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地雨后密密麻麻,一只携带6000条寄生虫,严重可致死…孩子别碰

碰碰试一试?“试试就逝世”……

作者 | 妈网编辑部

原创首发 | 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

01

遍地大蜗牛
为啥不能让孩子碰

最近经常暴雨,你是否发现,路边常常冒出一位气定神闲的“闯入者”

尤其是夏季台风天,有妈妈反馈暴雨过后一小时,小区能涌出数百只巨蜗!看着墙面这些密密麻麻的蜗牛,有的正缓慢挪动,有的稀稀拉拉留下一条条粘液,看着实令人害怕。

广州番禺某小区墙面

但是不缺胆子大的,觉得这是遛娃科普的好时刻,直接抓起来当成宠物逗它玩。

作为妈妈,此刻我正瑟瑟发抖。这种巨蜗碰都不能碰!

为啥?看看这个妈妈的遭遇,你就知道,这种大蜗牛的真实身份不简单!

这种巨蜗名叫非洲大蜗牛,学名为褐云玛瑙螺这种“巨兽”已经被我国列为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最可怕的是,它的黏液或粪便里,可能携带广州管圆线虫,这种虫会导致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疾病。

在深圳,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为31.0%,感染度为介于89.2-154.2条/螺。

也就是说,一只非洲大蜗牛身上,很可能有上100条这种寄生虫

来源:深圳市疾控

除了广州管圆线虫,非洲大蜗牛身上还携带着大量各种各样的寄生菌,比如有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雷氏菌和芽孢杆菌等条件致病菌。

如果吃了非洲大蜗牛,很有可能会被传染寄生虫,甚至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这不,就有前车之鉴:

1985年,台湾一家9口人食用未经煮熟透的非洲大蜗牛后,全部感染该寄生虫。

都说广东人吃啥都百无禁忌,但是这种大蜗牛,真得忌口!

另外,已经死亡的非洲大蜗牛会招引大量绿蝇,而这些苍蝇则又会携带并传播致病病原体。

因此别说食用,连触碰、用鞋子去踩都不可。

图片来源@看看视频

那么如何防治巨蜗呢?一句话:人盐可畏!

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处理。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

家长带孩子到户外玩耍时,勿让孩子好奇接触非洲大蜗牛,更别带回家当宠物养,不慎接触后要马上彻底洗手

非洲大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保持院子及阳台清洁,清理潮湿积水的角落,或直接用生石灰粉撒施,是治理非洲大蜗牛传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图片来源@看看视频

02

撩螺撩进医院
你吃的不一定是田螺

说到螺,就一定要把福寿螺拎出来提醒大家。

毕竟炒螺配啤酒,是夏天的标配。福寿螺不能吃,相信很多人也都知道,但是近几年,还是经常有“误食福寿螺”的案例发生。

再往后搜一搜,这螺居然还令一位孕妇颅内感染寄生虫,因为治疗需要大量激素药物,加上半年内接受了6次腰椎穿刺,最后迫于无奈,只能把腹中宝宝流产

因为个头大,肉质厚,福寿螺一开始被热捧为物美价廉的食材。

2006年,北京一家餐馆为了降低成本,用福寿螺代替海螺,制作出一道“凉拌螺肉”的菜式,把刚断生但未完全熟透的福寿螺端上餐桌,造成一百多位食客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其实,除了非洲大蜗牛,福寿螺、蛞蝓(即鼻涕虫)也是广州管圆线虫喜欢的中间宿主它们的终宿主则是老鼠。

这时候大家才警惕,小小的一颗福寿螺,危机可不少!

虽然时有发生误食福寿螺导致寄生虫感染的事件,但仍然有许多不良商家浑水摸鱼,把福寿螺当成田螺售卖。

此线虫不会把人体当成中间宿主,单纯皮肤接触不会造成感染。人民日报曾科普,一只福寿螺,可藏寄生虫6000条,食用福寿螺,必须经过100摄氏度的高温彻底熟透。

所以,福寿螺中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不容小觑,在处理福寿螺时,如果一不小心便可进入人脑等器官,使人发生急剧的头痛,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

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所以,还是不吃为妙。

03

正确区分田螺和福寿螺

与其等待奸商良心发现,不如自己学会如何辨别福寿螺和田螺嘴馋的同时千万别踩雷!

划重点!!!

从个头看,福寿螺比田螺大;从颜色看,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

从构造来看,田螺的尾部呈椎体形,盖头是片圆形;而福寿螺尾部很短,盖头偏扁,整体呈圆盘形。

田螺尾长,开口小圆;福寿螺尾短,开口大椭圆

另外,福寿螺的卵呈粉红色,密集恐惧症者避让。

那只要避开福寿螺,其他螺就能放心吃了吗?

NONONO!螺肉里都有寄生虫,田螺存在的寄生虫相对比较少。

而环棱螺,也就是我们常吃的螺蛳粉中的“螺蛳”,寄生虫会比田螺更多,要食用的话必须彻底煮熟,不能疏忽。

在这条“广州管圆线虫螺类宿主鄙视链”中,各种螺的寄生虫含量是这样的:

田螺<环棱螺(螺蛳)<福寿螺<褐云玛瑙螺。

数据来自《深圳南山区广州管圆线虫主要螺类宿主感染状况调查》

说到这里,其实也不必谈“螺”色变,只要保证加热彻底煮熟,你也可以做个愉快的吃螺群众。

04

如何安全食用小龙虾?

小龙虾作为外来入侵物种中最“光宗耀祖”的一位,近年来可谓风光无限。

它的翻身之路很是传奇,从众人嫌弃到万人追捧,无论蒜蓉麻辣十三香,现在的它都能锁死吃货们的味蕾。

然而,前几年关于小龙虾的风评都是“脏乱差”,还有说法是污水繁殖,脏得不行?

小龙虾的学名叫克氏原螯虾,拥有强大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即便在污水环境中也能生存甚至繁衍后代。

因此,人们误认为小龙虾在污水中生活,或者我们吃的小龙虾就是在污水中养殖的。

但是,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小龙虾基本为人工养殖,野生的比重极少。加上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愈来愈强,相关标准也日益完善。

根据有些省市的市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市售的小龙虾铅汞砷等重金属、农兽药残留含量均在安全限制内。

从正规市场购买的小龙虾质量是可以放心的,但一些吃虾小秘诀还是要知道的,教你几招!

1、不吃虾头。

头部的鳃和内脏是重金属、寄生虫等污染物的主要集聚地,所以还是不吃为好。

2、虾线建议去掉。

虾线是虾的消化道,存在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没有来得及排出去的排泄物,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去掉。

3、虾黄建议去掉。

虾黄不是虾籽也不是虾屎,是小龙虾的肝胰腺,胆脏是解毒器官,当然也是容易富集重金属,不免携带一些寄生虫。

综上建议,都不能吃的话,那吃小龙虾大概就是吃了个寂寞了。但是为了吃得放心,吃货们还是按建议来吧。

另外,小龙虾还是会有肺吸虫幼虫寄生的可能,所以即使烹煮花样再多,也别尝试半生熟、生腌虾等做法,一定要煮够15分钟以上,保证彻底煮熟才行!

4、对海鲜过敏的人群别吃

去年,长沙的29岁的周先生,就因为吃了小龙虾而导致全身起风团,出现过敏休克,经过及时抢救,病情才得以好转。

其实,小龙虾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脂肪却很低。好吃不长肉说的就是它,而且还富含对宝宝大脑和眼睛有好处的Omega-3脂肪酸

但还是要看烹饪方式,如果给孕妇、哺乳期妈妈、儿童吃,一定要遵守三大原则

挑干净的+高温熟透+ 不放料酒。

但也有人担心,万一吃了小龙虾得了横纹肌溶解症怎么办?

这不,一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因为剧烈腰疼来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他前一天吃过小龙虾。

此刻,他的尿液的颜色不像血尿像浓茶脸色苍白,急诊医生检查后发现是横纹肌溶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吃出人命的福寿螺是何方妖孽,10年前就让80多人染上寄生虫,一度遭禁售
男童患脑炎,竟是寄生虫惹的祸,这种螺不要碰也不要吃!
这个物种携带6000条寄生虫,严重可致死!千万别让孩子碰它
吃福寿螺小心感染寄生虫!如何区分田螺与福寿螺?
吃一口等于吃下几千条寄生虫?这五种食物里的寄生虫可致命
四美教你3招如何分辨福寿螺和田螺普福寿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