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的惊险经历

父亲的惊险经历

作者:李广生

那年,父亲十岁出头,还是个孩子。战争好像并不懂得眷顾童年。

侵略者占领了他的家乡,焚毁了他的家园。墙头上的窝瓜都被烧糊了,黑黢黢的,这个镜头深深的镌刻在他童年的记忆中。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爷爷带领全家逃到夏各庄村避难,寄居在当地一个大财主遗弃的宅院里。在这里,父亲结识了本村的一些年龄相近的孩子,其中一个女孩成了我的母亲。父亲还记得他们藏猫儿的经历。父亲躲在门后,别的孩子找不到,母亲向他们高密,说出了父亲的藏身之地。
父亲被爷爷派到村公所当通信员,站岗放哨,为大人们传递消息。依据地亩摊派,每家都要出人。村公所里有一把步枪,没有子弹。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战争也不能剥夺。父亲经常摆弄这支枪,也许仅仅是孩子的好奇,并未把它当成杀人的武器。一来二去的,他就熟悉了拉动枪栓的声音。谁能想到,这居然救了他一命。这样想来,我应该感谢这把枪,没有它恐怕就没有我了。

那天,敌人又闯进村子。大部分人逃了出去,还有一些人没有来得及出逃,其中就包括爷爷、奶奶和父亲。奶奶没逃是因为一床被褥。担心被敌人抢走,她把被褥装进一个叫褥套、放在驴背上驮东西的口袋里,抱着褥套钻进厕所的房顶。这非常危险,敌人一旦发现,她必死无疑。幸好,她躲过一劫。为一床被褥,如此冒险,值得吗?

父亲因为一头猪,耽误了出逃。敌人进村时家里的猪跑了出来,父亲被派去追猪,在街上与敌人相遇。逃难在外还养猪?我很奇怪。父亲却说,猪啊鸡啊这些牲畜,都是跟着一起逃出来的,能带的都带上,就连一块烧糊的菜板都带了出来,不但养猪,那年冬天还宰了一头猪呢。跟随主人出来避难的猪,最终也没有逃脱被屠杀的宿命。人与猪究竟有多大区别呢。
两个持枪的敌人喝问父亲,父亲说自己追猪呢,继续向前跑。跑出十几米的样子,后面传了“哗啦”一声响。这声音他太熟悉了,就是平时在村公所里拉枪栓的声音。他立即停下脚步,战战兢兢,头也不敢回。巨大的恐惧攫住了他。再跑就没命了,父亲说,能够辨别枪栓声,这个知识,救我一命。

没有逃出的村民聚在一个大屋子里。爷爷也在。父亲钻进人群。两个敌人随后进来,问刚才那个半大小子哪去了。没人回答。敌人出去找。爷爷灵机一动,跟大家捻钱,带着钱的拿出来交给爷爷。敌人又进来了,爷爷赶忙走上前,陪着笑脸,说着好话,把钱塞过去。敌人走了。事后,爷爷和奶奶又挨家挨户把钱还上,怕别人说闲话。

鬼子也吃这套啊,我说。不是日本鬼子,是中国人,鬼子的外围组织,父亲告诉我。

鬼子驻扎在县城,每次出来扫荡,会带着一大批伪军,对同胞为非作歹,他们毫不手软。诡异的是队伍后面会跟着一批县城里的居民,多是些地痞、流氓、混混、二流子,反正不是老实本分的人。他们跟在军队后面又偷又抢,什么都偷、什么都抢,大包小包,背回城里。有一次,父亲随他的伯父赶着驴去邻村驮稻草,被这伙人劫下。他们强迫父亲赶驴把抢来的木柴运到城里。他们既不是鬼子,也是伪军,就是城里的老百姓,捡了个鬼子或伪军的帽子扣在脑袋上。

为一床被褥,为一头猪,连命都不顾,为了抢点东西,甘愿跟着敌人向自己的同胞下手,理解了这些,才能理解人性和战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报告文学《开国老兵》(二)
陈淑静 散文 我的爷爷是英雄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利用鬼子和伪军之间的矛盾,挑起敌人内部冲突,《粮食》
抗战血史:平民的村庄 英雄的气概——渊子崖
无名英雄高太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