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七,宰公鸡
李广生

公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带有某种神秘色彩,是具有多重蕴意的文化符号。巫师驱鬼、壮士结义、儿女定亲、拜天祭祖,公鸡均扮演重要角色。小小的公鸡,缘何得到古人如此青睐?最主要的原因是,古人认为,公鸡守夜司晨,信不失时。

日出日落,昼夜更替,这由地球自转形成的自然现象,对古人来说,可谓难解之迷,是来自上天的不可抗拒的安排。雄鸡一唱,日出东山,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古代,公鸡给人们带时间的概念,也让古人相信,这种动物的身上,具有某种与上天和诸神相互感应的雄性力量。因此,在驱邪、盟誓的时候,人们通常杀鸡取血,借助公鸡的阳刚之血,降服恶魔和人心。

公鸡真的会报晓?日本名古屋大学动物生理学教授吉村崇称,公鸡打鸣受生理节律控制——自身的内部时钟,而不是受外部因素影响。经测试,公鸡打鸣的周期为23.8 小时。也就是说,公鸡体内的生物钟,正好与昼夜时长合拍。不管是否天亮、太阳出不出来,每隔约24小时,公鸡都会打鸣。由此可见,拂晓打鸣现象,是公鸡的本能行为,与守夜、司晨和报晓,没有任何关系。

在农耕文明的背景下,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中,公鸡打鸣的生物钟与昼夜周期的巧合,使它在人们心目中和生活中享有特殊地位。《说文解字》:鸡,知时畜也;商周青铜器上的“报时神”,是公鸡的形象;古有“六畜”——马、牛、羊、鸡、犬、豕,鸡位列其中;十二生肖,鸡独领一支,排在狗前猴后;十二生肖的背后是十二地支,地支与天干配合,既能表示时间,又能推演命运,这里面有很深的学问。不仅如此,鸡很早就进入到文学作品之中,《诗经.王风.君子于役》篇写道: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心爱的男人在外服役,妻子(情人)在家中朝思暮想,牵肠挂肚:鸡上窝了,牛羊下山了,心上人呀,你何时归来?穿得暖吗?吃得饱吗?太阳落山了,心上人呀,叫我如何不想你!柔肠百转,感人至深。在这首诗中,鸡虽是配角,但也可看出,在远古时代,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十七,宰公鸡”,过年之际,为何特意提出“宰公鸡”?十多年前,我曾就此事请教父亲,父亲的答案是:“草鸡(方言,母鸡)谁舍得宰呀,还留着下蛋呢。”

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这里的鸡,特指公鸡。文、武、勇、仁、信,五德兼备,公鸡何其了得!但是,这有什么用呢,因为不能下蛋,还是无法逃脱被宰的命运。

人在江湖,如果想风光,那就学公鸡,威风凛凛的,伸着脖子打鸣;如果想安身,那就学母鸡,老老实实的,每天下个蛋。不下蛋,还瞎叫唤,那就离死不远了。


原创文章 谢绝转载  欢迎分享
微信号:jiaoyu_rensheng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闹市的鸡鸣声
俗语:“男怕属鸡,女怕属羊”,为何古人会这么说?是真的吗?
写意鸡画的文化传承
红公鸡,白公鸡,都是公鸡,为啥有人喜欢红公鸡而讨厌白公鸡?
《美图欣赏》(剪纸艺术)鸡也是中国民间必不可少的剪纸素材
中国传统文化中鸡的文化象征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