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玄武门之变(上)生死较量七回合

导读

公元617年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反了他表弟隋炀帝杨广(他们的母亲是亲姐妹,均是独孤信的女儿),当时长子李建成28岁,二子李世民18岁。

第二年,杨广江都兵变呜呼,李渊登基称帝,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封四子李元吉为齐王。随着秦王李世民的赫赫战功,功高难赏!问题开始出现了。

秦王府集团外出征战,牺牲很大,但是回报小;而太子集团留守朝廷,处理政务,牺牲小,(因为将来是皇帝)回报大。秦王府战功集团灰常灰常灰常不满!

谁不觊觎皇帝的宝座呢!皇帝所拥有的权力的是极具诱惑力的!也给秦王府集团无限的动力! 隐患,矛盾,权力,诱惑……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一场你争我夺,你死我活的大戏正在悄悄拉开序幕,并愈演愈烈,直至喋血,骇人听闻!


第一回合

刘文静事件

刘文静,李渊起兵及早期的重要谋士、大功臣,文武双全!

起兵前,晋阳令刘文静因为和瓦岗军李密有姻亲关系,被下狱,李世民去牢里探望刘文静(因此与李世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刘成为秦王死忠之士),刘文静出了三策:

一、刘文静让李世民收买晋阳宫宫监裴寂,让裴寂劝说李渊造反。于是,李世民(找人)赌博(故意)输钱给裴寂,裴寂见财动心,就把皇帝行宫宫女送给李渊啪啪,然后劝说李渊(李渊对裴寂这个无话不谈的好友特别信任):你玩了皇帝的女人,皇帝知道了还了得,干脆反了吧。

二、刘文静与李渊李世民一起智擒太阳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事情是这样的:李渊以北边突厥来袭为借口大肆募兵,结果募来的兵交给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琼等政治犯(三人拒绝跟随隋炀帝打辽东高句丽而逃至此,被李世民作为豪杰结交)带。因此太阳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欲拿下李渊,结果计划泄露给了一个乡长刘世龙,刘世龙经过思想斗争,站队李渊。结果,李渊等将计就计,把王高二人擒拿杀了。

三、李渊起兵后,攻向长安(今陕西西安),怕反复无常的突厥从背后来捣乱,腹背受敌。于是派刘文静奉命去联络突厥,结果刘文静超出大家期望完成任务,突厥不但没有捣乱,还出了2000骑兵。

起兵后,刘文静与李世民一同攻下长安。由此看出,刘文静早期功劳很大!

但是618年李渊建唐后,刘文静官职一直在裴寂之下,为此,刘文静忿忿不平。每次朝议,凡是裴寂赞同的他反对,凡是裴寂反对的他赞同,两人势如水火。

有一天,刘文静在家里喝了点酒,又想起了裴寂的事,心想:你凭什么官比我大,不就是李渊好朋友吗!于是,越想越气,越想越气,气的拿起宝剑在家里乱砍,边砍边骂:你个老不死的裴寂,我要杀了你,我要杀了你!

这事被他一个不受宠、爱吃醋、贪财的小妾听到了,赶紧向她哥哥报告说:刘文静说唐高祖李渊赏赐不公,他要杀了裴寂,然后谋反。(在此奉劝大家,喝酒误事,说不定会误了卿卿性命,还是少喝不喝为妙;另外,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

谋反是大事,是十恶不赦之首,这还了得!于是很快就报告到李渊那。李渊马上派人把刘文静下狱,并派萧瑀、李纲审问。审问完毕,刘文静口出不逊之言,真!谋反,没有!

李世民赶紧死保刘文静,但是,刘文静还是被处死。

其实,刘文静不仅仅是刘文静,代表秦王府集团;而李渊、李建成、裴寂是另一方。刘文静的死,杀鸡骇猴,是李渊警告李世民:不要过分哦~

第一回合,李建成完胜!

第一回合,让李世民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不能取得太子地位,很难保护手下!于是,成为太子变成李世民心目中的目标,并开始生根发芽……


第二回合

杨文干事件

杨文干,庆州(今陕西庆阳)都督,早年在太子东宫做护卫。

公元624年6月,李渊带着李世民和李元吉到玉华山仁智宫(李渊行宫,位于今陕西铜川)避暑,太子李建成留守京城长安,处理政事,锻炼独立治国能力。

李建成为了拉拢杨文干,派郎将尔朱焕和校尉乔公山给杨文干送甲胄(古代,运送甲胄是大事,须经皇帝亲自审批),以示爱护。不料尔朱焕和乔公山却跑到仁智宫向李渊告密说:太子串通杨文干谋反!

李渊大惊,一方面派司农卿宇文颖去杨文干处调查此事;另一方面,马上急召太子李建成速来仁智宫。

太子李建成吓得直颤抖,一时不知所措。太子舍人徐师谟力主立即据城起兵,詹事主簿赵弘智则力主并太子速赴仁智宫晋见父皇谢罪求恕。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太子李建成采纳了赵弘智的忠告。

到仁智宫后,见到父皇,李建成便跪倒,伏地大哭,认罪求饶,“咚咚咚”几乎把头都磕破了。“送甲胄可有此事?”“有!”“你个不争气的东西,想谋反吗?”“父皇,儿臣送甲胄有罪,实无谋反之意啊!”

李渊将太子下狱。随后召李世民来商量平叛之事。

李世民安慰父皇说:“杨文干不过是个无能小子,地方官兵就可擒拿,即使他跑了,只需派一员战将就将他抓住。”

可李渊焦虑地说:“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这件事牵连着太子,恐怕响应的人多,还得你亲自去一趟,成功后朕立你为太子。”

还说:我不能效仿隋文帝杀戮自己的亲儿子,但可以将李建成封为蜀王,蜀兵脆弱,将来他(指李建成)若能听从你,你就应当原谅他;如果不能听从你,你讨伐时也会容易些。

李世民听后,暗暗高兴,心想终于可以做太子了!

于是,李世民带兵前往庆州平叛。还未等秦王起兵围剿,杨文干就被手下人杀死了。叛军很快被秦王李世民三下五除二解决掉。

然而,当李世民平叛胜利归来后,李渊却并未兑现当初的承诺。李建成照样还是太子,自己还是秦王。

李渊对李建成和李世民各打50大板,将太子中丞王珪、右卫率韦挺,李世民手下谋士杜淹等发配。请注意其中一个细节,秦王府谋士杜淹被发配时,李世民“知其非罪”,送了他300两黄金(这绝对是巨款),没有大功劳秦王会送这么一笔巨款吗?有蹊跷!

就这样,轰动一时、震惊朝野的杨文干谋反事件就这样不了了之。

其实,杨文干谋反事件是秦王府集团一手操作的!目的就是置李建成于死地,夺取太子之位!

秦王府杜淹窥到李建成给杨文干送甲胄后,觉得天赐良机,于是把太子送甲胄之事运作成谋反。其中,杜淹收买了送甲胄的尔朱焕和乔公山,还收买了去叛军的宇文颖(唆使杨文干谋反)……。

从李渊处理事情的结果,说明李渊是知道李世民阴谋的。疑点有:(1)比如送甲胄两人告密太子谋反时,杨文干还没有谋反;(2)比如太子真谋反,怎么会孤身一人来仁智宫;

(3)比如太子谋反的动机是什么呢?太子很快就要接班了,干嘛要冒险谋反呢;(4)比如李渊亲自审问时,送甲胄两人都提到秦王府的谋士杜淹……

那为什么李渊不处置李世民?原因:(1)李世民做的天衣无缝,找不到证据;(2)太子李建成私送甲胄也有错;(3)皇族矛盾公开会留下历史笑柄;

(4)最后是李渊性格所致---李渊虽然老谋深算,但是性情宽厚仁慈(这一点,李建成与李渊类似),非常重视亲情,手心手背都是肉:李建成治国操劳,不错!李世民,英雄,也不错!就连性格暴躁的齐王李元吉,李渊虽然不喜欢,但是也宠爱有加。

第二回合,李世民主动发动攻击李建成。李建成和李世民被李渊各打50大板,平手!

第二回合,让李世民又明白一个道理:即使取得太子地位,也不一定能保住!要弄就得弄大的,必须同时拿下皇帝才可以稳操胜券……

这是个可怕的念头!李世民性格果断,刚毅,善绝杀……这个性格与李渊李建成都不同,这样的性格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呢?……越想越可怕!

第三回合

无间道文臣

李建成仗着是太子,文臣上本来就胜过李世民。即使是这样,经过杨文干事件后,李建成李元吉觉得应该进一步排挤打击李世民文官。

对于房玄龄和杜如晦,李建成比较忌惮,曾说:“房玄龄和杜如晦才是秦王府中真正可怕的人!”于是找了个机会上奏李渊说:房杜挑拨自己和李世民的兄弟关系,应当惩处。

唐高祖几乎没有犹豫,就把房杜二人调出秦府,而且不准他们和李世民有任何往来。玄武门之变前夜,房杜二人化装成道士,才小心翼翼来到秦王府商量对策。

这招很狠,“房谋杜断”,这二人绝对是天生组合、最佳拍档!且两人是李世民最重要的谋臣,没有他们两人出谋划策,李世民就觉得心里没底。

李世民没有能力打击和排挤太子集团,但也拉拢和收买他们的党羽,比如太子李建成身边的王晊(玄武门之变前夜还来李世民处报信李元吉出征要杀秦王府武将消息),还有上面杨文干事件中太子李建成身边的尔朱焕和桥公山都被收买了。

但由于李世民在太子之争中处于劣势,能从太子那边拉拢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改变不了步步后退的被动局面。

李建成胜!

第四回合

无间道武将

尉迟敬德是李建成李元吉很想得到的一个人才,因为此人异常勇猛而且武艺高强,几乎让李元吉佩服到怕的程度了。事情是这样的:李元吉武艺出众,使用马槊少见敌手,所以并不太服尉迟敬德的威名。

在洛阳打仗的闲暇时间里,在李世民的安排下,李元吉得到了一次和尉迟敬德比武的机会。李世民让他们把枪头摘下来,只拿木杆来比武,点到为止。

尉迟敬德说自己的枪头要拿掉,齐王元吉的枪头用不着摘。李元吉看尉迟敬德这样自信,大为恼火,跃马持槊杀向敬德,没想到屡刺不中,却被敬德桶了几棒子。

接着李世民让尉迟敬德把李元吉的槊夺下来,尉迟敬德答应了,几个回合之后李元吉手中的槊就被敬德夺去了。尉迟敬德把槊还给李元吉之后,李元吉要求再比,尉迟敬德还能再夺回去,反复多次都是如此。全副武装的李元吉根本奈何不了尉迟敬德。

有一次,李建成和李元吉派人送给尉迟敬德一车金银,说希望能与他结为“布衣之交”,却不料被尉迟敬德严辞拒绝,闹了个大红脸。接着,他们又用这样的办法去拉拢李世民手下的武将段志玄,也被拒绝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长期与李世民一起征战的武将们均是秦王的死忠之士,根本收买不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看拉拢失效,干脆刺杀吧!就派刺客去刺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听到消息,晚上睡觉时故意把家中的几重大门都打开,刺客进到院中,却不敢进屋行刺。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看刺杀也不行,就捏造尉迟敬德的罪名,到唐高祖那里诬告尉迟敬德,结果这个黑大个入狱。李世民去找唐高祖求情,最后好不容易才把尉迟敬德捞出来。

李建成又抓住程知节(即程咬金)的贪污占地的把柄,夸大其词,向李渊狠狠告了一状,使得程知节的爵位职务被剥夺,降为康州刺史,贬斥离开秦王府到外地任职。

程知节对李世民说:“他们(指李建成李元吉)这样剪除您的臂膀,您的身体也就危险了,我宁愿冒死抗旨,不去上任,但您必须采取对付他们的办法啊!”因此,他称病未去赴任,一直拖到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最成功的是“无间道”了常何。

常何,玄武门守将,小人物,但在玄武门之变中很关键!

常何,早年混迹于瓦岗寨,为李世民手下,后调任玄武门守将,太子谋臣魏征(玄武门之变前,魏征一直是太子集团最主要谋士)让李建成笼络交往。玄武门之变时,李建成视常何为自己心腹。

其实,玄武门事变前夜,李世民单骑见到常何,以最短时间说服常何站队自己。所以当李建成当夜来询问李世民情况时,常何安抚李建成说:李世民明天一早也是单骑进宫。听常何这么一说,李建成放心了,对张婕妤和李元吉的防范意见都没有采纳。

玄武门事变中,玄武门守将敬君弘和吕世衡为李世民这边力战而死,这两人是否被李世民收买?或者被李世民通过常何收买?历史未给出答案。

看起来李建成优势明显,其实是李世民险胜!


第五回合

频繁的死招

有一次,李建成得到一匹胡马,膘肥体壮,奔走迅疾,但是喜欢尥蹶子。李元吉激将李世民说:都说你骑术精湛,不知你能否驯服这匹马?

李世民骑上这匹胡马驰骋而去,突然胡马尥起后蹶,把李世民甩了下去。李世民心中早有防范,跃身而起,跳到数步以外站定。稍后,他再次骑上,可是胡马依然在飞跑的时候突然尥蹶子,每次都把他掀下去。

李世民回过头来,看着身后的宇文士及说:“他们打算借助这匹胡马杀害我,但别忘了,我的生死是上天主宰着的!”躲过一劫。

李元吉多次向李建成表示能成功置李世民于死地,都被李建成制止;太子府第一谋士魏征也力劝李建成:“秦王异志也!”必要时刻“一山不容二虎”,力主除之,永绝后患!李建成也未采纳。

为什么李建成不愿除掉李世民呢?

一则,李建成性格如李渊,宽厚大度,看重亲情,兄弟争夺太子之位不假,真要手足相残,李建成认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不宜!

二则,李建成认为置李世民于死地没有必要,在太子之争上,他优势明显,无须冒险,他还是力主应该通过政治手段取得胜利。

对于太子集团的咄咄逼人的气势,李世民也很清楚,并且也在做着最坏打算:万一长安呆不下去怎么办?李世民认为:那就有必要好好经营一下自己的地盘――洛阳了。

于是李世民派自己的得力大将温大雅镇守洛阳,同时派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率领亲信等1000多人前往洛阳,并拿出大量的金银布帛,暗中结交山东(崤山之东)豪杰。

李元吉及其党羽发现了李世民的用意,向唐高祖告发张亮图谋不轨。唐高祖下旨把张亮抓起来审问,没想到张亮这人有骨气,又臭又硬,辩解说是军事行为,怎么也不承认有什么图谋,更没有招出李世民。最后只好释放。


第六回合

毒酒事件

太子李建成邀请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三人一块喝酒。李世民很快不胜酒力,淮安王李神通搀扶着他返回西宫(李世民寝宫)。回去后,据李世民宫里人传李世民吐血数升。

李渊来到西宫询问世民的病情,敕令李建成:“秦王向来不善于饮酒,从今以后,你不能够再与他在夜间饮酒。”从李渊敕令来看,李渊并不认为李建成下毒,吐血数升也只是李世民宫里人相传而已。

史学家认为这是李世民使用的“苦肉计”。不过,确实收效了!

李渊一看,两儿子这样闹下去,非出事不可,怎么办呢?有了,李渊对李世民说:李建成主长安,崤山以西;你主洛阳,崤山以东。

李世民心里还算满意,暗暗高兴,表面以不愿意远离父皇膝下为由表示推辞,高祖说:“天下都是一家,东都和西都两地,路程很近,只要我想念你,便可动身前往,你不用烦恼悲伤。”

后来,经朝臣劝谏,国家分离,将来兄弟兵戎相见,国家将动乱不已。李渊想了想,便改变了主意,秦王前往洛阳的事情又半途搁置,不了了之了。

第七回合,李世民再试一次,未获成功!

李世民集团多年来,南征北战,灭窦建德、王世充,收服瓦岗军,剪灭各路造反派,战功赫赫,但是,在政治上,父皇稳重不变,太子李建成优势巨大,齐王李元吉处处杀机,自己文臣武将一个个受打压……要是李世民如李渊李建成性格倒也算了,但是李世民显然不是,他是有大志向、有企图心的英雄人物,那怎么办?

请看下集:绝地反击,喋血玄武门。

文章如有图片,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著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玄武门之变最终赢家是谁
千古明君李世民杀光兄弟后裔,被其父诅咒,几十年后果然灵验
玄武门之变究竟有多残酷?胜利者拥有一切,杀侄占嫂,名垂千古
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玄武门之变谁才是最终赢家!
李世民为何不在玄武门杀他的太子哥哥?
玄武门之变的历史真相,李世民为何杀兄屠弟,如果是你该怎么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