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科

建筑学的杰作

真武阁有三大特色:一是地基既没有坚硬的石头,也没有牢固的钢筋水泥,而全是在砖墙内填上夯实的河砂,经略台、真武阁建在砂堆上,历千年而不倒;二是全楼阁不用一颗钉子,全部是木隼结构,以杠杆原理串联吻合,数百年里却稳如泰山;三是二楼中有四根大柱子承受上层楼板、梁、柱和屋瓦的千钧重量,柱脚却悬空不落地。
真武阁是一座完全木质结构的建筑物,整个楼阁共有三层,本身高13米,加上台高近20米。全阁为杠杆式纯木结构,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全阁不用一件铁器,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凿榫卯眼,斜穿直套,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联吻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约,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整体。
真武阁二十根笔直挺立的巨柱中,八根直通顶楼,是三层楼阁全部荷载的支柱。柱之间用梁枋相互连接,柱上各施有四朵斗拱,上面承托四根棱木,有力地把楼阁托住。二层楼的四根大内柱,虽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离地3厘米,是全阁结构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这是“杠杆原理”所造成的悬柱奇观,就是将从底层通到二层的八根通柱,变成二、三层的支点,在通柱上分上下两层横贯七十二根(每柱九根,共七十二根)挑枋,这些挑枋象天平上的横杆一样,外面长的一端挑起宽阔的瓦檐,里面短的一端跳起二层的内柱,使它头顶千斤,脚不落地。这种方法在我国的古建筑中应用较多,而真武阁则用得特别巧妙奇绝。四百多年来,真武阁象一架精确的的天平,经历了5次地震、3次特大台风,仍安然无恙,其结构之奇巧,举世无双,被誉为“天南杰构”、“天南奇观”、“古建明珠”、“天下一绝”,在当地的民间故事中更是鲁班建造的“神仙楼”。
1962年,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亲自到容县详细考察真武阁后,发表研究论文,将经略台真武阁杰出的建筑艺术公之于世。无数专家、学者、游客纷纷慕名前来研究、参观真武阁。华南工学院教授、古建筑学家龙庆忠题词称赞为:“天南奇观”;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题词评价为:“杠杆结构,巧夺天工”;著名教授商承祚题词迁赞誉为:“天南杰构”;美国教授劳伦斯·泰勒题词称赞说:“这座建筑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经略台真武阁的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之后又有研究者指出,真武阁是五行学说的产物,造真武阁的设计师精通道家哲学,把它转化进建筑力学、抗震学、美学、结构力学,融进动荷载、静荷载、风荷载、应力、剪力……之中,使它特别而绝妙。
元结所建经略台,台长约50米,宽约15米,高约4米,中间夯沙,四周砌砖石。也就是说,支撑真武阁的几条大柱搁在石墩上,而石墩搁在沙堆上。20世纪50年代,容县有位建筑师傅在维修时,挖开石墩下的阶砖,用一条拉直的铁丝斜插石墩下的细沙中,插进一米多深,拉出来铁枝并不弯曲。
体现道家辩证法的代表理论着作即老子的《道德经》说:“静为躁君”。躁指动,在道家看来,静止是君王,运动是臣子,君王能制伏臣子。而事物是“动动为静”的(相当于数学上的负负为正)。当地震时,强烈的地震力是动态的,而真武阁柱墩下的松软浮沙也是动态的,动动为静,所以地震力还未传上真武阁就自行消失了(这种方法近年已在建筑中应用,有些钢筋水泥大厦的地基下先铺一层厚沙,再倒制钢筋混凝土地网基座)。
真武阁二楼有4条顶起三楼十几万斤重量的金柱,柱脚悬空而起,离楼板约2公分,通过角柱、横担和二楼旁边的飞檐组成一个杠杆结构。杠杆结构是动态的。真武阁层层迭迭的斗拱像是小孩玩积木一样垒上去,全身不用一根钉,无任何加固措施,也是动态的。更奇绝的是,真武阁的柱与横梁交接处的榫与卯(榫孔)十分松动,最疏处可以插进两个手指,乍看去,你还以为是粗心大意,技术不精的“大眼木匠”做成的。其实这正是它的精华所在!当凶猛的台风来临时,台风力是动态的,而杠杆结构和松动的榫与卯以及斗拱都是动态的,动动为静,静为动君,风力自行消减,被动态的轻度变化调节重新达到“矛盾对立的统一”。所以真武阁安然无恙。
据《容县志》载,它经历过明代万历33年、清康熙元年、乾隆元年、咸丰十年、光绪五年的5次大地震和3次大台风的袭击。在全城民房倒塌,丈七厚的城墙开裂,大树和旗杆连根拔起时,真武阁却岿然不动,稳如泰山!这其中的奥秘,体现了“静为躁君”“柔弱胜刚强”“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哲学思想。道家哲学的“静为躁君”跟辩证唯物主义说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并不矛盾,它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而已。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对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说:“中国两千年前的老子(李聃)就把建筑学中最本质的矛盾讲清楚了。”广西最早提出真武阁的设计融进了道家哲学的是广西大学土木系的教授周霖。不过,他那时只从地面部分论述,还未知柱墩下是松散的浮沙。
外国人也懂“动态抗震”,例如,装有防震弹簧的小汽车,弹簧也是动态的,凹凸的路面使车身一上一下呈动态,动动为静,所以小汽车不颠簸。但这是近一百年的事,比真武阁的动态抗震迟了300多年。

地理位置

真武阁在广西容县城东绣江北岸。
容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位于东经110°15′─110°53′、北纬22°27′─23°07′之间。东西最大横距5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3.5公里。全县面积225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占97.51%,水域占2.49 %。
县境西北面有大容山,东北至西南走向,绵延35公里;西南面有天堂山,西北至东南走向,长约35公里;东面有容岑界山和平贯高地,横亘约70公里;北面有较低山峦罗列。境内岭谷相间,丘陵广布。
容县东部与岑溪县相邻,东北部与藤县连接,南部与广东省信宜县和北流县接壤,西部与北流交界,西北部与桂平毗连,北部与藤县、平南县联接。最东部是大坡冲东端之玉桂山,最西部是石头西端之大垌、陈冲,极南是黎村南端之勾髻山,极北是大田圩、平山、古泻等村。
容县多年平均气温为21.3℃,是玉林地区气温最低的县份。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12.2℃。2月气温开始回升,3、4、5月为气温急升期。每月升幅平均在3.6~4.4℃。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8.2℃,8、9月开始缓降,降幅0.6~1.4℃。10~12月为急降期,降幅3.5~4.5℃。
县内南北温度异明显,平均气温县境北部低于南部,山区低于平原。石寨镇和它以南的杨梅、灵山、黎村、杨村等镇是容县相对的高温区,在冬季尤为明显。绣江河谷地带,由于气流较畅通,上、下游之间差异则较小。北部和西北部的县底、松山、石头等镇,受从北面和东北面入侵冷空气的直接影响,气温偏低。县境南部的黎村镇,多年平均气温为21.6℃。而北部的石头镇,多年平均气温为20.9℃,相差0.7℃。
容县是杨贵妃的故乡、沙田柚的原产地,也是广西最大的侨乡,地处广西东南部,辖12个镇和3个乡,行政区域面积2257.4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77.2万人。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有70多万人。
容县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宜人,森林复盖率达66.6%,经济果木林约2.7万公顷。主要农业资源有古代列为朝廷贡品,原产于松山镇沙田村的沙田柚;有以肉香、骨软、色黄而饮誉海内外,特产于石寨下烟村的霞烟鸡;有味甘芳香、畅销欧美的玉桂、大红八角以及荔枝、龙眼、红菇、松脂、茶叶、桑蚕、中草药等。容县水资源丰富,是全国百个电气化县之一。小水电能源蕴藏量达13.8万千瓦,可供开发9.32万千瓦,现已开发7.03万千瓦。重要矿产资源有锡、萤石、石灰石、花岗岩、高岭土、氟石等20多种,其中高岭土储量达1000万吨以上。
容县古称容州,西晋置县,至今1700多年。唐设容州都督府,宋置容州路,领11州六十馀县,明改容州为容县。建国后五十年代称容县专区,辖梧州、玉林等县市,一度成为岭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容县地杰人灵,历代名人辈出, 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世界壮学和岭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先驱徐松石的故乡,民国时期有黄绍、黄旭初、夏威、伍廷、杨愿公等5位省主席,将级以上军官70多人,其他军政要员380多人。
容县风景绮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玉林市的龙头县,也是广西优秀旅游县,“三名”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主要旅游资源有:名楼--举世无双古经略台真武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人--绝代佳人杨贵妃故里,新建了仿唐建筑群贵妃园;名山--道教第二十洞天之都峤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坐佛山的金“佛”大字,高108米,宽88米,堪称世界之最。此外,还有历代名人故居群、唐宋城关窑址、森林公园、沙田柚原产地等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
容县交通便捷,至南宁240公里,至广州366公里。玉林至容县和容县至岑溪的一级公路全面贯通,县城至各乡镇全部通柏油路,正在兴建的广(州)南(宁)高速公路、洛湛铁路贯穿容县,容县至平南、容县至广东信宜以及容县至藤县二级公路正在建设。容县经济开发区位于324国道容县至岑溪一级公路旁,是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10平方公里,已开发利用面积200公顷,其中2平方公里的核心区为“容县东部转移产业电子科技
园”。容县经济开发区共有入园企业57家,累计合同投资21.5亿元,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其中入园电子企业21家,计划总投资12.5亿元。2006年,容县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7亿元,完成项目投资2.2亿元,实现税收5060万元,新签约入园项目32个,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容县行政环境良好,制订有《容县人民政府关于投资办企业的优惠办法》等政策,在用水、用电、用地、收费等方面给予投资者优惠。专门成立了县招商促进局和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投资者提供洽谈、选址、签约、项目报批等协调服务工作。
近年来,容县充分发挥区位、侨乡、资源三大优势,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获得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0.7亿元,增长13.5%。发展形成了电子信息、食品制药、林产化工、机械制造、陶瓷建材五大产业集群,其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50%以上。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城区面积发展到11.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25.6%。2004年获自治区第四批“文明县城”称号、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2005年获“国家卫生县城”称号、广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县城)称号、自治区“平安县”称号、“南珠杯”竞赛A类县城特等奖;2006年获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被评为“广西绿化模范县”。目前,全县城乡文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建筑材料

真武阁全部用格木建成,不用一根铁钉,历经四百多年仍完好无损。
格木,别名赤叶木、铁木 、东京木、铁力木、斗登风、孤坟柴、赤叶柴,豆科,常绿乔木。格木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区),浙江、台湾也有分布,多生长在海拔八百米以下的低山和丘陵地。格木与蚬木、狭叶坡垒、金丝李和紫荆木一起,被称为“广西五大硬木”,心材与边材明显,心材红褐或暗红褐色,边材淡黄褐色。格木初为黄色或红褐色,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可能是数十年),会变成黑色。真武阁的格木现在就是黑色。材质坚硬,干燥后不收缩变形,耐水耐腐,为制家具、船只、桥梁、车辆、建筑的良材。格木是我国明清硬木家具四大名木之一。明清家具所谓的铁力木家具,实为格木。现代植物学分类中的“铁力木”为藤黄科铁力木属,与明清时期的铁力木(即格木)完全不同。格木也叫铁栗木,广东大多叫东京木,广西称格木,俗称铁力木。明清四大硬木分别是,黄花梨、紫檀、鸡翅木和铁力木,其中铁力木即格木。传世的格木家具多属明式,在明清家具中以厚重、拙朴的风格独树一帜,反映了一种朴素的生存观。目前格木心材以重量论价,每立方米价值达人民币万元以上。
除真武阁外,合浦县山口乡的四牌搂古阎和合浦县的格木桥,都是著名的纯木结构建筑, 全部用格木建成,它们分别经历一千馀年和二百馀年,至今仍完好无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西容县《真武阁》天下第一奇楼,是古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中国明清家具的材质研究之四·格木(铁力木)
天下“奇楼”真武阁
容县北流县名胜古迹简介
449年不倒的真武阁:全木质结构,四根立柱悬空,没有一颗钉子
天南杰构,广西这座神奇的古建筑上过邮票,四根柱子不落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