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年记忆:秋口供销社

 秋口供销社

/南山乔松

01

现在商店到处都是,大都市还有众多的24小时便利店,即使在偏远的山区,每个村庄里都有小店。

但是小时候不是这样的。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质极度匮乏,都掌握在国家手里;根本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都是统一调配给各个地方。

因此,农村里自然没有商店。有店你卖什么呢!你拿不到货。

因此,只有国单位你才能拿到调配来的那点物质,它们才可以开店卖货。比如供销社

那时,供销社里贴着八个大字“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其实保障不了。

首先是你没有钱。工人有工资,农民没有钱!于是,上班拿工资的工人多么令人羡慕啊!农民想方设法嫁工人。

然后是即使你有钱,有时你也买不到东西。物质太少,要定购定销、限销限购,于是买东西要用粮票

小时候,买东西都要去镇上的供销社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村庄离镇有20-30里,而且在山区,那时又没有车,去哪里都靠一双脚走路,去趟镇上都要一天,仅仅是为了买点日常生活用品。很不方便!

幸好,我们沙城李秋口镇很近,只有3里,说说话就到了秋口供销社。现在想想,相对于山区的人们来说,我们已经很便利了。

况且,我们邻村(国营)秋口林场还有一个小店,很便利。 

02

林场小店里虽然卖的东西不多,应付日常生活还是可以的。

有练习簿、铅笔、橡皮、水果糖、白糖、红糖、挂面、牙膏、牙刷、毛巾、网袋、钥匙圈、洋瓷罐等;米和油是生产队里分的;没有醋,我们从小不吃醋。

有酱油,散装的,放在一个缸里。小时候,父母经常让我们小孩去打酱油。汪樟福或者俞列英在玻璃瓶上放个塑料漏斗,用一个半斤的小竹筒打两次,就是一斤。

所以现在形容小孩长大了,说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是很恰如其分的。

酱油打好,交了钱,他们算盘子一打,才找钱。那时用的是算盘,学校里还教珠算。当时根本不知道计算器、电子秤是什么东西。 

早年,1分钱可以买两个硬水果糖,后来有了软糖,才1分一个。1分钱还可以买5根牛皮筋。

虽然那时物价低,但是挣钱也很难。当时最大的面值是一元大钞。有一次回家时,我在沙路上拣到一元巨款!感觉真是天上掉下来了馅饼。

林场小店,货物品种很少,同样品种花色也少,遇到结婚买被面、热水瓶、脸盆;遇到办喜事买盘、碟、罐、缸;遇到做新屋买洋钉、电线、闸刀;遇到过年要买布做衣裳等,那就要去秋口供销社了。

03

每次去秋口供销社,父亲通常一如既往地戴上他那标志性的斗笠,而母亲则一如既往地戴上她的花头巾 

跟现在大多数夫妇一样,父亲上秋口街,快去快回,去了买东西,买了就走。他更喜欢的是去秋口农机厂看看他的好朋友应家求,或者与熟人抄天。

而母亲上街不一样,她东逛逛,西走走,东看看,西摸摸,嘴里一个劲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时而脱口而出:“这东西真好!”“真好看!”

然而,她在街上转了半天,在秋口供销社来来回回走了几趟,最后也没有买什么东西。

没有钱呐!

最后还是用1分钱买5根林场小店也可以买到的牛皮筋。如果有我和小妹跟随,她则花1分钱买两个糖,一人一个。这也是林场小店可以买到的。

而我们已经很满足了,一颗糖能够含很长时间,吃得津津有味。

秋口供销社南边是农用物质,父亲去得多;中间是热水瓶布区,和母亲一起去得多。

而我自己则去北边多,那里有文具和爆竹。   

04

小时候,我们同村的几个小朋友经常去秋口农机厂拾铜,然后拿到秋口物资回收站去卖,然后到秋口供销社买爆竹打。

奢侈的时候,除了买串1角3分的爆竹和1分钱的洋火外,还会买包经济烟。而柜台里静静躺着当时最高档的2角一包的大前门香烟。

这串爆竹就能让我们从秋口一路打到家。这已经是我们小时候由衷的快乐了!那时的我们很容易满足。 

后来,要学毛笔字了,得来秋口供销社买毛笔、墨汁和专用的本子。这个林场店里没有。

再后来,到秋口中心小学上四、五年级了,不能用铅笔而必须用水笔了,则由来秋口供销社买钢笔和墨水。

记得清楚的,墨水是英雄203蓝黑墨水,202淡了。刚开始,黑墨水还没有出来。

而钢笔呢,柜台里静静躺着最高级的英雄牌钢笔,但是买不起。 

上了初中,才出现双色圆珠笔。上了高中,才出现黑墨水。

钢笔经常坏了,不是笔尖不好使了,就是吸不上墨水了,因此经常弄的嘴里、手上、桌凳上、衣服上全是墨水渍。真是烦死人!

尤其考试时钢笔不好使了,那可真急人哪!

从小,就羡慕在某某单位工作的人。小学时,对父母在秋口供销社工作的人也很羡慕。 

05

上了初中(即秋口中学)后,买文具的地方都在农科所多,秋口供销社就不怎么关注了。

上了高中(即婺源二中)后,县城里东西琳琅满目,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逐渐不怎么去秋口供销社了。

现在,秋口供销社那幢两层的楼依然屹立在秋口街上。但世易时移,一切都在变化着。

原来,秋口街中心是乡政府与秋口农机厂之间那段,秋口供销社在其中;自从秋口大桥开通后,秋口街中心就转移到大桥桥头了,秋口供销社反而有点偏了。

可以肯定的是,彩照在1990年左右才出现,而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已经很深入了,商品已经很丰富了。

反而是70、80年代关于供销社的黑白照片,才是那时生活的写照,才更值得回忆与回味。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选笔和墨水
四十多年前供销社卖过的49个生活日用品,全都认识的都已经老了
四十年前供销社卖过35种生活日用品,有的已成古董,你家还在用吗
史口老街记忆
钢笔淡彩,日式小店,这画法很淡雅
日系小店钢笔淡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