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痛扰人不休,用它缓解立竿见影!
 小 编 导 读 

头痛是经常困扰人们的一类症状,不管是感冒、吹风,还是熬夜、宿醉,都有可能造成头痛,更不用提反复发作的慢性头痛有多恼人。对付头痛,中医有妙招!刮痧疗法简便易学,而且能够迅速缓解头痛,来文中学习下吧!

大凡外感头痛起病急,病程短,疼痛较剧,多为持续性,多呈重痛、胀痛、掣痛、跳痛、灼痛,痛而拒按,痛无休止,常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多属实证

●若恶风畏寒,遇风加剧,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头痛;若头痛而胀,发热汗出,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头痛;头痛如裹,肢体酸重,口中黏腻,胸闷呕恶,小便短赤,舌苔腻,脉濡数,为风湿头痛

大凡内伤头痛起病缓慢,病程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疼痛徐缓,多呈昏痛、隐痛、空痛,痛势悠悠,劳累加重,痛而喜按,痛无定处,常伴有脏腑失调,如心悸、失眠等,有虚有实、有虚实夹杂

●若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为肝阳头痛;若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为痰浊头痛;若兼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血虚头痛;若头空而痛,每兼眩晕,腰痛酸软,乏力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无力,为肾虚头痛;若头痛屡发,经久不愈,痛有定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为血瘀头痛

此外,按照经络辨证,前额及眉棱骨痛,属阳明经;头两侧痛,属少阳经;头后痛属太阳经;颠顶头痛,属厥阴经。

 刮 痧 治 疗
01   01

外感头痛

治法:疏散外邪,清利止痛。取督脉、足太阳经、足少阳经为主,以泻刮为主。

处方与操作:泻刮督脉百会穴经风府穴至命门穴的循行线、足少阳胆经风池穴经肩井穴至肩峰的循行线、足太阳膀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穴至肾俞穴的循行线,均要求出痧;采用叩击法对出痧之处进行叩击;角揉太阳、列缺穴。

风寒头痛者,加泻刮前发际至印堂的督脉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角揉合谷穴;风热头痛者,加角揉外关、曲池、合谷、鱼际等穴;风湿头痛者,加角揉曲泽、阴陵泉穴,采用拍法拍击委中出痧;阳明头痛者,加角揉合谷、内庭穴;少阳头痛者,加角揉率谷、外关穴;太阳头痛者,加角揉天柱、后溪、昆仑等穴;厥阴头痛者,加用颤法颤动百会穴、角揉太冲穴。

02
内伤头痛

治法:调理脏腑,疏利止痛。取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为主,以泻刮为主。

处方与操作:泻刮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前至神庭穴,向左右至角孙穴,向后至哑门穴的全头部,不必出痧;平刮足少阳胆经风池穴经肩并穴至肩峰的循行线、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穴至肾俞穴的循行线,均要求出痧;角揉头维、太阳、曲鬓、合谷等穴,手法不宜过重。

肝阳头痛者,加角推足厥阴肝经太冲穴至行间穴的循行线,角揉肾俞、太溪穴;痰湿头痛者,加角揉丰隆、阴陵泉穴;血虚头痛者,加角揉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肾虚头痛者,加角揉三阴交、太溪穴;血瘀头痛者,加用点法或按法按压膈俞穴,角揉血海穴。

03
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头痛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外感头痛有立竿见影之效。

(2)患者平时应注意通利大便,饮食忌辛辣助火之物,并注意慎劳节欲。

(3)刮痧后饮用300~400毫升温开水。

(4)刮痧当日最好休息1天,以利病情恢复。

刮痧是一种简单易学的家庭实用医疗保健技能,能够治疗各类常见疾病。如果您对刮痧感兴趣,并且希望从“零”开始学刮痧,这本图文结合的刮痧教学书推荐给您——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扫码试读电子书

因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库房升级,9月24日-10月8日期间在“中医书院”下单的纸质图书,将统一于10月9日起按照订单顺序发货。如果您急于购书,可前往其他销售平台购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一)(转载)
头痛刮痧 如何刮痧缓解头痛
针灸学-重点(3)
治疗头痛分症针灸疗法
拓睿教育|| 针灸背诵——针灸眩晕、头痛背诵要点
头痛的辩证和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