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视░旧时光

南山有乔松

山有南木  南有乔松

不见子都  乃见狂徒

电视旧时光

在物质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对精神的追求一片荒芜。在这片荒原上,必须种上点啥精神食粮。这时,美味的电影来了,但这不过是节日的点心。

有没有一种精神主食让人每天甘之如饴呢?对,是每天,不是偶尔,有吗?有!电视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了。它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却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冲击。

1

名噪一时的电影的对手---电视来了,虽然开始还很弱小,但是生机勃勃!

文革结束以后到80年代初,黑白电视机来到了各地政府和国营单位。

最早的121417英寸黑白电视机,要2000-3000元,巨款呐!那时候2000元,比现在20万还多。不但贵,还数量有限,所以个人嘛,暂时就不要想拥有了。

沙城李沾了邻村---秋口国营林场(以下简称林场)的光,我们有幸在80年代初就看到了电视,而且是17英寸当时最大的。这是个开天辟地的大事!

林场沙城李村连村,外人看不出来是两个村。这个跟我们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说是相邻、其实互连互通,外人还以为是一个大学叻。沙城李看林场,林场看沙城李,560年来,都是五味杂陈,很有意思。

林场拥有这个黑白电视机具体是哪一年,忘了,应该在我上小学1-2年级时候吧。反正那时我基本可以看懂电视剧情了。不像以前看露天电影,太小,根本看不懂电影剧情,只晓得打闹。

为了存放电视,那个时代的木匠专门出品了电视柜,与电视配套使用,聪明。

这个电视机太宝贵了,平时交给汪小明家老人保管。晚饭后,他从房间里弄出来,挂好天线,在大家焦急等待中开始放电视。

那时的电视节目大概从晚上6-7点开始,一般不超过12点节目就全部结束了。散场后,这位老人家又把电视搬进他的房间,存放好,很爱惜!兢兢业业,天天如此。

因为观众太多,只要是天晴,都在林场那幢两层的办公楼外面广场上放电视。如果落雨,才不得不移进一楼中间大门里边那片空地,也曾在二楼一间办公室里放过一阵时间。

论放电视技术,这位老人家第一。只要别人放不出来或者放不清楚了,喊他,他一拨弄,立马清楚了,很神奇!屡试不爽,不服不行!

2

电视刚刚来时,跟放露天电影是一样的盛况,万人空巷!

人们争相一睹这个小小铁盒子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可以放出和电影一样的声音与画面。第一次看到电视后,都啧啧称奇。

那段时间,人们像过节一样,每天吃完晚饭后、就搬着凳子、呼朋唤友去看电视,甚至有人从中饭以后就开始搬凳子去占位置。到了晚上,大家边看边聊,笑声不断,煞是热闹!

电视跟电影不一样,电影半个月或一个月才放一次,而电视是天天晚上都有滴,过瘾!因此,人们每天聊天的话题都离不开电视。

如果有人问你:昨晚那个什么电视看了没有。你回答:看了。然后对方就会眉飞色舞地说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

如果你回答:没看。哼哼,糟糕,会被人投来惊讶轻视的目光。好像不看电视就是跟不上时代了,跟不上流行趋势了。

那时,电视结束前都有节目预告。大家都是看完预告、电视出现雪花点、全部结束了才依依不舍回家。回去路上,大家又七嘴八舌地对预告中第二天的节目进行猜测与想象。

乐趣无穷尽也!

其实乐趣还是有穷尽的。随着新鲜劲一过,加上早期节目真的不好看,看电视从开始的熙熙囔囔很快变成稀稀拉拉。

刚开始的节目,我印象中动物世界比较多,一个外国人躲在某个地方,拍摄非洲草原上猎豹捕捉羚羊,节目是没有翻译过来的英语。其他还有什么节目我没印象了,反正都不招大家喜欢。

电视要冷清了?不会的,社会主义建设又掀新高潮!

3

一部日本引进的现在觉得很烂、当时觉得好看的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重新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尤其忽悠住了当时的中国少年与青少年。我也在被忽悠之列。

比如小鹿纯子的什么晴空霹雳,双重晴空霹雳,幻影旋风,优加的什么高烧发球,流星火球,拦住晴空霹雳…这都什么呀,小日本给排球招式取的名字如此漫画、快餐、没有水平。

这,绝不如我们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比如金庸之辈给中国确立了那么立体深厚的武侠世界,这个武林中连招式和名号都取得那么有内涵、有味、有功力。

故,谨防小日本漫画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和毒害。

《排球女将》旋风刚过,接着是日本电视连续剧《血凝》。人们的心被剧中幸子的命运牵引着,不知不觉追剧。

日本电视连续剧那种扣人心弦的情节安排一直很成功,从那时的《血凝》到后来的《东京爱情故事》。这个我们是要学习的。

可,有和我一样的吗?当时大家关注的剧情,可我当时特别想不通的是《血凝》中的乱伦和奸情。

幸子和光夫恋爱了,最后居然爆出他们是兄妹,同母异父,幸子她妈和光夫他爹竟然有一腿,他们的恋爱因此也变成了乱伦。带家庭伦理的剧情片。

不知面对这种剧情,当时非常传统保守、还没有改革开放、恋爱中一起走路男女都离几步远的人们是怎么想的。反正我是非常非常的震惊,感觉不可思议,不能接受,一切乱来!

现在,出轨与乱伦已经见怪不怪了,正因为这样,也不知跟以前比,现在(的精神与道德)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4

小日本的东西,靡靡的,绝对没有我们中华民族爱国骨气、自强奋斗、决心勇气那么大气磅礴。所以随着《霍元甲》《陈真》《霍东阁》《再向虎山行》连续播映,电视掀起了第一波高潮。

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听到那熟悉的旋律,看到那熟悉的歌词,我们还是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万里长城永不倒》

“……哪个愿臣虏自认?!……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

《大号是中华》

“孩子,这是你的家!……大号是中华……祖先鲜血干砖瓦上……黄炎传万代,为家邦,为了你血中那份特质,世代留下!……谁敢进住你的家,孩子赶走他!……不计他鼠摸狗盗,要似你祖先,尽一心,为了这国土,把鲜血洒!”

经典就是经典,无法替代!

读小学时,崎岖里的少年、一颗赤子之心、满腔的热忱被这些电视剧点燃。

而点燃人们爱国热情与民族气节的偏偏不是华夏正统自居的中国大陆,而是还没有回归、处于英联邦管辖下的香港。讽刺?!

从这第一波电视高潮以后,电视就以不可阻挡之势前进着。

5

很长时间里,只有这一个电视,沙城李必须去林场看电视。小小少年郎,看完电视(害怕)走夜路(回家)的烦恼一直伴随着我。

电视刚刚来的时候,不存在这个问题。那时,电视稀罕啊,全员观看,而且大家动作整齐划一,吃完晚饭去看电视,看完电视回家,一路都是同伴,不害怕。

后来,除了著名电视连续剧每周两集的时间外,平时有看电视的,有不看的,有看会就走的,有看完的。这下,经常一个人回家,那,问题来了。

什么问题呢?林场与沙城李之间通常有四条相通的路,其中村中间那条路(痴旭尚尚家之间那条路)走的人最多,而回我家要经过另外三条路中一条草丛最多、最荒芜的路,经常看到有人说在那吓了、烧香烧纸。走这样的夜路,对于一个少年来说,应该是一种挑战!

村里同走这条路的人家不多;父母新鲜了一周后也不怎么去看电视了;姐姐们又不想带我;所以,我一般跟随大哥去。即使这样,因为爱好有差异,他想看、我想回家,我想看、他想回家,所以经常还得自己一个人回家。

一个人走这段夜路是真害怕呀。一边走一边嘴里哈哈嚯哈地喊着、手同时打着拳,给自己壮胆,一溜小跑,风一吹路边草丛,莎莎响,吓得胆战心惊……搞得我每次去看电视,都习惯性先看看有没有回家同路的人。

还有几次,看电视时在旁边绿化带睡着了,痴痴地睡得电视结束、人走光了还没有醒。最后,一个人一口气跑回家,一路不敢看路边,更不敢停。扎心啊!

6

后来,上初中了,《万水千山总是情》《一剪梅》来了,但是《上海滩》才是第二波电视高潮的代表作。更早的经典更有情怀。

后来的所谓的高收视率的《还珠格格》,那是什么呀?肤浅、快餐、瞎打闹、没内涵、没演技…从此开启了低俗剧却占流量的历史,一发不可收拾到今天。

初中时,我求学的秋口中学农科所上林场相隔。上林场拥有唯一一部17英寸彩色电视机,附近的人都涌去那里看电视。

秋中学生居然也逃课(晚自习课)去上林场看《上海滩》,热情盖过天,风雨无阻。老师后来也来抓这事。如果你是同期的秋中学生,一定记得这件事。

一切皆因《上海滩》太风靡了!放电视那间屋里人挤人,人堆人。我只凑过一次热闹,抢不过高大的人,就再也不去了。

这段时期,中国电视界还有一件大事---春晚开播了。

虽然现在春晚已成为鸡肋,但是当年它曾经给精神贫乏的人们带去了不少欢歌笑语,人们通常提前半年就开始谈论它。

春晚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是一代又一代人永不磨灭的印记。

7

迈入高中,随着《射雕英雄传》的放映,掀起了第三次电视高潮,而且这次来势很凶。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视机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家庭已经购买较大的2427英寸的电视机了,并且从黑白迅速转向彩色。

随着电视的逐渐深入人心,它的孪生兄弟---录像开始登上舞台并迅速扩散开。《射雕英雄传》就是在上河看的录像,每夜7集连放,很过瘾!无奈要下县读书,只看了一夜。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是暑假在村里三子哩家看的,是白天放映。吃了午饭看,看完出去做事,刚刚好。

电视连续剧《海灯法师》是暑假里在村里钦哩家和新树胖哩家看的,是晚上放映。

婺源二中读高二时,晚上逃课(晚自习课)去校门口旁边小卖铺里看电视连续剧《上海大风暴》。曾经被俞保将校长抓住批评。

高一到高三,魂牵梦绕于婺源县几个录像厅,沉迷于录像虚拟超爽世界中。于是,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学霸掉到学渣。

高三复读时,毅然戒掉录像,奋起直追,又从学渣逆袭成学霸,一举在92年高考中夺得文科第一名!

关于这部分内容可以点击后面书名号中蓝字题目《婺源二中复读 上》《婺源二中复读 下》《婺源二中高考》《高考攻略》直接阅读。

8

露天电影、电影院、电视、录像、DVD、电脑、智能手机,它们的发展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70-80年,露天电影横冲直撞。

80-85年,电影院黄金红火期;电视开始兴起。

85-95年,电影-电视-录像并驾齐驱。露天电影经常作为生日礼物在各村放映,电影院在走下坡路,电视与录像兴起并达到高峰。

95-05年,电视与DVD兴旺;电脑开始兴起。

05-11年,电脑家庭化,PC机横行霸道;网络开始兴起。

12-今,各种渠道多元并存,其中网络与智能手机风头最兴。

录像、DVD、液晶电视、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等,它们离我们并不久远。反而早期的(露天)电影更能勾起我们这代人的回忆。

关于这部分内容可以点击后面书名号中蓝字题目《电影旧时光》直接阅读。

PS:当我窝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或躺在床上拨弄着手机时,会时不时地回忆起露天电影和黑白电视机那些难忘的岁月。真是时光不经留、岁月催人老呀。

END

作者简介  作品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十二部电视连续剧
看电影
2022年“日常”5月合集‖露天电影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
怀念露天电影
数码老照片:看到一组几十年前乡村地区露天看电视📺看电影🎥的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