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者的驿站4
秋季养生大汇
根据中医理论,24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生重点,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的开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又该有选择地摄取哪些食品来保养自己呢?

秋季养生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

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

祖国医学在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秋季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阳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时说,秋季养生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除此之外,秋季凉爽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养生专家在多年的临床诊疗中发现,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分析原因和天气变冷、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有关,因为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易于形成血栓。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放心医苑网建议大家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调养起居

调养从清晨开始。秋季气候干燥,但清晨却多是天高气爽,空气清新,是一日当中最为舒适的时候。早睡早起是好习惯,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此外,据有关专家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此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而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秋季的适当早起,可缩短或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秋季昼热夜凉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为了提高人体在冬天的御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人们,应特别进行秋季锻炼,以保证机体顺利地从夏热与秋凉“接轨”,以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秋令时节,若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健康人不可顿添厚衣,宜稍穿薄衣,稍带寒冷,民间有“春捂秋冻”即是此意,适当地“冻冻”,有利于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调节饮食

“民以食为天”,饮食调理对身体的保健功效同样不可忽视。遵循季节变换的规律,科学进食,由内而外地调养,这就是“食疗”的功效。皮肤与口角干燥、口舌生疮、咳嗽、毛发脱落等现象,这些现象常被称为“秋燥”现象。当出现此种状况时,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的补品或药粥。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润肺生津,养阴清燥。时刻多补充水分及水溶性维生素B和C,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不要过量吃瓜果,因为容易损伤脾胃;少用葱、姜、蒜、韭菜、辣椒等的温燥热性食物,以防燥热内郁。

饮食除以酸、润为主之外,还须提醒的是,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的食欲普遍增强,加上秋收时候食物品种丰富,贪食的人们千万记得要管住你的馋嘴,以免伤及肠胃。

*调气养生

秋冬季寒风萧瑟,多少使人触景生情,尤其年老之人,垂暮之感使得情绪低落。忧郁、烦躁的情绪变化会对身体的健康产生不少的影响。摆脱气候带来的情绪变换,应该调整好自身的精神状态,振作精神,调整状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调护运动

金秋时节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运动量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剧烈。如郊游登山是一项适宜秋季的锻炼项目,不仅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也使得人的肺活量及心脏的收缩力增大。对于久居闹市的人们来说,新鲜的空气,身体的运动,外加愉悦的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其它参考资料
    金秋季节,秋高气爽,这时的气温也冷暖适中,人体经过暑热的消耗后,渐渐趋于生理平衡,人体各系统生理相应发生变化,出汗减少了,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的代谢也恢复了相对的平衡;消化功能基本恢复常态;心血管负担减轻,人体能量代谢达到基本稳定的状态,因而,机体到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恢复阶段。但是,秋季来临,阳气日退,阴寒日升,气候逐渐转凉。入秋以后,雨水稀少,天气干燥,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之元气。秋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以致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干咳少痰、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现象,此即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
秋季由于气温多变,秋燥、秋乏、秋寒等气候变化的影响,引起了人体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为增强人体调节机能,适应多变的气候,在饮食上应采取应变措施,以预防上述各种疾病的发生。
秋季饮食营养原则 中医认为, 燥为秋季的主气. 称为 “秋燥”。 其气清肃, 其性干燥。
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谓“燥胜则干”,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破裂等症。秋季饮食究竟应怎样养生呢? 
    * 防燥养阴秋季饮食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准绳。古代最著名的营养专著《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事实证明,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 少辛增酸即少吃一些辛辣的食品,如葱、姜、蒜、辣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广柑、山楂、新鲜蔬菜等。因为肺主辛味,肝主酸味,以防肺气太过,损伤了肝脾功能。 
    * 经常食粥年老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的方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生地汁粥、麻仁栗子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 适时进补

根据秋季的特点,除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制剂外,还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川贝、胖大海等。原则是宜滋润,忌耗散。平素为阴虚体质的人,秋天更要注意养阴,可用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秋季饮食佳品 秋季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季的美食不仅味道可口,而且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秋季为燥气之令,燥伤津液,人们会感到咽干鼻燥、皮肤干涩、口渴欲饮。故秋季的饮食,应以滋润为宜,忌食过咸以及辛辣油炸之物,少嗑瓜子,饮酒不可贪杯,以防助燥伤津。

以下是一些秋季饮食的佳品:
    * 柿子
    秋令佳品,首推柿子。古代医书有云,柿子能补“虚劳”,就是说它有补益作用。凡感受到秋燥之“邪气”者,会出现咽喉疼痛、口舌糜烂,甚至干咳;过去有肺病的人,有时也会咯血。对于这些情况,柿子都有很好的保健、治疗作用。它能润肺、止渴,在缺碘地区,常流行地方性甲状腺肿,多吃也非常有益。柿子的果蒂,叫做柿蒂,既具有安胎作用,又可止呃逆。有的人吃了食物后容易呃逆,用柿蒂煎水喝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柿子的外面,长有一层白霜,称之为柿霜,如能收集起来,也可用来治疗咽喉痛和口内生疮,即便是食品店中买的柿饼也不失为治疗咯血的辅助食物。当然,像任何其他食物一样,吃太多的柿子也不好。特别是身体虚弱、怕冷、经常腹泻、消化不良或咳痰甚多者应不吃或少吃柿子。至于民间传说的“柿子不能与蟹同吃”,今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因此吃柿子的时候,就不要同时吃蟹。 
    * 红菱
    嫩嫩的红菱十分爽口,能清热止渴。出去秋游时,买一些生的红菱吃,可以解除口渴、消除疲劳。不过,生吃的时候要注意洗净,因为红菱的的外皮上可能附有寄生虫。将红菱煮熟后食用,中医认为有“益气健脾”的作用,对消化系统颇有好处。近年还发现红菱有一定抗癌作用。红菱还可以作为粮食,只是吃多了容易腹胀。吃剩下来的菱壳不要扔掉,而应收集起来,晒干后可以作药用。菱壳煎汤,能治疗一般性的腹泻、痔疮和脱肛等。 
    * 百合
    百合是秋季特有的食物。中医认为,百合能补益心肺,有肺虚咳嗽、干咳无痰,或者因秋燥而感冒咳嗽者,都宜吃百合。晚上容易失眠、心神不宁时,也可以吃百合。百合中营养成分很丰富,有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其中胡萝卜素对防癌也有一定作用。吃百合的方法很多:可以当菜肴吃,如荠菜炒百合,先将荠菜切成末,与百合瓣共炒,称得上是美味佳肴,特别适宜于肺病患者食用;也可煮粥吃,如百合与糯米制成百合粥,放上一点糖,不仅可口,而且安神,有助于睡眠;还可以用百合、莲子和红枣共煮成羹,当点心吃,也可补益安神。 
    * 白果
    白果一般在秋季采集。生白果含有氰的成分,有毒,所以不能生吃。熟食白果,则大有补益。白果的功效很多,对各种虚证都有补益作用。对肺病久咳、气喘乏力者,有补肺定喘的作用。对体虚、白带多的女子,有补虚止带的作用。对年老力衰、小便清长、夜间尿多者,有补肾缩尿的作用。旧时妇女外出作客,怕时间久而如厕不便者,每次在出门前,服食白果,可免此烦恼。对内脏下垂、子宫脱坠者,多吃白果也有一定益处。白果作为菜肴,先要去掉壳和附在白果肉上的一层薄膜,甜、咸均不失风味。喜吃甜食的,可用白果肉煮汤,稍加糖即成。亦可与栗子、莲心等共制成甜羹。它们制作方便,最宜老年体虚者食用。每日早晚各吃1小碗,内放10粒白果,注意不要多吃,多吃会腹胀。制作咸食,可红烧,滋味甚美。与蹄筋等共煮,亦甚佳妙。平时吃素者,可以用白果、蘑菇、竹笋共炒,或者一起煮汤,味道也相当不错。不过,虽然白果是秋令补益佳品,但消化不良、腹胀,发热者不宜食用。 
    * 粟子
    栗子也是补品。中医认为,栗子可以“健脾”、“补肾”,其吃法很多。作为甜食,可以单独煮汤吃。也可自制栗子粉,加糖和少量奶油、奶酪拌食,有如吃蛋糕的感觉。栗子与白果一同制作,或者再加百合,更是相得益彰。但栗子也不可多吃,否则会引起腹胀。 
    * 桂花
    桂花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桂花除了供观赏之外,也是一种美味。将桂花收集起来,用盐腌一下,再用糖渍起来,贮存待用。以后吃白果、莲子、栗子或粥时,放上一小撮,香味扑鼻,更增食欲。
秋季进补佳品
秋季气温转凉,秋高气爽,正是收获的季节。
人们由炎夏转入凉爽的秋天,常觉得较舒服。但中医理论认为,秋天气候较为干燥,而秋燥易伤及人的肺脏,会出现口干、咽干、唇焦、干咳或气促等症状。秋燥也易于伤阳,导致阴虚。因此秋季进补的原则即为滋阴润燥养肺,可选用下列中药和中成药因症进补: 
    * 沙参
    沙参可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尤其是北沙参滋阴效果较强。可用于肺阴虚引起的干咳、咯血;胃阴虚引起的食欲不振、口干咽燥;发热或高热后伤津口干。入药水煎服,每次10~15克。 
    * 天冬
    天冬,又名天门冬。可养阴清热、润肺补肾。用于阴虚肺燥、口干咽干、干咳少痰、咯血;阴虚低热、午后潮热、遗精盗汗、腰膝酸软。水煎服,每次6~15克。 
    * 石斛
    石斛,味甘、微寒,入胃、肾经。可养阴清热、清胃生津。用于阴虚津亏、腰膝酸软、肾虚和视力减退。本品能促进胃蠕动和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并能降低血压、解热、镇痛。 
    * 山药
    山药是一种平和之品,含有糖、蛋白质、碱、维生素C及多种氨基酸,其中糖蛋白水解后,有滋养作用。通常以淮山药品种为佳。 
    * 哈士蟆油
    蛤士蟆油,属动物性补品,来源于雌性林蛙的输卵管,俗祢田鸡油。味甘、咸、平,入肺、肾经。本品滋阴润肺、补肾益精效果良好,适用于肺结核、咳嗽、吐血、盗汗及妇女产后虚弱等。 
    * 玉竹
    玉竹,味甘、微寒,入肺、胃经。可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养心。用于胃阴虚、萎缩性胃炎;肺阴虚、口渴咽干、咳嗽少痰、肺结核;冠心病、心绞痛等。 
    * 二冬膏
    二冬膏是由天门冬、麦门冬、蜂蜜组成,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功效,适用于肺阴不足、肺结核、久咳干咳、老年久咳少痰、慢性咽喉炎、萎缩性胃炎等。每日2次,每次1食匙。 
    * 茯苓
    茯苓为菌类补剂,含茯苓酸、茯苓糖、麦角醇、蛋白质、卵磷脂和多种矿物质。具有健脾滋养的作用,能改善神经、消化、呼吸等生理功能,还具有抗癌作用。 
    * 石斛夜光丸
    石斛夜光丸由石斛、五味子、肉苁蓉、熟地、麦冬、生地、党参等25味中药组成,有滋阴泻火、疏风明目之功效,主治阳虚火旺、视物模糊等症。每日2次,每次6克口服。 
    * 琼玉膏
    琼玉膏,本品是由生地、茯苓、党参、蜂蜜组成的棕黑色黏稠状的半流质膏剂,有补虚健脾、滋阴养肺的作用。适用于肺虚干喘、气喘久咳、体虚瘦弱、肺结核、咯血、慢性咽喉炎、病后产后体虚。每日2次,每次1食匙。 
    秋季疾病的饮食预防
    为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秋天应多食些新鲜水果和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
    秋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变化无规律,对体弱、有病史的老年人和身体抵抗能力较差的儿童来说,很难适应,会导致旧病复发或感染伤风感冒。对于一些从事特殊行业的中青年人,也会因秋天风大干燥而感到身体不适。总之,秋天是疾病多发的季节,但如能及时防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是能防止疾病发生的。 
    * 消化不良,夜尿过多
    有消化不良,或夜尿过多者,可用山药120克,洗净去皮并切片,加大枣10粒和粳米50克煮成粥,而后加蜂蜜调味,每天早上吃1~2小碗。因为山药味甘,含有脂肪、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故有滋养、强壮、助消化等功效。 
    * 高血压、肢体麻木
    高血压、肢体麻木者,可将生葛根15~20克,另加枣10粒,浸泡后切片去核,加水适量煮汤。每天服两次,每次1~2小碗,连枣同食,可起到治疗此疾病的作用。 
    * 慢性咳嗽、腰腿酸痛、神经衰弱
    有慢性咳嗽、腰腿酸痛等症,或因用脑过度而致神经衰弱者,可将核桃仁1000克捣烂,加蜂蜜1000克调匀,用瓷瓶装好密封,每天吃两次,每次1匙,用温开水送服即可。因为核桃性温,有补脑、补肾、抗疲劳的功效。
    * 失眠、记忆力衰退
    可以用麦芽与面粉制成薄饼或麦芽糊食用。制法如下:用一碗干面粉加两汤匙鲜麦芽(如用干麦芽可减半),加糖制成薄饼或糊状,每天吃一两片薄饼,或一两小碗麦芽糊,均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并有防治失眠和防止记忆力衰退的功效。
    * 秋季饮食禁忌
    在秋季,也应该注意一些饮食的禁忌,以免生病。
    ① 七月勿食生蜜,否则易中毒。蜜蜂采了有毒植物的花,酿成的蜜也是有毒的。我国有地区有大量的有毒植物,如雷公藤、昆明的海棠、南烛花等,来自这些植物的花蜜都含有剧毒的生物碱。而这些植物,大多在七月份开花,所以在七月不要吃生蜜,否则容易中毒,尤其是云南、四川、福建、广西、湖南等地之人。
    ② 七月勿食雁。农历七月雁要孵化幼雏,同“抱窝鸡”一样,其体内雌性激素分泌旺盛,此时的雁也比较瘦,肉也不好吃,吃了易伤人神。
    ③ 八月后可食蟹,其他月份勿食。蟹味虽美,但最好在秋末冬初、下霜后吃。蟹在打霜前有毒,但在霜后即中秋后、重阳节左右,蟹肥食饱满,且无毒,正是吃的时候。
    ④ 八九月勿食姜,伤人神。姜性热、味辛辣、辛主发散。八九两月,正是中秋、晚秋,按内经“秋冬养阴”的说法,此时应食养阴润肺之物以保肺脏,若多食生姜,易生秋燥而致咳嗽,而咳嗽耗气伤神。
    ⑤ 九月勿食犬肉,易伤神。狗肉温热壮阳,而秋冬宜养阴,但阴虚之人不宜多食狗肉,阳虚之人,但食无妨。

红枣---养生保健之妙品

很多人在煲汤时喜欢放几枚红枣当作料,蒸鸡、炖羊肉或兔肉也喜欢加入红枣肉,就连炖补品、浸 药酒也不例外。究竟红枣有何功效? 简述以供参考。

红枣,养生保健之妙品。

红枣性温味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镁及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等,营养十分丰富,民间有“天天吃红枣,一生不显老”之说。

红枣不仅是人们喜爱的果品,也是一味滋补脾胃、养血安神、治病强身的良药。产妇食用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加速机体复原;老年体弱者食用红枣,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尤其是一些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及神经衰弱者,用红枣煮汤代茶,能安心守神,增进食欲。素有茶癖的人,晚间过饮,难免辗转不眠,若每晚以红枣煎汤代茶,可免除失眠之苦。春秋季节,乍寒乍暖,在红枣中加几片桑叶煎汤代茶,可预防伤风感冒;夏令炎热,红枣与荷叶同煮可利气消暑;冬日严寒,红枣汤加生姜红糖,可驱寒暖胃。

红枣是天然的美容食品,还可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循环和抗衰老。此外红枣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功能:

抗过敏:红枣治过敏性紫斑,每天吃三次,每次吃10枚,一般三天见效。近来日本科学家发现红枣中含有大量叫做环磷酸腺苷的物质,它具有扩张血管、抗过敏作用。同时还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的作用。
  治低血压:大枣20枚,母鸡一只,将鸡切成块,大火煸炒,加佐料,煮八成熟时加入大枣焖熟,分次食之。

护肝:每天吃20枚红枣可预防肝炎。对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血清转氨酶活力较高的病人,每晚睡前服红枣花生汤(红枣、花生、冰糖各30克,先煎花生后入红枣、冰糖)一剂,30天为一疗程,能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

抗癌:红枣富含三萜类化合物和二磷酸腺苷。三萜类化合物大都具有抑制癌细胞的功能。所以常食红枣的人很少患癌症。

红枣具有很强的保健功效,经常食用红枣不但可以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养颜美容,下面是红枣的多种吃法。

『当归红枣粥』

当归15克、红枣50克、白糖20克、粳米50克。先将当归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水200克,先煎浓汁100克,去渣取汁,与粳米、红枣和白糖一同加水适量,煮至粥成。每日早晚温热服用,10日为1个疗程。此粥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适用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血虚头痛、眩晕及便秘等症。

『首乌红枣粥』

何首乌粉25克、红枣50克、冰糖15克、粳米50克。先将粳米、红枣一同入锅,熬煮成粥。待粥半熟时加入何首乌粉,边煮边搅匀,至粥粘稠即成,再加入冰糖调味。此粥有补肝肾、益精血、通便、解毒等功效,适用于肝肾两虚、精血不足所致的头昏眼花、失眠健忘、梦遗滑精等症,老年性高血压、血管硬化患者久服可延年益寿。

『红枣参杞膏』

红枣30个、元参30克、乌梅6个、杞子15克,加水4碗煮沸20分钟后加入适量冰糖(也可用红糖),煎至微稠,待稍凉后用容器装之备用。一般每次2汤匙,每日2次。此膏可补中益气、养血补血,更适合于体虚、脾胃弱或手术之后的调养。

『旱莲草红枣汤』

鲜旱莲草50克、红枣20枚。先将旱莲草和红枣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煨汤,熟后去渣,饮汤吃枣。此汤具有滋补肝肾、养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失血性贫血等。

『银杏叶红枣绿豆汤』

鲜银杏叶30克(干品10克)、红枣20克、绿豆60克、白糖适量。将银杏叶洗净切碎后入沙锅,加水100克,用小火煮沸,20分钟后去渣取汁,再将浸泡片刻的红枣和绿豆一起倒入沙锅内,加白糖,煮至绿豆酥烂为止。有养心气、补心血、降压降脂、消暑解毒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服用。

『红枣羹 』

一、用红枣20枚,鸡蛋1个,红糖30克,水炖服,每日1次,适用于产后调养,有益气补血之功效。红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效。红枣中的高维生素含量,对人体毛细血管有健全的作用。

二、红枣有补脾、养血、安神作用。晚饭后用红枣加水煎汁服用即可;或者与百合煮粥;临睡前喝汤吃枣,都能加快入睡。用鲜红枣1000克,洗净去核取肉捣烂,加适量水用文火煎,过滤取汁,混入500克蜂蜜,于火上调匀取成枣膏,装瓶备用。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连续服完,可防治失眠。

三、红枣10枚,黑木耳15克,冰糖适量。将红枣冲洗干净,用清水浸泡约2小时后捞出,剔去枣核。黑木耳用清水泡发,摘洗干净。把红枣、黑木耳放入汤盆内,加入适量清水、冰糖,上笼蒸约1小时即成。每日早、晚餐后各服一次,可以补虚养血。适用于血虚面色苍白、心慌心惊及贫血者食用。无病者食之,可起到养血强壮的保健作用。经常服食,可以驻颜祛斑、健美丰肌,并用于治疗面部黑斑、形瘦。注意湿痰及积滞者不宜多食。

四、当归15克、红枣50克、白糖20克、粳米50克。先将当归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水200克,先煎浓汁100克,去渣取汁,与粳米、红枣和白糖一同加水适量,煮至粥成。每日早晚温热服用,10日为1个疗程。此粥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适用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血虚头痛、眩晕及便秘等症。

五、何首乌粉25克、红枣50克、冰糖15克、粳米50克。先将粳米、红枣一同入锅,熬煮成粥。待粥半熟时加入何首乌粉,边煮边搅匀,至粥粘稠即成,再加入冰糖调味。此粥有补肝肾、益精血、通便、解毒等功效,适用于肝肾两虚、精血不足所致的头昏眼花、失眠健忘、梦遗滑精等症,老年性高血压、血管硬化患者久服可延年益寿。

六、红枣30个、元参30克、乌梅6个、杞子15克,加水4碗煮沸20分钟后加入适量冰糖(也可用红糖),煎至微稠,待稍凉后用容器装之备用。一般每次2汤匙,每日2次。此膏可补中益气、养血补血,更适合于体虚、脾胃弱或手术之后的调养。

七、鲜旱莲草50克、红枣20枚。先将旱莲草和红枣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煨汤,熟后去渣,饮汤吃枣。此汤具有滋补肝肾、养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失血性贫血等。

八、鲜银杏叶30克(干品10克)、红枣20克、绿豆60克、白糖适量。将银杏叶洗净切碎后入沙锅,加水100克,用小火煮沸,20分钟后去渣取汁,再将浸泡片刻的红枣和绿豆一起倒入沙锅内,加白糖,煮至绿豆酥烂为止。有养心气、补心血、降压降脂、消暑解毒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服用。

九、生姜500克、红枣250克、盐100克、甘草150克、丁香25克、沉香25克。共捣成粗末和匀备用。每次15--25克,清晨煎服或泡水代茶饮,每日数次。此茶具有补脾、养血、健胃、安神、解郁之功效,久服令人容颜白嫩、皮肤细滑、皱纹减少。

十、红枣50克、粳米100克、菊花15克,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浓稠时,放入适量红糖调味食用。此方具有健脾补血、清肝明目之功效;长期食用可使面部肤色红润,起到保健防病的作用。

十一、红枣50克、水发黑木耳100克、白糖适量。将水发木耳去杂质洗净,切成小块。红枣去核,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红枣、木耳烂熟,放入白糖调味即可食用。据本草记载,红枣具有润肺健脾、止咳、补五脏、疗虚损的作用,配以滋补强身的黑木耳,其补益、滋养、活血、养容的作用增强。常食能使面色红润、青春焕发,此汤尤益于女性。

十二、红枣20克,薏仁米20克、白果15克(去壳除衣)、桂圆肉10克,一同放入锅内同煮40分钟,再加上煮熟去壳的鹌鹑蛋6只,煮上半小时,加入适量红糖或冰糖食之。此汤具有养心神、清湿毒、健脾胃之功效。常食可使皮肤少生暗疮、粉刺、扁平疣等,使皮肤滋润嫩滑、光洁白净。

刮痧疗法及其操作方法、步骤与手法(转)
(2009-09-23 10:04:23)

转载

var $tag='健康'; var $tag_code='901da007cccb275620c28a7c87cd2e31'; var $r_quote_bligid='49aa369e0100f5e1'; var $worldcup='0'; var $worldcupball='0'; 标签:
健康
分类:养生保健

一、刮痧疗法简介

(一)刮痧疗法的历史演变

刮痧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非药物自然保健方法。它具有历史悠久、方法独特、简便安全、适用广泛、疗效可靠等持点.干百年来广泛流传丁我国民问,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刮痢疗法是指应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属针具、柔软的线索团等。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副、挤、揪、捏、刺等物理刺激,这成皮肤表面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通过刺激体表络脉,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排泄淤毒、退热解惊、开窍益神等功效。

(二)“痧”的概念

又叫做“瘴气”等。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从广义来讲,一方面是指“痧”疹征象,即痧象;另一方面是指痧疹的形态外貌,即皮肤小现红点如粟,它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清代邵新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它是许多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巾,反映在体表皮肤的—种共性表现。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证候,统称之为“痧证”,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痧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什么病?目前尚难确定。痧证所包括的范围很广,现存中医古籍中,有关痧证的记载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痧惊合壁》—书就介结了40多种痧证,连附属的共计100多种。根据其所描述的症状分析:“角弓反张痧”类似现代医学的破伤风;“坠肠痧”类似腹股沟斜疝;“产后痧”似指产后发热;“膨胀痧”类似腹水;“盘肠痧”类似肠梗阻;“头疯痧”类似偏头痛;“缩脚痈痧”类似急性阑尾炎等。此外民问还有所谓寒痧、热痧、暑痧、风痧、暗痧、闷痧、白毛痧、冲脑痧、吊脚痧、青筋痧等,名目繁多。

从狭义来讲,痧证是特指一种疾病。古人认为,痧证主要是内风、湿、火之气相搏而为病。天有八风之邪,地有湿热之气,人有饥饱劳逸。夏秋之际,风、湿、热三气盛,人若劳逸失度,则外邪侵袭肌肤,阳气不得宣通透泄,而常发痧证。—年四季都布发生痧症的可能,但以夏秋季为多见。痧证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痧点,二是酸胀感。根据病情轻重,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一般表现与急重表现。

1)一般表现:多表现为头昏脑胀,心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意无力.胸腹灼热。四肢麻木,甚则厥冷如冰。邪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为蓄为淤;遇食积痰火,结聚而不散.则皖腹痞满。甚则恶心、呕吐。

2)急重表现:起即心胸憋闷烦躁,胸腔大痛,或吐或泻,或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甚则卒然眩晕昏例,面唇青白,口噤不语,昏厥如尸,手足厥冷,或头额冷汗如珠,或全身无汗,青筋外露,针放无血,痧点时现时隐,唇舌青黑,均为病情危重的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痧是皮肤或皮下毛细血管破裂,是一种自然溶血现象,易出现在经络不通畅,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它不同于外伤淤血、肿胀。相反,刮痧可使经络通畅,淤血肿胀吸收加快,疼痛减轻或消失,所以刮痧可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三)不同痧象的临床意义

刮痧疗法,利用其工具作用于体表厚,皮肤便对这种刺激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主要是颜色与形态的变化,人们把这种征象称之为“痧象”,常见的痧象包括体表局部组织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疹子,与此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可持续数日。只要刮拭数分钟,凡有病源之处,其表面轻可见微红、红花朵点;重则成斑块、结节。甚至青黑块包,触之略有阻或隆突感。较严重之青黑斑块于刮拭时,则会有痛感。如无病痛,则无反应,亦不觉疼痛。

术间“痧象”,主要是指痧疹出现的部位不同与痧疹本身的形态不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病程、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一般痧色鲜红,呈数点状,多为表证,表明病程短,病情轻,预后好;痧色暗红,呈斑片状或淤血块,多为里证,表明病程长,病情重,预后差。随着刮痧的治疗,痧象颜色由暗变红,由斑块结节变成散点,说明病情在好转,治疗是有效的。一般说来,健康人或属减肥、美容及保健刮拭者,多不易出痧、或痧象不显著。

二、刮痧疗法的常用器具与介质

(一)刮莎器具

1、太极平衡保健笔是作者发明的最新专利产品,可用于刮痧排毒、点按体穴、点压耳穴、美容保健、脊疗指疗、足底按摩等,集多种功能干一体。使用它可以取穴准确,省时省力,刺激性强有助于提高疗效。该笔系纯铜制品.小巧玲珑,携带方便,经久耐用,不易损坏,是刮痧治疗较为理想的工具。

2、特制刮痧板系选用具有清热解库作用且不导电、不传热的水牛角制成。在几何形状上,做成不同的边、弯、角及不同厚薄,施于人体,对各部位能曲尽其妙。

3、苎麻 —舶选取已成熟的苎麻,剥皮晒干后。摘去枝叶,用根部较粗的纤维捏成一团,刮时,术者用右于拿着苎麻团,在清水或植物油里蘸湿,在病人的特定部位刮抹,边蘸水或油边刮,直到刮出大量紫黑色的痧斑为止。此法现已很少使用,但在一些偏僻地区,—时找不到其它工具时,其仍不失为应急之措施。

4、八棱麻(俗称托托叶) 取八棱麻茎叶,洗净,放在锅里炒软(不能放油炒),挤去汁,用布包裹后刮之。多用于小儿娇嫩皮肤和成年人的胸腹部。

5、小蚌壳此为沿海或湖泊地区渔民常用的一种刮痧工具。小蚌壳要选取边缘光滑或磨成钝缘的,刮时,施术者用右手持蚌壳边蘸水或植物油,边在病人身体的特定部位上刮抹,以刮出紫黑色的痧点为止。

6、硬币(分为铜、铝质两种) 铜质的铜钱、铜板,这是50年代以前最常用的一种刮痧工具,取材比较方便,一般选取边缘较厚(边缘太蒲,较锋利,易副破皮肤)而没有残缺的大铜钱或铜板1枚,刮法与小蚌壳同;铝质分币,为现代较常用的刮痧工具,取材方便,因分币边缘有齿痕,故刮形手法要特别轻,以防止刮破皮肤,刮法与小蚌壳同。

7、铜勺柄选取边缘较厚且光滑的小铜勺柄1只,刮法同小蚌壳刮法。

8、瓷碗、瓷酒杯选取边缘段厚且光滑无破损者,用其缘。刮法同小蚌壳刮法。

9、瓷汤匙选取边缘光滑其无破损者,用其缘。刮法同小蚌壳刮法。

10、药匙(医院药房取药斤、药粉用具) 此匙也是较理想的刮痧工具。

11、有机玻璃纽扣此系现代较常用的一种刮痧工具。取材方便、清洁消毒处理容易,但比选取边缘光滑、较大的纽扣,便于捏拿,刮法同小蚌壳刮法。

12、棉纱线、头发此常用于刮试头面部和婴幼儿皮肤。用适量的棉纱线或头发捏成一团,蘸植物油从上到下刮之。抹之、擦之。

13.其它保皿小酒怀威小茶盏,用来盛装刮痧介质。

(二)刮痧介质

刮痧介质作为刮痧工具与人体表面之间的润滑剂,可减少刮痧时的介质阻力,方便刮拭,保护皮脓免受擦伤。介质中添加某些药品还可增强治疗效果。常见的介质有以下几种:

1.太极平衡刮痧剂是笔者研制的一种刮痧介质,其主要成分有当归、川芎、红花、冰片、薄荷、藿香、麻油等。它具有活血行气、疏经通络、排毒祛淤、消炎止痛及调节脏腑、经络阴阳平衡等功效。

2、水剂常用凉开水,如病人在发热时可用温开水或白酒。

3、油刑常用香油或其它植物油。

此外,还应备一些75%洒精、消毒棉签等,必要时用于皮肤及器具消毒。

(一)刮痧方法的分类

刮痧方法包括持具操作和徒手操作两大类

(二)刮痧的操作方法

1.持具操作包括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

(1)刮痧法:根据临床应用不同.刮痧法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两种。

直接刮法:是用刮具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是刮痧疗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让病人取坐位成俯伏在椅子或桌子上,背对术者,用热毛巾擦洗病人被刮部位的皮肤,均匀地涂上刮痧介质。施术者用右手持刮痧工具,先在病人颈项正巾凹陷处刮抹,刮出1道长形紫黑色痧点,然后再让病人取俯卧位,在脊椎正刮1道(如果病人瘦弱或脊椎骨生理性突起.可以刮其两旁)、再在后肩胛下左右第7—9肋间隙处各刮1道,以刮出紫黑色淤点为止(见图1)。

间接刮法:先在病人将要刮试的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然后再用刮试工具在布上刮拭,称为间接刮法。它除了具有刮痧的功效外,还具有保护皮肤的作用。此法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出现抽搐者。具体方法:先在刮痧部位放上干净的手绢(成大小适当、洁净柔软的布1块),用刮痧工具在手绢或布上面朝—个方向快速刮试,每处可刮20~40次,一般刮10次左右,掀开手捐或布检查—下,如皮肤出现暗紫色即停止刮拭,换另—处。如果病人闭眼不睁、轻度昏迷和高热不退,可加刮两手心、两足心及第七颈椎上下左右四处,每处加刮至50次左右(见图2)。

 (2)挑痧法:桃痧法也称“挑痧疗法”是施术者用针刺挑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暗痧、宿痧、郁痧、闷痧等病症。

施术者先用洒精棉签消毒局部皮肤,在挑刺的部位上,用左手捏起皮肉,右手持针,最好是对准皮下有青筋的地方,然后轻快地刺人并向外挑,每个部位挑3下,同时用双手挤出紫暗色的淤血,反复5~6次,最后用消毒棉球擦净淤血。挑刺针可选用三棱针、大号缝衣针或9~16号注射针头(见图3)。

(3)放痧法:放痧法又称“刺络疗法”、“刺血疗法”,它与挑痧法基本相似,但此法刺激性更强烈.多用于发热患者及重症。

 

速刺法:速刺人0.5~1分深,然后挤出少量暗血。用于刺十宣、人中、金津、玉液等穴。

缓刺法:缓缓刺人0.5~1分深,然后援缓退出,挤出少量暗血。适于肘窝、膕窩及头面等部位。

挑痧法及放痧法在针刺的局部要用酒精棉球消毒,以防感染,针刺时患者不可过于

紧张。出血也不可过多,故对于过饥、过饱及出血后不易止血者—般应禁针;对于血虚、低血压、孕妇均应慎用。

2.徒手操作徒手操作,包括挟痧法、扯痧法、挤痧法、点揉法。

(1)挟痧法(又称“揪痧法”):施术者五指屈曲,用食、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挟痧部位,把皮肤与肌肉挟起,然后瞬间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这样一挟一故,反复进行,并连连发出“巴巴”声响。在同一部位对连续操作6~7遍。这时被挟起部位的皮肤就会出现痧痕(见图5)。

 

(2)扯痧法:施术者用大拇指与食指用力扯提患者的扯痧部位,使小血管破裂,以扯出痧点来。主要应用部位在头部、颈项、背部、面部的太阳穴和印堂穴(见图6)。

 (3)挤痧法:施术备用两手食、拇指或单手食、拇指,在治疗部位,用力挤压,连续挤出一块块或一小排紫红痧斑为止。此法也可与放痧法、桃痧法配合使用(见图7)。

 (4)点揉法:点揉法同于按摩手法而不周于刮莎手法,但在实际工作中点揉法常与刮痧法配合应用,一方面可弥补刮痧疗法之不足,另一万面还可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故作简单介绍。点揉法是指用手指在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点压,问时做圆图或旋转的揉动。足点压与指揉的复合手法。其操作要领是施术者的拇指或食指、中指指端按压在穴位或某部位上,力贯于指端,着力于皮肤和穴位,由轻到重,由表及里,手腕带动手指灵活揉动,频率50~100次/分,通常持续3~5分钟,以患者感觉酸胀和皮肤微红为度。结束时则应由重到轻,缓慢收起。注意:力量不宜过大过猛,揉动时手指不能离开皮肤。此法具有散淤止痛、活血通络、解除痉挛等作用。主要用于头面部、腹部、肢体关节部及手足部(见图8)。

(三)刮痧的操作步骤

1、首先耍向患者作简要解释,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以取得信任、合作与配合。

2、准备齐全刮痧器具与用品。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安全、并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

3、根据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与病情。确定治疗部位,尽量暴露,用毛巾撩洗干净,选择合适的体位。

4、在刮拭部位均匀地涂布刮痧介质,用量宜薄不宜厚。

5、一般右手持刮痴工具,灵活利用腕力、臂力,切忌生硬用蛮力,硬质刮具的平面与皮肤之间角度以45度为宜,切不可成推、削之势。

6、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渐重,不可忽轻忽重,并保持一定的按压力,以病人能耐受为度,使刮拭的作用力传达到深层组织,而不是在皮肤表面进行磨擦。刮拭面尽量拉长,点线面三者兼顾,综合运用,点是刺激穴位,线是循径走络,面是作用皮部。

7、刮痧时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以皮下出轻现微紫红或紫黑色痧点、斑块即可。应刮完—处之后,再刮另一处,不要无序地东刮一下,西刮一下。

8、保健刮须和头部刮治,可不用刮溶介质,亦可隔衣刮拭,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9.任何病症,宜先刮拭颈项部,再刮其它患处。一般原则是先刮头颈部、背部,再刮胸腹部,最后刮四肢和关节。关节部位应按其结构,采用点揉或挤压手法。

10.如刮取头、额、肘、腕、膝、踝及小儿皮肤时,可用棉纱线或头发团、八棱麻等刮擦之。腔部柔软处,还可用食盐以手擦之。

11、刮拭方向原则按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顺序刮拭。

l2、刮完后,擦干水债、油渍。让病人穿好衣服,休息一会儿、再适当饮用一些姜汁糖水或白开水,会感到异常轻松和舒畅。

13.—般刮拭后半小时左右,皮队表面的痧点会逐渐融合成片,刮痧后24~48小时出痧表面的皮肤触模时有痛感或自觉局部皮肤有微微发热。这些都属于正常反应,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般深部出现的包块样痧或结节样痧在皮肤表面逐渐呈现寄紫色或青黑色,消退很也较缓。

14、刮痧时限与疗程,应根据不同疾病之间的性质及病人体质状况等因素灵活掌握。—般每个部位刮20次左右,以使病人能耐受或出痧为度。在刮痧治疗时,汗孔开泄,为了有利于扶正祛邪,防止耗散正气,或祛邪而不伤正。所以每次刮治时间,以20~25分钟为宜。初次治疗时间不宜过长、手法不宜太重,不可一味片面强求出痧。第二次间隔5~7日后或患处无痛感时再实施,直到原处清平无斑块,病症自然就痊愈了。通常连续治疗7—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如果刮拭完成两个疗程仍无效者,应进一步检查,必要时改用其它疗法。

(四)刮痧的补泻手法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这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法则之一。“补”和”泻”是两种作用相反。但又相王联系的施治方法。它们共同的目的都是调节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正气。所以,补与泻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刮痧疗法虽无直接补泻物质进入或排出机体,但依靠手法在体表一定部位的刺激,可起到促进机体功能或抑制其亢进的作用,这些作用的本质亦属于补与泻的范畴。

刮痧疗法的补泻作用,取决于操作力量的轻重、速度的急缓、时间的长短、刮拭的方向以及作用的部位等诸多因素,而上述功作的完成,都是依靠手法的技巧来实现的。

一般来说,凡刺激时间短、作用浅。对皮肤、肌肉、细胞有兴奋作用的手法称为“补法”;凡刺激时间长、作用较棵,对皮肤、肌肉组织有抑制作用的手法称为“泻法”。

凡作用时间较长的轻刺激手法,能活跃兴奋器官的生理功能,谓之“补法”;作用时间较短的重刺激、能抑制脏器的生理功能,谓之“泻法”。

凡操作速度较慢的称之为“补法”;操作速皮较快的称之为“泻法”。

补法临床多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或形体瘦弱等虚证患者。泻法临床多用于年轻、体壮、初发病、急病或形体壮实等实证患者。

介于“补法”与“泻法”二者之间的称为“乎补平泻”。有三种刮拭手法。第一种为按压力大,速度慢;第二种为按压力小,速度快;第三种为按从力中等,速度适中。平补平泻刮拭法常用于正常人的保健或虚实兼顾证的治疗。

综上所述,刮痧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而灵活选用不问手法。若能首先仔细辨证,然后根据“扶正怯邪”或“祛邪存正”的原则,恰当采用“补法”或“泻法”,必能充分发挥刮痧的治疗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膳食疗]秋来3碗粥 喝出你的花容月貌
胃不好的看过来,可以每天喝一碗养胃粥
肺俞的准确位置图,肺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做一个白润水嫩的女人有秘诀—莲子百合红豆粥
[美容课堂] 秋日红润苹果肌 红糖护肤功效多多,美容护肤分享如何自制红糖面膜护肤
枸杞红枣泡水喝的功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