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评课的门道

听评课的门道

作者:李广生

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所谓门道,也是一道门槛。跨过这道门槛,摸到了门道,就成为一个内行人;跨不过这道门槛,摸不着门道,就是门外汉,也只能看看热闹了。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门道。懂画的人看一幅画,通常会从造型、色彩、技法等方面鉴赏,这就是绘画的门道,外行人则以是否好看一概而论。懂音乐的人听到一首曲子,通常会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评价,这就是音乐的门道,外行人则只能凭感觉判断是否好听。就连种庄稼也是很有门道的。看到一片作物,长势茂盛,如我这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会为之欣喜,但有经验的老农可能摇头叹息。因为他看到了因长势过盛而存在的倒伏甚至颗粒无收的危险,毕竟天有不测风云嘛。这就是种田的门道。
由此可见,听评课必须要有自己的门道,否则,大张旗鼓的听评课,就不过是一场热闹罢了。
听评课是中小学普遍开展的一项活动,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以我这个老教研多年观察来看,大部分学校把听评课作为一项活动而不是一种机制,有较为严格的量的要求和形式的规定,所以对教师而言听评课则是一项任务。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听评课的门道因此成为组织活动或完成任务的门道。在某种程度上,这不是正道。
在我看来,听评课是一种机制,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课例研究机制和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同行对话机制。所以,听评课虽名为听和评,但实则为对话和交流。认识到这一点,才算是摸到了听评课的门道。
摸到了门道不等于登堂入室。听评课这件事若要想真正深入并有效,非借助工具不可。在听评课工具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中小学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工具,拿着一个听课记录本就走进课堂,听什么、评什么全凭感觉。我称之为江湖郎中。二是有工具,但工具单一僵化,例如拿着统一的课堂评价表走进课堂,用一张表衡量所有的的课。我称之为蒙古大夫。
江湖郎中跟着经验感觉走,蒙古大夫围着评价量表转,听的环节没重点,评的环节没主题,听评课活动往往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研究、对话、交流的机制无法建立。
依据示范课、研究课、常态课等不同课型,我分别开发了六种工具。出于什么目的、听什么课,要选用不同的工具,就像看什么病挂什么号做什么检查一样。
示范课是个模子,重要是从中发现可以迁移的思路,观摩示范课可以使用:
工具1:教学流程图
工具2:课堂结构图
研究课是个靶子,重要的是关注课堂事件,观摩研究课可以使用:
工具3:专题记录单
工具4:亮点迁移单
常态课是个引子,重要的是澄清教师的教学主张,观摩常态课可以使用:
工具5:现象探询表
工具6:问题改进表
掌握了这六种工具,或是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的更实用的工具,不仅能摸到了听评课的门道,还能走上听评课的门道,成为真正的行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郡双语:初一党支部“共产党员示范课”创设地理课堂新常态
示范课
听课之门:推,还是不推
示范课,应该处理好八种关系
做好“四篇”文章,提升“国培”品质
郭学谦 || 语文课堂的无限可能性——由常态课《匆匆》所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