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荒谬的问题都可能有一个科学的答案”


“再荒谬的问题都可能有一个科学的答案”

李广生

“再荒谬的问题都可能有一个科学的答案”——这句话出自一本名为《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的书,作者是美国人兰道尔.门罗。他曾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工作,2006年成为全职网络漫画家,是美国热门科普漫画网站“xkcd”的创立者。他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立一个专栏“What if”(如果),专门收集网友的稀奇古怪的问题。他对这个专栏的地位是:为荒谬的假设性问题,提供严肃而科学的答案。本书便是专栏问答的合集,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

写作本文的目的不是向“教育人生”的朋友推荐这本书,虽然我很喜欢,也很乐意推荐给大家,但更想跟大家探讨:这一观点对经营好我们的教育人生有何启示?

“如果人体内的DNA瞬间消失了会怎样?如果把海水抽干会怎样?如果地球膨胀得像太阳一样大会怎样?牛排从多高的地方掉下来正好烤熟?全人类搬离地球需要几步?……”试想一下,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会报之以严肃的态度吗,会把这些看似荒谬的问题与严肃的科学联系在一起吗?这几天整理本学期听过的近百余节课,竟没有发现哪一节课、哪一个孩子提出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们确实让孩子质疑了,把提问题的时间和机会给了他们,孩子们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但都是中规中矩的、四平八稳的、在我们意料之中的、比成人还要老道的问题。那些奇妙的想象力、珍贵的创新意识哪去了呢?套用朱自清的话: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埋怨孩子,说他们不会提问题,好像天生的想象力缺乏似的。曾几何时,我也这么认为,把责任推到孩子头上。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特别是经历了有人把提问的机会给我,而自己却提不出问题的尴尬后,方才意识到:缺乏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不仅是孩子,还有我们自己——负责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师们。或许正是因为自身的不足,才导致教育的无力,最终导致孩子想象力的缺失。对于孩子而言,这个结果他们别无选择的承担了,若是再让他们承担导致这一结果的责任,就太不公平了。

再次反思我观察到的课堂,发现我们的老师“规则意识”和“科学精神”非常之强,也非常的热爱,而对“错误”和“荒谬”简直到了嫉恶如仇的地步。一旦认定某一观点或某一事物是荒谬的,就会立即停止思考和探究,并弃之如敝履再也不屑一顾。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便继承了这一光荣传统,“规则意识”和“科学精神”植根于内心深处,乃至一言一行都要“守规矩”“讲道理”,不敢越雷池半步。想象力就是这样被偷走了,更准确的说不是被偷走了,而是被扼杀了。

科学与荒谬真的是泾渭分明甚至是水火不容吗?人们躺在自以为是科学和理性构建的小房子里怡然自得,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来自于荒谬。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在那个著名的实验之前,被认为是荒谬的;日心说也曾被认为是荒谬的,还有人为荒谬付出生命的代价;苹果成熟后为什么不想上飞而向下落,也被认为是荒谬的。科学的嫩芽往往荒谬的土壤之中破土而出——对教师而言,这应该是一种信仰和信念。

最后,我还是想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希望大家在获得知识的快乐和阅读的快感的同时,获得一种信仰和信念,从而树立起对待荒谬的严肃的态度。就像我在一本书的序言里写到的那样,当你不把错误当作错误的时候,错误才真正具有教育的价值。

孔建斌
封面及文章插图均为顺义区教育信息中心孔建斌摄影作品,特此鸣谢。

原创文章 谢绝转载 欢迎分享
微信号:jiaoyu_rensheng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鸟为啥会飞?面对孩子“荒谬”言行,“定势思维”会扼杀想象力
创富是想象力充分发挥的“职业”—— 十一
“科学”育儿思维的误区
我们该向孩子学习的20条生活态度
小学生“倒数第一”火了,班主任直接请家长:这个智商我没法教
【家有小创客】杨国锋先生专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