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左右影评
在情与理之间
一、母爱大过天
世界上有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从古至今,从古代的诗词篇章到现代的流行歌曲人们将太多的赞美给予这世上最纯洁,最无私的爱。爱是人的天性,母爱是女人的天性,人类的传承繁衍,生生不息都离不开无私的母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母爱也是最没有理性的力量。美国当代作家芭芭拉·金索尔夫说,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
在孩子眼中,母亲就是上帝,对禾禾来说,玫竹无疑是决定她生死的上帝。玫竹似乎别无选择,在她感情的天平上,她觉得自己首先是一个母亲,然后才是一个妻子。作为一个母亲,她挽救自己孩子生命,在这一点上,她毫不动摇,假如对丈夫忠诚是一种社会责任,那么拯救自己的孩子则是她的天职。母爱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为了孩子,她可以和曾恨之入骨的前夫再生个孩子,她可以抛弃那个深爱她的老谢,她可以伤害无辜的董帆。一个原本柔弱的女性,因为对孩子爱变得坚强,变得执着,甚至让人觉得疯狂。但谁又能阻止一个母亲为自己的孩子付出爱呢?
肖路说,我相信这世界上没有几个人会这么疯狂,玫竹就说,因为这世上没几个人会遇到这样的事。理智与情感,是人性中矛盾的两极,人们在没有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理性的,或者认为自己可以被理性约束,但是当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谁又能保证波澜不惊呢?虽然可能有很多的人会遇到玫竹这样的极端的情况,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这样的,很多夫妻继续在一起只是因为怕影响孩子学习,而实际上他们早已预谋好了要在孩子高考结束后就离婚。在早已感情破裂的婚姻里,难道这样的继续维持就是对的吗?难道真正道德的婚姻不是要建立在夫妻双方共同感情的基础之上的吗?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总是在给我们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是不能用简单的二元论可以解释清的。
二、当爱遇上责任
母爱是无私的,也是自私的。爱是一种明确的情感倾向,对授予者来说,爱永远都是无私的,但对其他人来说,却是自私的。如果说母爱是玫竹唯一的信念,那么她的爱又将置他人于何处?虽然这是一个母亲为了孩子所体现出的深刻的爱,这样不择手段的极端的爱让她忽略了一切可能的社会影响。故事安排的结局是玫竹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认可,在这里,人的原始天性得到张扬的同时,人的社会性却遭到了轻视。对人类爱惜自我个体的任性执著,让人们亲手打破了社会所赋予婚姻对人类的限制意义。
~ 1 / 3 ~
人之所以生活在社会上,必然要受到社会规则的制约,遵守共同的社会准则不仅是社会正常运转的保障,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婚姻的达成对夫妻双方来说是保障也是一种约束,婚姻的围墙之内是夫妻双方相互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双方共同维护。玫竹的一意孤行,让老谢很无奈,但爱的名义大过一切,所以他只好默默忍耐,一个人抽烟成了他排遣心中郁闷的唯一途径。同样无奈的还有董帆,虽然她无法拒绝玫竹,拒绝那么美好的禾禾,但是作为一个妻子,她有权利要求自己的丈夫对自己忠诚,在见到禾禾之前,她确实经过了一番挣扎。不管是老谢的郁闷,还是董帆的吵闹,他们都是无辜的,与玫竹的义无反顾的爱和肖路义不容辞的责任相比,他们更是挣扎在道德和情理的边缘,所以他们才是真正的左右为难。
假如肖路和玫竹都离婚之后都没有再婚,这件事情是不是就会更合情合理呢?可事情的复杂性就出在这里,两人都有了家庭的事实,让这样的事情本身变得不道德,情有可原,理无可恕,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做法都是违背伦理的。不管那个为救孩子的理由是么的充分,多么的不容商量,但这样的事情总是好说不好听,母爱是天性,但婚姻是文明,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一部分,我们不能用人的天性否定人的社会属性。
三、曲尽音未了
回到这部电影,我们知道导演几乎是用一种一边倒的态度,让大家都对玫竹宽容理解,制造一种矛盾解决的圆满局面。对这样的结局我们赞成也好,不赞成也好,它都只是一个故事,影片留给我们的,是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不管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基督教的性恶论,都无法概括人性的复杂性。我们无法评判对于人性到底该坚持哪种信仰,但是唯一肯定的是如果我们不相信人性最终是向善的,那么我们最终会走向一个无望的未来。
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于人性的认识朝着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普遍的方向发展,在近代以来的很多影片都有这种近似的叙事模式,摆出一个两难的选择,引发人们的思索,像《一次离别》、《图雅的婚事》、《第四十一》等等。艺术源于生活,不仅是指这个故事本身就是改编自社会新闻,很多时候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让人徘徊在情与理之间的事情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在我们周围发生。大千世界总是以千奇百怪的姿态冲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再次思考人性的真正含义。
~ 2 / 3 ~
我们的社会属性使我们的生活按照正常的轨迹前行,而我们的自然属性不加约束却会导致我们犯罪。假如我们肯定人的天性,那么谁又来为天性犯下的错误买单?我们肯定每个人的自由天性,那么别人的自由又由谁来保障?萨特说“他人是地狱”,这是一存在主义的观点正好说明了人性的自由与不自由之间的悖论。每个人都有权利作出自己的选择,但却无权使自己的选择的结果定性,就像每个人都会犯错,相信女主角会因此而付出代价,这或许就是选择的代价。选择无所谓对错,结果却也无可逃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事钟南山,无事小鲜肉,活成齐宣王的我们,该为自私羞愧吗?
谈谈出轨
人类婚姻家庭的天性分析之一,母系氏族社会的女权之缘起
为何常见父母无私为子女,少见子女无私为父母?
母爱无私
母爱是人间最深厚的情感之一,它源自于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关爱和无尽付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