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流专家说语文教学该象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学习
一流专家说语文教学该象农业而不是工业

    2007年第22期《人民教育》上有一篇薄俊生题为《学一生有用的语文》的文章,很有意思地引述了一流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的观点:语文教学应该象农业而不应该象工业。
    其实这个观点我看对每个学科都适用,所以特地把这篇文章里的有关论述介绍给大家。至于狗尾续貂于后的按语,则是本人所谓的“发挥”了。

    “吕叔湘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指出:语文教育类似农业而非工业。吕先生的这一比喻,从正反两面,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语文能力是一个人生命力的表现。学生是有生命力的个体,学生的语文能力应是整体发育、顺应规律增长的。这给我们广大教师解决语文‘怎样教’的问题以极大的启示。”
    (按:对任何一个学科来说,教育的对象——学生都不是无生命的知识容器而是有生命的、必须顺应其生命规律予以对待的、有吸收该学科知识巨大潜能的个体,所以吕先生的话对任何学科教育都适用。)
    “1、农业的方式——提供合适的环境而不是过于精耕细作
    对于吕叔湘先生的比喻,叶圣陶先生后来做了更为明晰的表述:‘请老师们想一想,学生跟种子一个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如果把他们当作工业原料,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硬要把他们制成一色一样的成品,那肯定是要失败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按照‘农业的方式’,让‘有生命力的’学生凭着自己对语文的热爱,自主‘选择言语材料、开展言语活动、检测能力发展程度’,而不要以教师个人的喜好、偏见将学生框在狭小的时空、机械的程序和片面的目标追求之中,束缚学生语文能力的自我发展。”
    要深入理解上面的观点,有必要补充介绍一下薄先生的论述。
    关键是薄先生说的“片面的目标追求”。
    薄先生提出语文教育的目标应该“重应世而非应试——教学生一生有用的语文”。那么何为一生有用的语文呢?那就是能“适应工作和幸福生活的”语文知识和语文应用能力。学生们长大以后,各自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是极为多样化的,况且不同的学生对语文课程多种内容的兴趣化选择也是不同的,所以语文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应试教育”及其考分桎梏却是一个死模子,它不但实现不了“教学生一生有用的语文”之目的,反而会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
    所以语文教育应该象农业那样尊重农作物自身的生命力和生命发展需要,让学生的语文能力自我发展,——教师的作用只是象农民一样去帮忙。
    “2、作物的状态——真实舒展而不是异化压抑。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受太多干预,能够展现生命的原本状态,结出生命的原本果实。……范守纲先生对吕叔湘先生的比喻作了这样的解读:‘依我理解,吕先生所说的类似农业,意指学生增长语文能力犹如农作物的生长。农作物由春播到秋收,靠天时、地力和人力,但禾苗由萌芽到成熟却要靠自身。违背农时,拔苗助长,滥施肥力,结果不但不能助长,反倒是徒费人工,甚至戕害禾苗。’”
    但现实情况如何呢?薄先生指出:“‘拔苗助长,滥施肥力’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它导致的后果就是……语文学习的失败和对身心的损害,严重影响学生的整体健康发展。”
    “3、农民的品质——充满期待而不是埋怨指责。
    ……我们从来不会看到任何一个农民因为作物的歉收而对其横加指责,报以埋怨。而每当庄稼长势喜人获得丰收,农民朋友会对作物充满感激而不沾沾自喜。但有些教师却缺少农民这样的品质,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最终学习成绩不理想,便严厉批评,甚至讽刺挖苦,施之以心灵的惩罚。我们还可以把教育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进行比较: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决不会对患者说出‘你怎么会生出这样的毛病’之类的话,而有的教师一不小心就会发出‘你怎么这么笨,教了多少遍还不会’之类的声音。”

    (按:吕叔湘先生说得真好,叶圣陶、范守纲两先生也解释得真好。“语文教育象农业”这个比喻,形象而精练地阐释了我们熟知的现代教育理念比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支持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建构性教学”等等。
    不只语文教育应该如此,其他学科的教育其实同样应该如此。
    退一万步说,就算我们的目标是提高考分,又何尝不应该把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呢?近年来,我亲眼目睹身边的许许多多教育官员、学校、校长或者还有一些老师,总以为抓紧一切时间补课、尽量多布置作业和多组织考试是提高考分的唯一法宝,——可结果如何,我们的考分水平在全省比起来不但没见提高反而还降低了!
    这“血的教训”是否可以逼着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教学的三台阶:单篇单元专题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之四
中工开启一流本科教育征程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杜成宪:以常理想 依常识说 按常规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