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红楼梦中宗教哲学

论红楼梦中宗教哲学

明清时期,古典小说汗牛充栋,蔚为大观。而这又是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明清时期经济较为充足,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明清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随着民主思想的渐侵,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分歧加大,众多文人墨士对社会对国家有了新的认识,借文章之途径,将自身观点表露出来。这其中,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这个时代的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著作,正如毛主席所说,它是一部历史书,论述的是封建主义逐步走向衰亡没落,而资产阶级的正身正在刚刚兴起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作为这段历史的艺术概括和艺术再现,《红楼梦》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揭露了那个时代的弊端,描述了封建社会的宗教哲学在那个时代的体现与矛盾;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哲学派别有云:曰儒家,曰佛家,曰道家。这三中宗教派教,往往是相互渗透的,根据个人的经历不同,人生遭遇不同,总是错综复杂地在每一个具体人物的思想上起着不同作用的。而对于那些有着复杂遭遇的知识分子,这一点尤其显著。在决定人生命运的时候,总会有某一家思想突出的居于主导地位,使人物对现实采取不同的态度。于是,这三派思想,便分别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身上三颗深深的烙印。例如盛唐,道家思想占主导的李白,对统治阶级采取的是冲击和决裂的态度,才有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而杜甫是儒家思想起主导作用,他要“置君尧舜上”他强烈关心国家的残破和人民的苦难,寄希望于最高统治者;王维是佛家思想的维护者,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他便索性“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了。可见,不同的宗教会使人产生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在读了《红楼梦》之后,在红楼的作者曹雪芹身上,这三种思想则错综复杂的得到了体现。同时,曹雪芹生于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雍乾时期,在他身上的这三派宗教思想,不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色,不同以往。这其中,又以老庄的道家为主导。

红楼之学,有儒有佛,同时却又非儒非佛。《红楼梦》一开头,叙述石头的来历,乃是女娲补天所造,而此石自经锻炼,灵性以通,可自怨自叹,月夜悲伤,而经一僧一道,携如红尘。这一僧一道,又贯穿全书的始终。这一僧一道,女娲补天,便是佛家中所言,神女仙师了。而书中,贾宝玉、甄士隐、柳湘莲等人身上,皆被认为有作者曹雪芹的身影,这些人物最终让僧道仙师们度去出家,做了和尚。同时,书中所写前世今生,因果所报,也正是佛家所一贯提及的。就红楼而言,确实让人们以为曹雪芹有过皈依佛门的念头,特别是书中曹雪芹借宝玉之口写下了“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的倡语,可看出曹雪芹对禅宗有着很独到的领会。可是事实上,曹雪芹也只是把别人送去遁入空门当和尚,而自己却一身淡然,住在北京西郊,过着喝粥,赊酒的潦倒生活,却生活得倔强、坚韧,做了一个笑得爽朗,或得自在的“槛内人”。就次看来,曹雪芹何时消沉到了想出家的地步呢?可见,他是深深懂得,在现实中是没有可供逃避的佛门的。于是他写小尼姑智能要“出了这牢坑,离了这些人,才好呢!”;写宝玉挡着和尚,怕和尚们肮脏的气味熏了姐姐们,因为这些和尚不过也是一群肮脏的泥土的男人;写虔诚的佛教徒王夫人,借佛教礼仪之手,逼死金钏、晴雯等一批丫头……这便是曹雪芹所深刻理解的佛门“清净”的实质。而那些被所谓引登彼岸的人们,不过在无可奈何之时,以出家作为表示对现实的决裂与反抗罢了。鸳鸯不正是以以寻死或出家作为反抗贾赦强娶的手段吗,紫鹃也以出家作为长伴黛玉,指责宝玉无情的途径,所以说他们是把皈依佛门看作一种死的同义了。况且清后的妙玉念了一辈子的佛,终究遭遇强人所掳,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佛门也不是超脱的去处。在谈禅说佛十分盛行的雍正时代,佛家思想对曹雪芹也是有影响的,只是他对佛门有了真实的见地,断不会将佛门当作超脱,将自己送入佛门;

《红楼梦》中,儒家思想反映的也比较复杂。这一点,在对宝玉这个人物的处理上可见一斑。虽然他“并不想自己是男子,须要为子弟的表率”,但是“父兄、伯叔、兄弟之伦,因是圣人之遗训”,却始终是“不敢违逆”的。于是有了宝玉对贾政等人的忙于经济、四书五经不赞许,却也不得不心生畏惧,勉强应对。在遵从父母之命错娶宝钗时,也并没有随黛玉而去,反而参加科考,光耀门楣。最终虽弃红尘出家时,也走到贾政船头,磕了一个头。同时,文中虽痛斥“文死谏”,“武死战”的须眉浊物,但痛斥的是他们“不知之大义”,只顾自己沽名钓誉,“浊气一端,随时拼死”,“那里知道有昏君方有死谏着臣,只顾他邀名,猛拼一死,将来置君父于何地?必定有刀兵,方有死战,他只顾图汗马之功,猛拼一死,将来弃目于何地?这些都是符合作者的意图和宝玉的人物个性的。”可见,作者反对的不是忠君,而是阐述怎样才是真正的忠君。可见作者心中是真正有国,真正有君的。而后,又写宝玉与袭人论道:“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身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体了。”这里,曹雪芹笔下的却丢弃了“君臣大义”,要自己死于众人之前,死在女儿们的眼泪之中,还要随风化了,再不托为人;又有宝玉的自始至终,对四书五经八股,对所谓的仕途经济,为室做宰不屑一顾,称自己为“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对于宝钗、湘云、袭人此类的劝说均视为“混帐话”,而又与和他不同“俗人“,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可见这也与儒家思想背道而驰的。这也是曹雪芹自身的写照,在经历一番政治变故之后,心情的无可奈何。他身处的那个时代已不允许他有做一介忠臣,社会儒者的念头了,他反对的是封建,而他也并非儒者,于是他的无可奈何便造就了《红楼梦》的亦儒非儒。

纵观曹雪芹所处的时代,佛家遁入空门的道路不能走,儒家忠君为臣的道路行不通,又在经济上遭遇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上受到了民主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思想积极的一面与民主思想结合,便造就了红楼一书进步性的思想基础。道家并不等同于道教,虽然都可视为思想范畴,但作者更倚重于前者。《红楼梦》中曹雪芹写贾敬信道,吞金服砂,中毒而死,认为他是“导气之术,总属虚诞,更至参星礼斗,守庚申,尤属妄做虚为”;在清虚观中,张道士的趋炎附势,阿谀谄媚,更为曹雪芹的影射—宝玉所痛斥,可见,曹雪芹并不是道教的崇奉者。虽然书中,宝玉对那些须眉浊物,对于仕途经济何等的不屑一顾,乃至对现实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排斥,虽然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庄子的不满情绪,但它并不意味着庄子思想中要求毁灭进步,回归原始的那部分落后思想。曹雪芹所言,宝玉所言,只是一时愤慨,与思想实质无关。而真正影响曹雪芹的是老庄思想中蔑视那些高官厚禄,要术适己任性,主张顺应自然,反对人为。所以宝玉对那些死板的四书五经,对那些讲谈仕途经济的贾雨村之流深恶痛绝。他宁愿整日呆在大观园里,与那些水做的清清白白的姐妹们为伴,也不愿混在泥做的污浊的男人官场中,谋求一官半职。这也体现在宝玉与晴雯撕扇,“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此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它出气。……这就是爱物了。”也只为搏晴雯一笑。可见其要求适己任性的程度,否定一切规范对他的束缚以求个性鲜明的表白了。正是这种态度,使他对于现实社会,对于统治阶级采取了深刻批判的态度,使他选择了淡薄功名,与人无争的生活,也使他将这种批判精神与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民主思想相结合,写出了反封建的巨著《红楼梦》。

总论之,处于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萌芽相抗之的时代,曹雪芹在思想上已超出了传统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他不是佛家儒家思想的信仰者,也不是道家的崇奉者。但他在《红楼梦》中也欣赏一僧一道一仙姑“疯狂落拓”的狂态与飘飘然的神仙风貌。然而,现实社会的黑暗,对个性解放,民主自由的追求,又使作者产生了强烈的矛盾。于是在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中,作者借《红楼梦》为自己的追求开辟了大观园这方纯净的洁土。于是有了今天的具有进步注意意义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天下 为 尊你好f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中为什么描写一个藏污纳垢丑陋不堪的馒头庵?
《红楼梦》中的儒释道思想
《红楼梦》的儒释道思想
《红楼梦》后四十回文本来源之谜到底是怎么回事?
《红楼梦》:为何以“女娲补天”开始?女娲为何要多炼一块顽石?
《文学回忆录》13 : 十八世纪中国文学与曹雪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