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捷:元芳,你怎么看——课堂接话秘技
闽江师专福州教育研究院   何捷

        很多人听了我的课,都觉得课堂上“接学生的话”这方面,我做得好。大家说希望我说出“秘密”。其实,课堂上小孩发言后我的瞬间反应,纯属对语言的敏感,算是条件反射。“想都没想”,嘴上就冒出这样一句。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我把这样的答案说给身边几个徒弟听,大家评价说“真小气,有保留!”窘迫之余,追溯十几年前着力修炼课堂教学基本功时,还确实针对“如何接话”有过一段自我修炼的方法,具体、实在、可操作,十几年后的今天,实践证明——管用。摘掉密不可宣的隐晦,我把时光往回拨,和青年朋友们分享这个尘封已久,且“不为外人道也”的修炼要义。如同周星驰卧床看《演员的自我修炼》一样,我是走“理论+实践”的研修路径的,如果大家想知道,要有心理准备——每一个你看到的艺术画面,背后都是无数的技术修炼累积。来,给你看油画背面的斑驳……

课堂接话的研修方法有四个:“看相”“听话”“找茬”“表达”。四项目不能变序,不能遗漏,执行时不得马虎。
       所谓“看相”,指的是课堂接话时,老师要走近儿童,和他面对面,察言观色。这样做,你能更容易走进儿童内心。人说话,表情联通内心,对话中蕴含思维,话语间神色是有差别的。如:神色紧张、轻松自然、欢快活跃、目光聚焦、低头自顾说话,环顾左右而言他……“相由心生”,神色联通内心,有助于老师在接话时做出判断,处理教师的话语内容,把握言说分寸,选择发声方式。比如,看到一个小孩涨红着脸说出高亢的词,这个时候就不要再次追加激情鼓励了,适当调节温度,给他降降火,说:“这是你的观点,大家看看,还有什么要补充,有人需要提出自己设想么?”这时候,用语言转接思考,留给他冷静地空间。再如,小孩羞涩地表达,眼神恍惚,几乎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说得“符合教师的心意”,他在惶恐中猜度,你就不要雪上加霜地做出判断和评价。不如先邀约同伴送上掌声,之后再言其他。请大家关注我被拍摄的课堂教学照片,你会发现基本上和小孩对话时,都是“面对面”的近距离接触,还邀请全班聚焦“我们俩”。实际上,我就是在察言观色。巧合的是,这样的距离带来我关注的便利外,还带给儿童亲切感。的确,“我的眼里只有你”,被关注的感觉很让人温暖。心暖了,话就有温度了。
所谓“听话”,就是要用心去听。走近小孩,更有利于你能介入听,能听清楚。很多老师听小孩讲话,只是在装样子。看上去在听,实际上只是在等待——等小孩讲完后说出自己的台词。要真正去听小孩到底说了些什么。如何做到真的用心听?可以侧耳听,这是姿势上的建议;可以耐心听,这是心态上的提醒;可以边听边记话语内容,这是操作上的方法;还可以尝试简单概括与复述话语内容,这是对听话的检测与回应。之前说“察言观色”,其实是双方共有的,你在看小孩,小孩也在看你,你用心,小孩也用心。中国人擅长“凭感觉”,感觉真的很准,可以从姿态,对话的内容上敏锐地被传递出来。原因很简单——被尊重,是师生双边的共同需要。
逻辑学说:“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我们必须关注的内容与形式”在你用心倾听后,你能发现小孩在说什么,在如何说。“内容”和“形式”的获取,为你接话做好了准备,也许,你可以凭此获得“论证的有力”。接下来,你要在话语流中“找茬”。所谓“找茬”,就是找到儿童话语中的“端口”。接话,就像联通设备一样,需要找到“输入的端口”——发现并接入“端口”。“茬”,可以看作是儿童话语中的缺漏;也可以是话语中的亮点;话语中的延伸处……让你觉到有意思,有疑问,能拓展,能引用的,任何“有可能”的地方,都可以。例如,我问:“什么是写作前的构思呢?”小孩回答:“就是写作前的思考。”这里,小孩用“思考”直接替换“构思”,“话茬”出现了,就在这样的替换中,于是可以接茬说:“那么请你说说,什么又是写作前的思考呢?难道是构思?”幽默的效果就此产生了。因为我们关注了小孩言说中的“内容”,找到了逻辑漏洞,所以可以顺藤摸瓜。如果不是注意听,会简单重复小孩的话,回复说:“好的,构思就是一种思考,还有别的答案么?”老师变成认可这一回答,并满世界寻找其他的答案,很忙,但无效。
第四是“表达”也就是接上话了。有了前三步,很自然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如何表达。这时的表达,不是“独角戏”,而是一种真真正正的“对话”。所谓“对话”,就应该是一一对应的,一个小孩发言,老师就对他说的进行评述,之后引发全班关注和延展讨论。两两相对的师生对话其实构成了面向全体的公开发言;也有面向集体的宣讲,那是和每个人的分享。所以,教师的“表达”不应该是自说自话,有以下几点提示:其一,表达要有指向性,说什么,小孩要一听就懂,不要用大人喜欢的那种“欲说还休”的话外音。例如贾志敏老师的课堂,小孩表述一句话,不通就是不通,贾老师不会问:“你觉得哪里不通?”贾老师会这么说:“既然这里不通,请跟我说一遍,然后自己改一改。”其二,表达要有互动性。教师说完不是“就此打住”,而是引发小孩参与,诱导出下一次的对话,推进教学发展。所以“你来说说”“听听你的想法”都是常挂嘴边的。那句“元芳,你怎么看”不妨作为大家的对话口头禅吧。第三,表达要有现场感。对话是面对面的,“面对面”就提示话语的在场,符合对话者年龄,契合学习内容,吻合当下情境。和低年级小孩对话,教师可以加入一些肢体语言,让身体帮助说“形象的话”。和高年级小孩对话,也可以让对话形象生动,富有亲和力和指示性。例如支玉恒老师在指导朗读时,手势就起到重要作用:“让雪下得再大一些。”此时,支老师大手一挥,有力地提示重音,如同指挥家。小孩的朗读在形象化的引导下瞬间出彩。最后还有一点,对话要真诚,要懂得尊重小孩。对话就是链接,用话语和小孩心连心,尊重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意识,它会表现在对话中的每一次细节中。例如,对话时,你是否居高临下,站得笔直;对话时,你是否眉宇轻佻,傲气十足;对话时,言语中是否带有讥讽,盛气凌人;对话时,你是否武断评判,俨然法官……带有尊重意识的对话,让双方都感到优雅

说实话,以上四条都是旧经验,其实都是最后的“结果”。结果背后的真相才是关键,如果你不知道的话,永远无法迎接到这样的“结果”。课堂接话的智慧结果,和谐的艺术效果,背后有四个原因必须和大家说破:

第一,统整式备课。备课要有全局观,既要观照整篇课文,通篇考虑设计,全盘构思方案,还要兼顾读与写,不要生硬霸道地施教。

备课格局大了,课堂就大气。接话,看似随意,无招的背后是无数招。
第二,要了解儿童。一个问题抛出来,是否适合小孩是关键;适合什么样的小孩,这也是关键。所以,在了解儿童,认识学情的基础上,教师要有三个预设的回应。“你的回答和我想的一样”,此时,我该如何推进教学,而不是简单地停留于鼓励;“你的回答与我想的相反”,我该如何应对,而不是断然否定;“你的回答和我想的无关”当儿童回应的信息中没有明确的立场,该如何引导,让游离的教学重回目标。
第三,忘我的精神才是精髓。要想课堂接话流畅,老师要做到“进入课堂,忘记自我”。,这是师父于永正对我的叮嘱——进入课堂,眼中只有小孩。这才能忘记自己要说的话,全心全意面对课堂。看上去,此条和前面的表述是悖论。深入琢磨,所谓“忘我”,就是不要执着于自己的设计,不要在儿童回答与自己的设想不同时,生拉硬拽。多一份优雅,多一份等待,多一份回旋,多一份引导,我相信这会让你的课堂更温暖。忘记,不是让你变得盲目,而是一种宽容。
第四,学一点逻辑,让对话更有理性。拉布吕耶尔说,逻辑是让人发现真相的技术。逻辑学强调,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应该懂你的意思。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是以理服人的。例如,当儿童的回答中只有现象,仅仅在举出例子时,你是否会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将建立在儿童形象化表述基础上的语言信息整合成大家都能接受的理性表达,让对话成为教学资源。想象一下《晏子使楚》中的针锋相对吧,每一次都不是聪明能起决定作用的;再回忆三国故事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吧,那一次的对话,不是逻辑让诸葛亮以一抵万?再回到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主张“儿童中心”,教师的言语反而被小孩牵着走。具备基本逻辑常识后,相信大家心中更加笃定,应对更加坦然。
最后,可以有一点幽默。没有什么比幽默更适合于所有小孩了。幽默,是调味剂,而且大家都能接受。课堂教学中有一点幽默,能缓和对话时尴尬,能解燃眉。退一万步说,“接不下去”时,幽默的自嘲给自己退路。
冯骥才写《俗世奇人》时提到:一个作家,必须具备语言常识,还必须具备百科知识。教师何尝不是如此。接话,居然背后还藏着如此学问。不怕,接好了,课就活了。从这个角度看,研修接话,一本万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提问的问题
《教师的挑战》
课改 | 挟着理念行走课堂,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课堂用语,你注意了吗
沈峰老师在2010年小学英语教学观摩会上的点评
老师,请您还给学生课堂中的话语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