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担水

担水

/沙城李松叻

1

最近重温了电影《老井》,那是一个西北极其缺水的黄土高原小山村,生活用水靠30里外一个浅浅的小得不能再小的浑水溏。人们每天天不亮就要动身去挑水,到了还要排队,水只能半瓢半瓢慢慢地舀。挑一次水,可怜的那点水,一个来回半天就过去了。

在那里,水啊,令人魂牵梦绕又伤透心的水啊!

山村里祖祖辈辈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口井。

于是,自从立村以来,无数人投身打井事业,炸药、倒塌,令人死伤无数,为此献生的人被写进了村志,立碑纪念。男主父亲也为此献出了生命。但是,从来就一无所获。看着那么多打得很深而不出水的井,全村人陷入了绝望。

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男主回村,子承父业,打井。几次拼搏,依然无果。一个偶然的机会,男主被送去学习(地质),尔后回村做最后一搏。没资金,全村人倾尽所有(鸡蛋、牛羊、土特产等),最后终于打成了有史以来第一口有水的井。

苍凉辽阔的大西北,我一直没有去过,只是从语文课本和地理书上知道那里缺水。对生在水乡的我来说,西北(有些地方)如此缺水(影片根据真实改编),还是让我很震撼。有时我想,要是我生活在那里会怎么办?真是不敢想。

单程30多里,来回60-70里,我脑中在想象这个距离概念。读高中时,我曾多次走路去县城上学,单程25里,空手走路也会累。而电影里挑一次水比我家到县城还要远,实在不容易!

这个电影,激起了我对家乡井和挑水的回忆。关于井,有兴趣的可以点击蓝字「家乡的井」直接跳转阅读。家乡称挑水为“担水”,故,下文全部用担水

2

造了新屋(以前的新屋就是家乡现在那幢老屋),很快就迎来了我的十周岁生日。这一年,正好是大哥的20周岁生日,家里给我们两人做了一身新衣裳。这是我第一次有一通新衣裳(以前有也只是单件),板正啊!

十岁一过,马上不一样了。自己感觉应该帮家里干点活了,家里也开始正式派活了。其中,母亲就试着让我去担水。

好,担水。可是烦恼来了。我的父亲个不大,置办的物件却喜欢大一号的。比如担水的水桶见下图1,我家就是大号的,几乎是村里最大的了。比如我住校求学用的箱子,也比同学大好多,几乎是全校最大的箱子。比如篮子,我家水竹寮洋盘篮(方言)均是比别人家大一号。

图1

家里的水桶,要是满的,一桶水得有60-70斤重。一担水120斤以上,可以把我压倒。我刚刚开始挑水时,只能挑得起林场水井打水那个铁桶见下图2那样的一担水。那怎么办?那就先担半桶水。

图2

半桶水,半桶水,“半桶水”的说法,也许就是这么来的。

望着家里的大水桶生畏,因此我非常羡慕拥有小水桶的人家。小水桶,担水老少皆宜。

那时,农民的水桶都是木桶,找桶匠打的;而干部和工人阶级则是买圆形铁桶见下图3)来当水桶。当时的农民没钱,拥有国家饭碗的上班拿工资,有钱。

图3

3

很小的时候,每当哥哥姐姐们担水时,我非要学大人模样来担水。哥哥姐姐熬不过,就把一副空桶给我担。由于人太小(初二时我才146cm,而儿子现在六年级就已经170cm,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而水桶高,担钩见下图4)又长,我根本就身高不够担。

图4

玩不了我就耍无聊,于是哥哥姐姐就把担钩调到最短。于是我齐齐胡(方言)勉强担起来,一钟一怯(方言)地走几步路。算过瘾了,其实就是满足好奇心而已。

学来学样(方言),担水的启蒙。

后来逐渐长大一点,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在林场水井边玩,看见有用铁桶担水的,铁水桶比木水桶矮小一些,小朋友就互相比,比谁能挑起那担水。这种情况下谁能落后?落后是熊包!

于是,一个个都来试担。有轻松就担起的,比如小时候玩伴、大我1岁、以力气大出名的李树根;有刚刚好担起的;有担得一钟一怯,水洒了一地的。最糟糕的是比我小还不服气的,偏要凑热闹,结果水哗嚓哗嚓洒去了半桶。

经常干这样的事,小朋友们都有担水的冲动与欲望。

这时,铁桶主人急了,喊:伊拉伯细举(方言),白白里,害得我又要重新”大家一哄而散。

以前的井上都装有一个辘轳见下图5),取水过程是先把空桶摇下去,灌满水,再把灌了水的桶摇上来,故叫摇水

几番试过后,正式担水了。

图5

4

小孩担水,真是步步惊心,很不容易。

第一步,装水问题多多。下河道见下图6)担水,水坝上方便水桶装水的地方并不多,一旦这里被洗衣服的妇女占了,装水就不好欠(方言)了。

图6

如果夏天遇到有人游泳,搅动了浑水,找干净水源又是一个问题。如果枯水期,水位下降,装水的地方几乎损失殆尽。一拉头疼的问题。

第二步,上岭难。即使把担钩调到最短,人小而矮,担起来,水桶离地面只有10-20cm。平路还算没问题,要是上岭呢?严峻的考验。

只能横着走,遇到行人,纵过来,让路。这时,前面的水桶就碰到前面高高的台阶(青石板),叮咚叮咚,水桶要被碰裂。

如果遇到同样挑担的人从对面来,让路,护桶,是更大的考验。如果遇到大水牛从对面来,将是巨大的考验。

第三步,过门枕(即门槛)难。大门门枕,一般是石质的,宽,还好不算高。先把前面的水桶翘过去,在跨过门枕时,再把后面的水桶翘进来。问题就出在这里,后桶很容易打到脚后跟,匹嘭一下,钻心的痛!

过大门门枕还不算难,最难的是过桌卧背(方言)那个高门枕。如果母亲在家,有她帮忙担过去还好。如果家里没人,那就惨了,只能捎下担子,把水桶一只一只抱过去。硬过,不行。

由此我想,小孩担个水困难,大人挑担也不容易。婺源山区,高高低低的,担谷嗨地一声跨上田埂,不容易。而在更偏僻的山里,经常挑担上山、下山,更难!有些地方路都没有,临时挖路。山高势陡,担子打了脚,经常的事。

哎,山里的孩子,干点活,容易吗?!山区的农民,讨生活,容易吗?!

第四步,倒水费力。人比水缸高不了多少,双手托起水桶,倾倒,往往使尽了吃奶的力气。

一不小心,水桶在缸沿打滑,水哗啦一下洒到裤子、鞋子上。夏天还好,如果是冬天呢,冷不说,关键是那个年代没有几件衣服与鞋子来换。

5

下河担水,如此不便,于是,我通常去前边井担水。

这样,就不用爬岭,不用过大门门枕和高难度的桌卧背高门枕了,只需经过后门那个小门枕。但路远,半桶水半桶水地担,来来回回多次才能把水缸担满,费时费力。

有个比河道近的地方,就是林场的水井。这是一口大型深井,井上安装了一个木辘轳,用粗棕绳缠绕了一圈又一圈,末梢绑着个铁桶。

问题来了,作为小朋友的我,暂时还摇不起那一铁桶水,所以尽管这里的水甘甜,是夏天的冷饮,但也只能望井兴叹了。等到长大一点,使使劲,才能摇起水来。

担水也有“淡旺季”,一大早和傍晚人最多。所以我就错开这个时间,选在中午大家午休时去这担水。不过,不是我一个人这样想。

当我在摇水,有人在我屁股后面等时,我就紧张了。因为人小力气小,摇水慢慢哒。燥热的天气让后面等待的大人脾气也躁躁的,嘴里一个劲嘟噜我慢,却不来帮忙。搞得我更紧张,更紧张则更慢

但是,担水所有的烦恼和愁绪,很快就在满满一缸水的成就感中消失。

时不时,也会得到母亲的夸奖,这比什么都受用。这时,抹一把额头的汗水,所有的艰难困苦与委屈瞬间随风飘逝。

6

从半桶水,到多一点,多一点,再多一点…最后满桶。

从水井吃力摇水,到轻松一点,轻松一点,再轻松一点…最后单手摇,足矣。

从战战兢兢过大门门枕,到自然一点,自然一点,再自然一点…最后轻松而过。

从上岭小心谨慎,到放松一点,放松一点,再放松一点…最后如履平地。

从河道装水不知所措,然后找方法,摸门路…到最后能用担钩勾住水桶甩出去,装满水,拖过来,弄上岸,一气呵成。

最后一道难关,桌卧背高门枕。从难以逾越,双手抱过,到试试,再试试…最后轻轻一翘,前桶、后桶听话式地鱼贯而过。

终于,上林场,下河道,到前边井,无论到哪里去担水,随心所欲,疾步如飞。心情就如出笼的小鸟,欢欣雀跃,又犹如鱼游大海,鹰击长空,自由自在。爽!

7

事情往往是这样,当你不能掌控某件事时,机会反而多;当你能熟练驾驭这件事时,机会偏偏少了。

小时候担水机会多,但担水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不行当(方言);当能轻松自如担水时,我却住校读书去了,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而且每次回家只有一天。

而且一种新式武器逐渐出现在农村,淘汰担水。沙城李第一个压水机见下图7)是国哩家先安装。压一压,水哗哗来,洗衣服洗菜,吃喝用…方便极了。

图7

当然,后来还有更方便的装备。水龙头一开,水哗啦啦就来。而且自来水直接装到厨房与卫生间。以前的农民哪里想过,有朝一日可以和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万万没想到。

现在在我村,担水已经成为历史。担水,有趣的往事,值得回味的岁月。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迟贺:一根扁担半桶水
远去的担杖
冷月||难忘那口古井
雷州方言52: 半桶水才漾
下乡:寒冬打水的日子
祁阳人祁阳事之 县政府旁的那口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