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沙城李·渡船
 

渡 船

/沙城李松叻

桥梁发达了,渡船没落了。南方多水,在以前,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出生于江南水乡绍兴的鲁迅在《故乡》《社戏》中就经常提到(乌篷)船。但是社会发展了,现在,船仅仅成为旅游点载人收钱的道具而已。

沙城李与众不同地拥有两条河,河道搭有两座木桥(见下图中那种木桥),而大河太宽,则必须要有渡船。直到1988年,大河上架起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渡船才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后来,渡船年久失修,最后不知所踪也。但是它却承载了我的童年与少年的众多记忆。

1

生产队时代,人们的行为还是相当整齐划一的。白天,根据队长安排,去生产队上工,干活挣工分。晚上,聚众抄天,普通人讲讲农事,聊聊家长里短;能人贩新闻,讲故事,添油加醋,很多神神鬼鬼的故事,于是就这样流传开来。

男人们还喜欢打打扑克,那时没有麻将,常常是几个人挤在20之光(20W)的昏暗灯泡下,用扑克打胡,或者打王三八二一,输赢是1-2根香烟或者1-2分钱;而妇女们和小孩则打一副牌的升级40分。

农村里再有的娱乐,就是借着谁家办喜事,趁机热闹热闹,这时人们乐此不疲的是叫拳…那时农村实在没有什么娱乐,没有收音机,应该是文革时安装在村中心的那个大喇叭,好像也随着运动结束不知所踪了。

直到露天电影来了,万人空巷,人们过节似的去观影。其实,放来放去就是重复放映那几部电影。当然,电影好坏已经不重要了,还是娱乐少,憋得欢。

早期,村里生产队放不起电影,陆路可以到达的大队也很少放电影,(露天)电影几乎是河对面的、离村3里路的秋口公社放映的。于是,来回须经过渡船,渡船更显它的存在。

以渡船过河,我们称为过渡。河两边渡船停靠的微码头,我们称为渡船头

晚上,秋口大会场放(露天)电影的消息传来了。于是这天,队长一定人性化地让社员早点歇工,绝不加班。早早吃完晚饭后,大家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地朝秋口进发,同时携着长凳短凳、大凳小凳。遇到冬天,还带着火桶火燪,就差把火炉盆搬去了。

于是,渡船在河中来来回回,一船船人蜿蜒迤逦而去。电影散场后,人们谈论着电影情节,有说有笑地原路过渡返回。那时还没有手电筒,夜晚照明用的是看马褂虫明这种微火把,一字长蛇,星星点点,人影绰约。

2

沙城李渡船是村里通向公社以及更大地方的几乎唯一通道,所以这个渡船显得很重要。有什么陌生人进出村里,撑船的船工都知道,因此,甚至说渡船可以保一方平安。

生产队时期,给撑船的船工记工分,村里一队二队两个队轮流出人,一个队一个月。因为撑船比平时上工干活要轻盈,于是大家抢着争取。后来,从一个月轮流到三个月、半年、到最后一年一轮流。记忆中,青哑哩家和邦林哩家撑船最多。

生产队解散后,渡船怎么个撑法?招标,承包出去。邻村林场也依靠这个渡船进出,于是林场表示可以向我村交纳一部分费用,这是应该的。但是撑船收入还是低,于是就向过往生意人视具体情况收每次1分、或2分、或5分、最多1角钱来补贴。

大部分时日里,撑船这个活不算吃劲,但是工作时间长,24小时全天候服务。

渡船是个全木船,有个船舱,我们叫船棚,呈半圆形,这个棚盖是几层竹子编织的,里面装满粽叶,防雨。船棚里面一边是供人坐的长条板,一边是床。船工晚上就睡这个木板床。生怕半夜有人有急事出去,实行24小时服务。

不止24小时,还全天候服务,不论春夏秋冬,不论刮风下雨,渡船上船工均要坚守岗位。

渡船的边沿都可以坐人。当然,有经验的人知道平衡,前边的人坐了这一边,则后来的人自然坐在另一边,以免侧翻。遇到下雨天,大家一拥而上躲进船舱避雨。如果雨很大,雨点急,坐在船舱里能听到雨点重重砸在船棚而发出的嘭嘭声。

3

去秋口中心小学上四、五年级,我们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这个渡船,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其中的夏天,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可以借着渡船来游泳。

放学了,就是我们游泳的时间了。一阵风跑来渡船,书包往船棚里床上一扔,我们一帮小朋友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下河,现在是畅游时间。游了一会,爬上渡船,再跳下;又游了一会,又爬上,又跳下…虽然重复着无聊的动作,但当时就是那么开心呢。

开始时,爬渡船不行当,就从船后面的爬。几个人七手八脚地踩在橹上,橹被蹬到一边,当时哪里知道橹是控制船行驶方向的,于是船也飘向一边。搞得撑船的船工费时不说,还费力。难怪每当这个时候,船工都气冲冲地拿着撑蒿作势要打我们。当时不理解他为什么生气,我们好像没有惹他呀。

慢慢地,可以在渡船任何一个地方,从水里翻身上船了。但是,船工又因为没心没肺的我们把船棚里的床弄湿了而生气。

当双方顶牛时,我们一帮小朋友就一起朝一个方向使劲,故意把船朝反方向扒与推。船工于是就来来治我们,我们就一个猛子游开了。船工无可奈何,被我们捉弄得哭笑不得。

除了捉弄船工,我们还捉弄一起上学的女同学。大家交换个眼神,于是一起摇晃渡船,就如湖南卫视《摇啊笑啊桥》那样摇摆,只是那是摇桥,我们摇船后来知道这会产生共振现象,因此船摇晃得越来越厉害。

船上的女生开始站立不稳、东倒西歪了,有的发出尖叫。这更刺激了我们的干劲,继续摇。后来女生互相拉着、抱着,摔倒一片。看着此情此景,我们却满足地哈哈大笑。

那时就是那样少不更事,看见女生无助、尖声尖叫的样子,我们特别来劲与开心。时不时会像犯病一样,玩一下这个摇船游戏。

4

不全是不着调,我们小朋友也会搏击风浪、奋勇前行。

梅雨季节,阴风怒号,大雨倾盆,浊浪排空。几乎一夜之间,河里就涨起大水。早上爬起来一看,有洪水了,过渡上学成问题。俗话说,洪水猛兽,洪水猛兽,洪水就是猛兽,要降伏它可不那么容易。

这时,船工的经验起了作用。老船工摸着下巴,看看水势,沉吟良饷,说,干!但是你们要听我的。于是,他指挥大家把船拉到上游几百米处,具体距离根据洪水大小而定。

然后开船,挑选年轻力壮的人摇这时,渡船驶向对岸仅靠这枝桨,所以大家摇桨一刻也不能停。有时大人不够、我们来凑。众人划桨开大船。船斜斜地朝对岸冲去。

其实,船到河中间时,看到汹涌的洪水,还是有点心惊肉跳的。现在想想,这真是冒险啊!就靠一枝木桨为船提供动力,万一桨断了,那可怎么办?那船就没有一丁点动力了。而这是洪水呀,要是船被卷走,很快撞到礁石四分五裂;人,几乎没有逃生的希望。

虽然每次,船最后都顺利靠岸了,但是现在想来,感觉真有点后怕。

每年梅雨季节要持续一个多月,洪水则时大时小,每年都要强渡洪水好几次。当然,当洪水更大时,我们会绕道5公里,从秋口大坝上游另一个渡船过河。有时,学校干脆停课。

幸好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没有洪水。

5

河对面的渡船头以前有一排岭。岭上早年有一颗大樟树,故,沙城李人称自己是大樟树底下的人

这排岭大约20多步台阶,上面的台阶是青石板做的;下面的台阶是河边天热的岩石,稍加雕琢而成。最下面一步(岩石)台阶又宽又大,旁边就是一个深水凹处,群众还是相当智慧的,知道选择这里作为渡船停靠处。

岭中间位置旁边,长有一颗无名大树,树下冒出一股泉水,形成一个冷水窠。南来北往的人,累了,在树荫下,喝点冷水,神清气爽,再歇一歇,恢复体力继续赶路。这个地方滋养了无数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然岭的下半部分比较陡,也许是熟能生巧,我们挑担或挑柴下岭,不能说如履平地,倒也健步如飞,轻松跨上渡船。而且顺势而为,大家均学会了在岭上、船上独特的捎坦歇气方式。

6

上面说梅雨季节,即洪水期,过渡比较危险。实则上,枯水期更长,每年7-8月份副热带高压和冬天都是枯水期。

这种情况下,河这边的水浅了,渡船经常搁浅,不能靠这边渡船头。此时,往浅水里堆起大的鹅卵石,供大家顺利通过这段浅水区。如果水枯得严重,没办法,只能赤脚淌水了。

夏天淌水无所谓,冬天水冷。因此小时候,枯水期和家人过渡时,父亲背我的情景尚历历在目。

既然过渡要淌水,不如直接走水路。因此枯水期,村人过河挖山、讨柴常从下游溪沙洲过河。去秋口镇,常从上游下街溪沙洲过河。

小时候在秋口看完露天电影,回来时也会分流,一部分人从秋口下街大樟树底那过河,一部分人从油榨那过河,还有一部分人过渡。整个溪畔人声鼎沸。

7

社会总在发展的,好多东西不得不逝去。初中毕业时,秋口镇屹立起一座大桥横跨大河东西两岸,同时,河道两座木桥被拆除,代之以水泥桥。

沙城李与林场去秋口以及更大更远的地方,主干道发生巨大变化,渡船开始失去它的重要性,人们渐渐很少提及,直至慢慢淡忘。

现在,村里90后的只能从长辈们只言片语中寻摸到一点有关沙城李渡船的信息与传闻。而现实中的渡船则只能在3里之外的李坑景区的溪中看到。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5年,一独眼老人在四川看病,惊动彭德怀:你受苦了,收下这30元
缅怀千年古镇——渝.云阳云安镇(作者全心全意)
大渡河畔英雄多
大宁河买船记
【运河原创】八浅渡船/何平
徐名发:父亲教我撑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