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去未去

过去未去

作者:李广生

“未来已来”已经成为一个颇为时髦的口号,经常被人挂在嘴边,我也曾说过。我见过好几个专家,把这个四个字用大字号加粗字体展示在大屏幕上,让人热血沸腾,好像真的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进未来了。

我经常唱反调。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什么优点,甚至可以说是缺点、臭毛病,总之是违背“三分话”的古训的。但对于教研工作来说,我执着地认为它可以称为优点。因为盲从和跟风的危害更大,无论是教学研究还是教师研究,都需要多维的洞察和多元的表达,批判是必不可少的,也正是批判为教研注入生命活力,免于因为盲从和跟风导致的从一个漩涡跳进另一个漩涡。所以,几年前我四处宣扬“未来已来”,但几年后的今天我却要唱反调——过去未去。

在我看来,人类前进的步伐总是一只脚迈向未来而另一只脚踏着过去,是一步一步迈进而非跳跃式发展。不能正视未来已来前进的脚步势必迟疑,但不能理解过去未去前进的步伐就会飘忽,还会羸弱。社会的发展如此,教育的发展也如此,事实上每个人的人生都受制于这一定律。

认知心理学的一大发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学习的本质》这本报告集提出“学习的认知研究中的十大里程碑式发现”,第二条便是“最优化的学习应考虑先前知识”。人们总是将新信息与先前知识相联结来理解其中含义。正如奥苏贝尔所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从这个意义讲,一个人已经知道了什么决定了他能够知道什么。从这个角度看,知识在改变命运中确实扮演着重要角色。都说“贫穷限制了想象”,但另一种贫穷——知识的贫穷,更加可怕,它所限制的不仅仅是想象。

如果把未来看成未知,那么过去就可以看成已知。能否真正解开未来的未知之谜,关键是如何看待并利用过去中积累的已知。

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未来课堂,这样的话题在教育领域层出不穷。大数据来的时候我们说未来教育是大数据主导的教育;区块链来的时候我们是未来学校是去中心化的学校;元宇宙来了,我们又说未来课堂是增加现实和虚拟现实,即AR和VR技术构建的课堂。未来确实已来,我们能够看到这些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但是,我们也能够看到,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场景都带着过去的影子,或是说在为过去服务。就拿大数据技术来说吧。我们用它来做什么?——成绩统计和成绩分析,弄来弄去还是分数这点事。那些搜题软件、直播平台,其应用的技术不可谓不新,干的事、解决的问题却是毫无新意,不过就是提高成绩而已。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非常严重,却认为穿上了新鞋就踏上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未来已来,这一点毫无疑问,它们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扑面而来,并不在乎我们愿不愿意、欢不欢迎。但是,过去未去同样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顾明远先生曾表示:观念如果不转变,“双减”便无法治本。这就意味着:踏在过去的那只脚如果拔不出来,迈向未来的那只脚便无法落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未来学校,发端于细微创新
“互联网+”来了,未来教师应该“+”点什么?
5个关于教育科技的误解
关注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变革
数字化时代,未来教育发展与教师角色如何转换?
「深度」杨宗凯:信息技术如何“翻转”课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