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课时老爱拍照:拍照太多有损记忆力

在听课时,我们肯定都做过这样的事情:当老师讲到关键的内容时,急忙掏出手机拍照,生怕自己错过了把知识点拍下来的机会。很显然,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加深印象,避免记忆消逝。然而,有研究表明拍照会损害记忆力,使我们回忆信息的能力下降。

拍照引发“拍照损伤效应”

2014年, Linda Henkel发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 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沉迷拍照会损害人的记忆力。Henkel把这一现象称为 “拍照损害效应”。

研究中,Henkel带领27名大学生参观了一家艺术博物馆。参与者共参观了30个目标艺术品,其中15个A类艺术品(被指定要求拍照),15个B类艺术品(不能拍照,只能静静观赏)。参与者被要求观看A类艺术品20秒后,进行拍照;观看B类艺术品20秒后,再继续观看10秒。之后,在第二天测试参与者的记忆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者在辨认A类的艺术品时,准确度较低,而在辨认B类艺术品时准确度却较高。此外,相比较于B类艺术品,参与者对于A类艺术品的细节包括它们在博物馆内的位置记忆较差。

Henkel解释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们将相机视作一种外部的记忆设备。”我们常会怀着这样的一种预期,即相机可以为我们记忆各种事情,所以我们不必自己费心去记忆这些事情,也不必采取各种记忆措施。

“拍照损害效应”的产生就是因为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迅速掏出相机,想要用镜头抓住某一个时刻,而在这么做的时候他们其实就错过了正发生在眼前的事情。人们想要依赖科技帮自己记忆,但这样反而可能会给自己对这些经历的记忆带来消极的影响。在依靠相机来记录下重大事件时,人们会不自觉地放松自己,进而就不会那么全神贯注地去关注事件本身。

把握拍照的频率

拍照能够捕捉我们希望记录的瞬间,但同时也会导致我们忽视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经常拍照会削弱一个人的记忆力,阻碍大脑形成具体的记忆。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应该杜绝拍照呢?答案绝不是肯定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把握好拍照的频率,适度的进行拍照。

听课时,对于重要的内容应先认真听,之后可以再进行拍照。对于重要的内容,不能仅依赖相机来记录。我们应集中注意力,主动采取各种记忆措施,以增强短时记忆。而对于之后需要进一步反复观看的知识点,可进行拍照。

若非专业人士,最好限制拍照次数。除了专业人士如摄像师,照相馆员工等因工作的需要不得不拍摄大量的照片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限制拍照的次数,而且要更有选择性的拍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科学研究发现,拍照会损害记忆力? | 胶片的味道
经常使用相机会导致记忆力衰退
爱自拍影响智商 ?
可可中的黄烷醇有助增强老人短期记忆
拍照会减少人们的当下体验?
简单七招,让你记忆力变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