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冠当前,备药、囤药、抄大师的方、买某瑞神药……
userphoto

2023.08.20 北京

关注

案例1

门诊,一位77岁的老先生,半月余前发烧咳嗽,八天转阴后一直不舒服,反复测covid-19抗原多次阴性,主诉是心悸乏力。原话是:我体温都是37℃以下好多天了,测了好多次都是阴性,但就是心慌,乏力明显,一和小孙子生气就心慌加重,到安贞医院也查了,心肌酶心电图彩超什么的都没事,他们就给我开了点氯化钾,都吃完了也没什么用,我是老年人,心脏也不好,你给我开paxlovid吧。

典型的疾病后遗留不适,伴有焦虑情绪,不是P药的适应症,不需要用P药。主诉联合其检查结果以及舌脉象,用点补心气加上化痰浊解郁的药物,他应该就可以舒服一些,很适合用中药,善后的阶段了。可是老先生和家里人死活坚持必须买不适合他的P药,坚持认为自己是老年人,很可能会危重症,拒绝中医。我后来想,他可能只是想买药,不是想解决问题

我们医院发热门诊和病房现在都有在用P药治疗,不少病人用下去确实马上就好了的。可惜就是这药限制多,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用。在不适用的人当中,用中药对证或扶正或驱邪或并用效果也不差,无论门诊的普通型轻型,还是躺在病床乃至ICU的重型,中药汤下去都能见到效果,有时候甚至是立竿见影的效果,患者喝完中药不久就出院的不少。

当然,这些情况下的汤药,都是和西医治疗同时进行的,应该是相得益彰的效果,不好说只是汤药的作用,但可以从开方到好转再到出院,至少促进效果是有迹可循的,西医也愿意找中医会诊,中医也绝对不可能让停西药,这是现实中的医疗医疗的本质和目标不就是解决病痛?无论哪种疗法,患者病情轻了,出院了,全家人都高兴,中医西医也高兴。

可悲的是,有不少国人宁愿重金求购不适用的某瑞神药,却拒绝医生推荐切实有效的其他治疗,比如中医,他们甚至都想不到还有中医,被提到了也不会去用中医。这样的例子每天都会遇见,就如同这位大伯。

医不上门,我会推荐适于他们当下的治疗方案,但不会强迫。毕竟再好的药,反观P药,有些中医信徒不信,用下去他肯定不舒服,出问题,这是医疗的复杂性,很多时候不全是吃药/手术就可以治病这么简单。但也不会违背医疗常规给开不适合的天价药物,哪怕患者及家属悻悻而去。

只是,作为医生,看着这些花高价诊疗费一来张口就是要买高价神药不用医生问诊不开药就怒不可遏的普遍现象,深感这是整个医疗行业和这类患者群体的共同悲哀:买药很简单,何时用,如何用,用完怎么样,会有什么潜在风险,难道不是你,作为吃药的人,马上要面对和最应该去详细了解的吗?

作为中医从业者,看着国人手里攥着切实有效的护身法宝弃之不用,去跟美帝求一个自己现在并不适合甚至有禁忌或者目前有用但长期副作用尚待数据统计的新药,这是中医行业和这类患者群体共同悲哀

案例2

还是门诊,一位87岁的老先生,家里人陪着,也是求购P药。原话是:covid-19阳性已经12天了,昨天在外院门诊刚打完吊瓶,咳痰好一些,但他还是很累,饭也不吃,想来开P药以防他成为重症,最好再开点口服的头孢把昨天的疗程续上。仔细一问,老先生本人的原话是:我现在肚子痛,胃痛,今天来之前到现在已经拉了4次了,一点都不想吃,乏力明显,咳嗽不剧烈,痰不多,不憋不闷,就是拉肚子不想吃和乏力。

我建议停抗生素,不用P药,开了五副中药带走,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再次复诊时老先生大便正常,食欲改善,进食量增加,体力有提高,偶咳,复测指标也明显改善,老人家觉得还不错,要求只喝汤药,没提P药了。老太太也挂了号开了药带走。

案例3

病房,老太太,80岁,发热并严重的恶心反酸,没呕吐,却严重到没法躺平,说一躺平就是满口的酸水溢上来,必须爬起来吐掉,夜里折腾二十余次,特别乏力,却不敢吃东西,口水很多却咽干口苦,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静滴治疗一周无明显效果,要求看中医。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因为反酸明显,浓煎剂,一次100ml,一天两次。告知患者不要求一口气喝完,200ml用小汤匙少量频服,一整天喝完就可以,原则是不要因为喝药引起呕吐。

开药加急,夜间送到,第二天一大早患者要求再看中医,她的原话是:您让我小汤匙喝,我尝了一口,还挺好喝的,两口就喝下去了,没有吐,昨晚上反的就少些了。三剂结束再调方三剂后出院。出院后其女儿发热头痛门诊就医只开中药治疗五剂愈。

上述案例的两位患者,都是80多岁高龄,covid-19抗原阳性,CT示肺炎,主诉不适却都在消化道,都是不愿意或不能够吃,精神极差,如果去普通应zc要求开起来的发热门诊可能就直接推到上级医院了,老人家一定多方周折,再吃不下去一段时间就无法预知会发生什么了。但就是最常用的方,没用什么稀罕的药材,要说稀罕可能就是用了白人参,整个处方没超过100元,三到五付药很便宜的价格,就见到了还不算太糟糕的效果。

只是,这样的案例也只在那部分本身就不排除中医的人身上出现。中医惠及的只是这部分本身并不排斥中医的人,这挺庆幸却也挺悲哀的。为什么一个长期毒副作用证据不足的P药就人尽皆知而几千年来至今切实有效的中医药就只能在受益者周围口口相传呢?

中医人经常说:拿疗效说话!这是必须的。但前提是得让人在患病尤其是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时得想得到你,还愿意选择你。没有这个前提,何谈后续的的疗效

案例4

住院病房,一资深美女,45岁,迷信中医。阳了的第一天就翻出新冠治疗方案第九版,按照里面清肺排毒汤抄方,其中麻黄9克,自己煎煮连续服用了半个月,入院时心悸明显、汗出如水、乏力明显,躁动、坐卧不安。用她的话说:我特别累,就是睡不着,一整天最多只能睡两个多小时,我特别心慌,感觉心脏要跳出来了,我出汗特别多,我很难受,我浑身都不舒服,坐着躺着都难受,我特别怕冷,但是又盖不住被子,我烦躁极了。

中西医结合治疗,立即停用自煎中药,改生脉饮合甘麦大枣加大剂量山茱萸及对症安神药,加减调方治疗半个月出院。出院前患者又问我:我出院后还想接着自己煮点入院时喝的清肺排毒汤调理调理可以吗?赶紧再次宣教。

案例5

门诊,一小美女,28岁,发烧三日已退烧,咽痛3天进行性加重,没法说话,家里人表述已经三天没吃任何东西,连口水都不敢咽。查体扁桃体二度肿大并很多鲜红融合成片的滤泡,大便从发烧起就没排过,认为因为没吃饭没大便也正常,痛苦难堪。一追问,家里什么药都有,连花清瘟囤了很多盒,家里人说:“报道不是副作用很多,不敢用”。

告知她目前的情况对证了,放心用。并建议改胶囊吞服为拆开直接撒粉于咽部,一次4粒,一日3次,一日共12粒的量,分成12次用,一次1粒,咽部药粉没有时用下一粒,一日12次用完,加强局部治疗,电话随访用完第1粒当时咽痛即明显缓解,用药第二天夜里排出大量粪便,后已经正常进食。

中医在新冠治疗的肯定性精准性和用药时间段限制上,确实没有P药清晰明确

像那位已经出现阳热实证手上有好药,该用时却不敢用,白白多痛苦几天,白白辛苦周折跑到医院,不敢用药的患者;以及那位自己煮清肺排毒汤喝出严重心悸躁动不得不住院的女性,合适用却用过久;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仔细看何尝不都是一位又一位不是不信、就是因为深信,而深受疾病折磨或被药毒再次折磨的可怜人?

因为不明确,不清晰,有些推荐方案用下去,病人不舒服了,直接泯灭仅存的一点信任,连花清瘟用在伤寒早期出问题被大量批斗就是实证,药有什么错?错的不是用药的人吗?这是行业和患者的共同悲哀

是的,是老百姓自己用错了,但是,为什么会用错?一个效方,适用于什么人,什么人不能用,如何不让老百姓错用,用错了会出什么,怎么处理?P药写的清清楚楚,中医这方面做得真的不多。而一个大师的处方,我能不能用,怎么用,用多久,患者群体几乎零咨询,拿个方就吃上还吃很久

又回到了非医疗行业的人应不应该自己买药吃的话题:不自己买,全跑医院,重症病人被耽误。自己买,吃坏了,变成重症真得跑医院了。这就是医疗咨询的价值了。但是,医疗沦为商品的大环境下,有偿咨询,付费咨询,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在医疗行业,尤其这次的新冠更为明显,绝大部分人只是希望买到药,如此而已。咨询?是什么?还要收费?我挂号是为了来买药的。尤其P药,被告知了不适合,还很愤怒,很生气。

说到毒副作用,其实西药用错出大问题的也不少,布洛芬用完胃痛、胃溃疡、胃出血、肝损伤住院抢救的也常见,但为什么媒体宣扬连花清瘟引起肝损伤如如同豺狼虎豹,对布洛芬引起的却只是“这个药的消化道副作用”的描述呢?而老百姓面对用药错误时,如果是布洛芬吃多了肝坏了,就愿意承认这是我的错,而如果是吃连花清瘟坏的,这就是中药的错?这不是很诡异的现象吗?不可悲吗?

拿P药来看,疗程就连续服5天,好了的人之外,有不少用完药后又再次高烧咳嗽的,连P药官网都有讨论的所谓“用药后反复”,为什么就能被国人普遍接受?就算不适合,不能用,也必须要高价买入,吃坏了是我命该至此,不是P药的问题。

而只要中药3副3天的量,吃下去效果不明显,不是说“这个中医”不行,而是怪整个中医行业都不行,甚至怪中药是栽培的不是野生的,怪中药商人都是黑心的,药效不行,为什么?你不是要野生的药连栽培的都看不上吗?为什么实验室出来的生化合成药你就趋之若鹜呢?这不诡异吗?不可悲吗?

这些诡异每天上演,为什么??

案例6

门诊着急忙慌来了一位先生,告诉我他父亲新冠了,拿出一沓资料,我正要接过,他说肾功能损伤一直在透析,现在住院十多天了,已经白肺了,是听说你们医院有P药,专程赶来,就为了买这个救命药赶紧回去给老父亲用。看着他我很难过,我深知一丝希望对于垂危的患者及家属有多重要。但是,白肺的治疗重点已经不是P药了,而且重症肾功能不全却是P药的绝对禁忌。

告知他这药不适合他父亲不能开后,他很绝望也很激惹,很不客气的回问我:“那如果我一到就告诉你是我,再测一个抗原阳性,你是不是就会卖给我”。看着因绝望而激惹的他,我解释道:

如果您那样做,符合用药条件,不只是我,只要是医生肯定会开药。但如果用药的人最终是您父亲,这个药的网传的神奇疗效,和已知的对他的损害,以及未知的可能的副作用,都是您父亲,他在承受。医生,不是患者的对立面,您找到医生,一定是想解决问题,我们医生,也不会想把自己的病人处理出问题,我们站在一条战线上,我们要对付的不是彼此,而是疾病

这位气急败坏的先生可能听懂了才甘心离开。看着他的背影,我心里特别难过,如果是一片淀粉片安慰剂我一定会开给他,可这是药,有适应症,更有禁忌症。老百姓看病就医,不应该是找医生这个天天学习、实践和观察药物哪些人有用、哪些人不能、用哪些人用了会出好转归、哪些人会有大问题的专业人员来帮助解决问题,而不是我想要买药你卖给我吗?医疗和药物不是商品,如果沦为买卖,出现的结果绝不是普通商品花冤枉钱那么简单,有时候背后有可能是活生生的人命。

案例7

某高知,计算机科学从业人员,常年在国外,因为知道国内疫情放开,担心家里,想给家里的老人尽孝心,想买P药送给老人做礼物联系到我,在我说药品不是礼品、我也没有权限可以代开药、更不能提前备药的时候非常不乐意,发了很多国外治疗的指南给我,告诉我这药在国外多普遍、多正规、多安全。

我于是将这药的相互作用和使用指南发给他,建议他详细看,并告知其母亲本人就是中医,可以靠中药,还将武汉抗疫没有P药时张伯礼院士和仝小林教授无数的成功案例告诉他,想让他不用担心,因为有中医,不用怕。让我深感悲哀的是,有中医背景的他马上回复我:“怕的”,还是执意要买,对中医置若罔闻。直到我提出他母亲的基础病和P药有直接冲突以及目前用药禁忌时他才表现出讶异,说他看了却没看懂,还透露说以为是我们在搞噱头,药不多,故意饥饿营销。

天呐。

高知的好处是具有快速获取前沿医疗资讯和药物的能力,沟通可以直接用药理学解释,基本上较为通畅。不好处是,知识水平越高,尤其在其领域越优秀,越精深,其思维越容易固化和局限化,尤其部分理科脑的惯性思维,会将人体完全等同于数字符号、化学元素或者1+1=2,会把人等同于逻辑计算,只看到药物的作用机制,却忽略了同样的作用机制下人体细胞也会受到该机制的影响。提出这不是贬低,不同行业有交集,却不能完全等同,孔子的问稼吾不如老农,问菜吾不如老圃,人应该对知识、自然和生命存在敬畏。

而在人类对疾病研究和手段还极其有限的现实下,无论中西医或者其他什么医,不都是现存已有的有效方法?就像这次阳了喝感冒清热、小柴胡颗粒、宣肺止嗽的西医不少,用头孢解决细菌感染的中医也不乏其人一样,什么有效就用什么,什么方便就用什么,博汲医源,解决当下的问题,不应该是每一位医生,无论中医、西医,只要是在临床一线工作的人都致力的目标吗?那么,为什么病人看病还会执拗地只选中医或者只用西医而不是尽快解决当下的不适呢?

希望有一天,医疗不是赶紧囤药,囤完布洛芬囤蒙脱石,赶紧去买某瑞神药,托关系,出重金,找黄牛。希望有一天,医疗回归常态,患者找到医生不是为了买药而是真的要治病,希望医疗不是买卖;希望有一天,世界大同,不分中西,只要能切实解决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医不能开中成药了?
汪诘杂谈 | 为什么中西医大 V 都赞同这个提案?
深切缅怀国医大师李今庸
中医小故事
“好医生话不多,骗子最能侃” 多年临床经验教你看病75条!
中医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