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王长平漫谈当代陶瓷绘画

王长平,青年陶瓷艺术家,副教授职称,现居中国景德镇,从事陶瓷装置,水墨等创作。任职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1973年生于中国江苏省高淳县。于南京举办个展1998年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参加上海大学美术馆“中韩陶瓷交流展”。2005年 参加南京博物院“未来考古学” 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参加广州美术馆“新锐说”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学术邀请展。2006年 参加上海证大美术馆“风水”现代艺术展。参加北京798时代画廊“现世2”当代艺术三人展。





扭曲的白色高跟鞋、华丽繁复的白色鸟笼陶瓷装置与绚丽多彩的粉瓷作品整齐地摆放在王长平的工作室内,艺术家用巧手、灵思、画笔精心打造了一个瓷器的世界,丰富多姿、美不胜收。


十八年前的夏天,大学刚毕业的王长平跟三五友人坐在南京师范大学门前的麦当劳喝饮料,合计着找点“乐子”做做。“那时候刚毕业,乌托邦的理想主义情怀占据着主导,恰好又受到当代艺术的那群人的影响,我们就去想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燥热的午后,几位女大学生踩着高跟鞋从王长平几人面前匆匆而过,这一妖娆美丽的身姿火速点燃了他脑中的火花。


“那是我最初接触陶瓷,用陶瓷来做高跟鞋,我觉得这很有趣。”传说,15世纪时威尼斯有个商人,外出时害怕漂亮的妻子行为不端,就给妻子定做了一双后跟很高的鞋,以防止妻子外出。高跟鞋的由来伴随着“束缚与禁锢”的传说。“在做高跟鞋时,我是规整的捏形制作的,但在烧制过程中,因为瓷器在一千二百度的高温中会发生我意想不到的变化,烧制出来的高跟鞋是变形扭曲的,但就是这样,这件作品却显得更加有趣。”





从南艺毕业到如今的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教师,王长平已与瓷器结缘近二十年。从传统水墨绘画,到如今的在瓷器上进行粉瓷作品的创作。王长平显得异常从容温和,“陶瓷绘画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极大的转变,很多时候给我更多的是启发。陶瓷和纸本不一样,它是立体的,不规则的形状,所以在装饰这个陶瓷的时候,与平面绘画考虑的角度相比就会更多。同时在高温下,瓷器很容易烧坏,颜色和器形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也一直在启发着我,所以我从事并且钻研着瓷器绘画艺术。”


陶瓷绘画在王长平心中燃起了一团火焰,跳跃着激情。在授课之余,他全身心地投入水墨绘画和陶瓷艺术创作中。王长平老师作品强调笔墨的趣味或张力,注重个人的情感经历、内心体验和个体性语言的确立。注重通过笔墨材质从不同层面表现对当下生存问题,艺术本质等问题的思索。


如今陶瓷绘画艺术被更多的人了解接受,人们在关注CHINA时,也意识到了这些精美的瓷器上蕴含的艺术之美。从一名专业院校的老师的角度,王长平先生耐心地为记者详细介绍了当代的陶瓷绘画现状。




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逐渐受到国人的关注,并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在其发展过程中,自然分流出几个不同的的群体:


一类是以各研究所(时为轻工部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以及各大瓷厂美术研究所等)为主体的国家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所由“珠山八友”后人和当时技艺能手为主要代表,他们以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授业形式延续着陶瓷绘画的发展,或根据政治的需要创作出很多符合大众审美的精美陶瓷。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经济体制改革后,这些从瓷厂里解放出来的设计师,有了更开放的创造力,也丰富了陶瓷绘画艺术的多样性。


另一类是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代表,具有比较完整的陶瓷教育体系的高校师生群体,被称为“学院派”。这个群体人员相对较少,但这个群体有着严格的教学体制和系统的受教育经历,并不断吸纳着新鲜的给养,开阔视野,突破传统,孕育了几代优秀的陶瓷绘画艺术家。


再一类是众多外地有较高绘画水平的国画家或油画家不断地进入到景德镇进行陶瓷绘画的尝试与探索。这些艺术家在自身的艺术领域都有较高的造诣,他们不拘泥于陶瓷材质的束缚,恣意大胆地在泥坯或瓷胎上进行创作,有别于景德镇本土艺术家的严谨和对传统陶瓷艺术的崇敬,更注重自我个性的宣泄和绘画本质的表达,为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增添了更多的光彩。


但陶瓷因材质特殊,从事陶瓷艺术在瓷区进行较为便利,所以大部分从业者还是以瓷区本地人为主,加上景德镇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文化相对闭塞,在千年来的陶瓷艺术发展中,也主要以传统陶瓷工艺为主要传承,由上辈带徒的形式传授技艺,与现代的艺术教育和发展没有任何衔接之处,这样导致了学徒出生的艺术家在审美经验上都基本还沿袭着老一辈传承下来的图式中。特别是对改革开放后,对各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态的发展不胜了解,仍沉浸于浅显的“梅、兰、竹、菊”或“某派山水”的图式中。虽然景德镇本土的艺术家虽也致力于把传统中国画与陶瓷媒介完美地结合,但往往忽略了对绘画艺术的本质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加之市场的盲从,使得大众对当代陶瓷绘画艺术产生了诸多的误区:以工艺为准绳,或以名衔的高低定优劣。





目前这样的误区也在渐渐被纠正和抛弃,老一代“死守”并不是“传承”的全部,新兴的“学院派”及许多外来画家创作都为景德镇陶瓷绘画的多元化做出了推动。受过较系统、严谨的现代艺术教育的创作者,从临摹到写生,再到创作,都能很好的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比如说,姜宝林老师把在宣纸上的大写意用青花在瓷器上挥洒自如,不但有文人画的恣意洒脱,也有陶瓷绘画之清雅之气。江宏伟老师擅于工笔,其在瓷上作画,不但注重器形的装饰美,和瓷釉的温润质感,也不失中国画的意境把握,线条更显凝练,色调淡雅脱俗、精工清丽。张友宪老师在陶瓷的装饰上颇有心得,利用传统陶瓷的装饰方法,如开光、扒花、斗彩等工艺,不但保留了传统陶瓷的装饰美,又彰显了其精微传神的小写意人物画风格。”


对于瓷器工艺的审美与认知,王长平用李泽厚先生的一句话诠释了:“工艺的美就不在于要求实用品的外部造型、色彩、纹样去摹拟事物、再现现实;而在于使其外部形式传达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风尚、趣味,‘使物质经由象征变成相似于精神生活的有关环境’。”陶瓷作为本体材质,工艺繁复,具有历来被认同的美感特征,它的造型、色彩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美,与此同时,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创作活动的关键就是将主观的情感客观化,即符号化。这种符号的建立一定是艺术家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对自我心性的观照,对艺术本质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并不断利用画笔摸索、提炼、总结的产物。现代陶艺不仅是“火的艺术”、“泥性的艺术”,除却形式与感性,还包含着人的审美精神及对社会的关照!





环顾王长平的工作室,瓷器、瓷片随处可见,瓷都的陶瓷艺术家用他独到的艺术感悟及制作的创作理念,继承且创新延续着景德镇千百年的传说。


“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景德镇瓷器的美誉千年流传,画瓷者用娴熟的技艺,独特的美学感悟,精心经营打造着精妙的瓷器艺术品。千年炉火将生生不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现在瓷器已经内卷成这样了?| 松纳柴器
中国画彩绘景德镇瓷器欣赏
现代粉彩瓷画艺术鉴赏与收藏
玩瓷器先明白两个概念:工艺瓷和艺术瓷
景德镇瓷器绘画的五种表现手法
浅谈陶瓷的发展史(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