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件事,由大便引发,一点思考
userphoto

2023.08.20 北京

关注

一位患者大笑起来,说:“我被你逗乐了,你不只是问我是不是每天都排大便,居然还问我大便的形状、颜色、排便的感觉和臭不臭,你们中医好像特别关注大便这件事”。

其实这件事不仅仅是中医关注,西医也一样,毕竟吃、喝、拉、撒、睡以及不同管道里出来的分泌物排泄物都正常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也就不会找医生了。

没有一份西医指南不强调详细的病史采集,毕竟这些能提示临床大夫很多信息。就拿和大便关系最为密切的腹泻打比方:西医同样强调对排便频率、粪便性质以及其他细节的追问和溯源,比如:

大部分水样泻、排泄量大、且伴有腹绞痛、腹胀感和排气的,多起源于小肠;而规律、频繁地排便,量少,且排便同时有疼痛、或者血便或黏液样便常常起源于大肠,这是初步的定位诊断,是一个医生问诊的基本功。

问题在于,现在仪器化了,或者医生太忙了,或者病人也倾向于比起回答问题不如检查来得直接,一来就“医生给我开个**检查”。各种检查完,拿着单据,好像这些就能说明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是现代小医生容易当的一个原因——拿数据说话,按数据治疗,靠数据评定疗效:量化好像是最有说服力的指标,也可以规避医疗风险

你有没有问题,数据显示了呢,你问题好了没,这数据也体现着呢,指标写在这里。很多患者也很接受,毕竟白纸黑字,写清楚了,查清楚了,按数据办事,拿数据说话,也放心。生命=肉眼可见的数据,毕竟,数字时代嘛。

这是科技的进步,但某种程度上是医生个人医疗水平的退步,以及患者作为综合个体“人”的属性的退步

拿医疗水平来说,试想一下,如果离开了仪器,你作为医生,还能做什么?打个比方,一位患者出现在你跟前,就给你一个听诊器,一个叩诊锤,一个音叉,开始吧,老教授一通查体后,能精确定位病灶所在,结论和影像学的结果出入无几,而小医生要经过反复实践和千锤百炼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现在只要恶性头痛、呕吐、言语障碍、行动障碍无论突发的缓慢进行的等等,看到患者,问诊完,体格检查一下,先开CT、MRI,结果出来了,数据在那呢,按照指南,该开颅开颅,该溶栓溶栓,标准化处理,诊疗精准度大大提高,也最及时地挽救了患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完美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但如果,我仅仅是如果,遇上医疗资源突然不够,成群结队的人需要拍CT拍MRI,当这些资源完全不够了的时候,仪器高度依赖的医生们还能做什么

再比如,有人50多岁,腰痛,拍了张X-Ray,正侧位片,提示第五腰椎I度前滑脱(无临床意义,无明显症状可以不管,观察即可)。不知道哪听来的,说不做手术会瘫痪,哭着闹着活不下去了。

仔细问诊查体,他腰痛的部位在上腰段,胸腰结合部左侧,体格检查阳性反应部位和患者口述疼痛部位吻合。再按X-Ray提示的异常部位进行详细检查,L5/S1椎间隙及两侧、下肢肌力感觉、深浅反射、病理征等等并无明显特殊。

对症治疗,才一次,腰痛明显缓解,患者却还是担心:我会不会瘫?要不要做手术?这种情况尤其发生在劳累后腰痛再次出现时,这时医生需要反复对此进行解释说明。这是精神极度紧张的个案。

I度的滑脱很多人都常见,只不过是有没有查到,人毕竟不是车间里按照标准规定按照精确配比量产出来的机器,如何能做到绝对的符合标准?

在不符合标准的时候,达不到诊断标准的时候,患者听到医生最多的一句话可能就是“继续观察,复查,不适立即就医”。这不是敷衍,这是正常的过程,毕竟一个小瑕疵,你就要麻醉手术等等,这风险收益比可能有点不值当。当然,如果必做不可的手术,必须毫不犹豫,和时间抢生命。

医生依赖仪器,患者也依赖仪器,这是时代的进步,是科技的大众化,却也是某种情况下的悲哀。人的生命,如果只等同于数字,那么为什么MRI的费用一再下调,而心理医生的咨询一再上涨?属于个体化医疗的费用一直上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而个体化医疗,不应该只出现在高端医疗领域,而应该是常态医疗的一部分。没有人愿意被当作在流水线上按流水盖戳的物件。毕竟,大数据研究得到的趋势,是千百万亿个个体呈现的总体结果,提示的是人类这个物种在某种疾病跟前经受某种治疗方案后得到的结果趋势,医疗的发展和进步必然离不开这样科学的数据支持。但,和时代的灰尘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一样,当疾病的灰尘落在每一个具体的病人身上,只有全(100)或无(0),没有概率,这是每一个人都将要面对的问题。

在很多慢性病重大疾病面前,如有人得了恶性肿瘤选择带瘤生存,有人手术放化疗一起上,都不见得谁就对谁就错,这是个人选择,是自我的意愿在规范医疗下医患双方共同决策的结果,按照哪一步路,都不会很糟糕。就像生长壮老已是人生的基本规律,当人在面对终将到来的死亡(无论至亲的还是自己的)时,除了无所适从,也需要学会去面对,并慢慢接受,再学会感恩拥有的现在并珍惜。那么,在面对自己身体和别人好像有点不一样的小缺陷时,通过高科技搞清楚,确定不会发展成为重大问题时,人可能更要学会和这些缺陷和解。

高端,不完全等同于高科技。科技,不等同于人。一大堆的医疗器械甚至是医疗机器人,如果没有针对生病的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无异于胡乱操弄或者炫耀科技成果。科技最终应该服务于人,而不是将人的生物综合特性泯灭再强迫科技化

辅助检查(包括抽血化验、影像学、电生理学等等)的仪器再先进,前面有“辅助”这个限定词,是辅助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而进行的检查,结果应该为临床服务,为患者服务,而不是为数据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医疗技术异化给医生和患者带来的危害
医生真的会被科技取代吗?
让超声波仪像听诊器一样便携
那些来自未来的医疗黑科技
别让医生杀了你 /苗振亚
6 分钟接诊一个患者,一半人觉得我「敷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