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给上海加分的城市雕塑

上海是近代中国城市雕塑的诞生地,从1865年起,法、英、德、俄等国就纷纷在上海建立各种纪念碑、纪念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的城市雕塑已经达到约4000座。在这些雕塑中,有相当一部分既贴近现实生活,又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价值;既让人感觉新颖,又与上海这座大都市街头的氛围很和谐,给上海加了不少分。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以下一些:

一、有故事的“司南鱼”

“司南鱼”位于上海陆地最东南端的浦东南汇嘴观海公园,面向东海,昂首翘尾,栩栩如生,是国内不多见的优秀大型不锈钢雕塑。

司南鱼(照片@海大头)

我们都知道,司南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仪器。这种仪器实际上就是将天然磁铁矿石琢成的一个“汤勺”,放在刻有方位的光滑盘子上,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辨别方向。那么,南汇嘴的雕塑为什么要做成鱼的形状呢?

司南(网络照片)

据“司南鱼”前石书上篆刻的《司南鱼记》记载:“史传出海渔民巧将磁条嵌于鱼嘴,浮于水盆,仿司南以辨航向,故有司南鱼之称。公元二〇〇二年起,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临港新城起步建设,此乃构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大举措。时值建设热潮之际,翌年仲夏一日,一尾丈余幼鲸乘潮游入南汇嘴不慎搁浅。建设者见之救助于滴水湖保护,而后护送至东海放生。鲸重返大海,鱼水交融,摇头摆尾,欢畅不已。腾挪海中,频频回首,若解人意,以示盛谢。” 原来,这是因为古代曾有渔民将磁铁放在鱼的嘴巴里,然后将鱼放在水盆中模仿司南辨别方向,之后南汇嘴的建设者又拯救了一条鲸鱼的缘故。

司南鱼雕塑长48.8cm、宽21.45m、高13m,采用不锈钢管,双层网架结构,总用钢约120吨。雕塑寓意着发现、交流和开放,非常有气势。

二、日晷造型的“东方之光”

“东方之光”位于世纪大道杨高路交汇处。它以日晷为原形,采用不锈钢管构成的错综精致网架结构制成,既雄伟大气,又灵秀通透。

东方之光

日晷是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间的计时仪器,又称“日规”。日晷二字中的“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就是利用太阳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南高北低,与天赤道面平行,从而使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日晷(网络照片)

“东方之光”的晷盘高20米,直径达24米,上小下大,呈椭圆状,晷针经天文专家测定,指向正北的方位,具有计时功能。当然啦,作为雕塑,“东方之光”还是以艺术观赏为主的,计时功能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尽管如此,“东方之光”将古代的科技与现代建筑语言完美结合在同一座大型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创意设计,在国内尚属首例。

“东方之光”的铭牌标明,这座雕塑由陈逸飞和法国设计师夏邦杰先生创意,由北京的年轻雕塑家仲松设计,含义是“借鉴古时计时工具‘日晷’,象征浦东发展日新月异,争分夺秒”,但是没有标明建造日期。

三、陈毅市长的塑像

陈毅塑像是为了纪念新中国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而建立的,位于上海南京东路外滩。

陈毅塑像

陈毅的塑像用青铜浇铸,高5.6米;基座则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高3.5米,正面镌刻着“陈毅”、“1901—1972”的字样。塑像再现了陈毅同志视察工作时的典型姿态,充分显示了他一路风尘、勤勤恳恳的公仆形象以及和蔼可亲、虚怀若谷的儒将风度。

陈毅塑像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章永浩教授设计,1993年9月落成,现在已经成为上海的旅游景点,是外滩游人的必到之处。

四、俄国文学家、诗人普希金的铜像

普希金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普希金像

普希金铜像的胸像置于竖条形花岗基座上,坐落在上海汾阳路和桃江路的街心三角地带,最初由旅居上海的俄国侨民为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而集资建造,于1937年2月10日落成。

日军占领上海后,普希金铜像于1944年11月被拆除。抗战胜利后,俄国侨民和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于1947年2月28日在原址重新建立了普希金铜像,该像由前苏联雕塑家马尼泽尔创作。

普希金铜像

1966年,普希金铜像再一次被毁,连碑体也未能幸免。改革开放之后,上海市城雕委决定重新塑造普希金铜像,并将这项任务交由齐子春、高云龙两位雕塑家。1987年8月,在普希金逝世150周年的时候,普希金铜像第三次在原址落成。新建的普希金铜像要比原来的高出60厘米左右。

上海的人物纪念塑像有过许多,但是像普希金铜像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建了拆,拆了建的,也只有这一座。

五、中国音乐家聂耳的铜像

聂耳(1912-1935)是中国著名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聂耳铜像

聂耳铜像坐落于淮海中路、复兴西路和乌鲁木齐路三角花园的绿地中,命名“起来”, 由原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一级美术师张充仁设计,于1992年10月28日上海各界人士纪念聂耳诞生80周年之际落成。

六、无名烈士石雕像

无名烈士塑像位于龙华烈士陵园的无名烈士墓,是一座巨大的半身石雕像。

无名烈士石塑像

塑像中的无名烈士背对着我们,一半身躯埋在地下,一只手伸向蓝天。人们看不见他的面孔,只看见他伟岸的躯体、不屈的脊梁和手托苍穹的臂膀。虽然他高大的身躯已经和大地融为一体,可仍然坚持着最初的信仰,托起了希望,在碧绿的草坪和松树间更加显得庄严,雄伟,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

无名烈士塑像由潘鹤设计,落成于1995-1999年间,如今已经成为人们祭奠先烈,寄托哀思的重要场所之一。

七、“外滩金融牛”

“外滩金融牛”呈红铜色,牛眼圆睁,头部转向右边,肌肉结实,四肢强健有力,线条深邃,牛尾卷曲上扬,呈螺旋状蜿蜒指向天空,气势十足,是外滩金融文化的重要标志。

外滩金融牛

这头铜牛长5.2米、高3.2米、自重达2.5吨,由设计“华尔街铜牛”的美籍意大利裔艺术家阿图罗·迪·莫迪卡(ARTURO DI MODICA)在美国设计制作后运来上海,因此是“华尔街铜牛”的同胞兄弟。

“华尔街铜牛”是纽约人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似乎只要铜牛在,股市就能永保“牛气冲天”。“外滩铜牛”则体现出中国经济和上海经济奋发向上的活力。在2010年5月15日举行的落成揭幕仪式上,艺术家莫迪卡表示:“我怀着对中国人民以及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谊,精心创作了这尊‘外滩金融牛’,希望通过我的这个作品表达我的良好祝愿,为中国和上海带来好运。”

八、“打电话的少女”

“打电话少女”的真名叫“城市少女”,位于淮海路茂名路口,是上海第一批模仿真人的雕塑,一露面就赢得了市民群众的喜爱,还被收进了《中国雕塑史》和《中国美术全集》。

打电话的少女

“少女”1.7米的个头,左手撑腰,右手持话筒,左腿站立,右足脚尖点地,短发短裙,形貌轻盈时尚,不仅大小、形态都很逼真,神情怡然,而且飞扬着青春的灵动与活力。

“打电话的少女”第一次出现在这里是1996年春节,之后则命运多舛。1998年,她被盗贼放倒,但是没来得及运走。2000年,她被拾荒者盗走,并被盗窃团伙轧成几大块以每斤3元的价格卖给了废品回收站,随后又被切割成了碎块卖到有色金属交易市场,无法找回。在市民的呼吁下,2006年5月,“打电话的少女”获得“重生”。可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一年多,电话架上的“电话机”就于2008年1月不翼而飞。又过了大约两年,“少女”也于2010年1月27日,再遭毒手,被人拦腰截断。

再次重生的“少女”仍然由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家何勇创作,不过材质从原先的黄铜改成了银白色的镍白铜。尽管镍白铜的铸造难度非常大,但产生的效果却更加新颖时尚。另外,人物造型也进行了修改,头发和裙子微微摆动,上衣从有袖变成无袖样式,原先少女挎着的小包,因略显累赘而取消。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长方形电话机背板架,也改成镂空体,使得整个雕塑变得通透灵动。

如今,“打电话的少女”已经成为上海城市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融入了上海人的生活。

九、“飞跃的马 · 1987”

“飞跃的马”位于上海南京西路友谊会堂前,是法国著名雕塑大师阿曼的作品。

飞跃 的马

阿曼1928年出生于法国,是艺术界“世界四大雕塑家”之一,也是少数仍在世即被写入西方艺术史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创作风格是将物体切割,再堆积组合,以赋予原有事物全新的面貌和含义。“飞跃的马”马首昂立、双蹄飞舞,展现了动感的飞跃和蓄势待发的凌厉之气,给人以视觉和精神上的震撼,充分体现了大师的经典风格。

“飞跃的马”马身高6米,总重3.5吨,于2004年5月落成,是国内首个长期安放在户外公共空间的世界级雕塑大师作品。

十、剪纸般的红色“喜行”

单单说“喜行”,可能有许多人不知道,但是说起南京西路青海路口的红色雕塑,大部分上海人都知道,因为它已经在那里竖立了好多年。“喜行”与其他雕塑最大的不同是它摈弃了雕塑一贯的灰暗色彩而选用了略显玫瑰色的中国红。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将其命名为“喜行”的缘故吧。

喜行

“喜行”借鉴中国剪纸的风格,采用实体和镂空的手法和立体交叉的形式,生动地刻画了两组散发着城市气息而且较有动感的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组成的行人,既保持了民间剪纸的特色,又脱离了传统剪纸的平面感,令人耳目一新。

很可惜,“喜行”的铭牌上没有标明创作者和创作年代,我查了好多资料,最后才在《上海地方志》中查到了它的作者是施勇、陶惠平、范云,可是建造年份不详。

……

根据2004年颁布的《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建成重要城市景观雕塑100座、城雕集中展示区域50片以及包括居住区、工厂企业及街头雕塑小品在内的雕塑5000座。我们期待着更多既能代表上海城市的气质,又可提高民众的文化艺术素养的优秀城市雕塑出现在上海的街头,同时也建议有关部门在建立城市雕塑时为它们准备一张“出生证”,标明雕塑的名称、创作者、建造单位和建造年月,以便游人可以对雕塑有更好的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普希金纪念碑
上海街头雕塑
外滩,上海历史的缩影
魔都昔日西式雕塑&中式雕塑石俑记忆
普希金铜像
上海散步 (组图)八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