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者之言细细品

——《长长的话慢慢说》读后感

拜访退休老书记、作家赵东理先生,得到赵书记托朋友,求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编辑家阎纲老先生,亲笔签名阎老散文集《长长的话慢慢说》,捧着散发清新油墨气息的新书,阎老那韵味满满的亲笔签名,这本佳作充满着赵书记对自己岁乡党浓浓的爱和鼓励的著作,这是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几十年前上学时,就知道县城西北关有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文化名人,我们位于礼泉东部的乡亲们,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唐王陵”这座大唐天子的陵园,那巨大的陵墓也是一种昭示,从县城方位看,唐王陵是一座“笔架山”,预示着县城是出文化人的地方,而名门望族老阎家出的阎景翰(侯雁北)先生、阎纲先生等名家,就是这个说法最有利的证据。

崇拜阎纲老先生,是礼泉乡党对知识的敬重,也带着一种全国文化名人就是咱乡党的自豪感。

拜读《长长的话慢慢说》,“长长的人慢慢聊”章节,《贾平凹再研究》一文,得知阎老在大文豪贾平凹先生,当年于烽火村写的《满月儿》问世时,阎老就慧眼识珠,惊呼贾平凹是“关中奇才”。

阎老回礼泉养老,贾平凹、周明、郑彦英等著名作家去探望阎老的事实,这是有原因的。

阎老是国字级别的大作家,与舒舍予、谢婉莹、吴冠中、张贤亮、蒋子龙等大作家的交集是再平常不过的;陕西籍的全国著名作家柳青、路遥、陈忠实阎老对他们都有割舍不断的关注情。“长长的人慢慢聊”章节里,尤其是《神仙哟挡不住人想人》,阎老对路遥先生的无尽怀念,“路遥去世时42岁,我60岁,白发人送黑发人。路遥死得太惨了,我怀念他,用什么形式怀念他呢?就用这陕北汉子爱唱的信天游吧——'神仙哟挡不住人想人’!”阎老对路遥的怜惜之情,强忍悲痛用最深切的文字,悼念英年早逝的路遥先生,这篇叩动人心的散文,永远作为怀念大文豪佳作。

诺奖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是汉语小说的骄傲,从文学的观点出发,阎老也是“力挺”的。

阎老是智者中的大智者,“活着就要报效社会,感恩父母”,年近九旬的老父亲被阎老接到首都,阎老“集女儿、保姆、大少爷、小跑腿的职能于一身”,再忙再累也要等到电视机屏幕出现“再见”二字时将电视机关掉扶老人上床。阎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老父亲行孝,“老莱娱亲”“王祥卧冰”的中华传统美德,阎老就是这样传承着我们民族的“孝道”文化。

阎老就是这样坚守自己“人活着靠精神,人死了留下精神,人死也要死得有精神。”博学的老先生用实实在在的文字记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

阎老用细腻的笔法描写自己的“笃娃哥”,一个生前阎老恨他,死后又想他的“老家的孔乙己”三伯的儿子,三伯抽大烟成瘾、拆房卖椽换烟土,直到抽光了家当、拿媳妇换了几两“生土”,媳妇哭哭啼啼连人带娃,硬让人贩子给领走了。

房舍、庄基、老婆、孩子,全卖了,无立锥之地,他便在家族各个支系的公用粪场蜗居,一个从来不养牲畜,无粪无土的人居住在群蝇乱飞处,替人代写打官司等文书为生。

笃娃哥十七、八岁时,从外省回来,被介绍到茶铺做苦力,从县城西门外的甜水井挑水、拉风箱烧水,自从诚心的笃娃哥实实在在地从西门外挑回井水,茶铺生意超好;而铺盖薄的笃娃哥怕冷就睡在茶炉上方,虽热却潮的环境让笃娃哥患风湿过早亡去。

这三伯的做人处事,笃娃哥的命运,读后让大家不由得生出非常强烈的爱憎分明之情!

阎老的散文读后令人不得不再回过头多品味几遍。

写他的远房侄子“弟娃”,一位脾性耿直、敢作敢为的礼泉汉子形象油然跃于读者眼前:娶媳妇放炮、经营接新媳妇的古典花车、给公安机关看守尸体、续写家谱、成立互帮互助的家族自治委员会、凭智慧震慑骚扰他芳姑饭店的泼皮……一个智勇双全的礼泉汉子,栩栩如生地仿佛就站立在我们身边。

文学说到底就是人学,礼泉特产烙面,脍炙人口千百年为父老乡亲厚爱,阎老的散文佳作《礼泉烙面赋》,“天降甘露,地出礼泉;家乡味美,美在烙面!”把人杰地灵礼泉的这种源自周文王时期,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方便面”,曾经的礼泉家家户户,逢年过节,招待亲朋必备美食,用优美的文学语言昭告天下,不得不说,礼泉烙面的走向市场化,跟阎老等文字工作者的推介密不可分。

在首都工作时,阎老接触的是文化部门的官员,全国著名的大作家,但他始终不忘记关注老家的作家,咸阳籍作家王海老师的作品,无论是散文集《我们一起走过》,长篇小说《人犯》,还是短篇小说《礼馍》《山情》,阎老都一一点评,尤其是把关中人被外界称作“冷娃精神”:外表冷峻,寡言少语,庄敬实诚,认死理,一根筋,八头牛也拉不回来。此乃“南方才子北方将,咸阳塬上埋皇上,陕西冷娃站两行”。陕西冷娃这一称谓,就是阎老对五陵原上作家王海老师最中肯的品评。阎老的眼光是最深远的,“五陵乡土作家”王海老师果然没有辜负阎老的厚望,《老坟》《鬼山》《天堂》《城市门》《新姨》等佳作,把农村变革时期农民的生存状况,以及顽强打拼现实用文学作品留存。

王海老师在文学征途上不懈地奋斗,所取得的成绩验证了阎老还是伯乐。

阎老从辛勤工作大半辈子的文学事业退休,从共和国的首都落叶归根回到老家礼泉,耄耋之年仍然没有忘记自己坚守一生的文学事业,指导老家的文学爱好者,笔耕不辍,给老家礼泉的文学丛林有增添许多绿荫。

智者的话,我们当慢慢的品味,阎老的著作,必须细细地咂着其中的滋味,学识渊博的阎老运用那精准典故、名句于哲理性文字中,初读含混不解其意,仔细查阅明晰内容后,屡屡顿生出又学了一个掌故的感慨来。

“长长的话慢慢说”章节中,阎老剖析——“体胖” 与《宽心谣》,哪管他人欲横流、名缰利锁、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其中1.“人欲横流” 出自:宋·陆九渊《语录》上:“后世人主不知学,人欲横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2.名缰利锁,出自:宋·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3.“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是东汉 · 蔡邕的名句: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几十个字,竟然包含这么多知识,这就是国家级文化大家作品的丰富!拜读阎老作品,必须一边放着笔、本,随时记录、再查找,必定有重要的知识被收获。

礼泉籍作家白孝平,是一位职业农民,酷爱写作整天和庄稼打交道,既握锄头又握笔杆,敬畏文字,感恩生活,热爱生命。这就是阎老在“长长的话慢慢说”章节《他叫白孝平——序小小说集<老四家的羊>》中的描写,白孝平出书阎老感慨道:礼泉出才子,我目不转睛,奈何与他相见恨晚。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家乡的文字人,这就是全国著名的阎老。

我们礼泉人爱咥面食,读阎老的著作,就跟圪蹴到老碗会上,嚼着油泼辣子调的驴蹄子面,再就几瓣蒜,听着智者精妙绝伦的演说一样的解馋。

再次感谢作家赵东理老书记的这份珍贵礼物,让阎老的这部精神饕餮盛宴,随时可以被大家享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家说阎纲■才子风味 前辈典型——“文学陕军的塑形师”90岁作家阎纲仍在文学的新时代信步徜徉
聚焦■《我还活着》没有畅所欲言,不是我的代表作——阎纲答问录
《平凡的世界》与平凡的我
关于文学的一个发言
老文学爱好者聊当代名作家莫言与路遥的区别,大众最喜欢谁?
【文化之窗】贾平凹、齐雅丽赴礼泉,看望著名评论家阎纲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