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脏腑概述


大学生考试网 让学习变简单

【转载】河北省巨鹿县赫增才保健按摩部    赫增才


​    脏腑概述

 【摘要】 :脏腑经络是祖国对人体结构认识的主要内容,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脏腑和经络两个主要系统,他们进行着各种生理活动,从而显示和维持了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是人类能够生存的根本。在学界人士一致主张发展中医的今天,我们必须认识清楚中医的哪些方面可以发展及如何发展的问题。而要认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将脏腑经络基本构成和基本原理认清。

本篇综述旨在概括脏腑经络重点知识,以及对于本部的一些相关研究。 

 

【关键词】脏腑 五脏 六腑 关系 研究进展
    1.
脏腑

脏腑位在体腔内, 他们的功能表现在生理活性和病理变化等各方面,这些现象中医学称“脏象”。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各脏腑的功能及其 相互作用的关系的理论称为“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五脏 1.1.1
    1.1.1.1
肝应春为长,敷和为平 《类经·阴阳贵贱合病》所称: “四时之序,以春为首,五脏之气,惟肝应之”《圣济 , 经》云: “原四时之所化,始于木也。十二经之养,始于肝也。 ”因春气发散,物禀以生,为 木之化,故肝主春生,位列于生长化收藏、生长壮老已之首。虽春时木旺,但肝之气微、气盛仍小有区别,常被忽视。孟春肝气初行,尚有不足,万物随阳而生;仲春肝木气旺,阳生 而滋茂;季春木气已盛,心火渐起,万物去故从新而动长;季末十八日或为脾土所主。
    1.1.1.2
肝厥阴风动,为万病之贼 《素问·阴阳类论》以“肝脏最下” ,厥阴合阴尽之义,而肝病无常,牵涉广泛。 厥阴即一阴,为阴尽而阳生或阴中之少阳,称“一阴之独使” ,外合三焦,王冰 注曰: “夫肝胆之气,上至头首,下至腰足,中主腹胁,故病发上下无常处也。 ” 如二阳一阴,阳明主病,木伐其土,九窍沉滞不通;三阳一阴,太阳脉胜,盛阳 燔木,内乱五藏;一阴一阳代绝,阴气至心,出入不知。   

1.1.1.3 肝体阴用阳,握升降之枢

肝体阴而藏血,主血海。王冰曰: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主血海故也。《严氏济生方》称: ” “盖肝为血之府库,喜怒劳役,一或伤之,肝不能藏血于宫,宫不能传血于海,所以崩中漏下” 。然则后世血海、血室尚有歧义,如《六因条辨》云: “血室者,即血海也,本属冲脉,隶于阳明。《伤寒来苏集》称“血室者,肝也” ” 。

 1.1.2 心 心为五脏之首,主血脉,主神志。心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其志在喜,在液 为汗,其华在面。

 1.1.3 脾 脾于中焦,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其华在唇。

1.1.4 肺 肺主气、司呼吸、主声音,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节制,体合皮,窍为鼻,志在忧,液为涕,华在毛。  

1.1.5 肾 “腰为肾之府” ,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其体合骨,窍为二阴,志在恐,液在唾,华在发。

1.2 六腑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他们的共同作用就是转化食物,使其被消化最后成为人体自身维持机体活动的物质,且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

每一腑都必须实时排空其中的内容物,便能保证六腑畅通,故有“六腑以通为用,已降为顺”之说。其中胆主决断,胃主通降,小肠泌清浊,大肠转糟粕,三焦主气水运行。

1.3 奇恒之腑

1.3.1 脑 “脑为元神之府”。

古人认为脑是先天之精所化生,先天之精为生命之本根,万物生化之源,对脑也不例外,脑的生成察受于先天,必须以精为基础,精化为髓,髓有组织地集结而成脑。同时亦受后天之肾精以及水谷精微不断生化充 养。

1.3.2 女子胞

“女子胞”一词出自《内经》 。

关于女子胞的生理功能,现代医家一般将其归纳为两个方面:

其一为主月经,其二为主孕育胎儿。

女子胞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以肾主生殖为本,因此女子胞属于肾系。

2.脏腑间的联系

中医学认为,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其中各脏腑之间就是以经络为联系通道,气血津液环周于全身情况下,使各脏腑组织形成了一个非常协调和统一的整体。

如:中医学看,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可由于情志因素、饮食失节和内伤虚损等因素引起。在以上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使人体阴阳消长失调,特别是肝肾阴阳失调。以为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形成了上盛下虚的病理现象。病久不能得到控制,则可阴损及阳,其中以肾阳不足为最多见;亦可阴损于前,阳亏于后,形成阴阳两虚的证候。此外,奇经八脉中的冲任二脉也与本病相关联,冲脉主血海,任脉主一身之阴经,也是一种阴血之间的关系,与肝肾关系密切,如果冲任功能失调,也能引起肝阳上亢,甚至肾阳亦衰,成为阴阳两虚,兼有虚阳上扰之证。

再如: 肝肾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 主要表现在精血的滋生和转化上,有肝肾同源 之称。此外,肝主疏泄与肾之封藏之间相互制约,相反相成。

此外,肺肾之间的阴液也是相互资生的。由此可知,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都是在一个主要脏腑表现下的多脏器协同反映。

3.脏腑于阴阳五行属性

3.1 脑于阴阳五行属性

阴阳和五行是物质的概念,而对物质的定位首先是用时间和空间。 又由于时间是不断流动的,而空间则相对恒定。所以,用空间定位阴阳和五行,则有相对稳定性。

确实, 从起源上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对阴阳和五行的业位,都是空间性的。内经按人与九野相对应的法则确定人身各部位的方位。灵枢九针论曰:岐伯曰:请言身形之应九野。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胁应春分,其日乙卯;左手应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头应夏至,其日丙午;右手应立秋, 其日戊申己未;右胁应秋分,其日辛酉;右足应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窍应冬至,其曰壬子。则人与天地相应的体位是: 俯卧,头首朝南,腰尻朝北,左胁向东,右胁向西,左手居东南,右手居西南,左足居东北,右足居西北,腹居中而成九野。按五行的方位定位法,则脑居南方,南方在五行属火,按比类的原则,脑在五行归属于火。就天干地支而言,脑与丙午相对应,而丙和午在五行属火。 上为阳,下为阴,头首居上,故属阳。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高巅。可见,脑为阳气聚会之所,头面部比身体其它部位耐受风寒, 就是证明。所以,脑在生理功能上侧重于阳性。

3.2 女子胞阴阳五行属性

同上理,女子胞位居正北方,

与壬子相应, 壬和子在五行属水。就人的整体而言,女子胞居下,故属阴。从生理功能上说,任、督、冲三脉均起于胞宫。而任脉为阴经之海,督脉为阳经之海, 冲脉为血海。由此,女子胞与十二经脉间接相关,十二经脉之气血通过任脉、督脉、冲脉灌注于胞宫之中,以为经血之源、育胎之本。所以, 女子胞在生理功能上阴阳并用。

3.研究进展 近年来的研究多注重在了脏腑经络的各项开发潜力在中医治疗和诊断的过程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主要就有以下的研究。李寿庆有关于脏腑理论和昼夜眼压的探讨,从中医脏腑理论角度探讨昼夜眼压波动生理性与病理性变化规律,为临床各类青光眼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且为从机体的多方面调节的形式进行青光眼治疗的更多的中医理论数据基础。张茗等用脏腑理论对汗症做出了从经络从脏腑辨别汗症的研究,依据后世医学作者的心汗、肺汗、肝汗、脾汗、肾汗的理论,延伸到了对于特异汗症的观察和治疗方法。为医务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依据。神阙穴于脏腑的关系研究,有续海啸和迟莉丽撰写,文章主要介绍了神阙穴在整个脏腑经络治疗疾病的体系中所担任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除上述三个较为典型的研究例子外还有一些脏腑学说于气理,中风,五官甚至性功能等多方面的研究。

综上所述,文章比较全面的把脏腑学说的基本知识进行了总结,也将近年的多方面的关于脏腑研究的进展做了概括的总结。文章将会为他人更好的学习、了解和研究脏腑学说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寿庆,王静波.脏腑理论与昼夜眼压波动探讨[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1) : 35~38

[2] 吴建军,刘典恩.脏腑经络之气互藏理论初探[M].医学与哲学.2006,271) :48~49
    [3]
吴绍德,脏腑经络学的基本知识[M].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3):26~27   

[4] 杨云松,常存库. 脏腑经络理论相关问题探讨[M].中医药信息.2009,265) :135~136

[5] 韩 玉 芬 , 侯 立 辉 , 吴 效 科 . 脏 腑 经 络 对 天 癸 的 生 理 调 控 [J]. 陕 西 中医.2007,28(11):1557~1558

[6] 张书元.脏腑经络的气机升降浅议[M].青海医药杂志.106):30

[7] 杨玉英.脏腑经络表里相合取决于三阴三阳时空轴对称[J].山东中医学院报.1993,17 4) :6~8

[8] 张茗,王桂媛,张志刚. 脏腑经络辨证对于汗证治疗的思考[J].中国医药学报.2011,39 4):138~139

[9] 李 青 卿 , 陈 丽 娟 , . 脏 腑 基 本 病 机 与 中 医 治 疗 规 范 化 [J]. 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2011,271) :13~14

[10] 续海啸,迟莉丽. 神阙穴与气、 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认识和穴位贴敷初探[J].实用 中医内科杂志.2011,258) :37~38

 [11] 李琴华,吴效科,侯丽辉. 浅析脏腑经络与妇人天癸[M].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 496~497

[12] 史话跃,吴承玉. 浅谈女子胞在五脏中的归属[M]. 中医药信息.2010,273):8~9

[13] 杨力. 七情是五脏六腑健康的“晴雨表”[M]. 科学养生.2012,0):17~18

[14] 曹继刚, 周安方. 略论脏腑经络与性功能的关系[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 1) :28~30

[15] 庞沛,王永旭,. 论中医脑与脏腑经络的关系[M]. 内蒙古中医药.2010 1 月: 120~122

[16] 李景祥. 论脑和女子胞的阴阳五行属性[M].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152) :77~78

 [17] 朱淑梅. 老年中风的 CT 诊断与中医中脏腑经络的关系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 志.2005,146) :755~756

[18] 韩成人.脏腑与体窍及脏腑间的关系[M].中医学基础答疑:238~241

[19] 刘玲,张新静. 从眼底血证论眼脉与脏腑的关系[J]. 山东中医杂志.2012,312): 87~89

[20] 杨立民, 程君, 姜颖韶. 从高血压肾脏机制看中医脏腑间关系[J]. 辽宁中医杂 志.2004,316) :471

[21] 赫增才. 从"胰俞""胰经""胰腑"论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的继承与创新[J]. 中国针灸2009 年增刊.2009:79~80

[22] 李大庆 , 艾 民. 辩证分析脏腑经络与眼的关系[J]. 长春大学学报.2004,146) : 95~97

[23] 杨威,于峥. “五脏以肝为贵”辨析[M]. 北京中医药.2012,31(1)33~35

[24] 罗桂青,于磊. “女子胞”功能浅识[M]. 光明中医.2010,25(11):2093~2094

[25] 崔艳东,周新强.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方法浅析[M]. 国医论坛.2007,22 5) : 4~5

[26] 程国辉,云峰.浅谈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M]. 赤峰学院学报.201228(3):152~153

[27] 乔明琦,巍盛.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创建与其学科分化探索 [M]. 陕西中医学院学 报.2012,351) :1~2

[28] 林锋.医基础理论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调查[J].西部中医药.2012,25(1):66~68

[29] 王立君.论耳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J]. 侠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8(3):13~16

[30] 王建.中医药学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2~3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
脏腑辨证及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治基础与核心
中医养生基础
阳痿的“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中医小知识:中医基础入门巩固学习【岐黄学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