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仿真绣的出现及其历史意义


【内容摘要】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刺绣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沈寿先生首创的仿真绣技艺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仿真绣的出现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刺绣史上是可以彪炳千秋的。研究和发扬仿真绣艺术,是对中国优秀传统工艺文化的在学习和再创造。


      关 键 词:仿真绣 沈寿 意义 创造 针法


      仿真绣在我国刺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它的出现使得中国刺绣在中国现当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仿真绣是由苏州籍清末民初刺绣艺术家沈寿先生所创制。二十世纪初期,时任清宫农工商部绣工科总教习的沈寿,三十余岁的芳华经历了传统刺绣技艺的锤炼,而后的东西方艺术熏陶,使其对刺绣有了更加成熟的表现手法和认知水平。她将此番认知和构想,实施于绣绷之上,几经实践终得刺绣“仿真绣”至宝。此后数年间,沈寿仿真绣技艺炉火纯青,仿真绣《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和仿真绣《耶稣像》分别在国际展会万国博览会中夺魁,受到了国际组织的瞩目,并一举奠定了仿真绣在中国刺绣史上的显赫地位。

       仿真绣多以油画、照片以及自然界存在的真实物像等为绣稿,绣稿选择也极其严格,它是绣品创作的根基所在。画稿颜色过度需自然流畅,以便于刺绣工艺的发挥。当然好的画稿未必能创作出精彩的绣品,刺绣技艺的重要性就在这里,毕竟仿真绣是对画稿的二次创作。因此“三分画、七分绣”成为仿真绣的最大特色。由此,只有具备出色的审美能力和书画辨识能力,加之牢固扎实的刺绣技艺才能创作出美轮美奂的绣品,“仿真绣”的出现也正是绣娘沈寿优秀艺术熏陶积淀的产物。单单就刺绣技术而言,沈寿无疑在江南绣娘队伍中是出类拔萃的。六岁弄针七岁学绣的她,十六岁时便名震当地、颇有绣名,三十岁上下获大儒俞樾盛赞“针神”,其绣品作为地方贡品进献清廷为慈禧太后祝寿。而真正激发沈寿始创仿真绣的内在动力则是其深厚的东西方艺术修养和见闻。沈寿出生在古董商家庭,从小便读书习字,博览文物。及婚嫁,丈夫余觉是近代画家,沈寿与丈夫画绣联姻、联合创作,夫妻俩一个以笔代针,一个以针代笔,画绣相辅,相得益彰。更加深了沈寿对中国书画的认知。后入清廷绣工科,时值“西学东渐”风盛,视野更得开阔。1904年,沈寿受清朝政府委派远赴日本进行考察,交流和研究日本的刺绣和绘画艺术。

      仿真绣在中国刺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的出现顺应了现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趋势,为古老的手工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快了刺绣手艺演化为艺术创作的进度。沈寿先生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伟大的先河。研究仿真绣的历史意义,最为集中在功能、针法、人才三个层面,正是这三个层面的集中出彩,才奠定了刺绣艺术在此后一百余年的健康发展和长足进步。

      中国刺绣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曾经以“女红”为名成为评价女子贤德的重要尺度。刺绣绣品的存在方式绝大多数都是日常实用品。比如儿童穿戴的鞋帽、女子出嫁时候的被褥等等,都有鲜明的刺绣烙印。所以实用性成为传统刺绣的一大属性。也正因为是一帮弱女子的日常所作手艺,刺绣在我国工艺美术史尤其是封建社会阶段显得微小示弱。即使如此,刺绣贯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其生命力十分强大历经数千年未曾间断。但着实也无所突破。仿真绣的出现,首先在刺绣创作题材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写实性质的人物、动物等题材被广泛引入,尤其是极尽传神的视觉效果,更是让大众耳目一新。仿真绣开启了刺绣功能由日用品向欣赏品的转变。起源于明代的上海露香园顾绣以著名国画为蓝本绣制,形式典雅、艺术性价高,成为中国织绣工艺中的奇葩。但至清代嘉庆年间逐渐衰落,建国后虽有恢复,却不复往日盛景。顾绣品位高雅,然流传甚弱,缺乏广泛的群众认知和基础。仿真绣对比顾绣,绣制题材更为宽泛,更加贴近大众生活,且在此后的一百余年里得到了长足发展。所以,仿真绣是传统刺绣走上欣赏品之路的肇始。由仿真绣开始,中国刺绣实现了欣赏品的功能性转变,进而推动了刺绣的艺术化创作之路。

     由于仿真绣有着极其严格的选稿要求和针法表现能力,传统刺绣里的单一针法应用已经不能满足仿真绣的创作要求。沈寿先生在创作仿真绣《耶稣像》时,突破了过去单向排列丝理的传统绣法,而是根据人体的肌理生长方向定位,增强了质感和立体感。在《耶稣像》中,沈寿创造了旋针、虚实针,因物施针。比如,绣刺眼睛时,眼球用旋针加用极细的线、细致的针脚表现球体的立体感,眼白部分用虚实针,接近瞳仁也是球体突起部位则虚,近眼角和下眼睑处渐密,表现了眼睛透亮的质感。又如绣刺耶稣的头发、胡须则灵活多变地把施针、必针、接针、套针融合在一起,突显了发质的松软和弹性。沈寿先生一生学习创作从不间断,同时又投身到刺绣教育事业上,为中国刺绣在现当代的人才构建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步入清廷绣工科到南通女红传习所,沈寿先生传业受道解惑,发扬光大仿真绣技艺,培育教诲无数刺绣人才。而此后的杨守玉、任嘒閒等刺绣大家也无不受到沈寿先生萌荫。杨守玉先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首创乱针绣针法,其爱徒任嘒閒先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创造出虚实乱针绣。乱针绣将西方绘画尤其是油画中色彩和素描的处理方法有机灵活地运用于刺绣之中。虚实乱针绣则更注重刺绣与中国水墨画的结合。乱针绣和虚实乱针绣的出现,是仿真绣艺术的再创作,也只有站在仿真绣巨人肩上,乱针绣和虚实乱针绣才得以熠熠生辉。时至今日,当代刺绣尤其是苏绣,仿真绣艺术仍然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以顾文霞、蒋雪英、姚建萍、邹英姿等老中青刺绣艺术家为代表的绣娘队伍,惊艳全国工艺美术织绣行业。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沈寿先生独创的仿真绣在针法衍生和人才扩充方面都有着长足的历史意义。

      回顾仿真绣的出现及其历史意义,我们倍感荣耀。沈寿先生一生挚爱刺绣,为刺绣事业而奋斗终生,将中国刺绣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度。这是艺术家的个人魅力也是行业发展的刚性需求。作为一名刺绣手艺人,回望历史,反省自身,除了热爱便是坚持创作,才能让自己的刺绣事业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1] 欧阳.仿真绣 是线是画[J].中华遗产,2010,(3).

[2]李明.苏绣[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姚子方,女,1978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民间工艺家。从事刺绣工艺近三十年来,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苏绣针法,对于色彩在刺绣中的应用也有独特见解。其刺绣作品题材涉猎广泛,涵盖了花鸟、人物、动物等诸多刺绣题材。多年来,姚子芳一直积极探索刺绣艺术的当下表现,不断尝试实践并小有收获,近年来,其代表作品多次在南京艺博杯、深圳文博会、镇湖刺绣节等国内知名的工艺美术平台展出评比,获得了行业专家的认可和鼓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謇·沈寿与《雪宦绣谱》
苏绣、蜀绣和湘绣
苏绣针法
湘绣 | 针脚下的艺术
过目难忘的苏绣,惊艳世界的东方雅致之美
土族盘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