因素。

价值投资中,典型的高胜率投资是“长期持有白马股”,这些公司的经营优势非常明显,业绩的确定性极强,只是大家都知道它们好,价格也没有什么优势,故而赔率一般,长期持有的收益跟指数差不多。

一般散户没有研究能力,最好的方法是以持有白马股为主的“胜率优先”的策略。当然,赔率并不是不重要,只是不要盲目追求高赔率,赔率只要符合你的预期收益率就可以买入,这就是巴菲特后期强调的“优秀公司以合理的价格买入”。

再来看“高赔率策略”。

典型的高赔率策略是“困境反转”:买入经营处于困境而且股价很便宜的公司,如果你研究其基本面之后,认为其有反转的可能,此时赔率是很高的。

但经营从困境中走出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因为经营的困境常常导致人才流失,管理失控,而这些内部管理问题又加剧了经营的困境,所以,“困境反转”是一个低胜率的策略,通常需要多个标的进行组合投资——组合并不能提升胜率,而是防止“黑天鹅”风险。

那么,“高赔率高胜率”策略到底存在不存在呢?有的。

3、频次

来看几个常见的“高赔率高胜率”的投资机会

第一类是白马暴跌

回到前文说过的赔率一般但胜率高的“白马长期持有策略”,白马股虽然这几年常年都是正常甚至高估状态,但确实也有偶尔低估值的时候。以茅台为例,近三年,出现过201810月和20203月两次低估值的机会,此时出手,就是高胜率高赔率状态。

但此策略的问题是这类投资机会太少了,如果你只做这一类机会,可能就是一年出手一次,这就是出手频次的问题:如果一个机会又安全收益又高,那么它出现的机率一般都很小。

第二类是“高确定性公司的困境反转”。

类似上海机场,疫情总会过去,国际航班总会恢复,因此困境反转是高确定性事件,但问题在于拐点,如果拐点太晚,又会变成前面说的“高赔率胜率低频机会”。

第三类是“高景气(中短期确定性)与高赔率”的机会。

就是寻找景气度上升的行业,在股价未大幅上升时介入,在景气达到高点后,继续寻找下一个景气赛道换仓。

这就是机构经常采用的景气度投资策略,实际上,大部分长期获得高收益的基金,部分仓位或者全部仓位都采用了这个策略,这也是当下市场能获得稳定高收益的方法。

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一方法对散户无效,因为它太消耗研究资源,这一策略需要在主要研究方向上常年安排研究团队,密切跟踪行业的景气度动态;需要基金经理非常有判断力,判断景气度影响股价的临界点或催化剂,太早或太晚买都不行;还需要跟相关上市公司密切联系,以找到该赛道最有业绩弹性的公司。

只有具备了这几个条件,才能在行业股价启动初期快速进入,所以“高景气(中短期确定性)与高赔率”的机会,非常消耗投资与研究资源,导致虽然基金赚钱,基金公司却不一定赚钱。

第四类:高胜率的策略,赔率本身一般,但通过高杠杆强行实行高赔率

这是对冲基金普遍采用的策略,但它的问题是一旦遭遇“黑天鹅”,就会造成巨额损失,上个世纪的“长期资本”事件后,各个对冲基金开始控制杠杆,降低赔率。

这四类“高胜率高赔率”的策略,都有出手频次低或成本高的问题,最终收益率不一定有那么高。

4、价值投资的四种投资体系

赔率、胜率和出手频率(成本)这三者就形成了散户投资者构建投资体系的不可能三角形,你的投资体系的收益率需要以某一个为主要目标,放弃一个,并努力提高一个的水平。

短线趋势交易,以胜率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出手频次,放弃赔率;高频量化交易,以出手频次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胜率,放弃赔率。

长期价值投资中,白马投资,以胜率为主要目标,放弃出手频次,努力提高赔率;或者困境反转投资,以赔率为主要目标,放弃出手频次,努力提高胜率。

胜率优先的体系,要的是账户整体的稳定性;赔率优先的体系,抓的是个股的深度价值实现。想清楚你的投资体系,对于解决具体问题更有帮助,比如说,当股票连续下跌时,要不要抄底的问题。

当股票连续下跌时,首先是要分析基本面逻辑有没有被破坏,如果破坏,不管是什么体系,都是要卖的,如果没有,接下来就跟体系有关了。

好公司因为暂时的经营困境的连续下跌,会让你陷入一个矛盾的处境:在空间上,盈利的空间越来越大(赔率提高),但在中短期概率上,亏损是更大的概率(中短期胜率降低)。

所以,在连续下跌中要不要买入,这个问题问的是,你的投资体系是赔率优先,还是胜率优先?如果是胜率优先,是长期胜率(确定性)优先,还是中短期胜率(景气度)优先?

分成四种体系:

体系一:长期胜率优先。即以长期确定性为选股买卖标准。

连续下跌如果逻辑没有破,当然是可以买的,这就是“赔率决定买入点”,但股价下跌并没有改变长期赔率,所以是否买入与是否暴跌无关。

所以在“长期胜率优先”的体系中,选择高确定性公司长期持有才是盈利模式,抄底反而不重要。

体系二:中短期胜率优先,即景气度投资。

连续下跌的个股,即使逻辑没有坏,也常常是中短期经营出现了不确定性,即景气度下降,此时反而是卖出而不是抄底。

除了非基本面的原因引发的暴跌,不影响景气度,才可以抄底,但仍然受到确定性对应的仓位上限的限制。

体系三:“赔率优先”与景气度配合的中短期策略,即更注重赔率的景气度投资体系。

暴跌是重要的买入策略,但需要考察相对于景气度的变化,股价是否超跌,即,不超跌不补仓。

体系四:“赔率优先”与确定性结合的长期策略,即困境反转。

这一类个股未来股价向上的空间本来就很大,是相当长的投资时间内实现的,买入价的降低,对年化收益的提升作用不明显,事实上,对赔率的提升也非常有限。

这个策略更在乎反转的时间拐点,以提升投资效率,而不是低买入价,暴跌也不是补仓的最好的时机。

上面四个价值投资的体系中,只有体系三有暴跌抄底的方法,体系二反而要在下跌中卖出,所以说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永远是基本面,价格是其次的因素。

赔率、胜率和出手频率,是体系中的交易部分,当交易形成体系后,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研究体系——基本面研究,并非所有人都是越深越好,关键要适应你的投资体系。

投资考量有三大维度确定性景气度和估值

这三个维度里确定性是判断未来景气度是判断当下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追求投资的胜率胜率就是未来上涨概率与下跌概率的比上涨概率大代表高胜率估值实际上判断的是赔率赔率就是未来股价上涨空间与下跌空间的比比值越大代表高赔率

低估值代表高赔率即上涨空间大于下跌空间低估值不一定涨一旦上涨获利空间更高如果你觉得这支股票确定性很强那就是基于高胜率的投资如果觉得这支股票未来上涨空间很大下跌空间很小那就是基于高赔率的交易这三个维度存在不可能三角任何股票投资方法你最多只能要两个因素至少要放弃一个因素

确定性简单说就是长坡赛道未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确定性是长期胜率不代表短期内股价表现的高胜率

景气度是判断公司当前或次年经营状况的指标包括行业供需关系公司产能提升或产品接受度还包括大客户或者其他引发当期业绩大增的因素等等景气度是短期胜率长期持有往往前途未卜所以一旦景气度有逆转的迹象就要敏锐换下一个高景气赛道

不过相比确定性和景气度估值才是热词第一位翻开雪球和股吧到处都是估值的字眼仿佛不说说估值就感觉不安全似的我们过于滥用估值这个概念了也过于神话估值的意义了在市场基本有效的前提下计算个股估值的价值很小而且迷信估值还对投资绩效适得其反实际上股票不是按照它们的价值交易的而是基于投资者对其价值的判断简单地拿着所谓的基本面就想解释所有的股价波动是形而上的表现

格雷厄姆那一套谈估值的理论其实过时了现在市场上很难有低估的公司低估的也都是各有各的问题现在流行的是巴菲特那一套看公司未来有没有成为伟大公司的潜力是不是好公司核心还是看谁的目光看得更远能看到别人没看到的如果你能有5年甚至10年的眼光估值确实就无所谓了

虽然价值和价格总是你追我赶偶尔会打个照面继续你追我赶周而复始但股票市场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不论多离谱的股价只要涨起来就会有大量跟风资金但是如果有人拿买飞机的钱买自行车即使宣传的再厉害也不会有跟风者说到底人们其实根本无法给个股一个公允的定价这跟定价机制清晰确定的物品和服务不可同日而语

说到底要算出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根本不可能办到万能的神也不知道对于一只普通股市盈率该达到多少倍才是适当的勉为其难地试图计量内在价值也许是缘木求鱼吃力不讨好股票的市价与内在价值之间存在的任何差异可能只是由内在价值的估计值不正确造成的

但虽然我们永远也无法准确判断一只股票的确切内在价值但我们确实又可以大致估量一只股票何时已达到了合理定价就像我们不能准确判断美女的体重但是过胖或者过瘦还是能够一眼看出来的

只盯估值准确说就是低市盈率而无视市场景气度和确定性无异于刻舟求剑拿旅游举例小众景点诚然有些会带来意外之喜但也不尽然有些小众景点之所以人少只是因为风景平淡无奇人不稀得去其实人多的地方几乎总是有值得去的理由只不过拥挤带来的体验感会拉低景点本身的评价而小众景点的稀旷却会增加景点本身的体验感所以人多而不拥挤的地方或许才是旅游的最佳体验地投资亦然要在有热度的市场淘金

这就是说我们分析个股涨跌背后的原因一定不能只停留在个企基本面要结合行业共振市场偏好和政策友好度来理解才有望找出真正的原因而这三者加上个企基本面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既要追求判断准确也要灵活应变公司长期基本面不会完全等同于短期市场表现而趋势在当下总会顺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延续

每一次投资都要有明确的逻辑支撑单纯有估值优势是不行的逻辑而不是估值才是市场短期大幅调整的关键短期爆发式的十倍股是以一定业绩为支撑加上估值和不错的大盘表现作为催化剂而形成的类似戴维斯双击长期慢牛的十倍股则更多是靠业绩推上去的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多金又酷的人延伸到投资那些既能赚钱又有热点和题材加持的个股就容易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景气度不高未来增长平淡无奇的个股强势突破往往就是给散户挖坑不能跳

要买逻辑最强的股票而不是未来最赚钱的股票买最赚钱的股票虽然听起来很美好但是靠猜是找不出最赚钱的股票的逻辑强的股票是认知范围内的投资

只要是逻辑驱动死拿亏损股和落袋盈利股都没有问题最不应该的是死拿和落袋交易都是情绪驱动而不是逻辑驱动因为不愿意承认判断错误而死拿亏损股因为患得患失而落袋盈利股这是交易大忌

始终让逻辑最强的标的留在持仓里如果认知提升就把新的逻辑最强的标的纳入然后把逻辑最弱的剃掉原来逻辑很强的标的一旦发现新的重大漏洞那么就迅速剔除掉始终让持仓保持逻辑最强的一组但是要动态平衡关键的是要不懈致力于认知提升认知不到亏钱不值得遗憾认知到了但逡巡不进因而少賺的钱才值得遗憾一句话善善要能进恶恶要能退坚持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投资者有个认知误区市场涨得慢的个股跌得也慢其实只有逻辑最强的板块和个股才可以穿越牛熊安全不是来自买涨得慢的个股而是买逻辑最强的个股

股价大幅回调不是买入的理由逻辑才是看淡价格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看淡估值把更多的权重放在理解逻辑上有逻辑哪怕小幅回调也可以择机买入没有逻辑哪怕大幅回调也不能冲动进场如果逻辑显示大概率趋势是向上的那么即使估值高一些也不要恐高偶尔追个涨也没什么当然趋势向上的逻辑很强又能提供一个比较舒服的上车位置比如大幅回调那就最好不过了

买入和持有的逻辑并不完全重合买入尽量是在个股足够低估安全垫很厚的时候而估值没有吸引力仍然可以考虑持有泡沫不仅给我们提供买入的理由也给我们提供卖出的理由不同的是一个在泡沫破裂的时候一个在泡沫正盛的时候

交易时点的对错既关乎投机也关乎投资买点不好被套是投机的失败但如果个股逻辑和长期趋势没问题那么从投资的角度并不失败这个时候暂时躺倒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当然如果在高位入手即使有逻辑和长期趋势支撑从投资的角度恐怕也不能说是对的当然买点好短期内股价高走卖出从投机上说又是正确的既买在高点又是一个错的买点那就比较悲催了最好的交易当然是既有逻辑和长期趋势支撑又是好的买点虽然这个经常是可遇不可求但是无论如何被深套的个股如果逻辑和长期趋势没有问题躺平仍然不失为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

想明白了逻辑持仓跌你也不焦虑想不明白逻辑持仓涨你也会焦虑逻辑不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逻辑而是看明白了大趋势该坚持坚持该调仓调仓永远只为自己的认知买单涨也不焦虑跌也不焦虑这才是投资者应该有的水平和境界

就投资而言政策逻辑大于产业逻辑产业逻辑大于成长逻辑成长逻辑大于估值逻辑

说这么多逻辑到底在哪儿至少你心里有你看到了也可能市场不认你的逻辑或者你的逻辑后来发现压根就是错的但交这个学费不冤完全看不到逻辑只因为股价大幅回调就买入才是轻率无知的举动总之一句话无逻辑不交易

基于逻辑的交易也是考量了散户的优缺点投资中信息源和体系很重要长期高信息密度喂养的一群人认知差的形成是信息环境和高手思考结论的反馈形成对散户来讲获取信息不如理解逻辑顺势而为强逻辑驱动才是相对容易实现且市场验证效率高的做法

我觉得投资浓缩下来就是三个短句强逻辑买入弱估值参考无视价格和成本

关于第三条邱国鹭曾经说过一段话价值投资者卖出持股的原因有三公司没有想象的好不再便宜还有其他更好更便宜的公司这三个理由均与你的持仓是否浮亏无关全市场除了你之外没有人知道或关心你的买入成本因此你的成本高低是否亏损对股票的未来走势没有丝毫影响忘掉成本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

但即便逻辑再强大股价涨跌短期内都是由资金面决定的而资金进出随意性很大很难事前预判所以就短期而言强大的逻辑可以提升预判的概率但是无法做到神算国外的研究表明判别一个人有没有选股能力需要18个月但是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择时能力需要54年短期市场没有神就短期涨跌嘲笑那些误判的高手只能说明自己的浅薄无知

这就是说逻辑的准确判断是非常难的实际就是有些逻辑市场认有些逻辑市场就是不认即使你的投资逻辑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也可能会有新的重大事件打破原本清晰的市场逻辑让市场重新陷入混沌你不可能算出所有的可能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始终立足于琢磨透逻辑然后押注市场在赢面更占优的概率里收获财富增值

逻辑归逻辑趋势归趋势买点归买点逻辑强不代表具备买入条件必须将这三个维度独立看待在市场呆久了终会明白一时的涨涨跌跌有些时候就是一个资金行为跟基本面无关也谈不上什么逻辑

此外明显的高估值也是需要警惕的高估值需要行业的高景气度以及自身业绩的高增长来维持资金过于拥挤的赛道一旦逻辑不及预期资金开始出逃很容易发生踩踏股价断崖式下跌

当然从长远来看主导市场的不会是机构不会是基金也不会是量化哪怕只看过去6年从2015至今各种风格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是昙花一现只有低买高卖才是屹立市场不败亘古不变的规律投资股票跟做买卖一样主导市场的永远都是性价比

为回避可能的风险最好的方式还是在不同逻辑驱动且缺乏联动性的行业和个股里分散投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交易的不可能三角形,5000字解析提升收益率的方法
确定的价值、安全的价格、不确定的操作
我的投资框架(2022年版)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读书笔记
wjyderek: 给自己挖个坑:白马、成长、周期、主题的框架初探 很多成功的投资人总会强调思维框架...
“日历效应显现”,如何优雅的投资银行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