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有余粮心不慌

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哲理。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字记载的古国,而农业生产又是我们这个国家的传统产业,对农产品粮食的重视,在我家小时候爷爷就言传身教,使我接受到最早的粮食最重要的教育。

爷爷是晚清王朝的秀才,他熟识廿四节气与农耕的关系,种地到老因劳累而佝偻着背,他挂在口边的一句至理名言就是“家有余粮心不慌”,就是我们一大家子人的家训。

农业社时期,爷爷、父辈把田地里产的粮食都给国家交了公粮,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多岁高龄的爷爷去世时,老人家回光返照的那句话,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家有余粮心不慌,十八年年馑饿死得人不少啊!”

那个寒冷的冬夜,爷爷那重复了不知多少遍的哲理,又一次高调谈起,随后老人家那高亢的自编秦腔吼了起来,“翻身不忘共产党,吃上饭不忘毛主席”,静谧的冬夜爷爷的秦腔又是吃饭的话题,听着爷爷的秦腔述说着关中美食,我慢慢的进入了梦乡。

亲人们的哭喊,从梦中惊醒的我知道,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老人家终生最常说的“家有余粮心不慌”,成为他弥留之际告诫全家人的遗言。

后来,我们全国人都可以吃饱饭了,也可以吃到爷爷临终前唱的“吃白馍、炸油饼、烙锅盔、摊煎饼......”

伯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在我们礼泉县农业技术员李志清带领下,组织乡亲们进行玉米良种的繁育,提高了我们当地大田玉米的产量,让土地的回报率极大地提高。

爷爷“家有余粮心不慌”的教诲,伯父用科学种田的做法使得更多乡亲们,以科学种田的农业法宝得到了实效。

上世纪九十年代,做了农民的我,因为一个土地延包的影响,妻子儿女都没有口粮田;作为农民,牢记爷爷的哲理和伯父科学种田事迹,对庄稼从种植做到细致做务;1998年春天,我按照农业科技杂志上介绍的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和锈病的方法喷施了杀菌药,当年亩产达到超出乡亲们一倍,800多斤的高产;1999年初,得知中宣部等单位举办“亚农杯”全国征文的讯息,我整理自己种庄稼的感悟《学生娃种麦赛过了'老把式’》的文稿,1999年8月16日中央台播出,年底评选结果,我的征文被评为“个人二等奖”,按照科技知识种植庄稼,丰产了还能在全国征文中获奖。

随着两个孩子的长大,花费的日益剧增,我不得不离开土地,去外出打工,我从事的通信行业为非洲同胞也予以支助。十多年前,去非洲出差看到地球另一端的非洲人还在用牛碾场,而我们国内已经是联合收割机操作,压根不用碾麦场了。

国家对农业科技的大量投入,现在我们关中宝鸡峡灌区小麦亩产已经达到千斤,这是铁的事实。

爷爷刻骨铭心的教诲“家有余粮心不慌”是源于十八年年馑,2020年危及人类的“新冠”病毒,让共和国再一次经历了粮食的重要性,粮食安全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其实,这次“商务部”的提醒,是政府部门关心人民生活的最实际的表现。

守住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储销,维护粮食安全,倡导敬天惜粮。

家有余粮心不慌,一个关中普通农家流传近百年的家训,一位耕耘毕生的老人临终遗言,已经在大国的全国上被重视,曾经是一位老人惧怕自己的子孙饿肚子;现在是有着世界最多人口大国的当家人,关心自己的国民的吃饭问题。

因为常年打工,那几近被撂荒的土地,被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温暖而感召,我拿起手机给种粮大户的发小打电话,央他务必托管我家那一个人的口粮田,让沉睡多年的一亩三分地,在国家“粮安天下”的大环境下,为我们的共和国也再度生产出有温度的宝贵粮食。

在天堂的爷爷和伯父放心,我们这个大国的领导人也时时刻刻关心老百姓的粮食问题,家有余粮心不慌、国有余粮我们老百姓都心不慌。

近期“商务部”号召大家适量储存一些粮食蔬菜,是国家的号召,也吻合家有余粮心不慌的道理。

国家的粮食储备是非常充足的,保障每个人有粮食蔬菜吃,是国家领导人必操的心,更是我们老百姓最踏实的安心话。

我们的国家粮食储备永远多多!老百姓的日子幸福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有时要把无时想,家有余粮心不慌。
【文•思亲】一生修心的伯父撬开了道的大门(作者:会宁魏振华)
思念
【散文天地】郑宏涛 \ 怀念父亲
【散文荟萃】心路/张富存
【甘宁界·传谱】胡刚:(头条推荐)‖《孝廉传家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