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直面灾难:一位建筑设计师的行动
赵岚
此次地震受灾严重的什邡市也有大量的建筑倒塌 本报摄影记者/任玉明
刘家琨认为,这次汶川大地震后,国内的建筑,尤其是学校、医院之类的公共建筑,其抗震强度和级别亟须提高,应该切实地让这些公共建筑成为放心工程
“结实的房子就是好房子。”这是“5·12”汶川大地震带给刘家琨的最直接体验。作为一名享有盛誉的成都本地建筑设计师,刘家琨的作品曾参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获大奖,但就在一周前,他却亲眼目睹了在自己的家乡成片的教学楼、医院和居住建筑物变成废墟,并掩埋了数以万计的生命。
“之前,我们太看重建筑设计中很多细小的讲究,在微不足道上花费了很多,包括艺术的、审美的。而这次灾后重建,应该给我们建筑界提供了深刻反思的时机。”刘家琨说。
作为一名救援志愿者
5月14日中午,从外地匆忙回到成都后,刘家琨就赶往都江堰已经被地震摧毁的聚源中学紧急援救。“那个地方我很有感情,我早年开始的艺术家工作室就在聚源中学背后。”他说。1993年左右,刘家琨帮罗中立、周春芽等四川著名艺术家在聚源镇设计了一个艺术家工作室群落。因此对那一带十分熟悉。
虽然那阵子都江堰余震不断,但像所有志愿者一样,刘家琨最急切的想法就是去救人。他描绘当时的情景说:“倒塌的教学主楼掩埋了很多师生,现场哭喊声一片,十分忙乱,大家用尽了力量,但都缺乏专业的救援经验,加之下雨,最后废墟里很多孩子还是救不出来。”
看了媒体的报道后,他很担心那些没被救援部队发现的盲区,得知向峨镇损伤惨重后,刘家琨便又义不容辞地赶往了向峨。这个小镇离成都市不远,开车约两个小时的距离。“当我们到达时,那里早已变成了一片废墟,而学校也非常厉害,现场情景惨不忍睹。”刘家琨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痛心疾首。而最让刘家琨难忘的是,在此条件下,仍有一些幸存者爬在残垣断壁上痛苦地呼喊着自己的孩子或母亲,期望能得到一丝回音。在援救的最后一天下午,不忍离开的刘家琨从那些遇难孩子手中捡回了一些书包或笔记本,带回来希望将它们作为永久的纪念。
作为一名建筑师
从救灾现场回来后,刘家琨立即开通了一个博客(http://wenchuan512.blogbus.com/),这也是一个建筑师同仁博客,他发起了建筑师志愿者一起制作了一个“受灾地图”,主要是利用Google地图制作整个地震灾区的房屋受灾地图,其目的是在地图上标识每个乡镇建筑受损情况和重建计划。“受灾地图”详尽地展示了这次地震受灾严重的地方,甚至包括了目前为止许多媒体及救援机构都没有关注到的盲区。
刘家琨说:“去现场参与救援,这是自己的短期义举,也是作为一个人的直接反应。”而作为一名建筑专业人士,他说:“此后的灾区重建工作,更应该是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建筑师专业知识的时候。”
让他觉得欣慰的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很快他就接到许多到海内外建筑同行的电话,纷纷要求捐款或捐建学校,纷纷表示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灾后重建。
由于许多朋友都是同行,而这个博客也因此成了建筑师同行们关于这次震灾研究的平台,目前,他已经收到日本、英国、美国、中国台湾地区等全球各地建筑师寄来的资料。比如一位朋友提供了英国伸缩式简易房的最新研究设计方案,另一位台湾地区设计师提供了法国一家名叫ARCHITECTE DE L' URGENCE的建筑机构的信息,他们有一批建筑师专门研究设计“紧急住宅”。
超过400万受灾群众的安置,就是一个艰巨的工程。日本“阪神大地震”后,灾后重建前后花了10年左右,台湾“‘9·21’大地震”后的重建周期也大致相同。刘家琨说:“这次‘汶川大地震’也发生在地貌十分复杂的地区,而且破坏程度极大,面积也十分广泛,因此重建工作必将更为艰辛而漫长。”
目前阶段,通过这个博客平台,他们已经收集了全球许多灾难后的重建资料,比如彩钢夹芯板社区规划设计研究,以及其他材料快速建筑设计研究等。
刘家琨说:“我处在灾害的现场,观察了解的情况更多,我希望‘受灾地图’、此前日本地震灾后重建方面的资料等能为更多关注或志愿参与重建的建筑师,提供一个研究与相互联络的平台,也可避免更多的盲目和重复工作。”
公共建筑之痛
谈到这次汶川特大地震灾难,刘家琨最痛心的就是教学楼的建筑,这不由得让他想起日本的公共建筑经验。刘家琨说,日本也处在地震多发地带,但日本一直非常重视公共建筑的质量,甚至当地震发生时,很多人都习惯向学校之类的公共建筑里跑,日本人相信,公共建筑的抗震程度应该比普通建筑更强。“它可以成为大家的避难所。”
刘家琨也认为,这次汶川大地震后,国内的建筑,尤其是学校、医院之类的公共建筑,其抗震强度和级别亟须提高,应该切实地让这些公共建筑成为放心工程。
刘家琨
著名建筑师。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分配到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999年成立成都市家琨设计工作室,从事室内及景观设计,为一级注册建筑师。同年,成立成都市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作品曾参加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作品展(1999年),首届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2001年),柏林文化节亚太文化周“土木”中国青年建筑师展(2001年),上海“土木回家”中国新一代建筑展(2002年),第四届上海双年展(2002年)等重要展览。曾获“第七届亚洲建筑荣誉奖”、“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拍震后4年的映秀
「城市早报」住到集装箱里能解决住房问题么?以及来自全球 10 个城市的新闻
王明:地震或改变日本复苏轨迹
实拍汶川地震灾难现场,揭秘当时真实情况
5.12汶川地震十周年祭丨缅怀过去,勇敢前行
写给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女友:对不起,我要跟别人结婚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