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家务是最好的教育

做家务是最好的教育

作者:李广生

国外一项历经75年之久的研究显示:我们期望孩子获得的成功,往往蕴藏于他们童年时所做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之中。这个结论颇为耐人寻味,原来成功如此简单。

我们都渴望孩子幸福、希望他们成功,愿意为此做我们能做的一切,恨不得铺就一条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让孩子顺利而便捷的抵达成功的彼岸。父辈常说的那句话——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便是出于这样一种心理。街边林立的补习班,络绎不绝的大大小小的学生,奔波于各个补习机构的家长,“顺义妈妈”和“海淀妈妈”的比拼,都反映出对成功的强烈渴望,更是对失败的巨大恐惧。

也许并不是理性的判断而只是无奈的选择,大家都认为这是唯一的出路。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所有不能直接提高分数的活动,都被视为“不务正业”。如果孩子说“我要学习”,那就意味着所有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到一边,家长立即会冲上去替他们完成。睡觉和吃饭不能替,要是能替也有家长愿意替孩子完成,给孩子留出更多的学习时间。所以,面对这个结论,很多人会表现出一脸茫然,他们已经精疲力尽,无暇思考了。也或许仅仅表示认同,却不会做出任何改变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直到现在人们还经常这样教育孩子。但是,大家对“自己的事情”的定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都认为吃喝拉撒这些生活上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而现在却认为它们是家长的事情,只有学习才是“自己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到了今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变成了“除了学习啥都不用做”。这种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开始我以为农村家庭的情况会好一些,受条件和观念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可能会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但我所了解到的情况完全出人预料,他们甚至比城市家庭更加“心疼”孩子,更是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虽然他们无法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工薪阶层的家庭被焦虑所困扰,对于改变现状有着更加强烈的渴望,他们寄希望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他们来说,孩子多考一分就能为家里创造几万到十几万的财富,所以更不会挤占孩子的学习时间。

上海学生PISA测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绩全球第一,但平均每周做作业时间为13.8小时,同样位列世界第一,比所有参与国家平均值高出近一倍(《PISA上海项目组负责人:学习时间与成绩成正比例》)。孩子每天的时间是一定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写作业,那就没有时间从事其他活动了。PISA测试数据显示,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正相关,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不投入时间、不写作业就能取得好成绩。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取得好成绩就可以无节制的增加学习时间、加大作业量。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了这个临界点,其相关性就明显减弱。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韩国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新加坡的两倍,但学习成绩却相差不多。学习毫无疑问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不是唯一的,这一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渴望成功无可厚非。发展的不均衡,特别是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一种催化剂,催生出“赌徒心理”。为了得到所谓的成功,很多人不计成本放手一搏。于是乎水涨船高,学的越来越深、越来越难,学前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领先一步。资本的介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们操纵媒体发布焦虑信息、制造紧张环境,掏空了家长的钱包,榨干了孩子的童年,为自己赢得盆满钵满。时间成了大家虎视眈眈争抢的对象。劳动教育好不好?好!应不应该重视?应该!但是,哪有时间?——所有的时间用来学习、补习、写作业还不够呢!这成了一个几乎无法破解的难题。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的这些年,孩子在家庭的地位发生重大改变。孩子从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变成了“小公主”“大公子”,成为家庭的核心,众星捧月的对象。一个家庭,几个大人,一个孩子,那点家务活还不够大人干呢,哪轮的上孩子。虽然这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是家庭惟一的希望,但也必须要正视的是,我们正在造就一代生活的“低能儿。外卖行业发展迅速,和他们正在走上社会有很大关系。不会做饭、不会做家务、不会打扫卫生、不会整理家居,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对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影响,要么由父母继续照料,要么打个电话就能解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曾几何时我们多么鄙视这样的人,但现在且要被他们鄙视。这真的是我们所追求的成功吗?

劳动教育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不能在家庭中的落实,终将会成为一句空话。学校辛辛苦苦开展的相关活动,可能因为家长的一句话,就会变成孩子眼中的闹剧或娱乐。事实上孩子劳动观念的形成和劳动习惯的养成,大本营在家庭,主教练是家长。一个连家务都不做的孩子,很难拥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足球应该从娃娃抓起、计算机应该从娃娃抓起,劳动何尝不是如此?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把孩子培养成一名有效的家庭成员,是家庭教育的责任。

何谓有效的家庭成员?简而言之即是能够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能够服务于其他家庭成员,能够为家庭建设作出应有贡献的人。以这个定义来看,有多少孩子仅仅是家庭成员,但不是有效的家庭成员。他们只会索取不讲贡献、不懂感恩;以自我为核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吃要吃好多,穿要穿好的,扫个地、洗个碗都要提条件。为什么会这样?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家长和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不要把家务劳动看得过于简单,正是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服务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一笔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在家里成为一个有效的家庭成员,走上社会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一个对家庭缺乏责任感的人,又怎么能够承担起开创人生、造福社会的责任呢?成功又从何谈起!

一项相关研究表明:经常做家务与不做家务的孩子成人后,失业率之比为1:15,犯罪率之比为1:10,离婚率和患心理疾病的比率也存在显著差异。我们都希望孩子成功,但也许我们的一片“好心”正在剥夺他们的成功。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穷养”儿女为好
教育界曾有人提议,应该立法让孩子做家务!
父母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好家长】爱孩子,就“使唤”他
【教育读书】培养孩子的劳动力,才是家庭的真正富养
写给中学生:承担家务劳动是咱自己的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