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篇文章教你瓷器真伪鉴定之底足辨伪法|值得收藏
当然这里说的足
自然不是脚丫子
这里要说中华瓷器的那些个“足”
正常来说,站得稳一定是要用脚站的
人类大脑的进化随着人类
直立行走而得到进化
那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瓷器
有着平滑细腻外表的华夏瓷器
又是怎样立足千年而不倒
于此浅谈一番!
出于对文化的传承,中国民间历来有收藏的传统,当代艺术品收藏投资时代已经进入了最兴旺的时候,艺术品收藏是继股票、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
但是随着收藏的日益火爆,古玩市场上的古瓷器赝品越来越多,大有“铺天盖地”之势,令人防不胜防。那么如何鉴定古瓷器呢?
陶瓷鉴定的方法很多,比如看器型、辨胎釉、论纹饰,了解历史背景等途径,但对初学者来说,不管是看器型还是翻书,掌握起来都不太容易,那么突破口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底足着手。
各个时代、各个窑口的瓷器都带有它们自身不同的DNA,,这些不同点在器物的露胎处——底足往往有许多表现。
修胎痕迹
古代修胎刀多用竹刀,现代修胎多用钢锯条,竹刀子修理后留下刀印成细丝状,现代锯条修后留下刀印是粗线条(2至3毫米距离)。这个不同之处一看很明显。这个不相同的本地一看很明显。当然高仿的瓷器中也是用竹刀修胎。所以对于瓷器的判定要全部翔实。
削足方式
景德镇的瓷器多是在挂釉以后方将器足削去。相反,日本瓷器都是在全部成形后再挂釉。所以细看江西瓷的外足釉与坯的分界,釉是以锋利的切线断然而止的,这一点与日本制品迥然有别。古瓷中明代制品多留有削足的痕迹,而清代所作除劣等品外,大都在切削过的足端用濡笔或布加以揩拭,因而足底面总是带有一种柔软、滑润之感。
试看清代瓷器中有仿明代制品很相似的,但从未见有模仿这种削足之癖。有时虽然很难用肉眼判断,然而如果用放大镜一看便可大体了然。当我们鉴别明瓷与清瓷的时候,固然一般都可由它们的器形、釉色以及图样等各方面综合来看,不过有时也会陷于迷惑而莫知所是。此时如能注意一下这种削足之癖,便会成为鉴定上的一个有力线索。
二、“旋痕”、“湖米底”、“敲底”、“沾窑砂
“旋痕”,包括跳刀痕
在明末清初时非常明显,明初时底足外壁往往有重刀斜削痕;宋时底足内壁也有旋转半圈的刀削痕,致使中间隆起一脊梁。而在明正德时底足处往往有放射状的田螺纹。
跳刀痕
鉴别老瓷器上的跳刀痕需要把握的特征
1、老瓷器上的跳刀痕是从底足中心向外呈现放射状的条纹,这种放射状的条纹内细外宽,各个条纹宽窄不等,呈不规则状。
2、老瓷器上的跳刀痕有非常明显的,也有不太明显、隐约可见的;有宽一些的,也有细密的,且大多跳刀痕从底足中心向外越来越明显。
3、老瓷器上有的跳刀痕与修足旋纹同时存在。
4、老瓷器上的跳刀痕古朴自然,没有人为故意造作现象。
新仿瓷器上的跳刀痕因为是刻意而为,故呆而不活,不够自然,与历史上自然形成的跳刀痕有较大差别。收藏爱好者只要熟悉了老瓷器的跳刀痕特征,就很容易辨别真伪。
棕眼
棕眼又称针鼻孔,康熙时的瓷器底部釉层上有大小不一的棕眼,分布不均匀,无论大小都能从棕眼中明显看到胎体,光绪民国以及现在的康熙仿制品,棕眼往往较大,并且很浅,看不到胎体。
棕眼
米糊底
明代以及明前的砂底大盘,由于胎中含铁量高,在通风冷却时会形成像米饭烧焦的片片印记。
米糊底
“沾窑砂”
能够从底足部位去查询其粘沙景象,如明之早年的器物多有不相同程度的粘沙景象,由于过去特定的烧窑工艺,往往盘碗底足就沾有较粗的窑砂,如磁州窑碗底足就沾有较粗的窑砂,明清时不少盘碗等瓷器足内也沾有窑砂。
沾窑砂
胎骨(底足)
洪武前颗粒较粗,胎大多呈白中泛灰,胎骨有小孔隙,而永乐后胎骨相比照早年的要细白一些,不管胎质怎样,看上去绝不僵硬,有天然熟透感,使人感到胎质粗细不单调,有无氧化物都天然,手感不重又不扎的那种润腻不涩的胎质感。胎骨(底足)与器物表里露胎处的色泽、老气、用料等要共同,感受要天然。
胎土痕迹
老的,胎土中有含砂粒的“硬”感觉,手拉坯形成大小、深浅不一的旋纹会留在器物的内壁。赝品的胎有人工和机制二种:人工拉坯的胎没有竹刀修胎的痕迹(因是用铁刀修胎),机制胎的连手拉坯旋纹都看不见,而且胎土紧密,含粉状,无含砂粒的感觉,呈“软、湿”的状况。
护胎釉
护胎釉通常添加芝麻色的植物灰,可以保护素胎,便于均匀上釉。乾隆和现代伪作天球瓶的圈足处护胎釉差别很大,乾隆的护胎釉经过高温氧化,闪闪发亮,而赝品根本不见有芝麻色护胎釉。
四、乳突、内折角、火石红现象
乳突”为底足中心隆起如乳房突起。元代“乳突”明显,明早期“乳突”也较大,洪武中期渐小,永乐、宣德有细小“乳突”,虽然成化弘治、正德“乳突”较少见,但到嘉靖万历时又出现,一直到崇祯才消失,这就是说“乳突”是明及明前古瓷的特征之一。
元乳突
二、有对比,明真相!
现代仿古瓷器底足工艺是达不到古代瓷器底足工艺的要求。而且胎土是无法仿古的。接下来介绍几种现代仿古瓷器的底足。
一)注模灌浆:凡是这种底足,肯定是现代仿品,又称一眼假。
三)臆造
<div '=""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inherit;">
老瓷的胎质是腐熟高龄土制成,加之老瓷年代已久,肉眼观感干、酥、有老化痕迹。新瓷胎制泥工艺与老瓷不同。一是原料配比不同,二是瓷土是球蘑机粉碎而成,故现代瓷胎可表现为手抚有刺手感,有的虽然不刺手,但观感发湿、硬。以清代糯米胎举例说明,拿一粒大米和一粒糯米比较,大米就是湿硬,糯米就是干酥。但请注意,古来窑口甚多,胎质千差万别,不可以一盖全。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一片老瓷,一片新瓷对比,慢慢体会,找出差别,自可神会。关于釉的玉质感也是一样,南方人叫肥厚,北方人叫滋润,表述不同。欢迎**区留言,每一件古物都会说话,福羲小芳在**区等着你!下一篇我们将讨论各个时代古瓷底足的变化特征,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UC头条:玉看皮瓷看底: 一篇文章教你瓷器真伪鉴定之底足辨伪法|值得收藏
古瓷器真伪鉴定之底足辨伪法
瓷器鉴定 从胎釉鉴别瓷器真伪
瓷器鉴定学习——鉴识古瓷器底足跳刀痕
[转载]瓷器鉴定学习
▲[鉴赏]瓷器鉴定技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