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离抱怨者

(配图摄影 by 辉友佳佳)

相信一件事:你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积极变化,都与抱怨者没有任何关系。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远离抱怨者,这是我们人生能做的最好决策之一,也是让我们的生活保持幸福的必备习惯之一。

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抱怨者」,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不停地抱怨:

抱怨公司
抱怨老板
抱怨家人
抱怨社会
……

只要时间允许,他们可以不停地抱怨下去;只要是自己不爽,总能找到可以抱怨的人,可以抱怨的理由。与他们的每一次接触,无异于一次内心的折磨。

这些人可能出现在你的身边,也可能出现在网络。对这些人,最好的态度就是远离。哈哈哈,生活中没他们,什么也不缺;生活中有他们,徒增烦恼。

我的人生中曾经出现一些抱怨者,有些是同学、有些是同事。起初因为学习、工作的原因在一起接触的时候,感受并不深。但是当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或者离开原公司之后,问题会凸显出来。大家每次吃饭聚会,都变成了「吐槽大会」。一开始我还有耐心参与,听一下这些朋友在抱怨什么,但是时间一长,我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要花时间听这些抱怨?还要帮他们去分析原因,安慰他们,试图帮助他们?」

因为每次见面,几乎是同样的抱怨,起初以为自己能对改善这些朋友的处境有帮助,后来才发现,他们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的状态,并不需要其他人帮助或者怜悯,他们需要的就是你能听听他们抱怨 —— 他们的情绪需要发泄的出口,而你正好是他的情绪的发泄口之一。

他们的人生也许有问题,也许没问题,但和你没有实质的关系,你以为自己能帮到对方,最后发现只是一厢情愿。但每次开开心心去吃饭,回家的路上,内心却无比失落。临走,十有八九还是自己掏钱请客。为什么要花钱买自己的不开心?

有了这样的反省,我就不再坚持,主动减少了与这些人交往。起初还会担心他们有新的抱怨,但是隔离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其实什么损失也没有,自己的世界反而清净了很多,而与这些朋友相关的烦恼也少了很多。有了这样的经验,我就知道:生活中要尽可能远离这些「抱怨者」,自己并不会因此损失什么,也不需要承担什么精神负担。

《界限》(<Set Boundaries. Find Peace>)一书对「抱怨」研究得更深:

抱怨大致可分为三种:发泄、求助和唠叨。发泄通常只为一吐心中的不快,不求问题能得到解决。求助则是以寻求解决办法为目的的一种抱怨。唠叨最为奇怪,它既不求实质性地解决问题,也没有真正使情绪得到发泄,只是单纯把一件事情翻来覆去地说个不停。

其实稍微梳理一下这些吐槽和抱怨,无非是一些具体问题。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问题。有问题去解决好了, 抱怨何用呢?从成年以后,尤其是工作以来,每天都面对大量问题,经常被问题折磨得睡不着觉。好不容易把一些问题解决了,又冒出了新的问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可以说是一个又一个问题构成的,我们的日常职责,就是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又有哪个问题是通过吐槽和抱怨解决的?其实,从某种意义而言,我们的价值创造很多都涉及「解决问题」。

但如果长期浸泡在抱怨吐槽氛围里,碰到问题就想吐槽、寻找同类、获得安慰,我们自己的情绪只会越来越消极。人生的结果由一次次选择决定,每次选择的态度倾向决定了你的人生走向。遇到任何事情,你的选择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决定了一切。习惯寻求认同和安慰,我们会让自己的选择更偏向于「消极被动」—— 「我的处境,是他人造成的。除了抱怨他人,我什么也做不了。」持续抱有这样的态度,人生怎么可能向上走?

而对于我们自己而言,尝试去改变这些朋友的抱怨和吐槽习惯,可能是徒劳的 —— 因为人只能改变自己。这样的尝试,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不必要的烦恼。很多人的困扰源于「界限不清」,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其实很多小事会影响自己的幸福感,也会浪费大量时间。界限过于模糊,让这些事情弥漫在自己的生活里,会导致身心疲惫。

对人生幸福而言,在谁身上花时间,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如果把时间花在错误的人身上,既不会创造价值,同时很可能给自己添堵。有这些时间,为什么不拿来学习、反省和改造自己?

flomo的帮助文档中提到:「财富取决于一两次高潮,而幸福取决于大量连续的小事。」要想让自己获得幸福,我们必须设置足够的过滤器,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远离抱怨者,保护好自己的心理能量。

怎样设置过滤器?《界限》一书的作者提示我们:

想要保持身心健康,你就必须:

  • 远离那些不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人

  • 尽量减少与身心不健康的人互动

  • 宁可独来独往也不与身心不健康的人同行

  • 坚决把时间花在有益的人和事上,不要怕得罪人

  • 大胆尝试新方法,摆脱旧模式

  • 尽快和新朋友界定彼此间的期待和要求

  • 交一些身心健康的新朋友

  • 界限不能只说一次(或轻易放弃)

最后,让我们记住《低谷的价值》(<The Value in the Valley >)中的这句话: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谁也不欠谁。我们可以对他人负责,但绝对没有义务替别人承担生活的重担。

是的,我们的人生已经有足够多的问题,我们不欠任何人,更没有义务去替别人承担生活的重担。远离抱怨者,是我们人生最理性的选择之一,是幸福的必备习惯。

相关文章:痛苦驱动,人人可用的成长模式
上一篇:我如何应对偶尔的失眠?


今天分享的语音是刚刚出炉的「需要避免的职场坏习惯」。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拿一把很小的锤子,花了20年时间,挖了一段隧道,完成了越狱。电影中有一句话「time and pressure」。这句话非常关键,其实人生无论是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都是「time and pressure」带来的。

想瓦解一件事,就是瞄准有限的地方,长期地、持续地、施以微小的压力。我们的坏习惯,就足以瓦解我们。除了文中提及的「爱抱怨」之外,有朋友长期有「迟到」的习惯,久而久之,会给人带来「不靠谱」的印象,这样在未来,你就很难自信地帮他推荐新的工作机会,这就是看似很小的坏习惯带来的长期的、重大的影响。

还有哪些坏习惯?我在这段将近30分钟的语音中做了总结。这些问题,很多人都会在自己或者周边的同事身上发现。希望大家在收听语音后引以为戒,防微杜渐。该语音属于星球最新系列语音「职业之道第二季」,接下来会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0岁之前,改变人生的20本书
坚持10年运动的人告诉你:爱运动的你,真是与众不同
30条对人生的感悟
在生活中思考,在思考中生活
度与如何把握度
生活问题重重,你被压垮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