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远可以相信:孩子比家长期许的要棒太多
文/黄楷军
此时,我七岁的孩子正享受着读小学后的第一个暑假。
平时,都是孩子妈妈操心的多。这次,在暑假来临前,我尽力在工作上做了一些安排,以期在暑假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儿子。时间过得真是快,一晃,五个星期溜走了,幸好,陪伴孩子的点滴让逝去的光阴在记忆里得到了永驻。
这段与孩子密切相处的美好时光,还让我收获了养育孩子的一些体会,这些体会不是蹈高临虚的泛泛之谈,而是从陪伴儿子的点滴生活中提炼得来。
1
“永远可以相信孩子比家长期许要棒太多”,这是我最由衷的体会。
儿子130厘米的身高,有着36千克的体重,算是比较胖的小学生了。
所以,在和孩子沟通后,我们将“坚持运动”确定为暑假活动的主旋律,并定下了“小小男子汉、告别小肚腩”的激励口号。
已过去的暑假时光,我与孩子相互鼓励,坚持每天35分钟晨跑,并陪伴孩子完成了腹、胸肌学生专属训练、游泳培训、45000多次跳绳和为期5天的“篮球特训”等任务,孩子还学会了一套健身拳术。

整个过程,孩子表现出的超强自律和努力刻苦让我这个做父亲的既高兴又汗颜。
依稀记得暑期开始时,我思量着,如果孩子的“小肚腩”能够减一减,并能顺利学会蛙泳,这个暑假就算大功告成了。
可孩子的成绩单却大大超过了我的预想。
现在想来,是我下意识里,给孩子的能力设置了上限。
其实,作为家长,给予孩子足够信心,在周密考虑孩子安全的基础之上,仅在孩子认知的盲区适当进行引导,其它空间和时间通通交给孩子,任凭其施展、绽放就可以了。
然而,仔细忖度,做到这一点实非易事。
2
因为在育儿过程中,自己有意无意间就会滋生“过度保护”的毛病,继而孩子的能力素质总在自己构设的狭窄空间里徘徊,孩子实现超越的本领和欲望一点点被吞噬,让原本“可预期”的孩子渐渐变得“不再可期”,留下的只是家长满满的遗憾和“想重新来过”的幻想。
所幸,自己在写这篇体会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在实践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在育儿经验中,我是这样定义过度保护的。“过度保护”是指孩子在面向社会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习惯性为孩子规避任何风险所产生的偏激行为。
怎样理解这个定义,这里有个对应的例子。
我孩子参加游泳训练时,一天,教练在泳池正常教学,家长们坐在旁边的观训台上,静静地看着孩子们努力训练。泳池的中间水域,一名教练正在给一名十岁左右的孩子单独教学,可能是严厉了一些,正在观训台上的孩子妈妈连忙起身叫停了教学,并大声向教练强调:不学了,不学了,你这样教,我孩子产生心理阴影了怎么办。
之后,这位家长还叫来了自己的老公向教练“讨说法”,沟通过程中,家长仍反复强调“孩子产生心理阴影”的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这家培训机构口碑不错,教练动作规范、教学严谨,很受家长认可,这也是我和很多家长选择这家机构的主要原因。
这个事例中,家长的表现应该称得上是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一般来讲,在家中管教孩子时,我们不一定会考虑到孩子的情绪,不一定会反思自己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是否正确,但孩子在与社会环境中的非亲人相处时,我们却习惯性以爱的名义去“包裹”孩子,以确保孩子免受任何委屈。
其实不然,孩子在“过度保护”的状态下更容易产生心理阴影。
试想,同期参加培训的几十个孩子都如期学会了游泳,唯独中途退出的孩子没有拿到合格证书,小孩的心里肯定很不是滋味。
的确,那位家长断定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造成“心理阴影”的原因有所不同,必然不是教练的严厉给孩子带来了心理阴影,而是经此挫败之后,孩子变得更加惧怕困难进而习惯性退缩产生了“心理阴影”。
从长远来算这笔账,我认为这位家长让孩子中途退出的决定是很不明智的。如果家长能够和教练一起,帮助孩子顺利通关,一次游泳的经历就变成了孩子争取更大进步的助推器。
平心而论,作为家长,我们都是不支持“过度保护”孩子的,其利弊一目了然,不言而喻。
3
但怎样可以做到不“过度保护”孩子呢?
这里我有两个建议:
一是“试”。
何为试?就是我们期望孩子做成某一件事情前,家长先自己试一下,如果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心里“试”也是可取的。
这样做的用意是对孩子所做的事情在大体上有个评估,知道难点在哪里,最为重要的是知晓安全风险有多大,尽量做足准备工作。
儿子这次学习游泳,在培训班年纪最小,一共12次课,儿子第5次课就能游40多米了,算是最快掌握技巧的学员了,教练直夸儿子有游泳天赋,儿子很高兴,训练更加刻苦。
真的是有“天赋”吗?其实不然,在正式开课前,我带着儿子到游泳池已经玩了一个星期的水了。前两天,儿子极度怕水,一定要先套好游泳圈才肯下水,第三天好多了,不需要用游泳圈了,改为背浮板下水,这样又持续了3天。第六天,可以不用浮板直接下水,第七天,儿子才能在水中完成“吹泡泡”。
有了这样一个前期准备工作,儿子在正式的课上表现比较好,就不足为奇了,更为重要的是,这项准备工作遏制了我“过度保护”的冲动,因为我明晰了这项训练安全与不安全的边界所在,一切尽在掌控中,自会心如止水、稳而不乱。
二是“警”。
警,是指让孩子自己警醒自己。
出现“过度保护”的情况,最直接的动机还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孩子可以克服困难。
比如,在人身安全方面,如果我们多提醒孩子,让孩子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产生警醒,自觉做到“我的安全我负责”,自然会降低家长的顾虑,家长“过度保护”的手就不会伸得那么勤了。
在平时与孩子相处时,我总会不失时机的给儿子灌输这样的道理:安全最主要靠的是自己。
所以,在做每一件看起来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难事时,我要求儿子一定要停下来先做两件事情:
一是“看一看有没有风险”;
二是“想一想有没有把握”。
刚开始,孩子当然不会按照我的初衷去做,只是觉得好玩,胡乱敷衍算了事。孩子就是这样,毕竟孩子都是贪玩的,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所以,育儿很多时候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果家长要求到哪里,孩子就能做到哪里,那育儿也未免太简单了,也就不会有家长在面对实际“难题”时直挠头的情况了。
但就这样没有办法了吗?
不急,办法马上就来。这个办法还是来自孩子的“贪玩”上,既然“贪玩”,孩子就有栽跟头的时候,类似摔得嚎啕大哭的情形还是会有的,这时,我会立马引导孩子把“栽跟头”的原因归结到“没有做好上述两件事情”上来,孩子在受到“打击”后自然会“幡然大悟”,下次一定会长记性,犯错的概率就会逐渐降低。
如此,经过两个月的有意识锻炼之后,家长会惊奇的发现,很多场合下,已经开始换成孩子指导我们做好安全工作了。
孩子有了这样的警觉性,家长就会很放心,自然不会再去“过度保护”了。
4
最后,期望家长找个合适的机会,好好与自己谈一次心,力争说服自己,从内心深处拒绝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明年的今天,您一定会发现您的孩子比您的期许要棒太多。
作者:黄楷军
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秋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儿子游泳记之四:放手特效
学游泳
凌晨4点被暴打的11岁男孩,唤醒我的童年阴影
游泳教练示范怎么教孩子学游泳(图文教程)1
游泳技能很重要,孩子早学早受益,家长这样配合教练效果更好!
暑假致家长一封信5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