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33)沈绍功教授主讲

论治巧配(五)实证45则应用

       (四)温法。

       24,温肺祛痰法。

       用于寒痰。用的主方就是杏苏散。

       方子组成:苏叶、杏仁、半夏、茯苓、橘皮、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方子出自《温病条辨》。

       有痰的用苏子,没痰的用苏叶,加上杏仁、前胡、桔梗,当然一定要配合茯苓和陈皮,就截断它的生痰之源。

       25,温化痰饮法。

       用于痰饮呀。张仲景讲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方子是苓桂术甘汤。

       方子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方子出自《伤寒论》。

       原方有甘草,但不用甘草。当然一定要加党参,光温呀,痰饮去不了,加个动力,就用党参。

       26,温阳利水法。

       用于阴水者。阴水呀,主要小便不利,腰以下肿,再加上四肢不温,手脚凉。这就用真武汤。

       方子组成: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方子出自《伤寒论》。

       制附片、干姜、云苓、白术,真武汤这四个药是主要的药。里面一定要配合黄芪,也是给它动力,要用大腹皮,生黄芪的用量可大要15-30g。古人有高招,对不对?祛外邪要用扶正的药,祛痰要用扶正的药,利水要用扶正的药,都离不开扶正,当然他们用的是党参,但是临床最好的还不如用生黄芪。

       27,温经通络法。

       用于阴疽、流注。这外科的病呀,好多结核性的肿瘤,有寒呀,中医就用阳和汤。

       方子组成:熟地、肉桂、麻黄、鹿角霜、白芥子、姜炭、生甘草。方子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

       它里面主要用的是桂枝、炮姜,当然它用的是麻黄,白芥子和鹿角霜。这里面一定要加丹参养血和血,还要加夏枯草。夏枯草并不是单纯的清热泻火,夏枯草软坚的药,对肿瘤,良性肿瘤效果非常好。可是,这个阳和汤能用于什么病呢?糖尿病引起的坏疽,就是脚趾烂了,西医没办法就是截肢,中医可用阳和汤。但是在阴疽里面,阳和汤里面,还要加两个引经药,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坏疽。什么引经药呢?两个。一个是川断;一个是15g的木瓜。这个办法呢,可以煮两回。头煎、二煎,煮两回,煮完以后喝。药渣子别扔掉,加15g的薄荷,煮第三遍,煮完以后水温或者凉的时候泡这个坏疽的地方,泡15-20分钟,你给他泡,效果更好。

       附带还有讲一下煎药,现在外面煎药啊,根本不泡,甚至有的地方为了图省事,病人太多,蒸汽开水一吹,5分钟药就出来了,这根本不起作用。中药的专利昨天我讲了,重要的疗效取决于也是三个环节,第一方子的巧配;第二药材的地道;第三是煎药的方法。这么弄,根本错不了。因为植物药也有细胞呀,细胞也有膜,就像鸡蛋一样,一加热细胞不就凝固了吗?细胞里面的药还能出来吗?就出不来了。所以煎药的第一个原则必须浸泡。浸泡一个小时,泡的时间越长越好,趁细胞膜还没凝固,这饮片,植物药里面的成分都浸泡在水里了,这是一个。第二个最多煎20分钟。广东南方的他煲药跟煲菜一样,一煲就三碗水煲成一碗水,至少一个小时以上,那你煲汤是煲的动物啊,这鱼呀!你煲药煲得植物呀!一个小时都给你挥发了,所以开锅以后20分钟。有些药需要后下,但是后下的药也是浸泡一个小时,后下放进去一开锅就好,保证药效都出来了保证不挥发。二煎的时候用不着煲,直接放冷水,水呢盖过药面就行了,不要太多。二煎你要开锅以后20分钟和头煎混在一起,分两次服,过去的服法就早晚服,现在呢科学发展了,不合理了。因为过去我们讲人体有子午流注呀,知道吗?子午流注就是按照钟点走,穴位呀,就是按照钟点来开和阖,哎呀!过去批判,说这是个糟粕,封建迷信,现在不这样了,这是个学问呀,为什么?现在科学发展了,人有生物钟啊,人的器官像钟表一样,有高潮有低谷,这个理论呢,跟我们中医的子午流注非常吻合。对不对?中医也讲了,子午这两个点就是半夜1点到4点,中午12点到1点,这是最低谷,就要休息呀,低谷的时候你还用,不休息,等于机器磨损,所以夜班的女工或者护士长寿的很少,该休息不休息呀。有高峰,高峰就在上午的9点,下午的3点,这是器官的高峰,因此呢服药的办法不能早晚服,就是放在上午的9点下午的3点,充分的吸收,这就是有学问了。所以中医讲风水,哎呀!更迷信了,我信。

       (五)清法

       28,清热泻火法。

       清法就比较多了,最大的清热泻火,这是临床很常用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呢,因为火停的部位不一样,又得细分四法,有停在心、停在肺、停在肝、停在胃,停在四个部位不一样,所以清热泻火法才细分四法。

       (1)导赤清心法。

       第一个停于心,就用清心导赤法或者叫导赤清心法。这个就用于心热移肠,有心火加上小便有问题。什么问题?尿频、尿急、尿痛,这两个心火症状兑在一起,就是心热移肠,就要用导赤清热法,用我们古方导赤散。

       方子组成:生地黄、木通、竹叶、甘草。方子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导赤散里面最主要的药就是生地、竹叶和甘草稍,这个时候用甘草稍,止痛。但这个方子要提高疗效,一定要和滋肾通关丸合用,滋肾通关丸,知母、黄柏、肉桂,还要加萆薢10g。这个方子清心导赤还可以治一个很好的病,对不对?西医没办法的,就是口腔溃疡。你用中药清心导赤,导赤散和滋肾通关合在一起,你里面再加上生黄芪,治疗口腔溃疡效果非常理想。

       (2)清热泻肺法。

       火在肺,肺火。用的方子就是泻白散。

       方子组成:桑白皮、地骨皮、生甘草、粳米。方子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主要的药就是:桑白皮、地骨皮和知母。里面要加炒黄芩和芦根。

       (3)泻火清肝法。

        这是肝火,要用龙胆泻肝汤。

       方子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方子出自《医方集解》。

       龙胆泻肝汤里面三个主要的药物:龙胆草、黄芩和栀子。用龙胆草要控制量,才可以用,要中病即止,不能常用,这是苦寒伤胃的药。但里面要加两组药;一组就加柔肝,柔肝就是泻肝,这是中医的窍门,就加当归和白芍。第二组加引经药,一会我要讲,引经药里面不是用柴胡就是用薄荷。

       (4)降火清胃法。

       用于胃火烁阴呀。昨天我讲了,胃火或胃阴是联系的,它用的方子就是清胃散。

       方子组成: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方子出自《兰室秘藏》。

       里面主要用生石膏、芦根,生石膏必须用30g。现在矿物这些药不必先煎,那么现在都打碎了,不像过去都整块的,你不先煎它出不来,打碎了用不着先煎,一起煎就行了。生石膏30g、芦根10g,加制大黄。里面也必须加两个炭来驱火,这两个炭也是我们家传的一个办法,店里面没有的。一个是升麻炭,一个是银花炭,都用10g。当然药店没有,怎么办呢?加三倍的量,升麻要30g,银华用30g,自己在锅里头炒成炭,这是第一个法,就是清热泻火法。

       29,清热解毒法。

       这也是临床用的非常多的一个办法,就比热还重了,成了毒了。它主要用于三焦火毒,三焦火毒呀,三焦都有火都有毒,它用的方子就是黄连解毒汤。

       方子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方子出自《外台秘要》。

       上焦的肺火用黄芩,中焦的胃火用黄连,下焦的肾火用黄柏。这个方子很简练,但是针对性很强,针对三焦,黄连、黄芩、黄柏。一定要加上两个药,一个就是制大黄,给它泻热;一个就是车前草,给毒有个出路,从尿排出去,那么车前草本身也能写热,中毒假如重了,那里面要加羚羊粉,0.6g的羚羊粉,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毒方子。

       30,清热利湿法。

       它治疗湿热下注。它用的方子就是八正散。

       方子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炙甘草、木通、大黄、灯心草。方子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里面我把病目改了,用它的方义改了我的药,用什么药呢?土茯苓、萹蓄、瞿麦、制军、公英、泽兰、白花蛇舌草和生黄芪。改了治什么病呢?就是淋病。这是性病,不是中医的五淋,是个淋证。它是淋病,就是西医肮脏的病,就是性病。

       31,清热生津法。

       气分热盛,就是肺胃实热。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方子用白虎汤。

       方子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方子出自《伤寒论》。

         里面主要用生石膏、知母,甘草可以不用,里面的粳米换成生薏苡仁,还要加连翘和芦根。

        32,清营凉血法。

       用于热入营血,病比较重而且也比较危险。用犀角地黄汤。

       方子组成:犀角、芍药、生生地、牡丹皮。方子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现在犀角很少,受国家保护,不能用了,用水牛角代替,水牛角磨粉1g冲服就行,这地方一样,然后就是生地、赤芍、牡丹皮。但是里面要加两个药:一个加强清热作用,要用生栀子;二一个加强清宁作用,用人工牛黄,真牛黄很少,弄到真牛黄更好,用人工牛黄冲服,用1g就行。

       33,清营开窍法。

       清营开窍用于热毒内闭。它就用安宫牛黄丸。

       方子组成:牛黄、郁金、黄连、朱砂、山栀子、雄黄、黄芩、犀角、冰片、麝香、珍珠、金箔衣。方子出自《温病条辨》。

       现在安宫牛黄丸很难用了,一个是贵,一个是有些药受国家保护。现在用什么呢?用清开灵代替安宫牛黄丸,或用安脑丸。他们在安宫牛黄丸改进里面就两个改进,第一个取消了保护药物,牛黄呀、犀角呀取消了,用水牛角和人工牛黄来代替;第二取消了重金属,金箔、朱砂这一类药取消了,所以这个安脑丸和清开灵完全可以取代安宫牛黄丸。二一个清开灵注意了,针剂要注意了,现在清开灵的过敏很明显,口服没问题,有口服液有胶囊有滴丸,都有了。

       34,清暑利湿法。

       暑湿证,也就是湿热证在夏天叫暑湿,平常叫湿热,这我反复讲了,就是要用三仁汤,三焦分利。

       方子组成: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方子出自《温病条辨》。

       三仁汤:杏仁、寇仁、生薏苡仁。但在暑天呢,一定要加青蒿,青蒿里面的成分有青蒿素,怕热,所以用青蒿也得后下。另外一个首选就是六一散,知道啊?滑石、甘草六一散。拿荷叶,夏天不是有荷花吗?拿荷叶包六一散,绳子或线捆上以后,拿去蒸,拿针呀把那个包上面洞眼,扎几个针孔,煎,加强清署的作用。第二个一定要加扶正的药,最好的就生黄芪。

       35,清热涤痰法。

       痰热内积,也就是痰证化热。用的就是清气化痰丸。

       方子组成: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胆南星、制半夏。方子出自《医方考》。

       主要的药就是胆南星、全瓜蒌、天竺黄、莱菔子和牡丹皮。这里面呢一定要加两个药:一个呢加草决明;一个加车前草叫润肠利尿,拿这个热痰有出路,排除去呀,提高疗效,草决明和车前草都用到30g。

       36,清热滋阴法。

      适用于低热不退,夜热早凉,骨蒸劳热,汗解渴饮,苔薄黄质红,脉沉细数的余热伤阴证。主方就是青蒿鳖甲汤。

       方子组成:青蒿、鳖甲、知母、生地、地骨皮、元参、银柴胡。

       (六)消法。

       37,燥湿祛痰法。

       用于痰湿中阻,我讲的痰浊阻于中焦,加上肠胃证,它很简单,就用二陈汤。

       方子组成:半夏、白茯苓、橘红、甘草,生姜、乌梅。方子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里面内用半夏,现在不用半夏,把半夏改成炒苍术,炒苍术也燥,炒了以后燥性就降低了,祛痰了,二陈汤去半夏改成炒苍术,还要加莱菔子和生牡蛎。

       38,软坚祛痰法。

       用于痰核。方子就消瘰丸。

       方子组成:玄参、牡蛎、贝母。方子出自《医学心悟》。

       里面主要的三个药:一个是玄参,一个是海藻,一个是贝母。但里面要加活血的丹参,软坚的生牡蛎,和消瘤的夏枯草。

       39,涤痰开窍法。

       用于痰迷心窍。用涤痰丸。

       方子组成:半夏、胆南星、橘红、枳实、茯苓、人参、菖蒲、竹茹、甘草、生姜、大枣。方子出自《济生方》。

       它用四个药,胆南星、天竺黄、石菖蒲和郁金。当然一定要加云苓和陈皮。脾为生痰之源,加这两个药截断生痰的来源。

       40,芳香化湿法。

       外有风寒,内有暑湿。用于风寒束表,暑湿中阻。用的方子就是香薷散。

       方子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方子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要是香薷祛风寒,暑湿用藿香和白扁豆。当然一定要加连翘或者蒲公英。

       41,祛风胜湿法。

       用于痹症,风寒湿三邪合尓为痹,它用于痹症里面的湿痹,也叫着痹。它的特点是关节肿胀、麻木、发板、不痛,苔是腻的。古人用独活寄生汤。方子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方子组成: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独活寄生汤三个组成:第一用独活和秦艽,祛湿止痛;用当归和白芍柔肝通络;用桑寄生和桂枝来扶正温通。这是治疗痹症的一个好药。当然加什么药呢?要加茵陈,增加它化湿的力量,茵陈15g后下;加生薏苡仁,增加化湿;加柴胡和枳壳。因为着痹风湿到了经络里面,肝主筋,所以要用柴胡舒筋活经络,枳壳理气,有助于一个动力把经络的湿气打出来。

       42,苦温燥湿法。

       用于中焦湿阻。用的方子是平胃散。

       方子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姜、枣。方子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里面四个主要的药:苍术、厚朴、云苓、陈皮。但一定要加上公英,湿,热化的多,加上焦三仙来和胃。

       43,淡渗利湿法。

       用于水液内停。它两个主症:第一个小便不通,量少,尿量少;第二个就是水肿,各个部位的水肿。它用的就是五苓散。

       方子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方子出自《伤寒论》。

       里面主要用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要加利水的泽兰、车前草;加上利湿的生薏苡仁、冬瓜仁;加上温通的桂枝。

       44,消导和中法。

       用于食积食阻。主要的方子就是保和丸。

       方子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萝卜子。方子出自《丹溪心法》。

       首先用茯苓和陈皮,健脾和胃,再加上生山楂,焦三仙来化积化食,这里面的关键就是用连翘,不能忘记连翘。另外它食积化热,假如西医讲的幽门螺旋菌感染,你还可以加公英,杀菌的妙药公英。

       45,活血化瘀法。

       它用于血瘀证。方子就是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

       方子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方子出自《医林改错》。

       它第一个用桃红四物汤来活血化瘀;第二用柴胡、郁金来理气。这王清任的配伍很巧妙,淤血要加理气,气行则血行,两部分。这里面还可以加虫类剔络,尤其可以用地龙和水蛭。这45则常规治疗,直接治疗,我把要害的中药都给大家介绍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实证45则应用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7)韩学杰博士主讲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36种补虚法与45种祛邪法)
《时方歌括·燥可去湿》第四讲:二陈汤
UC头条:百病皆因痰作祟! 千古化痰第一方: 二陈汤, 益气健脾, 最擅长化痰
百病皆因痰作祟!千古化痰第一方:二陈汤,益气健脾,最擅长化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