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读懂:脑小血管病未来十年



(提醒:为了节约流量,建议您用 wifi 看视频)




小血管、微循环功能障碍是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中四大影响要素之一


丁香园:在述评中您指出「多种病因和病理基础导致的脑小血管病和微循环功能障碍,都可能独立或共同参与缺血性卒中」,您能为我们具体阐释一下么?

王少石教授: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个人认为有四个方面的重要因素:1)大血管的阻塞;2)小血管自身或者侧支循环出现问题;3)处于末端和细胞紧密相连的微循环发生了问题;4)细胞本身不具有抵抗缺血的能力。

目前对小血管、侧支循环特别是微循环在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以及疾病转归过程中的认识还比较缺乏。临床医生应认识到在脑血管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到小血管、微循环以及细胞功能,并开展一些研究和采取相应临床措施。

展望未来的 20 年,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会积累更多相关的证据,我们对脑血管病的治疗以及转归的判断方面也会更加完整和成熟。

小血管病和微循环功能障碍,糖代谢异常不容忽视


丁香园:目前我们对多种病因和病理基础改变导致的小血管病和微循环功能障碍还缺乏充足的实验室研究,是否有一些已知可能会影响到微循环功能的危险因素?

王少石教授:关于小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许多已经被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所证明,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许多代谢性疾病和它也是密切相关的,其中就包括糖代谢。关于糖代谢的许多问题已经非常明确,它和淀粉样变、小血管病之间是有密切相关性的。

重视小血管病和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治疗,推动缺血性卒中防控的未来


丁香园:目前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形成的干预是缺血性卒中预防和治疗的核心靶点,而对小血管病和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治疗还缺乏足够重视,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王少石教授:目前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主要还是围绕由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所证实的方法和思路。比如目前很重要的「三大基石治疗」就是基于基础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由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因素所导致的。

那么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是否只有动脉粥样硬化这样一个病理改变呢?不是,小血管病变可能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相关性,或根本不相关,或两者同时存在。由于小血管的改变影响到微循环的改变、细胞代谢的改变,所以微循环同样也可参与这个过程,或者是独立影响的。

临床实践经验加循证医学证据,微循环改善治疗突破之路


丁香园:您提出临床要重视微循环的因素,请您具体谈谈在改善微循环治疗方面我们还可以在哪些研究方向有所突破呢?

王少石教授: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临床医生的规范培训,脑血管疾病规范化治疗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在急性期治疗之后,还应关注这些患者是否仅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是否存在其他小血管或者可以改变的微循环的因素。

我们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过程中,并不局限在 rt-PA 的静脉溶栓治疗,还包括侧支循环的开放、微循环的建立以及改善过程中前列地尔等药物的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关于前列地尔的基础研究的证据,包括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及抗炎等作用。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许多临床医生也深有体会。

我国专家牵头的关于前列地尔的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中,非常期待这些研究能够为脑血管病诊疗的未来奠定更多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画 | 认识脑血管病
6000余例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的感悟(二)
2010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
脑血管病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再通治疗进展
脑血管病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开通治疗术后监护及管理
卒中防控知识科普——脑卒中的识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