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函绵邈于尺素 吐滂沛乎寸心——读言恭达致杭迫柏樹书札有感

文/彭庆阳(抱云堂艺评员)

言恭达先生作为当代书坛的代表人物,提及他的作品,相信每个人的脑海里首先映现的是他那有着较强主题性、思想性、叙事性和时代性的大草长卷。近年来,他几乎每一年都要以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书写出这样的长卷作品,体现出他多年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和实践的丰富成果,也因此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符号。故此,当我们在“戊戌·仰山雅集”活动中看到言恭达先生与日本书家杭迫·柏樹往来的书札时,不免让人大为惊奇。毕竟像这样承载着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书札在他的作品形式中实属难得一见,何况这还将具有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见证的史料价值,足已令我们心动不已。

书札,古人称“相闻书”,是人们日常往来的书信,所谈之事极为具体,内容极为丰富。历史学家周一良先生曾论述王羲之书札:“信手写来,不加雕饰,最足以窥见作者之思想风貌。其中亦颇有助于知人论世,可与本传参证者。”诚为的论,道出了书札的特性和价值。前贤已去,所留遗墨乃片羽吉珍,透视出那个时代审美风尚的发展、嬗变。对于身处大数据时代的我们来说,书札已在人际交往中渐渐消失,仅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形式而存在。然而,我们从言恭达先生的这通手札中依然能感受到这种存在的私人性、独特性和自由性,依旧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性、文学性和艺术性,折射出传统文化的文人情怀与艺术之美。

札中说:“去岁春日,京都对话,诚为情意真切,述理入鞭,论书明道,谭艺互鉴。”交代了书札往来的原由。去年欣逢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由言恭达先生倡导的“仁泽无疆——中日书法名家邀请展”于时年春在日本京都举行。展览期间,他与日本书艺院理事长杭迫·柏树进行了“仁泽无疆——中日艺术家京都对话”,围绕中日书法艺术交流的历史回顾、中日文化的互动与认知、书法文化的核心价值“道”的阐述、东方智慧一一儒学“仁”对建立世界同理心文明的当下意义、中日文化交流合作与和平发展的前景展望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这种“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交往形式,无疑是在深化圣贤“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方为大同”的理念,真正的深化、强化、内化、活化了中国书法“走出去”的内涵及要义。书札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在这古雅静穆的笺纸里,清逸雅韵的墨迹中,呼之欲出的是先生那高尚的人文品格与时代的人文关怀。他助力于中国书法走出去,以此作为沟通中日两国人民感情的桥梁和纽带,从而彰显书法艺术品质中的文化价值。通过真诚而又纯粹的对外文化交流来自觉提升自己的人文境界,从而完善作品中所透析的时代人文精神。

黑格尔说:“每个人在各种活动中,无论是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还是科学的活动,都是他那个时代的儿子,他有一个任务,要把当时的基本内容意义及其必有的形象制造出来,所以艺术的使命就在于替一个民族的精神找到合适的艺术表现。”正是具备着艺术使命和社会担当,言恭达先生才会以真正的严肃态度对待书札中的文本内容。他在写给杭迫·柏樹的书札中,先具礼、后敬慕,忆往事、展未来,并赋诗两首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之情,也流露出彼此为促进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信念和坚持。自然流露的言语是其丰富的情感和慈爱温厚,与草书艺术的特点相得益彰,传达出自然文雅的士人之风,使书札具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工整而又略带骈文色彩的文辞,凝练含蓄而又韵味雅致、慷慨激情而又理性睿智、引经据典而诗意清醇,真乃心宁者高、心和者仁。

书札是过去文人表达思想感情、进行文化交流最普遍的方式,也是士大夫阶层文化修养的标志之一。这样的一个存在方式,纤秀的书札自是艺文兼备,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观言恭达先生这通书札,风神恬淡而虚静,气象清逸而舒广,意蕴悠远而厚重,情境简约而率真,如此的审美意境无疑是先生对草书艺术真谛的深悟和获得。对于一个高明的书法家而言,书札和手卷只是形式上的差异,其书法本体语言的运用却是一致的。用笔上,先生重视“书从篆入”,强调书体间的笔意互通,以篆籀之气写草书,运笔疾中有涩、速中有迟、行中有留,从而使线条坚实而沉涩、虚灵而中和,充盈着金石味道和古朴气息。先生把篆隶笔法加以活参雅化,熔铸在草书之中,萧散灵动、沉着浑穆而风规自远,从而形成了自我书风的独特魅力。赵孟頫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纵观札中结字,大小不一、长短不等、粗细相对、正欹相随,其形式变化既能融法度于自得,又不为法度所拘;字势多取斜势而有动荡感,既有“造险”的艺术性又有“救险”的理法性,故无违和。这让书者之“情”与书法之“意”都得到了本质的体现,真乃“意随字出,书随意深”。用墨上,言恭达先生极讲究干、湿、浓、淡的用墨变化,做到了渴而不枯、润而不肥、浓而不滞、淡而不薄,大大开拓和丰富了传统书法的艺术魅力与视觉冲击力。其用墨之精彩不让古人,达到了“柔也不茹,刚亦不吐,燥裂秋风,润含春雨”的新天地。章法上,行间左右呼应而又疏宕有致、虚灵空净,字间疏密有别、相互照应。其章法布局如同宋词的长短句,既与文本内容合拍又富有音乐的节奏感。这种多样性的自由书写,产生了情溢于文、情溢于纸的真切感和亲近感,又彰显出草书空灵、清逸的艺术特质。言恭达先生将极强的整体效果与极细微的点画变化统一起来,使画面显得和谐紧凑、浑然一体,又不失灵动和厚重。这种神来之笔,无不折射出他对书法艺术的虔诚和敬畏,以及对书法审美规律的认识和规则的运用。

“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面对言恭达先生的书札,其实无须过多的深究,我们只要静下心来去品读、去凝听、去思索,就会体悟到先生那“为人生而艺术”的理念,以及“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士人情怀。

杭迫 柏樹先生大鉴:

睽违日久,廑念殊甚。相思之積,直與泰岱同高,諒近日安為頌。

先生年近米壽,鶴髪童顏,神采煥然,可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

先生数十載沉潛硯邊,積學儲寶,修養淳厚,蓺境雄阔。不与時流争虚名,欲求古賢得真典,堪稱不負千秋,獨步东瀛矣!

去歲春日,京都對話,誠為情意真切,述理入鞭,论書明道,譚藝互鉴。其乐之極,此乃人生之一大快事也!

古之聖賢有云: 禮之用,和为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輔仁。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和而不同,方為大同。期待与先生以書为媒,携手推進新時期兩國人文之交流。呈上拙诗,聊作誌念。

寄友人之一

欣逢道契绿筠關,屐齒雙雙破薺斑。

仁澤同吟京都会,待將筆墨繪瀛寰。

寄友人之二

莫道金陵遠海东,書文一脉亦同風。

招提鈡磬唐音悅,筆底千花两國通。

耑此即頌

藝祺!

弟恭達頓首

三月廿六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馥草书《穀人书札》
元 鲜于枢草书《张长史书札》
王蘧常的书法
鲜于枢草书《张长史书札》赏析
一代草圣于右任书法展示
书法欣赏 | ​​赵之谦致赵曈书札十八通及信封十四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