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育鸣《病理与诊断治疗纲要》

陈育鸣《病理与诊断治疗纲要》 

第一章  病理纲要 
第一节 总论
  阴阳
  气血
  正邪
  先天后天
  实热、虚热、表里、标本
第二节  各论
  内伤
  外感
  妇科
第二章 诊断纲要
第一节 总论
  身体状况
  精神状况
  疾病类别
第二节 各论
  形诊
  色诊
  声诊
  舌诊
  排出物诊
  问诊
  脉诊
  内伤诊
  外感诊 
  小儿病诊
  妇产诊
第三章 治疗纲要  
第一节 总论
  寒热、虚实、表里、标本的治疗
  气血病的治疗
  先天后天的治疗
第二节 各论
  补、泄、散、敛、疏、镇、消、攻治疗
  心、肝、脾、肺、肾各经病的治疗
  风、寒、暑、湿、燥、火病的治疗
  表里六经病的治疗
  三焦病的治疗
  温毒病的治疗 
  温病与伤寒、三焦与六经治法之区别与关系
  针灸、推拿治疗
  正骨治疗
                       
                         说明
  祖国医学的病理观念,主要是从机体的整体性出发,即以阴阳矛盾的统一、一个整体两个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为依据,如阴阳气血变化、正邪对立互抗及机体和环境的不可分开等。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机体也始终是处于对立统一之中。这一统一体的各部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当内外某种原因破坏了上述统一对立的整体时,都要发生性质不同的病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这样从整体方面来掌握疾病的规律,既能综观全局,又可作具体分析,如“风为百病之长”,“风”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神经机能失常的意思。又如高级神经机能失调 ,属“心经病”;偏于精神抑郁或亢奋,属“肝经病”等,都是以高级神经 活动影响整体而发生疾病的论点。所以,祖国医学的病理观念,具有朴素的辩证观点和“神经论”的特色。
祖国医学的诊断和治疗也是一样,以系统的辩证的认证方法和治疗原则,根据疾病现象(证脉 )判断疾病实质(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确定治疗方法(汗、吐、下、消、温、清、补、和)。尤其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了执简御繁的非特异性疗法,如有时用非杀菌药治疗传染病(属于风寒暑湿燥火之治疗范围),用全身疗法治疗疖、痈、疔、疽等病(如解毒、托里复阳等治疗),用调节神经功能的疗法治疗慢性胃病及月经病等(如心肝脾肺肾各经病的治疗),用针灸疗法治疗疟疾、霍乱等(如用补泻手法之治疗),都是全面的辩证的论治观点。 第一章 病理纲要
第一节 总论 阴 阳
.............................................................................................................................................................................
阴 阳
.................................................................................................................................................................................
血——体质 气——机能
寒——机能下降,能量代谢降低,组织供血不足,体温不足 热——机能亢盛,能量代谢增高组织充血
虚——体质虚,生理功能减退 实——病因盛,生理功能亢进
.................................................................................................................................................................................
无阳则阴不长——没有机能则体质即不能发育,无所谓活体。
无阴则阳不化——没有体质则机能基本不存在,无所谓力量。
阴为体阳为用——气血对立并存,阴阳矛盾统一。
一、阴虚阳盛:阴虚——体质亏损
阳盛——病势亢盛
二、阳虚阴盛:阳虚——生理功能下降,
阴盛——病理产物积存
三、阴阳并虚:阴虚——体质亏损
阳虚——机能衰微 
四、阴阳错杂:阴盛——病理产物积存
阳盛——病势亢盛
五、阴平阳秘:阴平——体质适度
阳秘——机能相称 
.........................................................................................................................................................................
气 血
..........................................................................................................................................................................
机能(有的地方也指肉眼看不到的物质) 体质——有的地方专指血流
............................................................................................................................................................................
一、气血关系
1、血为体,气为用——体质发挥机能 故称活体
机能必有体质,才能发生
体质与机能相称,是正常体格
(1)血盛气虚——体质超过机能,机能不足分配
(2)气盛血虚——机能超过体质,体质不足消耗
2、气偏病,血偏病——体质与机能失掉相对平衡即为病变
(1)急重气——急以机能为重,因机能变化迅速 
(2)缓重血——缓以体质为重,因体质变化重要
3、女重血,男重气——男女生理有别,病变也有差异
(!)女重血——女以体质为主,因女性之体质变化较大
(2)男重气——男以机能为重,因男性之机能变化较刚
(体质或机能为主,是相互比较而言的)
二、气血病程
体质病与机能病不能绝对分开,也不能机械统一。而是到某一程度,就以某一方面为主的划阶段
1、血分病——过盛(不足)——失调——过盛(不足)....... 
2、气分病——失调过盛(不足)——失调.........
(过盛不足到失调,失调到过盛不足,不是机械的循回,是发展的变化着。体质病以过盛不足为主,至失调占主要份量时,即巳倾向机能变化;机能病以失调为主,至过盛不足占主要份量时, 即巳倾向体质变化)
三、营卫(新陈代谢)
1、营——血,水谷之精,营养供应
2、卫——气,水谷之悍,卫护力量
营——物质代谢,偏物质方向,离不开力量
卫——气体交换,偏力量方面,离不开物质
(营卫也是不可分离,相互为用)
3、病属营属卫,是相对比较,主次差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正 邪
..........................................................................................................................................................................
正 邪
.........................................................................................................................................................................
生理机能及防御能力 病理变化及致病因子
..........................................................................................................................................................................
一、正气——身体对疾病之抵抗力或抗体
二、邪气——致人害病之致病因子及病势
三、正气不足——活力下降,多见于内伤病变
四、邪气太盛——病势上升,多见于外感病甚
先天 后天
.......................................................................................................................................................................
先 天 后 天
........................................................................................................................................................................
先天重肾 后天重脾
肾——生长、发育、生殖的基本物质 脾——消化、吸收、营养的生化转变
脾根于肾——发挥力量之物质基础 肾必赖脾——形成物质之机能条件
其始——基质遗传 后经——营养发育
继承——胚胎形成 其终——完体生长
以此为主之病变阶段为肾经病 以此为 主之病变阶段为脾经病
主属先天性病 主属后天性病
........................................................................................................................................................................... 一、活体上的物质变化 (发展的) 
1 、先天到后天,具备后天条件——基质遗传,胚胎形成,营养发育(质变到量变,突变到渐变)
2、后天到先天,具备先天条件——营养发育,完体生长,基质遗传(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
二、活体上的势力转变(发展的)
1、元气:先天基质遗传,成发展后天之基础
(潜势力:生活基质之具备)
2、精气:先天之发挥赖后天
(借势力走向现势力,体质活力之发挥)
3、神气:后天之表现赖先天
(现势力,基质之转变,动力之表现)
4、谷气:后天营养发育,也保持先天之根源
(现势力走向潜势力,动力之资源,生命物质之培育)
先天和后天,元气和神气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不能机械的分开,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也不是机械的循回。因此,先天和后天病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到某一阶段即以某方面主要的差异来区别——先天离不开后天,后天离不开先天,质变中有量变,量变中有质变。
寒热、虚实、表里、标本 
一、寒热 
1、 寒:阴邪伤阳,阳伤阴盛——能量代谢降低,体温不足
2、热:阳毒伤阴 ,阴伤阳亢——能量代谢增高,体温上升
二、虚实
1、虚:正不足,阴虚血少,阳虚气弱——身体衰弱,为机能(气)低下与体质(血)亏损。主要是内伤病变,为抗力不足(体虚)
2、实:邪有余,阳实热亢,阴实寒盛——病势亢盛,为抗力(正)与病势(邪)的交争。主要是外感病变,为病原急侵(病实)
三,表里
1,表,外感风寒,有阳中阴,有阳中阳——外感病初起阶段,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般防御反应,皮肤弹力减低,血管收缩(寒)或舒张(风)
2,里:入里寒热,有阴中阳,有阴中阴——防御反应消失,内脏功能及代谢明显障碍,如神经失调(气滞),循环障碍(血瘀),机能亢盛(热),衰弱(虚寒)等
3,半表里:防御反应尚在,同时出现明显的内脏功能及代谢障碍(寒热),有时也指浆膜,脑脊膜及淋巴系统疾病
四,标本
内因外因,有主有次,新旧正邪,有缓有急——病情复杂,互相关联,既有全面性,又有轻重缓急之分。如病因,先具备了内因才易感受外因;又如正邪,抗力强则不易染病。
1,原因:外因标,内因本——外界致病因子往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2,正邪:邪气标,正气本,——病多乘虚而入,抗力强则不易染病
3,新旧:新病标,旧病本——旧病往往成为新病之内因
第二章 各论
神 、力、食、精
一、伤神 :神靡——劳脑过度,赞成精神不振,神经衰弱以至精力衰竭
二、伤力:筋萎——劳力 过度,造成体力衰弱,身体伤损,以至残废不用
三、伤食:脾衰——饮食不节,赞成消化不良,胃肠伤损,以至营养不良
四、伤精:精败——房事不节,造成精系衰弱,阳萎溏精,以至性交不能
气,血,痰,郁——按体质病与机能病分类
一、气病——机能病如机能 失调(机能亢盛或下降等)
二、血病——体质病,如体质亏损,体液不足,贫血,组织病变等
三,痰病——体质病并有机能障碍,如病理产物之积存,影响机能变化
四、郁病——机能病并有体质损害,如精神抑郁,神经机能失调所引起的循环、代谢之变化
虚寒、风、火——按亢盛与不足以及伤损与失常分类
一、虚寒——机能下降,能量代谢降低,体质亏损等
二、风病——1,风中脉(1)中络——周围神经受损(2)中经——中枢神经轻度机能失常
2,风中里(1)中府——中枢神经机能失常,以至脱失
(2)中脏——中枢神经严重机能障碍
A闭症——中枢神经机能障碍,肌肉强直
B脱症——中枢神经机能脱失,肌肉弛缓
3,诸 风类(1)痛风——神经痛(2)风痹——神经麻痹(3)痉病——肌肉强直(4)惊风——惊恐、搐搦、疼厥(5)癫、狂、痫病——精神错乱大脑伤损
三、火病
1,实火——机能亢盛
2,虚火——体液不足之代偿功能 体液不足之消耗热(阴虚)
心、肝、脾、肺、 肾、命
一、心经病——高级神经机能失调为主证
1,高级神经紊乱
(偏属机能方面)
心惊——精神不安、惊悸失眠,(如朱砂、获神 证)
心虚——精神疲惫、恍惚健忘(如获苓、柏子证)
心火——机能亢盛、烦躁谵狂(如犀角、牛黄证)
心郁——神志郁迷、精神失常 (如郁金]、冰片证)
2,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调节障碍
(偏属机能方面)
心弱——心力减弱、循环减慢(如人参、远志证)
心火——循环亢盛、舌红尿赤((如犀角、木通证)
(偏属气质方面)
血弱——贫血萎黄、供血不全(如丹参、当归证)
心瘀——循环障碍、瘀血肿痛(如郁金、红花证)
血热——体质不足、发热出血(如生地、丹皮证)
二、肝经病—精神抑郁或亢奋为主证
1,高级神经活动障碍
(偏属机能 方面)
肝郁——精神抑郁、头疼眩晕(如天麻、蒺藜证)
肝躁——机能失调、痉孪疼痛(如细辛、吴萸证)
肝盛——精神亢奋、血压升高(如羚羊、芍药证)
肝急——肌肉痉孪、疼痛强直(如全虫、僵蚕证)
肝歉——神经衰弱、头昏无力(如首乌、天麻证)
2,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偏属机能方面)
肝郁——循环不畅、疼痛不舒(如柴胡、香附证)
肝盛——机能亢盛、头痛眩晕(如菊花、石决明证)
肝滞——机能 障碍、肌肉痉孪疼痛(如皂角、吴萸证)
肝虚——机能下降、肌肉张力降低(如乌梅、山楂证)
3,心血管系统神经调节障碍
(偏属机能方面)
肝郁——机能 不畅、循环障碍(如川 芎,乳香证)
肝亢——血压升高、头痛口苦((如芍药、龙胆证)
肝虚——机能 下降、循环缓慢 (如当归,吴萸证)
(偏属气质方面)
肝郁——结核痰瘰疬(如射干、夏枯草证)
肝伤——内伤出血(如阿胶、蒲黄证)
血瘀——瘀血肿痛((如红花、丹参证)
血毒 ——菌毒 入血(如菊花、公英证)
三、脾经病——消化不良及营养不良为主证
1,消化器官的的神经调节紊乱
(偏属机能方面)
脾郁——胃肠功能不振、胀满不舒(如霍香、砂仁证)
脾滞——消化机能障碍、胃胀腹痛(如枳实、厚朴证)
脾虚——机能不足、食少腹泻(如白术、肉蔻证)
脾寒——机能下降、腹泻腹痛(如升麻、川椒证)
脾热——机能 亢盛、发热口渴(如竹叶、石膏证)
(偏属器质方面)
积食——食物 积滞、胃肠胀满(如神 曲、槟榔证)
脾火——肠道炎症、大便秘结(如黄连、大黄证)
脾伤——胃肠损伤、吐血便血(如地榆、藕结证)
2,营养代谢障碍
(偏属机能方面)
脾衰——机能不足、食欲不振(如益智、肉桂证)
脾热——机能 亢盛、皮肤发黄(如茵陈、大黄证)
(偏属器质方面)
脾虚——体质不足、肌肉软弱无力(如乳汁、 蜂蜜证)
脾腻——营养代谢障碍,脂肪沉着(如山楂、花粉证)
3,营养不良对微循环器官的影响
(偏属气质方面)
血毒——菌毒入血(如甘草、绿豆证)
湿热——急性炎症(如黄连,苦参证)
4,营养不良对肌肉皮膜的影响
(偏 属气质方面)
脾火——皮膜热疹(如白藓、紫草证)
脾湿——皮膜湿毒(如土获苓、防风证)
[偏属机能方面]
脾滞——机能 障碍、肌肉痉孪(如升麻、葛根证)
脾水——代谢障碍、组织积水(如获苓、白术证)
四、肺经病——机能活动减弱或体温升高为主证
1,内分泌器官
[偏属机能方面](如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虚汗脱力,脱力性出血或毛细管通透性失常之出血及慢性腹泻等 ,又如糖尿病和肥胖病)
气虚——虚汗脱力、血压下降(如黄芪、诃子证)
肺热——机能亢盛、发热口渴(如天冬、知母证)
2,呼吸器官循环器官的神经调节紊乱
[偏 属机能 方面]
肺 虚——心脏衰弱、呼吸困难(如人参、五味子证)
肺 寒——活力下降、咳嗽气喘(如麻黄、芥子证)
肺 急——机能 障碍、痉孪气喘(如兜铃、杏仁证)
肺 热——急性炎症、发热咳嗽(如桑叶、石膏证)
肺 滞——机能不畅、咳痰不爽(如桔梗、枳壳、白蔻证)
[偏 属器质方面]
肺 燥——津液不足、干咳无痰(如麦冬、阿胶证)
肺 火——炎症发展、咳痰黄稠(如黄芩、桑皮证)
肺 伤——内伤出血、咳血鲜红(如知母、阿胶、白芨证)
五、肾经病——体质不足,生殖能力下降为主证
1,全身体质及生殖能力 下降
[偏 属器质方面]
全身体质不足(如熟地、首乌证)
[偏属机能方面]
生殖能力下降(如补骨脂、枸杞证)
2,内分泌器官
[偏属器质方面]
(如体质亏损、体液不足,组织萎缩变性肥大坏死等)
肾亏——体质亏损、肾精不足(如熟地、首乌、枸杞、鹿胎证)
积结——体质过盛、肥大肿胀(如海藻、大戟证)
3,脑脊髓
[偏 属器质方面](如神经细胞萎缩及体液不足等 )
肾亏——细胞萎缩(如熟地首乌证)
[偏 属机能方面](如神经衰弱)
肾虚——神经衰弱(如补骨脂、枸杞证)
4,生殖泌尿器官的神经调节紊乱
[偏属器质方面]
肾亏——肾精亏损、腰酸尿频(如熟地、枸杞 证)
肾火——体液不足、机能亢盛(如黄柏、泽泻证)
[偏 属机能 方面]
肾虚——脑力不足、遗精尿频 (如补骨脂、枸杞 证)
肾火——机能亢盛、炎症发展(如芒硝、黄柏证)
肾脱——机能衰微、滑精遗尿(如复盆子、龙骨证)
六、命 门病——代谢机能衰微或亢盛为主证
1,神经 及内分泌作用影响 下的代谢机能 
[偏属机能方面]
命火衰——代谢衰微、体温不足,(如附子、淫羊霍证)
相火盛——代谢增高、机能亢盛(如泽泻、玄参证)
2,循环及营养 作用影响下的代谢机能
命 火衰——代谢 降低、体温不足(如肉桂、益智证)
相火盛——代谢增高、机能亢盛(如丹皮、黄柏证)
外感
风、寒、暑、湿、燥、火——多先具备内因,以气候影响发生病变为主因,同时有传染因素,
一、风病——气候影响或微生物感染等所致之神经机能失调
1,伤风——神经调节失常 ,出现排汗及呼吸功能 障碍
2,痒疹——皮肤感觉神经末稍兴奋,以至麻痹 
3,内疹块——荨麻疹,皮肤血管神经性水肿
4,癞 风——细菌感染,皮肤神经损害,以至坏死
二、寒病——低温作用,组织血液供给减少,代谢 降低,体温下降
1,表寒——皮肤排汗障碍,如皮肤感寒之汗闭
2,腿寒——下肢肌肉运动障碍,如腿部受冷之冷痛
3,里寒——内脏组织机能障碍,如腹部受凉之寒泻
三、暑病——高温影响,体温与比湿俱高,代谢亢进,气体交换障碍,甚之,中枢神经机能衰竭
1,伤暑——一般暑证
2,闭暑 ——伤暑同时感冒,排汗障碍
3,中热——中枢神经因热而机能失调,体温略高 
4,中暑 ——中枢神经因热而机能失调,体温升高 
四、湿病——空气湿度过高或机体内水份排泄障碍,组织间水份渚留
1,风湿——神经失调,组织炎症浸润,如湿疹,脚湿等
2,寒湿——生理机能降低,水份渚留,如伤湿寒肿、寒泻等
3,湿热——急性浆膜炎及慢性浆膜炎属热者
五、燥病——气候干燥,机体水份消耗,体液不足
1,火盛之燥——高热之对水分大量消耗(外因发热)
2,气滞之燥 ——机体对水份之利用力降低(外因伤气)
3,血虚之燥 ——体液之产生障碍(外因伤血)
六、火病——体温增高或机能亢盛
1,实火——抗力与病势斗争紧张
2,虚火——身体巳衰,病势尚存
附:
一、毒 病-——细菌病毒或毒素侵入
1,温疫痨瘵——急慢性传染病
2,阳毒——机体对侵入的反应强烈,故常热
3,阴毒——机体对侵入的病原反应低下,故多危
4,其他——风毒、湿毒、火毒等,常与各种病因结合
二、虫病——各种寄生虫病,影响身体各方面的变化
三外伤——跌打损伤、虫兽伤、战伤、冻伤、烧伤、烫伤、毒气等对身体的损伤
四、痹病——风寒湿合而为痹
1,风——神经失常,疼痛、痉孪
2,寒——组织缺血,弹力降低,机能减弱
3,湿——病理水份积存,组织肿胀
(上述1,2,3条或二因并发,或三因并发)
五、风湿热
1,风——神经失常、疼痛、痉孪、麻痹
2,湿——水份积存,组织肿胀
3,热——机能亢盛、局部热肿
伤寒六经——热性病分类,以病变为主者为伤寒,分表里经府,寒热虚实(以病原为主者为温病)
[ 三阳病 ] 属阳属实,有阳中阴,阳中阳——热性病亢盛期,身体未衰,病势亢盛(亦有不足表现),以排泄作用障碍为主征。
一、太阳病:表寒、风热——表层病变期,因一时性不足引起亢奋性病变,皮肤排汗及呼吸障碍,体温增高(经病),以至引起呼吸器官炎症或泌尿器炎症(府病)
1,经病:脉浮,头项强痛,恶风寒无汗或自汗——以体温增高为主证(如麻黄、桂枝证)
2,府病: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以炎症发展为主证(如五苓散证)
二、阳明病:里热——内脏病变期 ,为重笃亢盛型病变,高热持续不退
1,经病:发热口渴,脉洪滑——以体温增高为主证(如白虎汤证)
2,府病:烦渴,内实便结,脉沉——以炎症发展为主证(如承气证) 
三、少阳病:半表里寒热——腔壁病变期 ,为接近中间型病变,病变侵及浆膜层,脑脊膜腔壁及淋巴系统等部位,主要为神经机能失调及炎症反应
1,经病:脉弦、口苦、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以体温增高为主证(如小柴胡证)
2,府病: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脉沉弦——以炎症发展为主证(如大柴胡汤证)
[ 三阴病 ] 属阴属虚有阴中阴,阴中阳,——热性病衰微期,机能下降,体温不足,抗力减弱
四、太阴病:里寒,胃中虚冷,自利腹满——胃肠为主之衰弱期,为初期不足型病变,消化作用大减,腹泻,营养障碍(如理中证)
五、少阴病:里寒逆,脉微细,恶寒而倦,自烦——全身衰弱期,为重笃不足型病变,体温大减(如附子证)
六、厥阴病:里阴阳错杂,手足厥寒,脉细,消渴,气上冲,吐蛔——体力衰微为主证,机能失常期,而有亢盛成份,为接近中间型病变,活力下降,病势仍亢盛或有蛔虫搅扰因素,神经 失调,甚或痉厥(如当归四逆证、乌梅证)
七、兼症:如少阴太阳病——太阳未解而患阳明病(如麻黄、石膏证)
太阳阳明病——太阳未解而患阳明病(如麻黄、石膏证)
八、坏病:各经病误治,病变不循六经规律变化而成难治坏病(如十枣证)
九、差后复:病愈后,因生活不慎病复发(如竹叶、石膏证)
温病三焦——温病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病,按三焦分类,(伤寒按六经分类)每一焦病,不能离开整体孤立存在,只是整体病变中,部属与性质之不同。
一、上焦病:
1,所属部位:身体上部,横膈以上,
2,包括器官:心、肺 ——脑神经及植物性神经分布上部的器官,主要是头部,呼吸器官 ,心脏等
3,常患病类:风火、风毒为主
(1)神经机能失常,排汗及呼吸障碍,体温增高 
(2)上部器官炎症,机能亢盛或下降
(3)热性病初期,多属上焦病
二、中焦病
1,所属部位:身体中部,横膈以下,脐部以上
2,包括器官:脾、胃——植物性神经分布的中部器官 ,主要是消化器官 
3,常患病类:湿热、火毒 为主
(1)消化器官 炎症机能亢盛或下降
(2)热性病高热期 ,内脏炎症亢盛期,多属中焦病
三、下焦病
1,所属部位:脐部以下或全身病变表现于下部,
2,包括器官 :肝、肾——泌尿器官,生殖器官,脑脊髓,内分泌器官
(1)植物性神经分布的下部器官主要是生殖泌尿器官
(2)全身有关器官,主要是神经系与内分泌腺
3,常患病类:寒湿、湿毒为主
(1)生殖泌尿器官炎症,机能下降或亢盛
(2)全身机能下降,体温不足或亢盛
(3)热性病衰弱期多属下焦病
风寒暑湿燥火与伤寒温病之关系
一、风寒暑湿燥火与伤寒是以气候影响发生病变为主因,
二、风寒暑湿燥火是由上及下,由浅入深,按上中下三焦分类
三、伤寒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按表里经府分类
四、温病是以病菌病毒发生病变为主因(入血为多)
五、温病结合了风寒暑湿燥火等病因,也按三焦分类(气血交叉)
妇 科
虽有月经、带症、胎产、乳房等 不同病变,仍根据寒、热、虚、实、气、血、痰、郁等总的病理论证。 第 二 章 诊断纲要
第一节 总论 
身体状况 
一、健康
1,条件:(1)先天重肾——生活基质之完满
(2)后天重脾——发育营养之充裕
2,表现:(1)躯体——健壮裕余
(2)精神——饱满涵蓄
(3)动作——敏捷稳牢
(4)静止——神清梦稳
二、病变
1,正不足,内伤病,病势多延持——生理功能下降。虚歉不支
2,邪有余:外感病,病势多突发——病变发展急剧,病势炽盛
精神状况
一、标准
(1)神识清醒与错浊 (2)精神抑郁与兴奋
(3)动作迟缓与敏捷 (4)感觉迟钝与敏锐
二、类别
1,得神者昌:(1)基本——饱满
(2)活动——焕发
(3)静止——稳定
2,失神者亡:(1)基本——虚歉
(2)活动——癫狂
(3)静止——萎靡
疾病类别
一、气分血分
1,气分病——机能病
(1)气盛——怒闷不舒
(2)气滞——代谢不畅
(3)气虚——衰弱无力
2,血分病——体质病
(1)阴虚——体质不足
(2)血瘀——循环瘀滞
(3)血少——枯瘦贫血
二、先天后天
1,先天病:先天重肾,肾阴不足为先天病,元气损伤为先天病——体质亏损为主,因而活力亦弱
2,后天病:后天重脾,脾阳衰微为后天病,谷气不足为后天病,——活力下降为主,因而营养不良
三、寒热虚实
1,寒——代谢低下,体温下降,表寒里寒
2,热——机能亢盛,体温增高,虚热实热
3,虚——身体衰弱,抗力下降,气虚血少
4,实——病势亢盛,抗力尚盛,阳亢阴盛
四、表里
1,表:外感风寒——排汗障碍,因而体温增高
2,里:内病寒热——发热便结,以至腹内寒厥
五、科别
1,内伤:心、肝、脾、肺 、肾、命 
(1)伤气——机能病
(2)伤血——器质病
2,外感 ——风、寒、暑、湿、燥、火
(1)伤寒——偏气候病
(2)温病——偏传染病
3,外伤:冻伤、烧伤、烫伤、跌打损伤、药毒伤、虫兽咬伤、器械伤
第二节 各论
形 诊
一、形变
气血变化之形态表露——体质异常,机能失调之形态变化
二、强弱之形
1,强——体形相称,精力充沛
2,弱——肥而无神乏力(如脂肪沉着)
瘦而露骨色枯(如营养不良)
三、虚实之形
1,虚——畏歉、形缩、安静
2,实——声扬、形狂、躁动
四、寒热之形
1,寒——畏寒、悚缩、欲被
(1)表寒:悚缩有热——皮肤排汗障碍
(2)里寒:逆冷热减——机能下降,体温减低
2,热:恶热、放纵、揭衣
(1)虚热:枯弱——体液减少或慢性炎症之消耗热
(2)实热,实强——机能亢盛或急性炎症体温升高
五、痛困之形
1,痛
(1)小痛——缩而护之 (2)大痛——伏而搐号
(3)风气痛——喜按摩 (4)热肿痛——畏触动
2,困:撮口耸肩,蹙眉搔首,急躁困惫
六、风症之形
1,风中脉
(1)中络——肌痹而痛,口眼歪斜
(2)中经——口禁搐弱,角弓反张
2,风中里
(1)中府——手足不遂,痰涎壅盛
(2)中脏——手足不遂,痰涎壅盛
(A)闭症——昏愦不省,言语蹇涩,手闭口握
(B)脱症——神气昏瞀,舌喑不语,口张尿撒
3,诸风类
(1)惊风——口禁搐弱,角弓反张
(2)癫痫——颠匐、痉孪、失神 
七、迷妄之形
1,梦魔——大脑迷妄 ,一时性失常反射
2,行尸——大脑迷妄,运动异常亢奋
3,风癫——大脑伤损,精神错乱
八、急症之形
1,吐泻唇红——重症胃肠炎而血温过高或发生溶血症
2,面白鼻孔黑————内问重笃炎症充血而皮肤贫血,粘膜瘀血因热而枯
3,热病项软——热病体力衰竭,以至大肌肉张力减退
4,胸陷——奇瘦而胁间凹陷
5,四肢冷而口出冷气——循环衰竭,不达四肢,而体温下降
6,冷汗如珠——虚脱
7,头倾视深——
(1)头倾——身体衰败,精神不支
(2)视深——精神频绝之视力强直,目光乖锐
(取决于胃气,营养未绝尚有些希望,营养不及则危)
8,口张目直——将死绝之肌肉强直
9,戴阳——机能绝于下脱于上(下部寒极而赤)
10,冒热——机能机能绝于内脱于外(下利清谷至冒汗出)
11,戴眼——神经机能频绝,眼肌强直,眼球下倾
色 诊
一、气血变化之色泽表露——营养良否,肤色明暗等之色泽变化
二、辩色部位
全身都可辩,面部较为明显,内眼窝最明显
三、常 色病色
1,常色——鲜明自然
2,病色——晦暗异常 
四、病色类别
1,浮泽明显——多属外感病,新病,轻病
2,沉着晦暗——多属内伤病,久病,重病
五、各经病色
1,心病:赤——机能亢盛之充血
2,肝病:青——神经性剧痛,循环障碍之瘀滞
3,脾病:黄——营养不良之贫血,胃肠充血而体表缺血,胆色素沉积
4,肺病:白——机能减弱,血压下降之末稍血管收缩
5,肾病:黑——体液脱失之暗,色素代谢及内分泌障碍
六、风寒诸病色
1,风热:黄赤——感冒体温增高之毛细血管扩张
2,气寒:青白——机能下降,血管收缩,循环不利
3,孪痛:青黑——神经性痉孪,循环障碍之瘀滞
4,脱血:胱白——失血,血压顿降或恐怖时血液集中内部主要器官,皮肤一时性贫血
5,寒水:微黑——血中代谢产物堆积
6,诸虚:萎黄——营养不良,贫血
7,痨症:颧红——结核病之消耗红
8,肝瘀:青蓝——瘀血色
声 诊
一、声变
正邪强弱等之声音表露——力量大小,精神盈亏,病困情绪,病势缓急之声音变化
二、声音
1,健壮——宏稳 2,衰弱——微怯 3,不舒——吁叹 4,病困——呻吟 5,暴躁——急呼
6,不安——遽叫 7,神乱——谵妄 8,喉痹 ——音喑 9 ,风热—— 重浊 10,实热——宏长
三、呼吸
1,健壮——平静 2,气虚——气短 3,急衰、气闷——困难 4,高热、惊恐——气迫 5,怒——气粗 6,衰——气微
四、咳嗽
1,表寒肺热——陡然剧咳(实) 2,肺痨肺虚——经常微咳(虚) 3,仃痰——咳浊痰唾
4,瘀血——闷咳带血 5,风呛——咳呛 6,肺 败——唾脓
五、哮喘—— 
1,伤寒——发热恶寒而喘 2,肺 虚——短气无力而喘 3,痰饮——痰喘 
4,肺燥——干喘 5,肺气——周期喘 6,肺伤——经常喘
六、呃逆 
1,食滞——食时偶呃 2,气逆—— 平时呃逆 3,食噎——食时常呃
七、嗳气
1,一时气滞:一时嗳气——神经性失,消化不良
2,脾衰食滞:经常嗳气——胃力衰弱,消化不良
八、危声
1,呼声嘶:气力将绝——巳无力表示痛苦 2,笃病呃:胃气将绝——消化营养频绝最后反照
3,痰漉漉:肺气将绝——呼吸器官排痰能力将消失 4,言语前后不顾或瞀乱无言:心肾将绝——脑力频绝
舌 诊 
一、舌变
表里气血寒热虚实之苔色表露
1,舌色浓淡:心血虚实——贫血、充血
2,舌色明暗:肝瘀程度——神经性不舒,瘀血
3,苔色浓淡:肺寒肺热——感冒体温之变化
4,苔色清浊:脾燥脾湿——消化道炎症情况
5,舌形变异
舌色荣枯 : 肾气盛衰——生命物质之盈亏,活力之大小 
二、舌形
1,常舌——柔和 2,虚弱——软弱 3,寒瘀——板硬 4,热实——胀大
三、舌色
1,表症、寒症、湿症——淡、润、滑 2,里症、热症、燥症——浓、燥 、涩
3,热实——浓红 4,虚寒——青淡 5,血瘀——青紫 6,热毒 ——紫黑 
四、舌苔
1,常苔——微白微黄 2, 表寒——白 3,里热——黄 4,血热——绛
5,疳热——褐 6,高热——灰燥 7,热毒 ——黑燥 8,寒毒——黑润
9,热后虚——灰润 10,脾衰——腻厚 11,湿热——粘滑 12,轻病——苔白色淡
13,重病——苔厚色浓 14,欲愈——渐减 15,恶化——陡退
16,饮食与苔: 
(1)食后——苔厚蒲不清 (2)饮后——苔滑涩不清 (3)食酸——苔变暗 (4)食糖——苔变黄
五、危舌
1,枯萎:(1)淡红——失血 (2)干红——暴热 (3)暗瘪——大衰
2,胀大:(1)深红——血热 (2)青黑——血毒 (3)萎软——大衰
3,颤动:(1)无神 ——衰歉 (2)惊慌——不安
4,弄舌:热渴之弄,癫痫之弄
5,歪斜——痹、痉 6, 伸长——痹、脱
7,卷短——枯、搐 8,舌边缺曲——神经机能频绝 9,绛暗光剥——热极而寒
10,紫黑——阳毒 11,青滑——阴毒 12,,真珠样白泡——热极似寒, 
13,星点瓣晕:(1)高燥 ——热毒 (2)低湿——寒毒 
14,雪花样糜烂
苔色边陡齐 ——神经机能频绝
排 出 物 诊
一、排出物之变化
寒、热、虚、实形成不同形、色、臭之排出物,——亢盛衰弱等不同之病变性质,而成形、色、臭不同之排出物
二、咳痰
1,风寒——稀白 2,风热——浓黄 3,肺痨——脓样带血 4,肺痈——脓样恶臭
三、出血
1,胃血——大口吐血 2,肺血——咳嗽咯血 3,血热——鲜红 4,瘀血——污血 5,实热——速凝 6,虚寒——难凝
四、吐水
1,胃寒——清水 2,肝郁——酸水 3,肝胆火逆——绿色苦水 4,热极危症——黑水
五、吐食
1, 胃寒——不化不热 2,秽热——酸败恶臭 3,脾衰——食即吐 4,胃口狭窄——食难下 5,肝气——痛而吐
六、排屎
1, 常便——普通黄色固形 2,热结——燥硬色黑 3,瘀血——色黑而润 4,热结旁流——水泻热臭
5,寒泻——水泻清冷少臭 6,虚寒——久泻 7,湿热——下利后重或带脓血
七、血便
1,血热——鲜血 2,瘀血——污血 3,肠风——原因 不明之腹痛下血 4,疳血——日久血丝血点(结肠粘膜溃疡)
5,痔疮——出血而痛后屎 6,燥热——先屎破肛后染血 7,近血——屎前血 8,远血——屎后血
八、排尿
1,常尿——自然淡黄 2,风寒——清白 3,血热——赤热 4,热病初愈——赤而不热
5,热淋——赤浊痛甚 6,寒淋——白浊浊痛减 7,石淋——带粒状物
九、遗精
1,阳亢:质稠而热——性机能亢进 2,火衰:清冷自滑——性功能减退
十、出汗
1,常汗——一般排汗 2,热蒸——突出热汗 3,虚脱——突出冷汗 4,表虚——经常出汗
5,阴虚——盗汗 6,热自解——汗粘热解 7,脏败——恶臭汗
问 诊
一、问诊要点
以体格动静感觉等之不同情况,判别病症——身体概况,生活情形,环境影响,自觉症候,病程长短,根据各方面不同情况,分析疾病 性质类别
二、问情况
年龄,籍贯,职业,饮食居住,娱乐运动,休息睡眠,大小便,出汗,家族婚姻,以及既往病等情况
三、问感觉
寒热, 痛痒, 晕闷, 疲麻, 饥渴等 情况
四、问部位
头项, 腰背 , 上下腹 , 胸胁 , 四肢, 眼耳鼻, 口舌, 牙齿, 前后阴, 咽喉等情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整理笔记
王自立“治肝必柔肝,柔肝先养肝”思想探悉——治肝不可一味疏泻、清解、攻伐,否则,肝之阴津受伐而病势反增。治疗肝病,以养肝为第一。“养肝即是柔肝,柔肝便为疏肝”
“善治者必求于势”!正确判断病势有重要意义
中医辨证常识
韦绪性诊疗脑卒中经验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12.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