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好问题”的诞生记
一个“好问题”的诞生记
作者:李广生

加拿大作家帕金斯的作品《儿子的鱼》入选京版教材五年级第10册,文章讲述一对父子钓鱼的故事。年仅14岁的儿子钓到一条重约14公斤的大个头王鲑。钓鱼过程中,儿子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甚至面临生命危险。但是父亲一直袖手旁观,并阻止别人出手帮助儿子。儿子终于把大鱼弄到岸上,旁边的人问父亲可否称一下鱼的重量,父亲毫不犹豫的回答:“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在一节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这篇文章。阅读一遍文章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儿子是如何钓上这条王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的小手便齐刷刷的举了起来,示意教师自己找到了答案。我和教师都很惊讶,怎么这么快?叫起来一名同学,他回答:儿子通过顽强的拼搏钓到大鱼。毫无疑问,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但不是教师所期望的,于是他又叫起一名同学,这个孩子的回答是:儿子不怕困难和危险钓上了大鱼。他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教师,希望得到肯定和鼓励。没办法,教师又叫起第三个同学,他的回答是:儿子不仅勇敢而且顽强,最终钓到大鱼。很明显,这个孩子看到老师对前两个答案不置可否,就聪明的把二者的综合起来。教师有些沉不住气了,就提示他们:大家说的都对,但是你们能不能够说的详细一些,儿子究竟是怎么钓上大鱼的?

下面的孩子如释重负,长出一口气,他们终于知道教师想要的是什么了,于是再次把小手高高举起。教师叫起一位表现最为迫切的孩子,他甚至要站起来抢着回答。只见他打开课本,对着课文,几乎是把儿子钓鱼的过程念了一遍。看得出来,教师用了很大的耐心才没有打断这个孩子。他终于念完后,教师迫不及待的再次调整自己的提示,他这样说:他回答的确实很详细,但是,大家能不能简洁一些呢?很多举手想回答的孩子听了之后都把手放了下来,满脸疑惑的看着教师。我猜他们一定不明白,到底是简洁好还是详细好。最开始三个孩子的回答非常简洁,教师不满意,后面一个孩子的回答非常详细,教师也不满意,他们自知把握不好简洁和详细之间的度,所以就不敢回答了。

课下我和教师交流这一环节。教师自己承认,这个问题设计得不好,不明确,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听到教师说“预想的效果”我精神一振,赶紧追问:“您预想的效果是什么呢?”

教师想了想回答:“孩子用自己的话把儿子钓鱼的过程表达出来。”我又紧跟着追问:“如果孩子真的如您所言,用自己的话把儿子钓鱼的过程表达出来了,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好问题了吗?”

教师不解的看着我,说:“当然啦!因为孩子要想把钓鱼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就要认真地阅读文本,还要提取信息、分析梳理和组织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训练,怎么能不是好问题呢?”

听了教师的回答后我感到很欣慰,因为他对问题好坏的标准有着非常清醒地认识。但在认识和实践之间,他没有找到一条跨越的途径。于是我又对他说:“那好,我翻译一下你的话,你看对不对?”他点点头,等待我的“翻译”。我说:“你的意思是问题有好坏之分,对不对?”他点头称是,并补充道:“好问题能够引发孩子的思考,不好的问题可能会扰乱孩子的思维,比如我这节课……”我急忙阻止住他的自我批评,提醒他我们是在探讨问题,而不是评判优劣。

然后我接着说:“我自己习惯用真伪对问题进行定性,我可以把您所说的好问题表述成真问题、不好的问题表述称伪问题吗?”他想了想,拒绝了我的要求,他说:“我不同意用真伪代替好坏,真问题中也有好与不好之分,不能因为一个问题稍微有些缺陷,就一下子把它化为伪问题。”

听了教师的回答我异常的兴奋,我看到了思想的力量,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个有思想的教师。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偏狭。我同意他的看法,继续“翻译”:“你的意思是,好问题是能够激发孩子学习思考的问题,对吗?”他点头表示赞同。我继续:“在您看来,孩子深入学习和思考比他们积极回答问题更为重要,是吗?”他又点点头。

每到这个时候,我都想抽一支烟,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可禁烟令不允许在学校抽烟,没办法,只好按捺住蠢蠢欲动的烟瘾,继续和教师讨论。我问他:“既然如此的话,你为什么那么在乎孩子的答案呢?一会儿说要简洁,一会儿说要详细。”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想说但没说出来。

我问他:“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他摇摇头,说:“也许我经验不够丰富,还要继续锻炼、学习……。”我不想让有意思讨论变成毫无意义的表决心,又问他:“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想法?”他想了想,反问我:“要是你,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说实话,当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一直所期望的对话教研,终于初见端倪。我很珍惜这次机会,赶紧回答:“要是我,别管多少孩子举手,都不急于不让他们回答。”“为什么?”他问道。“因为我和你一样,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学习和思考。”“哦,”他好像有所感悟,又问道:“然后告诉孩子认真思考,想好了再回答,是吗?”“不!”我毫不犹疑的答道。“那要怎么办?”他饶有兴致的看着我。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反问他:“问题刚一提出来,孩子们就踊跃回答,这说明了什么?”他说:“这说明问题的思维含量太低。”我说:“对,这说明问题刺激了孩子的表达欲,但没有激发孩子的思考欲。”他表示赞同。我接着说:“既然问题出在问题上面,不去修正问题,反而让孩子认真思考,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呢?”他笑了,说:“确实如此,出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修正问题,而不是指责孩子。”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的改造进行探讨。设计这个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我们首先探讨了什么是语文学习。阅读、表达、思考都是语文学习,而在这一环节,他更想实现的学习是阅读。于是我们达成共识:既然如此的话,就要设计一个孩子们必须认真阅读才能回答的问题,同时还要让孩子感兴趣,觉得有意思。最终,我们把这个问题确定为:用短文、图表等不同方式,把儿子钓王鲑的过程表达出来。

事后他跟我反馈,在另一个班上这节课,孩子们听到问题后,不是急于回答,而是捧起书,认真的阅读。他还告诉我,孩子的兴致很高,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精彩纷呈。我说:“你的目的达到了。”他说:“这是一个好问题。”

“生命课堂”提出“做真实的教育”。“真实的教育”不仅要面对真实的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还要能够提出真问题、好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父亲看了看大鱼,又看了看儿子,说:“孩子,你得……阅读答案
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策略
如何在45岁前赚到500万
我做儿子的学生
难到众人的小学数学题,到底有何实际作用?
读书反思|静悄悄的革命(三) —对《教室里的风景》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